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5661
刘雁峰:医者更要有人文情怀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19期
     刘雁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是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0余年,培养妇科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多名,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生动、严谨,深受学生好评。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获得校、院级优秀教师称号。

    为医就是选择奉献

    从医30余年,刘雁峰对生命有着不一样的体悟。她说,做了十几年医生后当老师,更深知责任重大,自己面对的这些学子,未来都是要穿上白衣成为治病救人的医生。她说医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选择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

    她在当下医疗环境的发展和变迁中逐渐意识到,教育学生的侧重点不能仅限于医学专业知识,还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把“大医精诚”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在医疗界,更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她了解到国外医学教育逐渐重视人文性灵的培养,超过70%的医学院校开设此类课程。在2000年,哥伦比亚大学医生丽塔·卡蓉曾提出了“叙事医学”这个概念,刘雁峰认为这个概念既能训练医生如何见证患者的苦难,又能将疾病的全貌娓娓道来,是医学人文的新形式,值得推广尝试。

    为师必须树德

    刘雁峰时刻谨记西汉思想家杨雄“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句话,认为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还未接触到具体的医疗环境,不知道怎么做医生,更不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问题。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们便是他们作为医生的启蒙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他每一个学生。”刘雁峰说:“当老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他们迈进医学大门的第一步指引正确的方向。”

    为医要提升人文修养

    刘雁峰在读郎景和院士著作《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时,非常认同书中所说“医学的人文性是医学的本源,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强烈渗入、推动医学进步的同时,医生或医学的去人性化、心智板结尤应引起警惕”的观念。在教育中,她认为医学不仅是物质与技术的,更应是精神与人文的,饱含人文情怀的医学大家才是现代医疗环境下世人对于医生的期许。

    她所带领的研究生团队,每周都会召开一次小型的例会,一是让每位学生汇报一下各自的科研进展和所遇临床问题,另外还会有意让大家闲谈最近流行的电影、电视剧、音乐会,或者哪位学生看到了什么好的经典文学著作,随心地畅聊影评和书评。这种每周夜诊后简短的小例会,不仅增进团队的凝聚力,还提升了每个人的人文修养。

    刘雁峰一直认为,在医学摇篮期应该加强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鼓励学生课外多阅读,提升个人人文修养和情怀,不仅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还应懂得去了解病患的期望。尤其是妇产科大夫,接触到更多女性的病患和思想苦楚,不仅要学会医病,还要充满仁心和责任心,用人文情怀指导医疗实践。(田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