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信息
编号:11983999
中国人“未富先老” 祝你享享清福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7日 《生命时报》 2011.01.07
     中国人“未富先老”

    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成就了“中国奇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连续第二个季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与此相对,我国目前人均寿命的增加却低于发达国家同期增长水平,可谓“未变富先变老”。

    “40岁以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用钱换命”。现今社会,除了健康,我们还能透支什么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地追求财富的积累,“钱”成了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一切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我们已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一场全民赚钱大竞赛。

    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不断增加的GDP,同时伴随红灯频闪的国人健康状况。对于上班族而言,白天晚上连轴转,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年轻人从踏入社会时就开始透支健康,陷入了“健康负债”。生命的列车不得不在疲劳中向前行驶。于是,一系列由紧张、压力、不良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溃疡、糖尿病,甚至癌症等,不仅发病率逐年升高,年轻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调查时期的53岁!
, http://www.100md.com
    “健康透支”是一个高利贷,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国著名公共卫生专家黄建始教授指出,人力资源的健康投资或健康透支具有15—20年的滞后期,目前这种透支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双重威胁越来越大,“未富先老”的挑战日益尖锐。同时,随着时日迁延,因“健康透支”造成的卫生费用上升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等问题累积起来,最终或许会导致“钱没了命也没了”的极端后果。

    其实,民众的健康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个社会问题。哲人说,这个时代,人们最大的不道德就是对自己不够好,以健康为代价的财富积累则成为社会最大的不道德。在“健康红灯”面前,我们应该停下匆匆忙忙的脚步,认真想一想:如果健康乃至生命都成了发展的代价,拼命挣钱还有意义吗?▲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健康编辑) (王君平)

    
, 百拇医药
    祝你享享“清福”

    中国人习惯相互祝愿——过年过节时祝愿,红白喜事时祝愿,小孩子满月、百天也要祝愿。科技发达了,对社交网络同样发达的人来说,手机有时都会因为祝福信息的重负累到瘫痪。的确,祝愿是一种成本极低的人际交往方式,祝来祝去,尽管会有不同比例的真心和假意在其中,被祝愿的人也大多乐得照单全收,讨个好彩头。

    在祝愿语中,最常被用到的就是“福”字,有时候还会往大里说到“洪福”,人们可以各取所需地解读这两个字:想做官的人认为“洪福”代表升官晋爵,想发财的人认为“洪福”代表财源滚滚,想续香火的人认为“洪福”意味着儿孙满堂……把这样的祝福送给别人,被祝福的大概没有不高兴、不受用的。然而,与“洪福”相比,还有一个词叫做“清福”。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卓越有为、什么都不缺的国王,却不那么快乐。某次出行,他看见一个躺在马路上的乞丐,问他道:“你需要得到我的帮助吗?”那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太阳底下睡觉,听到问话,睁开惺忪的双眼望了望国王说:“需要,请你站到一边去,别挡住我的阳光!”故事到此戛然而止,读者的思绪却不应停止——缘何这位什么都不缺的国王却比不上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乞丐知足和快乐?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故事,但它的确折射了世人对于“福”的不同理解。
, http://www.100md.com
    “洪福”是求一个“得”字,得到金钱、地位、权力、情感……它的基础是人生的加法,要这要那,用不断的获得来填充欲望的沟壑。然而,这种加法是没有穷尽的,求不得的时候就会是痛苦的开始——想做官的人发现总有人比自己官大;想赚钱的人发现总有人比自己钱多……

    “清福”则更像是做减法,卸掉名誉、地位、财富的重压后,享受一身轻松的感觉。所以,更多的时候,人们会给离退休的老人这样的祝愿——辛苦了一辈子,您终于可以回家享清福了。事实上,不只老人,整日奔波工作的人,又有哪一个不是身负重压?平时上班,不进则退,由不得你偷懒,但好不容易过年放假,正适合享受几天“清福”。如果能够不为那些过于形式化的海量祝福所累,大概也是一种幸福吧。▲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车凤)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