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 信息
编号:12127573
开灯睡觉 血糖不稳 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28日 生命时报 2011.10.28
     开灯睡觉 血糖不稳

    英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指出,睡眠期间室内灯光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尤其是可以改变褪黑素分泌,同时缩短体内褪黑素在夜间的持续作用。而褪黑素则可以影响人们的睡眠、体温调节、血压和血糖的稳定。

    研究结果显示,睡眠暴露于灯光之中的受试者,99%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褪黑素分泌延迟,而褪黑素持续作用的时间也缩短约90分钟。这对于人们血糖的稳定是不利的。它会影响血糖稳定,不利于血糖控制。▲

    (陈凡)

    

    学会给自己打第一针
, http://www.100md.com
    美国糖尿病专家教糖友

    当一根针贴近皮肤,你会不会有种莫名的恐惧。然而对需要打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他们必须克服的事情。近日,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撰文帮糖友克服恐惧,学会给自己打第一针。

    “恐针”很正常,克服很勇敢。“成年人害怕打针似乎显得有些没出息,实际上你不必因此感到不好意思。”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糖尿病教育专家埃文·西森博士介绍,对针的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尤其是儿时有过类似不良记忆的人,对它更是既怕又恨。但只要能克服这层心理障碍,你就会变得很勇敢。

    明白胰岛素的好处。“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的‘专利’,其实不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内分泌与代谢学教授罗伯特·亨利强调,了解胰岛素的好处会使他们更容易战胜自己的恐惧感。比如,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其实已丧失50%左右,随着病程延长,β细胞功能会持续减低直至完全衰竭,最终大部分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这提示那些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就应该使用胰岛素积极治疗,控制血糖长期达标。
, 百拇医药
    掌握细节,打针不疼。“实际上,胰岛素针头非常细,患者害怕疼痛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因素。”埃文·西森博士介绍了四个打胰岛素的细节,做到这些,患者就可以顺利扎下第一针。首先,在室温下储存已经开启的胰岛素。其次,如果使用酒精消毒,要等酒精挥发后再注射。再者,避免在毛发根部注射。最后,尽量选择细、短的针头。▲

    

    跳健美操防糖尿病

    据《印度时报》10月16日报道,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跳舞有助于防止2型糖尿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科学家带领参试儿童每周在健身房跳舞1个小时,坚持一个月。结果发现,在跳舞训练期间,学生每天步行数增加了一倍。新研究负责人特里·李普曼博士表示,跳舞可以有效增加孩子运动量,进而控制孩子身体肥胖问题,而肥胖症正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因此,跳舞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新研究结果鼓励全球的孩子都能为健康而舞动起来。▲
, 百拇医药
    (施 波)

    

    脚上长溃疡,用点石膏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数字统计,有15%的糖友都会在足部发生溃疡。若不幸截肢,3年内有1/3的人另一侧可能面临同样的病情,再次截肢。

    想要避免这一情况在于减少溃疡的复发。美国自疗网站介绍,用石膏固定法治愈率可达到9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四科张军教授建议,对初期病情的治疗,可以使用“石膏”固定的方法,十分有效。尤其是溃疡轻微、稍微有一点茧子的患者。石膏的作用一是能很好地制动,二是使患者行走时压力均匀,受力变小,因此可以有效预防溃疡加重。患者可以定期每两周更换石膏、查看溃疡,直到伤口痊愈。但对于较深层的溃疡,有坏死组织和感染时则不适用,石膏在很多药店有售。▲
, 百拇医药
    (陈 煜)

    

    移植胰腺细胞治糖尿病

    想要治好糖尿病,恢复胰岛细胞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西兰的科学家给了糖友新的希望。据《新西兰先驱报》10月20日报道,研究者介绍,从猪身上提取活性胰岛素细胞移植到人体内,可能使人的胰岛细胞“焕发青春”。

    其实,早在2008年,《新西兰先驱报》就曾报道,该国研究人员利用新生小猪胰腺细胞治愈1例1型糖尿病患者。而此次,日本大冢斥资400万美元,用于该项研究的Ⅲ期临床试验。使该技术有望在3年内正式投入临床。▲
, 百拇医药
    (徐 澄)

    

    每天一斤奶少得糖尿病

    英国科学家推荐

    喝牛奶除了补钙,还能预防糖尿病。近日,美国医学期刊《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刊登的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斤牛奶可明显减少糖尿病风险。

    代谢综合征是包括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在内的代谢性疾病。这类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是没有该病者的4倍。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2375名45—59岁男性的饮食习惯和病例记录后发现,每天至少喝一斤牛奶的人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减少62%。
, 百拇医药
    喝牛奶为何对血糖有好处?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另一项研究给出了解释。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食物能量的主要来源。艾利森·格斯比博士发现,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较低的人饿得更快、胃口更大。糖尿病患者坚持喝适量牛奶,不但能吸收充足的优质蛋白和钙,还能控制食欲,减少饭量,避免血糖波动。

    不过,如何喝牛奶是讲究的。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向红丁教授提示,首先,不宜空腹,尤其是睡前喝,这会使蛋白质更多地转化为热量。其次,喝牛奶时吃些谷类食品,能起到营养素互补的作用。同时要注意,瘦肉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如果能保证牛奶的摄入量,应尽量少吃瘦肉。其次,血脂正常的糖友最好选营养更加丰富的全脂奶,但伴发血脂异常的糖友可选低脂牛奶。喝牛奶后出现腹痛、腹胀或肛门排气增加的糖友,可以把牛奶稍微热一热后再喝。▲

    (高 宇)

    
, 百拇医药
    怀孕时老争吵孩子易得糖尿病

    瑞典科学家研究证实

    日前,来自瑞典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母亲怀孕期间,遭遇过给其带来的沉重压力,所生的孩子易患1型糖尿病。

    这项研究中,瑞典林科普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近6000名儿童及其家人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母亲经历过离婚或暴力等事件,她们所生的孩子在两岁半以前出现自体免疫反应的危险大约会增加3倍。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母亲承受了压力,她们的孩子可能也会承受压力,这样孩子体内的压力激素就会增加,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由于在生命早期,心理压力可能是与糖尿病有关的自体免疫反应的一个触发因素。因此,对整个家庭来说,尽量减轻母亲的压力,这将是减少1型糖尿病直接的诱因。▲

    (施波)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