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04674
中医药在灾后心理救援中的作用 广安门医院心理专家汪卫东谈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36期
     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中医心理专家汪卫东从灾后心理救援的角度阐述了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汪卫东认为,人在突然遇到地震等灾难时,通常会出现身心应激反应。正常的应激反应首先是情绪反应,如出现恐惧担心、迷茫无助、悲伤、内疚、愤怒、失望和思念等等;另一方面则表现在行为上,如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大部分人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并可以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但对于少数人,上述应激反应会持续存在,并波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

    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地震灾后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有可能转化为各种疾病:第一类是精神心理疾病,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怖症、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等;第二类是心身疾病,即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哮喘等等。至于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则被称为心身障碍,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第三类是所谓“身心反应”,即躯体疾病的心理后果或心理反应,如对疾病的过度反应、剧烈情绪反应等等。

    汪卫东曾在临床上遇到一位因唐山地震导致的哮喘患者,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后来通过中医心理治疗并结合中医其他治疗方法,最终使患者获得有效康复。他说,这一类心身疾病应该在采取各种治疗手段的同时,积极进行心理治疗,疗效则会大大提高。一些患者常常初诊或辗转就诊于多家医院,由于缺乏心理治疗而导致疾病缠绵难愈,甚至带病终生。

    对于上述各类疾病,中医心理治疗技术应该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汪卫东分析,首先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积累了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形成了系统的情志理论与治疗技术。由于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特色,所以在进行灾后心理救援时,恰当地运用中医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很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由于中医心理学积极汲取了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知识,一些现代临床治疗手段可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和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有机结合或适当选用,以保证临床疗效的提高;第三,中医心理治疗技术除了一些单纯的传统心理治疗手段以外,也可以运用中医中药的辨证论治、针灸及其他治疗手段予以补充。因此,中医心理治疗技术要比单纯运用古代和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保证心理救援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百拇医药(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