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97563
多元解析八段锦国际文化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报201510.r第4584期
     中医养生功法八段锦不仅是人民在与生活环境、疾病作抗争中产生发展,更是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史和哲学思想史,它能促进一个民族走向文化的自尊与自强。

    八段锦是以肢体语言阐释着儒佛道文化,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体验儒佛道各家之理,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辩证观,势运道圆的中和观,以及简洁飘逸的服饰之美,流动和谐的音乐之美,优雅流畅的形韵之美。

    “一带一路”战略中所提出的“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为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当下健康观念与医疗模式的转变,中医在慢性病、重大疾病等领域可为国际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经验。“一带一路”开通了中医药驶向海外的“列车”,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既是让世人了解和掌握养生保健知识的手段,也是让国际社会了解、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医养生功法八段锦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热潮中,重新审视八段锦的养生原理,解析八段锦的多元价值尤为必要。

    八段锦的文化追溯

    八段锦源于古代导引术,在民间流传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期间功法、形式和歌诀有较大的嬗变与演化。关于“八段锦”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之“子部·三六五·道家类”(第1059册)收录晋朝葛洪《神仙传》,《神仙传》之《卷五》的“栾巴”条记载:“士大夫学道者多矣,然所谓八段锦六字气,特导引吐纳而巳,不知气血寓于身而不可扰,贵于自然流通,世岂复知此哉?”

    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记载“左右自摇曳”“顿踵三还”等与八段锦动作相仿。据考具体成型于宋代,最早见北宋洪迈的《夷坚志》:“常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该时期八段锦有四家:“钟离先生八段锦”“曾慥八段锦”“窦银青八段锦”和“小崔八段锦”,后两家已佚,曾慥《道枢·众妙》中记载了具体的功法要领。南宋曾端伯所著《修真十书·杂著捷径》中,详细记载八段锦动作要领及练功口诀。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引导法”所讲“于后午前做,造化和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古人又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可见其编排精致,体现其动作完美,当然“锦”字还可以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犹如锦丝一样,连绵不断。明清时期,八段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多种八段锦歌诀同时流传。

    近代流传最广的动功八段锦套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