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8.13
编号:79917
一半低血糖都在睡梦中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3日 生命时报 2019.08.13
     年龄大不敏感 病程长调节差

    一半低血糖都在睡梦中

    受访专家: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全民 □主管护师 李 霞

    本报特约记者 莫 鹏

    血糖控制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血糖控制严格了,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也在增加。英国一项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发现,强化治疗组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增加了3倍,其中50%的低血糖事件都发生在患者睡眠中,且均未被察觉。即使血糖降低至2.8毫摩尔/升或更低,亦无反应,没有任何警示症状,称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其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和敏感性下降,绝大多数没有症状,非常危险。夜间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易发因素有3点。

    1.病程长。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其发生率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2.年龄大。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反应性低,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掩盖了低血糖症状。3.睡眠因素。糖尿病患者睡眠时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比非睡眠时低,加上自主神经症状反应迟钝,低血糖症状不典型,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难以入睡、易惊醒、睡姿异常等,导致夜间低血糖不易被发现。

    如果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没有被及时发现、处理,就可能引起隐匿性心脑功能损害,造成严重后果。为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应重视监测睡前血糖。60岁左右糖友的睡前血糖8毫摩尔/升,夜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接近于60%。若血糖在5~6毫摩尔/升的范围内,那么糖友应在睡前吃一些零食。此外,家人应在患者床旁放置应急食品盒(糖果、糖水、面包等)。对于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家人要留神监测凌晨12点、3点、6点这三个时段的血糖,以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当糖友的血糖值在2.1~3.9毫摩尔/升时,单纯进甜食即可缓解;若低于1.7毫摩尔/升,且进甜食后效果不佳,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因此要尽快就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