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13530
师范院校应开设中药资源教育课程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14期
     教育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决定了教育的出发与归宿点是民族的振兴与繁荣。为顺应国际国内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追求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与时代风貌的统一,实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优良传统的相关教育,对增进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有国际意识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传统中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正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迅速扩大,中药制药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日益增长的中药材需求加上部分民众资源保护意识淡薄,滥采乱挖,或因利益驱使故意或盲目夸大中药的药用价值,已使中药资源,尤其是野生中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虽然我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但从幼儿园、小学直至中学,我们没有机会接触相关的系统知识。师范院校应该利用教师教育的优良载体,在改善“目前从事资源学教学的教师多是中药专业毕业的学生”现状的同时,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普及中医药知识做点实事。

    在当前国家部分放开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的影响下,师范院校受到了来自综合性院校、研究院所等的挑战。为提高师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体现师范教育的内涵,重新审视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属于教育微观领域的课程是实现或制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这种基础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因此,教育改革的最后阶段都回归为课程改革。

    根据最新“科学人文融合”的课程观,既适应社会需求又促进人与社会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文课程才是好的课程。在我国教育整体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生源、毕业生就业、办学成本等的竞争成为各级院校发展的工作重心。从教育经济学观点去探索教育资源共享,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收益。

    师范院校大多设有生物学或相关的专业、课程。从生物学与中药资源教育的内容交叉性看,这种教育资源共享完全可能。中医药特色中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整合平衡等观念与现代生命科学发展的特点异曲同工。如今,传统药学学科也在内容和体系上从“化学模式”向“生物-化学模式”转变,借助现代生物学技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从课程设置看,师范院校生物学课程多为传统课程或其延续;一些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如《植物学》、《动物学》等,从形式到内容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急需更新、拓宽,而这些课程恰恰又是开设《中药资源教育》的基础。而对那些无生物学相关专业知识的同学,则可考虑在课程的初始阶段加入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内容,为后续学习服务。

    在资源匮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在师范院校实施中药资源教育不仅仅是理想的切入点,更是践行“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等的有益尝试。, http://www.100md.com(郑艳安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药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