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35443
秦玉峰:恢复阿胶上品地位“非遗”保护才算到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7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68期
     尽管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厅在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中以两项殊荣对东阿阿胶股份公司“非遗”保护给予认可:一是让秦玉峰这个山东省传统医药“非遗”项目“阿胶传统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在省图书馆大会现场收徒,二是授予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唯一的称号,尤其6月14日这天,国务院还将“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但是,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仍然认为,东阿阿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没有完全到位。

    秦玉峰说,早在两千多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已经给予了东阿阿胶“滋补上品”、“补血圣药”的评价,而且这也成为历代医药学家的共同论断。阿胶既然是“补血圣药”就应该与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齐名,但是在人们的认知中阿胶这个无价之宝被埋没,阿胶离“补血圣药”、“滋补上品”的历史地位相距甚远。

    如何恢复阿胶的历史地位,秦玉峰给自己这个阿胶传承人,也给东阿阿胶这个传承保护单位开列了工作清单:
, 百拇医药
    让阿胶传统制作技艺永远活下去。秦玉峰此次共接收了三个徒弟,这三个徒弟是从大量阿胶生产人员中精心挑选的,秦表示,待公司阿胶古方生产线建成之后就让这些徒弟跟班学习,同时也要让健在的老炼胶工上岗带徒,用八九年的工夫让这些徒弟精通阿胶古方生产全过程的百余道工序,并掌握制胶技术、中药炮炙加工等两到三门专业理论后才能出徒。公司不仅要对现有老炼胶工从政策和生活上加以保护和照顾,古方生产学徒工出徒后即可享受高级技师的待遇。

    让更多的阿胶传统名贵品种尽快复出。东阿阿胶目前生产的阿胶传统品种有福字阿胶、喜字阿胶等,去年该公司又恢复了中断上百余年的九朝贡胶生产。九朝贡胶选择阴盛阳始的农历冬至子时,汲取至阴东阿地下水,选取黑健乌头驴杀驴取皮,冬至十五天内用桑木柴或碳火直火熬制九天九夜,方成东阿极品进贡阿胶。传统阿胶有几十个品种,秦表示,今后要逐步恢复这些传统品种的生产,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保健。

    让更多的阿胶古代经典验方和民间验方复活。东阿阿胶历经近两年的时间已经搜集到阿胶古代经典验方和民间验方3200多个,其中治未病的膳食养生方有近百个,治疗验方主要集中在妇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危重病症、血证、风证、补益及外科杂症等方面。今后公司将与中医药专家合作,按照药食并举、以食为主的原则,逐步使其产业化。公司还将借国家中医治未病工程的平台,3年投资3000万元,选定10余个省市,通过名医、名院、名科、名店将阿胶免费送到消费者手中,使阿胶的保健养生民众化、个性化、地域化。
, 百拇医药
    让阿胶文化活好活大。在秦玉峰看来,阿胶的价值不仅在于传统制作技艺、古代医家的治疗使用技艺,更在于文化。阿胶在江浙、两广又分别与膏方文化、冬令进补文化和煲汤文化紧密联在一起。去年春节期间阿胶糕仅在江浙就卖了2000多万元,目前产品销售额在广东、山东、川渝均过亿元,但从阿胶文化与市场与消费的引导与拉动作用和潜力比,做得还不够。秦玉峰说,我们建中国阿胶博物馆,到全国各大城市巡展,在新民晚报、齐鲁晚报等十大生活媒体开设“阿胶拍案惊奇”文化故事栏目以及每年冬至举办中国东阿阿胶文化节等,目的都是保护和弘扬阿胶文化。

    对阿胶相关资源要大力保护。秦玉峰说,阿胶之贵贵于水。东阿地下水是泰山、太行两山山脉交汇的地下潜流,其性趋下,水中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用此水作为最理想的电解质炼制阿胶,能把溶化的驴皮混合溶液中的油质、角质等杂质全部去除干净,炼制的阿胶分子量小、纯度高、药效容易发散,达到“黑如莹漆,光透如琥珀,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真胶不做皮臭,夏月亦不湿软”的古代优良阿胶传统性状。尽管东阿地下水储量大,但是东阿县政府已采取了系统的保护措施。驴皮是阿胶的主要原料,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国内毛驴存栏量逐年下降,为此东阿阿胶投资上亿元在山东无棣、辽宁阜新等地建立了九个养驴基地,而从四季如春的云南大理、天山角下的新疆及内蒙大草原养驴取皮,又给阿胶这一瑰宝注入新的天然绿色和文化元素。

    阿胶文化应当走到国外去。秦玉峰认为,东阿阿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东阿阿胶股份公司的,也不仅是山东省和我们国家的,它应当是人类和世界的。近几年东阿阿胶在日韩、新加波、印尼等国家召开了一系列阿胶文化推介会,东阿阿胶文化与产品走向世界的节拍也在明显加快。

    秦玉峰最后告诉记者,恢复东阿阿胶“补血圣药”、“滋补上品”地位尚需时日,需要公司和全社会的努力,但只有恢复到阿胶“补血圣药”、“滋补上品”的历史地位,东阿阿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才算到位。, 百拇医药(吴延华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