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2694
“拼命”文化损害员工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日 生命时报 2019.03.01
     近日,互联网公司“有赞”在其年会上宣布实行“996工作制”,即从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事件曝光后引起了广泛热议,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正在调查。当下市场竞争激烈,很多企业提倡员工“拼命”,互联网企业更是不遗余力追求高效,但长期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模式,牺牲的却是员工健康。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各行业劳动者压力普遍增加,不少企业违反相关规定,让员工加班加点成为较普遍现象。2018年1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大学中国时间利用调查与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国时间利用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劳动者超时工作(净工作时间大于8小时)相当普遍,超时工作率高达42.2%。之前还有资料显示,中国普通劳动者人均劳动时间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是世界上平均劳动最多的国家之一。

    更需要重视的是,一些单位认为按时上下班就是“没有奉献精神”,“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任何借口”等成了这些单位所谓的“企业文化”。事实上,超时劳动是企业违反国家法律对员工的超额盘剥,同时也是对员工休息权和健康权的剥夺。这种行为损害了员工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劳动效率,也扼杀了员工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企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员工休息权和健康权为代价。企业管理者应该当好员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企业健康管理,如开展员工定期体检、保障员工休假时间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劳动力资源的“休养生息”。劳动者自身权益遭践踏却敢怒不敢言、资方无视法律为所欲为的现象时常出现,这反映的是劳资双方地位不对等。对无视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应当曝光并依法处理,才能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http://www.100md.com(乔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