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2105021
警惕开玩笑伤老人(幸福家庭)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9日 《生命时报》 2011.09.09
倚老卖老只能招来抵触(幸福家庭)

     警惕开玩笑伤老人(幸福家庭)

    前几天,方阿姨的儿子在家念了个笑话:有个媳妇看见老父亲拎着个大西瓜颤巍巍进了门,拉过老公说“老人家拎这么重的东西,邻居看到了会说咱不孝的”,老公问“那怎么办”,媳妇说“明儿让他专挑小的买”!说完,方阿姨的儿媳也笑着开玩笑说:“妈,您的菜篮子也挺沉的,明儿也给您换个小的!”没想到方阿姨听了很生气,站起身摔门而去。儿媳尴尬地说:“就跟妈开个玩笑……”

    讲点冷笑话、互相开点涮,既能乐一乐,又能放松紧绷的神经,很多年轻人乐此不疲。殊不知,老年人因为身体老化、反应变慢,对玩笑中的“包袱”难以领悟,常“就事论事”,把玩笑当真。另外,体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衰退、对自我价值的担忧和怀疑等,可能让老人变得脆弱敏感,容易从负面的角度理解事情,一笑了之的玩笑话,老人可能反复琢磨,爱钻牛角尖。

    因此,和老人一起不要轻易开玩笑,特别是不要提可能让老人产生负面联想的话题。比如与年龄、办事能力相关的话,如“等您牙掉了也买个榨汁机”,会让老人觉得自己没用了;或者与感情相关的事情,比如“对面的老太太跟您挺配的,要不凑一对吧”,可能让老人觉得自己被嫌弃了。而是要通过玩笑称赞老人年轻、精神好,自己乐意和他们呆在一起等。
, 百拇医药
    老人自己也要放宽心,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儿女的话,给予善意的回应。比如,前面提到的方阿姨,就可以接着说一句“我不用照顾,我力气大着呢!”▲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淑君)

    

    用经济学化解家庭矛盾(幸福家庭)

    家庭中难免会有矛盾纠纷,据美国MSN网站近日报道,美国作家宝拉·苏彻曼和珍妮·安德森在《小俩口经济学》一书中,用经济学的思路告诉大家,应该怎样轻松化解家庭矛盾。

    不要平分家务。家务活平均分看似“平等”,但实际上非常冒险。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家庭中也需要一点“竞争优势”,今天你多做点、明天我多做点,才能此消彼长,彼此间更能互相体谅。
, 百拇医药
    勇于做出小改变。我们总想一步到位,对小改变则不屑一顾。其实,帮家人做顿饭、一起逛个街等,日常累积的小情节,能带来更多的幸福“利息”。

    避免熬夜化解纠纷。很多时候,越急于解决问题,事情往往越复杂,矛盾反而加剧。此时,不妨参考“损失规避”理论,把事情暂放一边,各做各的,等睡一觉,心情平静了,才更容易真正解决问题。

    积极面对困难。经营家庭,难免遇到各种坎坷。其实,这就像经济学里的“创造性破坏”规律一样,总是在失误中得到进步和创新,因此,没必要悲观气馁。

    把心事告诉家人。我们非常希望和家人同心同德、亲如一人。实际上,要想读懂彼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透明原则”,把你所想所做的明确告诉家人,而不是让他们去“猜”。

    想到就做。本想给家人一个惊喜,可因为各种顾虑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可以学学“信托”策略,找个人提醒自己,督促自己不得不做。
, http://www.100md.com
    制造快乐气氛。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有家就有幸福。其实,根据“感情落差”理论,拖延和等待只会让你越来越失望。最好主动出击,制造快乐氛围。▲

    (李泽华)

    

    倚老卖老只能招来抵触(幸福家庭)

    王大爷退休后,经常会到儿子的小公司里转转。可王大爷每次都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是觉得工人懒了,就是环境差了。儿子开始还耐心解释“公司需要人性化管理”等等,后来干脆冲着王大爷嚷嚷:“我都四十了,您能不能别再管我了?”

    很多老人和王大爷一样,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习惯了用经验来说教年轻人。可很多时候,即便说得有道理,年轻人也并不领情。这是因为,有的老人在说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使用教训的口吻,或者摆出“过来人”的姿态,以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和尊重,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可在年轻人看来,他们很难接受说教的语气和态度,这样的老人显得有些“倚老卖老”。
, http://www.100md.com
    其实,“经验”不论曾经多么管用,都有时效性和情境性。老人不妨谦虚一些,把经验看成经历,而不是永恒的真理。带着这样的心态与年轻人交流,双方就会觉得平等多了,年轻人的接受程度会大大提高。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树立老年人的威信,也更容易得到尊重。就像一位老医生说的,“我虽然是老专家,但很多新仪器不如你们懂,这方面你们才是专家。”听了这样的话,年轻的医生反而会肃然起敬。另外,晚辈也应该理解体谅老人的心理特点,多一些耐心和尊重,带着好奇心,听他们讲故事。告诉自己,老人的经验就是一座宝藏,借鉴好了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

    

    老了更得会处事(幸福家庭)
, http://www.100md.com
    不少年轻人感叹,父母和长辈明明一直和蔼可亲,可年纪大了反倒变得“不好伺候”了,好心送他们一个新玩意,他们还老看不惯。

    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25%的老年人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家务,明明有钟点工上门服务,费用也并不高昂,可很多老人就是不放心;更不用说网络购物、电子银行这样的新鲜事物了。不知不觉中,两代人的矛盾越来越多。

    其实,人到晚年,更得学会“处事”。社会发展迅速,很多过去的观念、方法都未必适用了,这就要求老年人能主动接受和适应新的事物,学习新的方法,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点。“不能改变就得学会适应”,这句话用在老年人身上,道出了如何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秘诀。

    因此,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最好抱着“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新鲜事物,还有晚辈们的一些“另类”行为,学会从中挖掘乐趣。比如,和孩子一起说说最近流行的流行语,学学电脑等。对于儿女们来说,更是要充分鼓励老人们融入全新的社会,启发他们换一种思维看待那些“看不惯”的问题,比如给父母买一套新潮时尚的衣服等,并及时肯定和赞美。▲ (
, http://www.100md.com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玉娟)

    

    过好退休第一年(幸福家庭)

    退休是大多数人必须面对的转折,可有的人退休后过得轻松又快乐,有的则适应不良。其实,这种差异往往与退休后第一年过得是否顺利密切相关。这就像孩子上学的第一年,各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值得关注。

    首先,蜜月阶段。刚退休时,老人会有一种“放长假”的感觉。远离了工作压力和风险,格外的轻松和自由。这段时间老人会很愿意旅游、探亲,过得不亦乐乎。此时,家人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 http://www.100md.com
    接下来,清醒阶段。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渐渐发觉退休这个“长假”是没有期限的。而且时过境迁,生活节奏都乱了,开始不适应。此时,最好帮老人安排一些活动,订些计划,让他们知道每天去做什么。

    再次,波动阶段。退休半年之后,老人发觉以前拥有的地位、身份等都不复存在了,被人需要和尊重的感觉也找不到了,心中难免遗憾和失落。此时,除了安排活动,还要注意多与老人聊天,凡事多问问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最后,平稳阶段。经历了上面那些情绪波动后,老人开始调整自我、接受现实,逐渐认同退休后的角色。此时,可以鼓励老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或者到其他的岗位如居委会等发挥余热,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帮老人做到“过好一年,一生平安”。▲ (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 http://www.100md.com
    老人别钻牛角尖(幸福家庭)

    前几天,陈阿姨晨练回来,满脸不高兴地说,一起跳舞的李阿姨非要抢她的新舞扇,把旧的扔给她,还一口咬定说新的是自己的。“这个人就爱占便宜!”家人开导了好久,她仍然愤愤不平,嘀咕地说“再也不理她了……”

    很多老人原本开朗大方,年纪大了却常因为小事就和别人闹别扭,变得“小心眼”,这是为什么?一方面与身体因素有关,比如更年期情绪波动、大脑老化等都可能导致易怒、狭隘等。但更重要的是,年老之后,在社会上被尊重、肯定的时候越来越少,他们缺少心理安全感,因此变得敏感固执,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因此,作为儿女,要当好老人的情感支柱。多给父母关爱、尊重,尽量把他们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比如买菜时先买他们爱吃的、看电视多让他们选台、听会儿他们唠叨等。老人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要有个“度”,发泄一下情绪就好。此外,平时多想想别人的优点,别把一件小事装在心里,更不要记仇,以免钻进牛角尖出不来,反而让自己越来越烦恼,影响身心健康。▲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淑君)

    , 百拇医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淑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