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保健中心 > 地震与健康
编号:11600625
→饮水卫生最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28期
     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使各种建筑和设施破坏、家园被毁,亲人遇难或伤残,过度疲劳和饥渴,抗震救灾消耗了极大的体力和精力。一系列意外使人在体质和精神上都受到重创,人体免疫功能急骤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在地震中幸免遇难的灾民,若不警惕疫病的防控,会使生命再次受到威胁。尤其是地震后供水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一时无法找到清洁卫生的饮用水,许多人在饥渴难耐中往往见水就喝,包括河水、湖水、雨水、坑水、池塘水、稻田水、甚至工业废水等。这将会导致震后早期肠道疾病的急增或流行。

    一、尽早检测确定可饮用水是震后当务之急。各地卫生防疫部门,要在地震灾后快速进行水质检测,尽早掌握临时供水水源的卫生状况,包括水源分布点周围的污染与卫生防护情况、供水构筑物的破坏情况等,确定可供饮用的水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灾区广泛、有效地开展群众性饮水卫生科普宣传,让人人知晓饮水卫生防病注意事项。

    二、做好饮水消毒与水质卫生监督工作。对集中式给水水源周围要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如各种尸体和污物,都应做彻底清除和卫生清扫、消毒;安排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水源卫生监督管理。对分散式给水水源周围30~50米范围,要进行彻底的清理与消毒。
, 百拇医药
    三、落实好应急供水措施。许多受灾地区,在很难及时修复自来水管线、没有清洁卫生水源供给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立即采取多种临时供水措施。如发送瓶装水;用水车送水;教会分散居住的灾民,采用就近取水消毒方法,自制卫生标准饮用水等。

    四、坚持做好饮用水消毒工作。临时性供水的消毒是保证饮水卫生的重要环节,疾病防控与有关部门要及时落实到位。实验表明,震后由于水质受到严重污染,供水的余氯量应按水源水的要求。一般井水消毒的加氯量可按1.5~2.0毫克/升(按有效率计),加氯半小时后,水中余氯应为0.5~1.0毫克/升,即符合饮水卫生要求。污染更严重的地面水的加氯量可按3~6毫克/升计算。消毒剂的投放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分区或分片的进行。

    五、供水网管修复要彻底清洗消毒。根据以往经验,地震后,自来水管线修复后的初期,水质污染仍十分严重。检测表明,水中大肠菌群数约为600~1000个/升。在供水前,必须先清洗管线、加大消毒剂量;还必须使消毒剂在管线中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待余氯量达标以后,才能去除消毒液,冲洗管线后,再蓄水与供水。

    六、灾区群众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地震对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特别是地震中遇难者数以万计,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尸体很快会腐烂,成了急性菌痢、肝炎、伤寒等各种肠道疾病病原体滋生繁衍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感染、流行,其后果不堪设想。这些疾病主要是通过“病原体→水、食物、手、苍蝇等→易感的健康人口→新病人或带菌者”的形式传播。防控要点是:用餐前洗手;喝开水、吃蒸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隔夜食品、不生食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防止餐具污染,进行严格消毒;消灭苍蝇、蟑螂、老鼠,切断传播源;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一旦发现疫情,对病人要及时隔离,其排泄物或呕吐物要彻底清洗消毒,并将患者及时送相关救灾医疗机构诊治。密切接触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百拇医药(罗照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