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666588
部分论文主要内容简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9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999期
     9月9日~10日,安徽首届中医药博士科技论坛在合肥举行。论坛特邀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中医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以及安徽中医学院院长王键分别作了《当代科学与中医的交汇点》、《中医药研究的思考》和《新安医学的成就与特色》的特别演讲。90位博士向论坛提交了100多篇论文进行交流。论坛还通过了《关于加快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书》。本期摘编其中部分内容,供大家交流研讨。

    安徽中医学院储全根《伤寒学科研究思路》:认为《伤寒论》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其研究方向应向原书的两头延伸:传统研究方法更应重视该书中一些方剂源头的研究;临床要着重从“方-证”和“方-病”对应规律方面开展研究;实验则应充分采用现代手段进行方证实质研究、经方作用机制和经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健《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探讨》:回顾了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论述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重大意义,概括了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丰富内涵即心理保健、饮食保健、运动保健、药物保健、住宅保健等,并提出了构建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体系的措施。
, 百拇医药
    安徽省立医院李平《从络病理论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生机制》:以络病理论作为研究转移性骨肿瘤的切入点,论述转移性骨肿瘤的发病及临床表现完全符合中医典型的络病表现,应将其归属“络病”范畴,并从相关分子机制探讨转移性骨肿瘤在发病机制上存在虚、瘀、毒基本络病病理变化,提出“瘀毒阻络”是转移性骨肿瘤发病的病机关键。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拥军《加强中医脊柱病团队建设促进中医骨伤科学科发展》: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脊柱病团队”建设过程的介绍,说明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科发展是“中医脊柱病团队”建设的传统与特色;坚持在继承、发展实践中出成果是充实“中医脊柱病团队”建设的重要措施;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成为该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安徽农业大学汪维云《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21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药现代化研究,应该大力借鉴和引入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发展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开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对生物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发酵及中药药理机制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单的综述与展望。
, http://www.100md.com
    安徽医科大学张玲玲《中药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或活性单体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探索与思考》: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中药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或活性单体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体现不同于其他细胞毒药物的优势。利用中药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或活性单体治疗免疫性疾病容易阐明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质量标准的控制也十分容易。因此加强中药天然药物有效部位或活性单体研究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是未来。

    蚌埠医学院张翠玲博士《中药和天然药物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指出中医药学在受到全世界广泛重视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发展前景,并明确了其发展动态、趋势及目标方向。从人工种质资源保护和现代生物技术两个方面阐述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指出中药基因研究是中药资源保护、种植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细胞工程技术为中药和天然药物人工资源开发提供了有效途径;发酵工程技术为现代中药的生产提供了重要手段;蛋白质工程和酶工程是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生产追求的最佳技术手段之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