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各科病症 > 疾病 > 中医耳鼻喉科
编号:10163032
风热喉痹
http://www.100md.com 大众医药网
     【概述】

    由风热邪毒而致的喉痹,称风热喉痹,以咽部红肿痛为其主要症状。又有风热喉、红喉之称。

    喉痹一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也。如《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因为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经脉痹阻的病理变化,又多出现咽喉红肿疼痛,阻塞等现象,故古人所称喉痹,实为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喉痈、乳蛾、白喉,以及部分口腔疾病在内,范围广泛,界线混淆不清,不易辨识。后世医家对疾病的分类渐趋详细,将喉痹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而与喉痈、喉风、乳蛾等分开来,如《医林绳墨》卷七说:"近于上者,谓之乳蛾、飞蛾;近于下者,谓之喉痹、喉闭;近于咽嗌者,谓之喉风、缠喉风。"《喉科心法·单蛾双蛾》又说:"凡红肿无形为痹,有形是蛾。"因此,本节把喉痹范围缩小,专指咽部红肿痛,或微红咽痒不适等为主要症状的咽部急性实证或慢性虚证的咽病。由于本病的病因病理有风热与阴虚之不同,故将风热邪毒引起的喉痹,称为风热喉痹,由脏腑亏损、虚火上炎而致的喉痹,称为虚火喉痹。本节专论风热喉痹。相当于急性咽炎。
, 百拇医药
    【病因】

    风热喉痹,常因气候急剧变化,起居不慎,肺卫失固,而为风热邪毒乘虚侵犯,从口鼻直袭咽喉,内伤于肺,相搏不去,致咽喉肿痛而为喉痹。此时邪在卫表,故病情较轻,若由误治,失治,或肺胃邪热壅盛传里,则出现胃经热盛之证候,病情转重。

    【临床表现】

    1.风热外侵,肺经有热

    主证 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检查见咽部微红,微肿,随症状加重,悬壅垂色红、肿胀,喉底红肿,或有颗粒突起。全身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症状。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犯,伤及咽部,邪尚在肺卫,病情较轻,故出现咽部微红、微肿、微痛,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等症。发热恶寒,是邪正相争,抗邪外出的表现;肺失肃降,则咳嗽有痰;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
, 百拇医药
    2.邪毒传里,肺胃热盛

    主证 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痰涎多,吞咽困难,言语艰涩,咽喉梗塞感。检查见咽部及喉核红肿,悬雍垂肿胀,喉底滤泡肿大,颌下有痰核,压痛。全身症状表现为高热,口干喜饮,头痛剧,痰黄而粘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脉数有力等。

    证候分析:邪热壅盛传里,火邪蒸灼咽喉,则咽喉红肿,疼痛加剧,吞咽困难;风热邪毒结于颌下,则颌下起痰核,压痛明显;邪热灼烁津液,则痰黄而粘稠;高热,口干,头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脉洪数等症,均是阳明热盛之证。

    【诊断说明】

    本病以咽喉疼痛,咽部红肿,喉底或有颗粒突起,喉核肿胀不明显为其特征,全身有风热症状。

    【鉴别诊断】

, 百拇医药     风热喉痹与风热乳蛾均有咽喉红肿疼痛的症状,但风热喉痹病变部位主要在咽部,故喉核肿胀不明显,风热乳蛾病变部位主要在喉核,故喉核红肿,有黄白色脓点。风热乳蛾者,每兼有风热喉痹,而风热喉痹者,却不一定兼有风热乳蛾。

    【治疗说明】

    1.风热外侵,肺经有热

    主证 初起时,咽部干燥灼热,微痛,吞咽感觉不利,其后疼痛逐渐加重,有异物阻塞感。检查见咽部微红,微肿,随症状加重,悬壅垂色红、肿胀,喉底红肿,或有颗粒突起(彩图11)。全身有发热,恶寒、头痛、咳嗽痰黄、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症状。

    证候分析:风热邪毒侵犯,伤及咽部,邪尚在肺卫,病情较轻,故出现咽部微红、微肿、微痛,干燥灼热感,吞咽不利等症。发热恶寒,是邪正相争,抗邪外出的表现;肺失肃降,则咳嗽有痰;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
, 百拇医药
    治疗

    (1)内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之法,用疏风清热汤加减。

    (2)外治:

    ①吹药:清热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锡类散;清热解毒,祛腐消肿,用冰硼散;苦寒泄热,祛腐除脓,可用珠黄散,每次吹药少许,每隔1~2h一次。

    ②含漱:用漱口方漱口,以清洁口腔,并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或用荆芥、菊花煎水含漱。

    ③含服: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以清热润燥。

    (3)针刺疗法:以达到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①针刺:选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为配穴,每次选3~4穴强刺激泻法,每天可针1~2次。
, 百拇医药
    ②耳针:取扁桃体区压痛点埋针,在埋针期间,病人可自行按摩以加强刺激。

    ③穴位注射:取脾俞、曲池、每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0.5~1ml。

    2.邪毒传里,肺胃热盛

    主证 咽部疼痛逐渐加剧,痰涎多,吞咽困难,言语艰涩,咽喉梗塞感。检查见咽部及喉核红肿,悬雍垂肿胀,喉底滤泡肿大,颌下有痰核,压痛。全身症状表现为高热,口干喜饮,头痛剧,痰黄而粘稠,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脉数有力等。

    证候分析:邪热壅盛传里,火邪蒸灼咽喉,则咽喉红肿,疼痛加剧,吞咽困难;风热邪毒结于颌下,则颌下起痰核,压痛明显;邪热灼烁津液,则痰黄而粘稠;高热,口干,头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赤苔黄,脉洪数等症,均是阳明热盛之证。

    治疗
, 百拇医药
    (1)内治:宜泄热解毒,利咽消肿,选用清咽利膈汤加减。

    《丹溪心法》卷四指出:"喉痹大概多是痰热"。因此,本病的治疗,应适当配清咽化痰药物,以清除热痰,开结利咽喉,常用药物如瓜蒌、前胡、百部、竹茹、射干、桔梗、杏仁、天竺黄等。

    (2)外治:

    ①吹药:清热解毒,豁痰宣肺,祛腐生肌,用锡类散;清热解毒,祛腐消肿,用冰硼散;苦寒泄热,祛腐除脓,可用珠黄散,每次吹药少许,每隔1~2h一次。

    ②含漱:用漱口方漱口,以清洁口腔,并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或用荆芥、菊花煎水含漱。

    ③含服: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以清热润燥。

    (3)针刺疗法:以达到疏通经络,泄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 百拇医药
    ①针刺:选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天突、少泽、鱼际为配穴,每次选3~4穴强刺激泻法,每天可针1~2次。

    ②耳针:取扁桃体区压痛点埋针,在埋针期间,病人可自行按摩以加强刺激。

    ③穴位注射:取脾俞、曲池、每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0.5~1ml。

    【预防说明】

    (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2)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附近组织疾病,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

    (3)多服清凉润肺饮料,如荸荠、白茅根、竹蔗煎水,或玄参、生地、麦冬煎水服。

    【保健说明】

    (1)室内空气流通,冷暖适中。但病者不可直接吹风,以预防感冒。

    (2)注意咽喉部卫生,常用含漱药含漱。

    (3)避免过食辛辣刺激、肥腻、炙煿食物。饮食宜选择易于消化、清淡之食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