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颅外并发症
编号:13784322
并发症爱钻的漏洞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7日 生命时报 2020.03.17
     熬夜不运动 情绪波动大 经常吃太饱

    并发症爱钻的漏洞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袁振芳

    本报记者 李 爽

    糖友都知道糖尿病并发症对身体会造成很大威胁,但是往往在生活中忽视了细节,导致并发症“钻了空子”。

    吸烟、喝酒。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袁振芳介绍,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影响血液循环、加剧局部溃疡,还可能导致糖友产生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紊乱等;酒精既对肝脏不利,还可能诱发肥胖,另外,如果刚注射过胰岛素的糖友饮酒,还可能发生低血糖.

    熬夜。熬夜会影响正常昼夜节律、皮质醇分泌,同时也会导致下丘脑中枢系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液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含量升高。另外熬夜还可能浪费胰岛素储备,影响药物作用。

    不运动。不运动会导致肥胖、免疫力和肌肉含量下降,使得代谢出现问题,诱发其他慢性病。袁振芳提醒糖友,运动才能更好地消耗糖原,建议糖友一周内有150分钟的时间健身运动,而非只是上下班走路这种运动。

    情绪波动起伏大。紧张、激动、恐惧等不良情绪,均会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升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因此当有负面情绪时,可通过转移注意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等方式进行纾解。

    不吃早餐。早餐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必不可少,对糖友来说更是如此。不吃早餐可能会导致全天能量摄入问题,例如一天能量总数为1500大卡,如果平均分到三餐是每餐500大卡;但如果不吃早餐,可能就要均分到剩下两餐中,每餐750大卡,摄入能量高则可能引起血糖波动较大,不利于掌控血糖。

    不关注餐后血糖。无论糖友自认为对血糖控制得有多好,都需要重视餐后血糖。袁振芳用“浪”来形容血糖,餐后的“浪”波动越大,对血管的冲击也越大。

    不参加体检。对糖友来说,体检并非普遍意义上的体检,而是指有针对性的对糖尿病并发症进行评估,如每3~6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一年查一次眼底和肾脏状况。

    不吃水果。糖友重视饮食是好事,但有时因担心水果糖分高而不敢食用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水果含有的矿物质、微量营养素等,是蔬菜和肉类等都无法替代的。

    吃药不测血糖。糖友如果血糖调控得当,可以不用频繁测血糖,但仍不可大意。尤其是换新药、更换新的治疗方案时,要全天进行五点式(空腹、三餐后两小时及睡前或夜间)或七点式(在五点基础上增加午餐、晚餐前两点)监测血糖。

    经常吃太饱。对健康人群来说,吃饱会增加肥胖风险,对糖友来说,则可能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速度太快。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吃饭顺序,即先吃蔬菜再吃其他等方式来改善饱腹感,并建议摄入至七分饱即可。

    只管血糖,不顾其他。对糖友来说,控制血糖只是一方面,还应注意在血脂、血压、体重等多个指标的把控。对糖友来说,“坏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是冠心病风险的诱因;同样的,血压升高也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糖友需要“纵观全局”,多方关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