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17369
老四川的药工生活(上)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374期
     头柜,是解放前“国药”(即中药)行中的“高级职称”。作为那个时代该行业中的表率,他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练就的种种绝技,在今天看来仍然令人感叹不已。

    旧社会的药工,社会地位很低。如果说“医”还能与算命卖艺的一起被划入“下九流”之列的话,药工连这种“幸运”也没有,只能被人叫做“抓抓匠”。不是生活万般无奈的人家,一般不愿将子弟送到药行中当学徒。在药行中学艺很苦,从切药、制药到辨药、抓药,既是劳力活又是技术活,稍有不慎还会惹出人命,去坐班房。1944年,四川成都顺城街的“王云风堂”药店中,有个叫叶培森的药工,误将砒霜当成贝母粉配给了病家,致人以死命,以“过失杀人”的罪名被判了三年徒刑。所以当时成都有一种说法,说药工这一行是“披着红衣找饭吃”,所谓“红衣”即指犯人穿的囚衣。

    药工的工资很低。药行内等级很分明,除学徒外,刀房内分头刀和二刀,柜上分头柜、二柜和尾柜。头柜的薪水每月是八斗米,二柜是四斗米,一般的药工只有两斗米。这样的薪水连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谈得上养家糊口娶老婆。所以直到解放初期,成都药行中大部分的药工没有家室。行业中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前世不孝爹和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