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6568
一条电话线救了数千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4月17日 《生命时报》 2007.04.17
一条电话线救了数千人

     青岛残疾女孩宫晓丽自办帮困热线

    躺在病床上的宫晓丽救了数千人。杨 凡摄

    “您好!请问是《生命时报》社吗?我想麻烦你们帮我感谢一个人。”2007年3月的一天,报社编辑接到一个女孩打来的电话。

    “我想谢谢湖南省疾控中心的蔡龙同志。因为他的帮助,身患重病的湖南邵阳农民孙建伟才活了下来。”电话那头的声音非常虚弱。

    原来如此。然而,另一个疑问随之产生——“既然是蔡龙救了孙建伟,那么,你又是谁?”

    电话线就是生命线

    在记者的询问下,女孩道出了自己的名字,“我叫宫晓丽,是‘全国残疾人扶贫帮困热线’的主持人”。

    宫晓丽,一个出生于1982年的青岛女孩,5岁时因大病导致脑干发生了病变萎缩。而后,由于视神经受到压迫,她的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呼吸困难,每天必须靠氧气维系生命;由于脊椎严重弯曲,她不管是站立着,还是躺着、坐着都要饱受疼痛的折磨。
, 百拇医药
    晓丽告诉记者,除了上厕所和每周一次去医院检查,每天24小时她都要呆在自己那张不大的床上。每日三餐,需要父母把饭送到床前,如果父母生病无法做饭,她就用绳子把钱从窗口送下去,拜托路过的行人帮忙买饭,再从窗口拉上来。

    但就是这样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开启了一条救助他人的“生命线”,用自学的绝技——吹口哨将很多求助者拉出了困境。每天,晓丽都会斜靠在床上,用一条电话线把自己和外界联系起来。对她来说,床就是工作台,上面伸手可及的地方都堆满了“办公用品”:一部电话、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还有快被翻烂的电话簿。

    “别看我只能天天守在电话旁边,但通过这条电话线,我已经救助了上千人!”自从1999年3月,晓丽用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成功劝慰意图自杀的李炎周至今,接受过她帮助的超过7000人,遍布全国各地。宫晓丽在电话里提到的孙建伟,就是这7000余人中的一位。

    “你放心,我一定能帮你!”
,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日晚上7点45分,宫晓丽像往常一样守在电话机旁,“铃——”,话机响了:“喂,您好!这里是‘全国残疾人扶贫帮困热线’,请问您是哪里?”打来电话的正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农民孙建伟。他告诉晓丽,自从1998年遭遇车祸,自己就瘫痪在床,妻子因此离家出走,当时全靠不满7岁的儿子来照顾他的生活。本来,这么多年都熬过去了,日子也就该这么走下去,可是直到打电话这天,他已连续高烧了两个多月,却没钱医治。这种看不到头的日子,实在有些撑不住了。他哭着说:“帮帮我吧。”

    听了孙建伟的这番述说,晓丽当即意识到他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句承诺,于是当即给了孙建伟一剂定心丸:“你放心,我一定能帮你!”之后,晓丽按照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每天一个电话,对孙建伟进行回访。

    4月4日晚上9点55分,晓丽的电话再一次打到了孙建伟家,发现他已经生命垂危。情急之下,晓丽通过114,查到了邵阳县政府值班室的电话,可是接电话的人说需要汇报领导再给答复。时间不等人,救命万万耽误不得啊。于是,她再次从114找到了湖南省疾控中心的值班电话——这次接电话的人正是蔡龙。
, http://www.100md.com
    在蔡龙的积极联系下,邵阳市卫生局、隆回县卫生局,以及县人民医院采取了紧急行动。晚上11点45分,当120急救车开到了孙建伟家门前时,他已经昏迷休克。1个小时后,县人民医院急救室为这位垂危的病人实施了救治,经检查,孙建伟肺部感染性休克,而且身患败血症、右肾结石伴积水、多发性胆结石、褥疮感染。此番紧急救治,总算将孙建伟的命捡回来了。一个月后,孙建伟办理了出院手续。

    之后的日子里,宫晓丽每天打电话关注孙建伟的病情。5月10日,孙继伟旧病复发,再次昏迷。宫晓丽第二次向湖南省疾控中心求助,孙继伟当晚被送进了邵阳市中心医院。因其右肾结石积水严重,邵阳市中心医院也没有医治能力。于是,宫晓丽依旧靠着那条“生命线”,多方打听,为其联系到了长沙市的南湖医院。最终,孙建伟在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下,顺利手术,好转出院。

    “7月14日,孙建伟住进南湖医院。”

    “7月15日,做了心电图、B超检查。”
, 百拇医药
    “7月17日,蔡龙前去探望。孙建伟手术取出35块结石。”

    “7月25日,湖南卫生厅捐助2470元和一袋水果。”

    “7月29日,一名打工者捐助22块钱。”……

    只要一提起孙建伟住院的前前后后,宫晓丽就会变成一台计算精密的仪器,一口气说出哪月哪日,发生了哪些事,就算只是有人送去了一只鸡,一袋麦片这么小的事情,她也能记得清清楚楚。其实,又何止是孙建伟的事情,任何求助者的一举一动,晓丽都会认真地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可能是念叨的次数太多了,也可能是因为我把全身心都放在这件事上,才能这么流利地说出他们做的点点滴滴,就好像自己亲眼见到了一样。”

    最喜欢《让世界充满爱》

    在采访期间,宫晓丽一直忍受着39摄氏度的高烧,每隔几分钟就要努力地吸一次氧气,以缓解大脑的缺氧状况。尽管如此,她也不愿意放下电话筒。她说,这条电话线不仅是求助者的“生命线”,更是寄托自己活下去信念的“生命线”。“虽然我自己的生命可能随时结束,但我在挽救别人的时候,总会觉得那就是在挽救自己。我希望,活着一天就为这个社会做点事。”
, http://www.100md.com
    宫晓丽告诉记者,她特别喜欢吹口哨,尤其是《让世界充满爱》和《爱的奉献》这两首歌,因为她觉得这两首歌最能代表自己的心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一直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能帮到的人也很有限,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做下去,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就像滚雪球一样,1个帮10个,10个就能帮100个。”

    在电话里,晓丽也给记者吹奏了一曲《让世界充满爱》,那口哨声并不流畅,有时还会在不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一下,但记者却分明感觉到了生命的震颤。

    记者致电孙建伟,他告诉记者,虽然依旧瘫痪在床,生活依旧贫困,但他已经有了活下去的勇气。他说,他特别感谢宫晓丽,感谢她用口哨吹的那首《爱的奉献》,而且,他会永远记得晓丽的那句话:“有困难,心情不好的时候,记得找我。”

    宫晓丽主持的“全国残疾人扶贫帮困热线”(9时—22时):0532—82667876, 百拇医药(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