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83869
民族医药魅力尽现 诊疗技术异彩纷呈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777期
     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其方法独特、疗效显著的诊疗方法,凝结着各族人民的智慧,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彩,为各民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首届全国民族医药特色疗法总结展示推广活动上,来自全国的藏、蒙古、维吾尔、壮、傣、朝鲜、苗、瑶、土家族、彝等少数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特色诊疗技法,异彩纷呈,展示出中华民族医药的魅力。

    一、藏医药

    藏医药以《四部医典》的形成为标志,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诊疗理论与方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地道的药物资源,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藏药浴疗法、尿诊法、高原藏药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皮肤病等方面,疗法独特,效果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创办于1992年的北京藏医院,坚持继承、发扬、整理、提高的原则,开设了藏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病、肝胆病、胃病、哮喘、类风湿、皮肤病等专科和药浴疗法,在藏医藏药诊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他们还注重博采各民族医学之长,注重学习和借鉴西医诊疗方法,注重医疗与科研相结合,承担了心脑血管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和眼科的国际合作推广项目等,接治国内外病人几十万人次。
, 百拇医药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汇集了名老藏医和藏医药科技人才。他们充分利用藏医独特疗法和西藏高原得天独厚的天然药材资源,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病,是医、教、研、产一体的综合性藏医院。来自四川、青海等省的藏医院、藏药厂,在继承发扬和整理丰富藏医药方面,也都有各自的成果。如

    “南派藏医药”,重点研究以康巴即甘孜为中心的南方温热地带疾病,不同于

    “北派藏医药”(以拉萨为中心的藏医药)擅长治疗高寒地区疾病。四川甘孜州的“南派藏医药”既有藏医药特色,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疗效显著,“然纳桑培(珍珠七十丸)”、“仁青芒觉”等系列药物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四川若尔盖藏医院的著名藏医师旦科,集几十年临床经验,用传统工艺研制出胃病良药“夏萨德西丸”,具有双向调节、综合平衡等功效,主治消化不良和急慢性胃肠病变。青海省的藏药生产,在现代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方面已形成一定格局,为藏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蒙医药
, 百拇医药
    蒙医药学是在自身医学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上,吸收了中医药学、古印度学、藏医学精华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特色的民族医药学。蒙古族人民善长骑射,经常发生骨折外伤和脑震荡等,所以蒙医的正骨术和震脑术闻名中外。蒙医骨伤科形成早,发展快,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蒙医正骨学家,如今蒙医的传统正骨术与现代骨伤学相结合,更显出勃勃生机。震脑术研究是对蒙医临床长期延用的治疗脑震荡的各种疗法、器械,进行筛选、改进,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以突出蒙医特色的非药物、非手术技术。北京藏医院的蒙医正骨术和蒙医震脑术被列为民族医医院重点建设科室,蒙医震脑术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科委、卫生厅和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计划推广应用项目。蒙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著名蒙医白乙拉领导的科研组研制的治疗高脂血症三类新药保利尔,降血脂效果显著。

    蒙医治疗各科疾病的验方成方有数千种,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有显著疗效,且方法简便验廉,如放血、针刺、按摩、药浴、擦涂疗法等。许多蒙医院和药厂在蒙医药的发掘、整理、提高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如将传统蒙药嘎木朱尔剂型由散剂改为栓剂,以治疗妇女宫颈糜烂等,弥补了传统散剂的缺点,使用方便简单,疗效也有提高。蒙药扫日劳-7胶囊源于传统蒙医经方,由北沙参、紫草等中蒙药物组成,是蒙医治疗热性肺病的有效药物,经现代先进技术研发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和蒙药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 百拇医药
    三、维吾尔医药

    维尔医学将四大物质(火、气、水、土)学说运用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来认识和诊治疾病,理论体系比较完整,诊疗方法独到,在皮肤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骨伤科等病中有良好疗效。维医疗法有熏、喷、敷、坐浴、浸浴、温泉浴、放血、烙、挑、刺、沙疗等20多种,所用剂型有煎剂、散剂、膏剂、丸剂、泡剂、淹剂、糊剂等10余种,常用药材达1000多种,药源广泛。

    维医治疗白癜风的“阿特尔拉力”(驱虫斑鸠菊),疗效显著;蒸气疗法、埋沙疗法和接骨疗法等是根据新疆的地域特点而进行的独特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纳气、止汗、爽神平喘颗粒和外用药,有抗炎平喘和抗氧化作用,用于各种异常体质的哮喘;治疗心血管、胃、肝胆、前列腺、骨科等疾病的颗粒、糖浆等,民族特色浓,疗效确切,已在临床广泛运用。新疆维吾尔医研究所、自治区维吾尔医院、吐鲁番维吾尔医院、喀什维吾尔医院等展示了众多的优秀维医药诊疗项目。维医药机构和人员也在不断提高素质和学术水平,维医与西医、中医结合,为新疆的各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
, 百拇医药
    四、壮医药

    壮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众多,壮医在创用针刺治疗、制造针具、应用毒药和解毒药以及对痧、瘴、蛊、毒、风、湿的认识、内病外治、目诊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对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和临床实验研究,经专家鉴定确认已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可将其称为“壮医学”。壮医的许多独特诊疗方法,如药线点灸、经筋疗法、药物佩带、内服外洗等,简廉验捷,对痹证、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哮喘、皮肤病等,疗效较好,实验研究也证实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已研制出五灵健肝片、武打将军酒、胎黄消口服液、童热清口服液、荔枝降糖口服液等民族医药产品。

    五、其他民族医学

    傣医以“四塔”、“五蕴”为理论基础,常用15种特色疗法,如睡药、洗药、坐药、熏蒸疗法等,这些自然疗法具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 百拇医药
    朝医学以四象辨证辨病为特色,以基础理论、药物学、诊断学、方剂学和预防保健为其主要内容。延边朝鲜民族医药研究所发掘整理单方、验方、秘方2000余首,专病专科建设突出朝医特色,开发出肝生精胶囊、长白山舒胆灵胶囊等民族系列药物。瑶医历史古老,在病因、诊断、用药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广西覃氏瑶医对肿瘤、红斑狼疮等疑难病症有独到经验,创办的德坤瑶医特色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彝医经过挖掘祖传秘方,研制的痛风灵可有效降低血尿酸,对痛风、风湿类疾病有一定效果。苗、侗医的放血、爆火灯疗法等,土家族对烧伤、不孕症的治疗,以及民间的蜂疗、药草泡足等都颇具民族和地方特色,且疗效确凿。

    我国民族医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前景广阔。我们要加强对民族医药的认识,针对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重点放在提高临床疗效和民族药的开发上,进一步发掘、整理、总结、提高,使民族医药这块瑰宝大放异彩,造福人类。, 百拇医药(海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