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4005
手机带来的21世纪病 你有没有手机依赖症 等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7日 生命时报
手机比电视更伤眼(专家出诊)
黑暗中看手机毁眼睛(专家呼声)
看手机,至少离40厘米

     手机带来的“21世纪病”

    英国网络成瘾研究专家总结提醒

    智能手机的面世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连带制造出了“低头族”(在社交场合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看手机的人)。诺基亚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在平常工作日的16小时内,人们平均查看手机150次。专家表示,“低头族”存在冲动控制问题、社交孤独和抑郁症等健康问题。英国《每日邮报》2013年12月30日最新载文,刊出英国斯旺西大学心理学教授网络成瘾研究专家菲尔·里德博士总结出的与智能手机密切相关的8种“21世纪病”。

    无手机恐惧症。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都要为手机充电、手机一直开机,甚至上厕所时都机不离手……这些都是“无手机恐惧症”的症状。研究发现,近53%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丢失、没电、欠费或断网的时候感到焦虑,20%的人上床后还用手机检查邮件,近50%的人海滩度假也带着手机。无手机恐惧症波及人群所占人口比例已上升至66%,其中18~24岁人群最严重,77%的人离开手机几分钟就浑身难受,女性患者比男性多17%。
, 百拇医药
    睡眠短信症。睡眠短信症(也称“梦游短信”)是指患者梦游时给亲友发短信的现象,白天压力太大处理事务太多是问题的关键。患者通常在入睡后的两小时内发送短信,对此自己却全然不知。睡眠短信症不仅会导致人际交往尴尬,更会严重干扰快速眼动睡眠(深睡),睡醒后依然感觉疲惫。

    震动幻觉综合征。如果你经常误以为手机在震动或响铃,忍不住想要掏出手机确认一下,这可能说明你患有“震动幻觉综合征”(也称幽灵震动综合征)。震动幻觉综合征是预期性焦虑的结果。研究发现,68%的手机用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震动幻觉问题,87%的患者每周有一次手机震动幻觉,13%的患者每天都会产生这种幻觉。

    网络病。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高新电子技术的三维效果给人们带来的“现代版晕动症”,通常在与虚拟环境交互或者沉浸于虚拟环境中时产生。这是因为患者眼睛与其平衡系统感知的运动发生不同步而导致的。发病时,大脑误认为某些物体在移动,其实这些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这种不同步容易导致患者恶心、眼疲劳和晕眩。
, 百拇医药
    短信指。是指拇指一族频繁发短信而患上“扳机指”症(医学上叫“狭窄性腱鞘炎”),症状包括手指、手腕和前臂酸痛和痉挛。近期调查发现,4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近5年发生过“短信指”。

    低头玩手机姿势症。低头弓腰驼背玩手机或电脑的姿势被戏称为iPosture(“电玩姿势”)。长时间低头会导致脊椎压迫,颈脖、头部和肩膀疼痛。英国医疗保健供应商Simplyhealth一项调查发现,84%的18~24岁的年轻人承认在过去1年里因为玩手机而遭受过颈脖和背部疼痛,每天平均“屏幕时间”为8.83小时,66%的人表示用电脑时低头垂肩。

    屏幕近视。是指长时间待在室内盯着屏幕看而导致的近视。自1997年智能手机上市以来,近视眼发病率增加了35%。如果不加控制,预计未来10年,屏幕近视会还增加50%。在临床中,进行性近视眼一般在18~20岁前停止发展。可如今,20岁之后甚至40岁仍有可能发展。

    干眼症。当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时,其眨眼次数会减少1/3。这会导致眼球表明更多泪液蒸发,使眼球缺乏滋润。而泪液蒸发是导致干眼症的主因之一。干眼症最终会导致永久性眼损伤。▲
, http://www.100md.com
    (陈宗伦)

    

    手机比电视更伤眼

    浙江3名眼科医生测试自家孩子后发现

    掌上电脑已成了很多孩子的玩具。

    现代社会中,手机、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几乎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离开了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在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低头族”,看视频,玩游戏,刷微博、微信……殊不知,这些小小的屏幕正慢慢地侵害着我们的眼睛。但到底这种危害有多严重,近日浙江省眼科医院3名医务人员通过对自己家孩子的测试得出了结论:手机、掌上电脑对眼睛的伤害甚于电视。
, http://www.100md.com
    据报道,浙江省眼科医院3名医务人员在4天时间里,分别让3个孩子使用、观看手机、掌上电脑、42寸液晶电视和投影仪,通过对比孩子的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和眨眼次数的前后变化,来判断它们对孩子视力的伤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持续观看这4种屏幕后均会导致短暂的近视度数增加(假性近视)、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眨眼次数减少,而手机、掌上电脑对眼睛的影响比电视和投影更显著。其中一个孩子玩了20分钟手机后,右眼视力竟下降到假性近视100度的水平。因此,试验得出的结论是: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

    假性近视就是暂时性的远视力下降,如果经过适当的休息,视力可以恢复。如果视觉疲劳导致的假性近视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控制,就会导致眼球形状发生改变而形成真性近视。真性近视只能通过戴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等方式来矫正和提高视力,并不能真正治愈。泪膜是眼睛最前方的一层薄膜,由脂质、水分和蛋白质构成,其作用是保护、湿润眼睛表面,维持正常视觉。正常情况下,泪膜不断更新,我们每眨眼一次,眼睑就在眼表面涂一层泪液。长时间不眨眼,这层泪膜就会自然发生破裂,这个时间称为泪膜破裂时间,正常应大于10秒。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就会引起一系列不适,如眼干、异物感、烧灼感、痒、流泪等。
, http://www.100md.com
    虽然这个“试验”不是严格设计论证和执行的临床研究,样本量也很小,但它进行了一些客观检查(如进行了验光、泪膜破裂时间和眨眼次数的测量),所以还是颇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较为直观地展现了手机、掌上电脑等电子产品对眼睛的潜在威胁。

    手机等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多见的是干眼症。当使用手机特别是玩游戏时,由于要精神高度集中地注视画面,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减少眨眼次数,久而久之会导致泪膜异常而出现干眼症状。另一个显著的问题是诱发近视。这对于身体尚在发育过程中的少年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另外,明亮的电子产品显示屏中还有一个“隐形杀手”——高能蓝光。它会损害视网膜,长时间的蓝光辐射甚至能诱发黄斑变性等致盲性眼病,而黄斑变性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手段。

    虽然让现代社会中的孩子完全与手机、掌上电脑等隔绝并不现实,但不让年龄过低的孩子(6岁以下)接触这类用品和严格控制接触时间(一天不超过1小时)是必要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科学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有明确的预防近视的作用。此外,叶黄素、玉米黄素具有抵御蓝光的作用,因此多摄入蓝莓、西兰花、菠菜、枸杞、玉米、蛋黄等食物,对眼睛的健康大有帮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于洁)
, 百拇医药
    

    依赖手机,人会郁闷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

    经常出现手机在响的幻觉;外出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亲朋好友聚会时总是拿着手机不停地翻看……这些都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与那些对手机铃声不敏感的人相比,视线总离不开手机者较不快乐。

    为评估手机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500多名18~22岁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频繁使用手机不仅使人无法与朋友变得更加亲近,反而让人更加焦虑郁闷;另外,与不时查看手机的人相比,能适时关机的人学习成绩更好。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指出,许多人认为,手机便于人们与其他人保持联系,可以改善人们的社交互动,有助于降低孤独感。而该项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有些人会因此出现戒不掉社交网站的困扰。▲ (曹淑芬)

    

    用手机的8个新提醒(新发现)

    本报采纳国外多项最新研究总结出

    手机不仅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系,更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它同样给生活带来了不少健康困扰。近日,《生命时报》整理收集了关于手机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最新研究,总结了手机和健康有关的8个新发现。

, http://www.100md.com     1.上下班路上玩手机最危险。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边走边玩手机,会增加人受伤的风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胳膊和手像被锁住一样,走路的速度也下降了,看起来就像机器人。这时人不仅会忽略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会影响走路的平衡,容易摔倒或被车撞。英国的一项新研究也发现,边走边发短信的人很容易受伤,特别是早上8点半和下午6点半,这恰是上下班的高峰期。

    2.手机比马桶垫脏。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手机上带有的细菌比马桶垫还多,这不仅是因为手机经常接触外界,更主要的是我们总忽略清洁它,细菌就会在手机上堆积,定期给手机消毒,有益健康。

    3.晚上用手机,第二天效率低。晚上9点后最好关手机,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如果晚上不关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经常查看手机也会让人一直处在准备工作的状态下,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

    4.手机依赖如同吸毒。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如同吸毒上瘾,大脑中会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因此,人会不自觉地经常查看手机。如果不小心将手机落在家里,更会让人失魂落魄。科学家建议,对手机依赖的人,最好养成定时查看手机的习惯。
, http://www.100md.com
    5.语音功能并不能给司机提供安全保证。不少人会用智能手机的语音功能,以确保驾驶安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运输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用语音功能,司机在开车时也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驾驶上。研究者认为,首先,语音功能让驾驶者放低了对危险的警惕;其次,边开车边听电话仍然会让人分心,开车的时候还是专心致志比较安全。

    6.手机不会导致癌症。英国一项历时11年的研究显示,手机不会增加人们罹患癌症的风险,手机wifi也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其他的危害,目前尚无准确结论。

    7.手机对儿童伤害更大。英国科学家发现,儿童颅骨厚度明显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高于成人。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比成人多60%。

    8.躺在床上玩手机别超过1小时。国际照明研究中心的马里亚纳·费格罗教授介绍,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 http://www.100md.com
    (王黎洋)

    

    晚上关手机,工作效率高

    英国《每日邮报》提醒

    晚上9点前把手机关掉,可使第二天的工作更有效率。据英国《每日邮报》01月21日报道,深夜使用手机等同于把工作带回家,会造成心理上无法放松。此外,研究人员表示,手机会发出蓝光,即使少量的蓝光,也会抑制 “褪黑素”的分泌。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研究,一项是调查了82位中高级经理两周来每天的工作情况,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易干扰睡眠,导致第二天完成的工作较少。另一项则是调查了161名普通员工晚间使用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看电视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所有电子产品中,智能手机对工作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大。▲
, 百拇医药
    (曹淑芬)

    

    吃饭玩手机,营养不良

    美国最新研究显示

    吃饭玩手机坏处不少。据路透社1月2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护理学院儿童和家庭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的学者发现,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在就餐期间使用电子设备或看电视,那么孩子往往营养不良,家庭沟通氛围也较差。

    研究人员选取了1800多名父母,询问了在家庭就餐期间电子产品的使用状况;家长是否限制孩子使用手机;以及父母是否认为家庭聚餐是非常重要的事。之后还让孩子们判断家庭的沟通氛围如何。
, 百拇医药
    研究结果显示,女孩比男孩更有可能在就餐期间使用电子媒体,而且孩子对电子媒体的使用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就餐期间使用电子媒体的情况更常见于缺乏沟通氛围的家庭中。此外,吃饭常用手机的孩子更喜欢喝甜饮料,对蔬菜沙拉、水果、牛奶等的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研究者认为,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吃饭以外的事情上,很容易导致摄入的食物单一且营养结构不合理。因此研究者建议,父母应限制孩子在就餐时对电子产品的使用。▲

    (荆璐)

    

    你有没有手机依赖症

    美国《赫芬顿邮报》刊文
, 百拇医药
    曾有研究发现,美国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平均在5小时以上。手机上瘾有害健康,为此,美国《赫芬顿邮报》11月23日载文,盘点出“手机依赖症的15个信号”,如果你有超过一半的症状,说明有潜在的手机瘾。

    1.视力模糊。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

    2.没有安全感。一旦手机没在身边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3.频繁发短信。无论工作还是闲暇时,总爱使用手机频繁收发电子邮件或短信,甚至给近在身边的人发。

    4.头痛。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痛、疲劳乏力,甚至会导致“老痴”(短时记忆丧失等)。

    5.方向感差。到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地图定位,不会记路。

    6.手机放枕边。研究发现,手机离身体太近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 百拇医药
    7.总听见手机振动声。手机明明静音,有时甚至压根没带手机,却感觉它仿佛在响或振动,这就说明你已经因沉迷于手机而产生幻觉了。

    8.上厕所带着手机。无论是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24小时不离身。

    9.拇指病。长时间使用手机上网或发短信等,手指就会痉挛疼痛,医学上称为拇指腱鞘炎。

    10.拍照晒美食。吃饭之前,必须先拍照上网与好友共享美食图片。

    11.不喜欢眼神交流。总爱使用手机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眼神接触减少,甚至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产生异样感。

    12.与亲朋聚会减少。与亲朋3个月没聊天,只是通过社交网站了解对方一切情况。

    13.记不住电话号码。依赖手机的存储功能,当电话没电或不在身边时,记不清熟人的电话号码。
, 百拇医药
    14.走路也在玩手机。边玩手机边开车、工作或者走路等,容易忽视身边事物,导致意外,甚至会丧命。

    15.弯腰驼背。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弓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陈子韩)

    

    手机铃声影响心脏

    近日,德国慕尼黑流行病学研究所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微弱噪音(如手机铃声)会对心脏功能造成短期的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携带了可携式的心脏监护仪,以检测其心率与噪音接触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人们的心率会随着噪音接触量的增大而上升,即使噪音的音量低于65分贝时也会影响心率。此外,微弱的噪音还会对心率的变异性产生负面影响。低音量的噪音会抑制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副交感神经系统能降低心率和放松血管。
, http://www.100md.com
    日常生活中,心血管患者最好把手机铃声设置成舒缓的音乐,音量尽量放低;平时少去人声嘈杂的餐厅、棋牌室、车站等场所。▲ (陈 博)

    

    黑暗中看手机毁眼睛

    易引发近视、干眼症、青光眼等

    小强今年23岁,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个“手机控”,一有时间就拿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晚上睡前关灯后还习惯拿出手机看会儿小说、玩玩游戏、刷刷微博,可他最近总感觉眼睛干涩、发痒,甚至看东西都有些模糊。到医院眼科检查后,医生说他的眼睛不适跟黑暗中看手机有很大关系。
, 百拇医药
    小强的情况并非个例,手机控们在黑暗中的尽情娱乐让眼睛很受伤。首先,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时,眨眼频率会由正常情况下每5~6秒眨眼1次降到每十几秒甚至20多秒1次,眼睛泪液分泌量不足,而蒸发量过多,造成眼睛干涩,甚至引发干眼症、角膜炎等疾病。其次,在昏暗的光线下用眼,会造成瞳孔散大,眼睛房水增多,眼压增高,容易诱发青光眼。再者,由于手机屏幕的辐射作用在黑暗环境中被放大,加上手机离眼睛很近,容易灼伤视网膜,使得看东西出现颜色偏差、变形、模糊,甚至造成永久性的视力损伤。最后,还容易引起视疲劳加重,带来近视、散光等问题。此外,由于很多人睡前看手机时喜欢躺着,如果长期侧卧看手机还易引起左右眼视力偏差(左右眼度数不一样),甚至引发斜视。有研究发现,黑暗中手机强光直射眼睛30分钟以上,可能引起视网膜黄斑病变,导致视力极度恶化,严重的还可能引发白内障,甚至导致失明。

    因此,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黑暗中玩手机,睡前玩手机时最好开着灯,保证有明亮的环境。每次看手机时间应在30分钟以内。此外,看手机的姿势最好保持坐位,眼睛与手机的距离在30厘米左右,不宜离得太近,更不要躺在床上或趴在被窝里看。为减轻眼睛的负担,最好调整手机屏幕的对比度,使亮度和色泽尽量柔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汤明芳)
, 百拇医药
    

    看手机,至少离40厘米

    英国眼科医生建议

    发短信、用手机上网时,人们会下意识地凑近手机屏幕,时间一长,眼睛发酸发胀,有时抬头看其他东西时还会出现视物不清的现象。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16日报道,英国眼科医师指出,手机屏幕对眼睛影响很大,甚至会导致基因改变。

    英国聚焦诊所创办人、眼科雷射手术医师阿兰比指出,智能手机的风行使得近视的年轻人越来越普遍。智能手机1997年问世以来,近视人数已经上升了35%,未来10年,近视的问题会继续恶化,近视人数可能会增加50%。人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2小时,再加上使用电脑和看电视,视力可能严重受损。并且,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眼睛距屏幕的平均距离在30厘米左右,远低于看报纸及看书的平均距离40公分,这也给眼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 百拇医药
    一般情况下,过了21岁后,近视就不会再加深,但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会改变人体基因,使得近视持续恶化直到40多岁。为此,专家建议,人们应该每天出门接触阳光一段时间,对眼睛有保护作用;使用手机时,尽量保持40厘米以上的距离,如果看不清屏幕,可以将手机字号调大;家长尽量不要过早为孩子配备手机。▲ (曹淑芬)

    

    老人手机铃声要柔和

    近日,沈阳市年过七旬的高先生正在家里看报,突然新买的手机铃声响起,声音很大,他感觉像听到一声炸雷,顿时头晕目眩。家人赶紧将他搀扶到床上,休息之后才有所好转。

    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通常交感神经系统相对兴奋,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水平较高,以致神经敏感度高,对外来的各种刺激耐受性下降。如果手机铃声刺耳,就会刺激老人敏感的神经,导致血压升高等危害。

    因此,提醒老人把手机铃声设置成柔和舒缓的音乐,如《四季歌》、《洪湖水,浪打浪》、《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也可让子女帮忙,在网上下载这些歌曲,放到手机里,设置为铃声。▲

    (摘自8月12日《医药养生保健报》16版) (马小平)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