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2330434
《内经》论痹证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807期
病因病机,分类,按病因分类,形体分类,按脏腑分类,按发病特点分类,治疗
     痹者,闭也。痹证指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导致气血闭阻引起肢体疼痛酸楚、麻木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类病证。《内经》所论“痹”之涵义主要有:一为病名,泛指风寒湿邪所致气血经脉闭阻不通的肢体痹;二为闭塞不通之病机。《医学入门》云:“痹者,气闭塞不通流也,或痛痒,或麻痹,或手足缓弱。”

    病因病机

    《内经》认为,痹证是多种外邪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病因上《素问·痹论》强调“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然而没有正气不足亦不会发生痹证,所以《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云:“血气皆少则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血气皆少则无毛……善痿厥足痹。”指出血气不足,不耐邪袭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因素。因此《素问·痹论》在论述肢体痹时说“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提出外因风寒湿之邪,只有在内因营卫之气逆乱的情况下,才有机会侵入机体而发生肢体痹。

    脏腑痹亦是在先有脏腑之内伤的基础上痹邪内传而成。即首先就邪气而言是肢体痹日久不愈,各在其所主之时复感于风寒湿邪而发脏痹,说明不仅邪气存在而且邪气较盛。另外《素问·痹论》指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在阐述六腑痹发生的病机时云:“此亦其饮食居处,为其病本也。”旨在说明若五脏所藏之神躁扰妄动,必致所脏阴精损耗,正气不足。而饮食不节,起居失常,造成肠胃损伤亦是引发六腑痹的内在病理基础。因此只有脏腑先伤,风寒湿邪才有内舍之机。

    分类

    按病因分类

    根据感邪偏重和病邪性质之不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行痹 行痹指以感受风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肢节痠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亦称风痹。《素问·痹论》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因风性善行而数变,居无定处,故行痹疼痛游走无定处。

    痛痹 痛痹指以感受寒邪为主的痹证,临床以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为特点,亦称寒痹。《素问·痹论》云:“寒气胜者为痛痹。”因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滞,故痛痹疼痛剧烈而部位固定。《素问·痹论》亦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着痹 着痹指以感受湿邪为主的痹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3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