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6840
用大数据构建中医古籍知识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83期
     中医古籍数字化改变了古籍文献的传统利用方式。随着大数据时代对于知识服务的需求增加,构建结构化的中医古籍知识体系,使中医古籍知识的检索由“知识点”变为“知识体”,由中医古籍的“资源服务”变为“知识服务”也是大势所趋。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对中医古籍分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创建中医古籍分类法,并编制与领域常用分类法的对应关系映射表,解决了中医古籍分类难题,为中医行业提供了方便、实用、统一的中医古籍分类方法。

    中医古籍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医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中医学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源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是全国乃至世界收藏中医古籍品种数量最多的图书馆,馆藏古籍10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6000余种,历代版本8000余个,约占存世中医古籍品种的50%。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近10年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医药创新与发展政策的指导和国家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愿以此文与同道们分享。

    夯实基础 力争创新

    全面开展海内外中医古籍资源普查,摸清古籍家底。2007年,在老馆长薛清录研究员的带领下,历时3年编纂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正式出版,据此查明了国内150家图书收藏单位的13455种中医古籍,基本摸清了国内现存中医古籍的家底。同时对图书馆所藏古籍数据进行了审核和修订。2014年出版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成为全国较早完成普查登记工作的古籍收藏单位之一。2015年,图书馆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为基础,建立了全国联合书目数据库,并且更正书目300余条,新增37家图书收藏单位书目1800余条,从广度与深度上扩大了中医古籍资源的调研范围,充实了新品种、新内容。同时,图书馆也收集了中国大陆之外的240余种书目,查得海外收藏中医古籍共计2.8万部,为海外中医古籍资源的复制回归提供了重要线索。

    构建中医古籍保护技术方法体系,不断改善藏书环境。在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和中央修购专项的经费支持下,按照古籍保护技术体系和图书馆古籍特藏行业标准要求,自2008年起,通过对中医专业图书馆及部分大型综合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与修复、保存环境与场所、温湿度控制、防虫防潮防尘措施及保护效果等四个方面的调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