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更多
编号:11700399
中医“大岳母”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8日 新语丝
     作者:科学发展观

    中医之辨症(中医从来无“病”之说),症因皆为“六淫、七情”。

    以风为例:大家知道,世间刮风,无外乎“南风”、“北风”两大类。再细分便为东南风、西南风、东北风、西北风等等。不过中医辨出患者受了风,却从不讲是受了那个方向的风,风力有多大,是狂风大作还是微风习习皆说不明白,也不过约摸着辨来辨去,忽悠主病人算完。

    再说“湿”,患者受的所谓“湿气”到了什么分儿?30%还是50%?几千年了,至今也没个定论。只是刮痧时,皮肤被刮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破溃,生疼生疼,便糊弄病家说:“看,我把你的湿气表出来了!”也不知道表出来了多少?青的占湿气的百分之几?紫的占百分之几?溃破的呢?令人惊讶的事,病人也感觉好多了!其实,也不过是种痛点转移的把戏而已。试想,你若左手破了皮,再赶上右手割破了血管,自然感觉破了皮的左手比原来疼得轻多了!

    更不屑说阴虚、阳亢之类的玄乎词藻,至于阴虚到多少,阳亢到何种程度,还是不阴不阳,更是莫衷一是。反正阴阳怪气的辨来辨去,大约是这个道理。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这种透着腐朽的封建霉烂味道的法则,谁都知道,一朝只有一君,而民则有千千万。就是贵为宰相,也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这个理念用到中药上就掂了个个儿——量大者为君药。大概问到其中道理时,中医们可能给解释成量大代表君王的威严吧。至于“君臣”混编,被一锅煮了,大概能被中医们解释成君臣团结之类的理由也未可知。反正人家左说左有理,右辨右有道。

    凡见过中药房抓药的(一个“抓”字,道破天机),处方上明明写着如:黄芪30g,党参9g……x6服。但是,具体到药房抓药的人操作起来,从未见每一服药细细按克数抓的。全都是每味药的3服、6服或12服的总量称一称,然后分服数估摸着均分在一张张纸上,再用肉眼看看那些花花绿绿的枯草是否有多有少,抓抓捏捏,估量着差不多包起来。当然,过去包药也是有诸多讲究的——虽然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包药那张纸的形状好坏与治病效果有啥关系。可现在,就连包药的讲究,医院药房也免了,约摸着差不多,将纸上五颜六色的枯草乱石直接入袋,订书机订上算完。

    中医还讲究吃什么补什么。如果病人肝脏不好,便建议吃动物肝脏,但也没见哪个人肝不好,吃了羊肝就能长出羊肝的,更别说长出人肝了。反正估摸着是这个理儿,几千年了,博大精深,何容置疑?

    中医这种大约摸的做法,我们老家戏称为“大岳母”。谁要被冠以“大岳母”的光荣称号,一定是个说话没准信儿、做事没准手儿的“没底儿筐”。谁要找这种人办事,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而把中医尊称为“大岳母”,真乃实至名归!,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