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信息
编号:12486969
人体内的寻古问今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2日 北京晚报
     金字塔、长城、狮身人面像等都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象征。人体,也同样存在着进化的遗迹和标志。你若不信,不妨在你自己身上寻古问今……

    人的第三只眼

    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个二郎神,专门和孙悟空作对,他就长有三只眼。这第三只眼隐藏在眉宇之中。不知是《西游记》的作者确有所指,还是歪打正着,现代科学发现,人确实有第三只眼睛,它深藏于大脑之中。人的第三只眼睛,由于外形酷似松果,故名为“松果体”。

    松果体,是动物在远古时代用来观看东西的第三只眼。经过漫长的进化,不少动物的第三只眼已改变了原来视物的作用。如冷血动物的第三只眼成了测试外界环境冷暖的“温度计”,鸟类的第三只眼成了控制自我节律调节的生物钟。而人的第三只眼,则转变为一座生产激素的“工厂”。这座“工厂”生产的吲哚类褪黑激素和多肽类激素都是独家产品,对人体的性生理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松果体虽然身居脑中,四周有脑组织包裹,外有坚硬而不透光的颅骨作为保护屏障,可是它仍“保留”了眼睛的部分功能,能感知外界的光明与黑暗。每当旭日东升,它即停产;而夜幕降临,它就开工,指挥着人体的性功能和生物钟。这座“工厂”一旦发生了故障,性腺活动就会紊乱,从而妨碍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近年来,少男少女的性早熟,除了社会因素外,现代夜间照明的进步和延长以及五彩缤纷的光照刺激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光亮会减少吲哚类褪黑激素的生产,缩短了对性腺的抑制作用。松果体对于时、日、月、季、年的周期性变化,对于人从生到死的不自主节律,对于情绪,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灵感的产生,对于人体的一切都有着谜一样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惹是生非的阑尾

    在人体右下腹的腹腔内,大小肠交界处,有一段囊袋样的肠管,叫盲肠。这是一条长约6至8厘米左右的“死胡同”。阑尾就生长在盲肠的末端,长有5至9厘米左右,直径大约0.5至1厘米。人类的阑尾是一个由远古退化而来的器官,如今除了诱发阑尾炎症外,别无他用了。可是在一部分动物中如食草的兔子,其盲肠和阑尾就有一定的作用。由于盲肠容纳的是多余的食物和纤维素较高的草类,故阑尾分泌的物质就有助消化作用。人的食物链中,含纤维素较高的品种已经不多了,所以阑尾看上去似乎无用了。可是有人曾经对切去阑尾的部分患者进行了观察,发现凡是切去阑尾恢复健康的人,在食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后,总会出现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这会不会是由于丧失了阑尾的作用而导致的结果呢?

    动耳肌功效的迷津

    羊、牛、马、鹿、兔等动物在探听四周动静的时候,总会灵活地转动耳朵。哪有了异常的响声,它就会竖耳细听。这种本领是动耳肌在起作用,说到底是动物的耳廓在起作用。耳廓是动物进化到哺乳类后才出现的,能自由转动,收集声浪,以助听觉。人本来也有一对长长的耳廓,并且也会左右转动。但随着进化,人的耳廓退化了,也不能左右转动了。但是动耳肌仍然存在,外耳的耳上肌、耳前肌和耳后肌就是动耳肌退化后的残余。虽然,人类现在已无法使耳廓自己动,可是个别人的耳朵还能一上一下地抖动,这不是什么特异功能,不过是一种返祖现象。
, 百拇医药
    都存在的第三眼睑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别人,或者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你就会发现每个人的眼内角都有一块淡红色的并且隆起的肉团,这叫做泪阜。在靠近泪阜的外侧,还有一条半月状的黏膜皱襞,弯度向外,叫半月皱襞,这是人类第三眼睑的遗迹。眼睑俗称眼皮儿,它可垂覆在眼球前,起保护作用,睡觉时能防止眼球干燥和避免光照对睡眠的影响。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都有第三眼睑,它是由内眼角处黏膜皱襞所形成的半透明膜,它的作用依然是为了保护眼睛和清洁眼睛上遗留的沙粒、异物。人在进化过程中,第三眼睑退化了,只剩下眼角的半月皱襞。

    尾骨的保存和历史

    人是没有尾巴的,为什么会有尾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尾骨同样也是人类进化历史的证明。这是人从猿进化而来的最有力证据。尾骨的作用现在已经基本丧失,因为人已经不需要这个“第三条腿”来支撑和保持平衡了。像这样因失去作用而在进化中销声匿迹了的东西还真不少,动皮肌也是其中之一。刺猬可以靠动皮肌竖起全身的枪刺,马、牛等动物可以依靠皮肤的颤动来驱赶蝇虻,而人只剩立毛肌和面部的肌肉来抖动了。人的怒发冲冠和危急之中的汗毛眼直张、全身发冷就是立毛肌在起作用。喜怒哀乐在人颜面上的表情变化则是保留在人面部的动皮肌在起作用。, http://www.100md.com(麦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