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69545
天然降压13招 舌头疼,要防脑血栓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4日 《生命时报》 2010.12.14
看史书平衡心态(护心之道)
血压控制好,全身不遭罪

     天然降压13招

    高血压患者除了服降压药、监测好血压,日常生活中如能注意一些细节,也能帮助降压。

    1.少吃盐。高钠饮食会令血压升高。

    2.减压。冥想、心理治疗及肌肉放松都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3.限酒。健康人每日饮酒量以女性不超过一杯、男性不超过两杯为宜。

    4.补钾。黄豆、番茄酱、菠菜、比目鱼和小扁豆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

    5.补镁。麦片、糙米、杏仁、榛子、利马豆、菠菜和牛奶等富含镁的食物有利于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中风和妊高症的发病率。

    6.每天一斤奶。含钙食物能降压。
, http://www.100md.com
    7.甜菊。甜菊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而且热量低,对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8.多吃芹菜。坚持每天吃4根芹菜,可以使血压下降12%—14%。

    9.多吃鱼。鲑鱼、金枪鱼、鲱鱼、鲭鱼、比目鱼等含有丰富的、有助于降低血压的欧米伽—3脂肪酸。

    10.多吃核桃。核桃、亚麻籽、豆腐、大豆、菜子油等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有助于降低血压。

    11.正确使用调料。茴香、薄荷、黑胡椒等,不仅可以为食物提鲜,还可减少食盐的用量,有助于降低血压。

    12.每天一瓣蒜。大蒜中的大蒜素能缓解高血压。

    13.多吃菠菜。菠菜、豆类、芦笋等富含叶酸,可降低血压。▲
, 百拇医药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徐李燕、王艳采写)

    

    看史书平衡心态(护心之道)

    专家小传

    杨杰孚,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

    50岁出头的杨杰孚教授一走进门,就让人觉得,他一定不是个非常爱好运动的人。因为不像以往采访过的心脏专家,有着一副“健壮”的好身材,他儒雅的外形下,已经能见到些许岁月带来的痕迹。果然,“我是个好静不好动的人。”他说,就连打乒乓球、游泳这些自己喜欢的运动都坚持不了多久,迄今为止,保持最久的,可能只有每天晚饭后半个小时以上的散步了,这样不太剧烈的运动是他的最爱。像杨教授这样“不爱动”的人有许多,既不违背自己的性情,又要兼顾心脏健康,该怎么做呢?
, http://www.100md.com
    和所有好静的人一样,杨教授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写文章,但看什么书很有讲究。“除了专业书外,我喜欢看历史类的书,名人伟人的传记、史海钩沉,就连电视里的‘百家讲坛’都追着集集不落。”和小说、诗歌比起来,看历史书对健康尤其有好处,这是杨教授多年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因为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人的心胸不知不觉就会开阔很多,心宽了,就会看淡很多是非与纠纷。看史书能看出一个好心态来,而心态平衡是心脏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除了看书,杨教授第二喜欢的,就是动物了。家里养了一只吉娃娃,就是这只小狗,使他少了很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嗜好。“我不回家,它就不吃饭、不睡觉,为了陪它,我在外面聚餐的次数减少,即使聚会,尽早回家,这样明显减少大鱼大肉的不健康饮食机会;出差的时间也尽量缩短,因为牵挂它,总想着赶紧回家陪它和家人。”杨教授是个有爱心的人,在他看来,所有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他最关注一些稀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觉得一个关爱健康的人,首先应该是关爱生命。

    在杨教授喜好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的,就是“吃”了。出生在四川这样的美食之乡,爱吃辣是少不了的,他的口味重、爱吃肉,尤其是回锅肉和红烧肉,过去是一天一次,现在尽量控制了,一周也得吃一两次。肥肉里的不饱和脂肪是心脏大敌,爱吃肉,还怎么保持心脏健康?杨教授的秘诀是:“关键不在于吃多少次,而是控制不过量。”再爱吃的肉,他一次只吃三四块,绝不多吃,这样荤素搭配是有益于健康的。对于辣椒也是这样,从无辣不欢到对辣菜改良,他每道菜里只放一点点辣椒,“有研究表明,辣椒里的辣椒素对心脏及血管都有一定的好处,只要不过量就行了。”其实,他之所以能够放心吃肉、吃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有一个饮食上最大的健康保障——爱吃粗粮。“南方人一般爱吃大米,我是个特例,喜欢粗细搭配,蒸米饭时,通常加一点玉米碴,或者放点绿豆,红薯等,有时候也喝玉米面粥。光吃大米、白面是不行的,粗粮里丰富的矿物质能满足全身需求。”
, 百拇医药
    在他看来,心脏的健康饮料是绿茶及咖啡,所以他时常会喝一点。他最不喜欢的,就是甜饮料,尤其是可乐,很少喝。“喝可乐还不如喝点红酒和白酒,红酒每天一次,别超过3两,白酒每天别超过一两,它们都对心血管有一定的好处。”对于那些实在戒不掉甜饮料的年轻人,他的劝告是:尽量少吃主食,保持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别超标,否则造成肥胖,会大大增加心脏负担。▲

    (张静)

    

    舌头疼,要防脑血栓

    齐大妈刚60出头,身体一直不错,最近老是感觉舌根和舌两侧有些疼痛,但舌头表面并没有破损、溃疡和其他损伤,也就没太在意。谁知一天夜里,齐大妈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困难,赶紧到医院检查,确诊为脑血栓。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介绍说,脑血栓的形成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当人体血流缓慢、血压下降、脱水、心律失常、红细胞增多时,血栓就易形成,影响脑组织的血供和功能,患者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症状,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时发病。

    动脉硬化的患者,常伴血脂和血黏度增高,可出现舌微血管炎症,引起微循环障碍和血液供应紊乱,使舌体局部供血不足,静脉淤血,产生的代谢物会刺激舌神经而出现舌痛,又称舌灼痛症。

    此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尤其以60岁左右的女性最为常见。它的发生与全身动脉硬化、血脂异常和血黏度变稠密切相关。这些都是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因此,老年人出现舌头疼痛、麻木、活动不灵便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尽早治疗,以防血栓形成。▲

    (温思修)

    
, 百拇医药
    血压控制好,全身不遭罪

    编者的话:持续血压升高就像打开了机关枪的保险栓,危险的子弹随时会射向人体的几大重要器官——心、脑、肾和眼。有研究显示,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患病时间长,5—10年后就可能出现心、脑、肾损害和其他并发症。本报与几大科室专家共同呼吁,高血压患者除了要定期测量血压,还应该关注上述器官的健康状况,做好相关检查。

    心

    病史过5年

    每年查心脏

    案例:沈女士患高血压十年。这段时间,她总感觉胸闷、气短、乏力等,尤其是活动后更明显。她曾听医生说,高血压会导致心脏病,于是担心“自己不会是心脏出了问题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李为民教授分析:高血压治疗需要终身服药,很多人今天血压升高就吃药,明天血压下来就停药,病情控制很不理想。后果是血压不好,心脏受累。
, http://www.100md.com
    心脏收缩时,需要克服来自动脉血管内的压力。高血压患者的整个体循环都处于高压力、高负荷状态,要想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心脏就必须顶着高压更加“卖力”地工作。长此以往,左心室会逐渐肥厚,其正常结构、功能都会受影响。同时,高血压损害冠状动脉血管,使之加速发生粥样硬化。在上述情况的联合作用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情况都可能出现。

    因此,高血压病史超过5年,或合并糖尿病者,都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建议每年做一次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前者可以反映心脏有没有缺血的表现;后者可以及早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如果高血压患者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明显,同时经常有心悸等表现时,都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脑

    血压高一点

, 百拇医药     中风增五成

    案例:今年42岁的钱先生,患高血压已有年头了,血压时高时低。最近,他常感觉左半身麻,使不上劲儿,走路久了会头晕,还经常无缘无故头痛。没等他抽出时间去检查,就突发脑出血被送进医院。医生说,罪魁祸首就是那时高时低的血压。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李舜伟教授分析:在长期高血压的作用下,脑动脉会严重受损,尤其是小动脉会出现动脉瘤。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小动脉瘤会突然破裂,导致脑出血;而血压急剧降低时,由于血流速度变慢,血液中血小板聚集,会导致脑血管栓塞。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血压控制不稳、时高时低的患者,极易发生脑出血、脑血栓等。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毫米汞柱,相对危险则增加46%。

    高血压患者如果还没有得过脑血管病,必须重视一级预防。若没有相关症状和体征,如肢体麻木、力量减弱等问题,建议做一次头颅的磁共振检查。这项检查的花费较高,患者可以量力而行,不过它可以及早发现微小的病灶;若是日后发生了脑血管病,还能将病后的检查结果与病前的进行对比,看出问题所在,有利于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还要提醒的是,防控脑血管病,正确、安全地使用降压药也很关键。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关注平滑指数,即服药后,血压下降得是否平稳;二是观察晨峰血压,即在早晨6点到10点,血压会不会突然上升。如果控制满意,就能有效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

    肾

    控制不满意

    半年验次尿

    案例:一位53岁的男性高血压患者因恶心、呕吐、少尿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化验结果显示,其肾功能的血尿素和肌酐都异常增高,双肾已经萎缩,可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其实,他患高血压多年,但从没查过肾功能,也没看过肾内科,错过了早发现、早治疗的黄金期。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卢方平分析:在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出现肾脏损害的情况相当普遍,而肾脏一旦有病,也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
, http://www.100md.com
    血压长期控制不好,会造成肾脏小环境缓慢改变、肾功能减退。有数据显示,患高血压5—10年后,可能出现轻至中度肾动脉硬化,继而导致肾脏缺血、萎缩,甚至造成肾衰竭等。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肾病症状,只能通过微量白蛋白尿等检测指标,才能看出异常。

    因此,血压控制不太好的患者,应该将肾功能检测作为常规项目之一。尤其是患病三五年后,每半年到一年,要定期做尿常规,检测微量白蛋白。若已经出现肾功能下降,特别是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毫升/分钟,应尽快治疗。▲

    眼

    血压波动大

    3月看眼底

    案例:62岁的老王最近看东西有点模糊。去医院复查血压时,医生给他查了眼底。结果发现,高血压引起了眼病。

, 百拇医药     卫生部北京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夏群分析:高血压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造成眼底视网膜上的小动脉硬化,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渗出、水肿,以至于视力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临床发现,这类患者可能最初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加重,直到出现眼底病变,因出血和黄斑水肿影响视力了,才到眼科就诊。出血严重者,如有中央静脉阻塞,可引起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导致视力丧失,甚至需要摘除眼球。因此,要预防高血压眼病,除了严格控制好血压、血脂外,还应督促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一般,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若没有眼部症状,一年查一次眼底即可。若近期血压波动大,应3个月到半年查一次。如果已经发现病变,且伴有出血,应半个月到一个月酌情复诊。没有症状的患者,只需查眼底、看看有无出血。如果已经有了出血、黄斑水肿,就要进一步作荧光造影等检查。▲

    降压不能一刀切(相关链接)

    高血压患者接受降压治疗后,血压水平并非一刀切,更不是越低越好。
, http://www.100md.com
    年轻的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如果患者能够耐受,120—130/70—80毫米汞柱可能是最适合的范围。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压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但舒张压不宜低于60毫米汞柱。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疾病者,血压应降至<130/85毫米汞柱以下;显著蛋白尿患者,血压应降低至125/75毫米汞柱以下。

    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单纯收缩压升高的患者,应该将收缩压控制到150毫米汞柱以下,但注意舒张压不宜低于60毫米汞柱。▲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徐李燕、王艳采写)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