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209939
输血弊端带来的输血革命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5期
     血液,是人体生命的“燃油”。自从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医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人类红细胞的抗体分为A、B、O、AB四个类型,成功地打开了输血的大门后,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你是否知道,输血也是一柄“双刃剑”,当受血者输入的是携带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健康的血液时,救命的鲜血就变成了致命的祸水……

     不健康的血液,生命的最大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上百万人因输入不健康的血液制品而感染上肝炎、艾滋病、梅毒、寄生虫等疾病。就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也难逃不健康血液的威胁,输血后肝炎、艾滋病的发生率达到7%~12%。

    据有关人士介绍,我国的情况也很严峻,我国属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域,而这种疾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就是血液。更严重的是艾滋病,2001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增长速度高达40%,预计到2010年,人数可能会达到1000万人,而经血液传染是艾滋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我国在1985年首次发现的国内艾滋病患者,就是因为注射了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进口血液制品造成的。虽然《献血法》已经诞生几年了,但是还是时常发生非法采血事件,更给血液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山西曾破获一个卖血的黑窝点,当场擒获的17个卖血人员中,有11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有7人感染了梅毒或丙肝,当场查获的2.2吨血浆全部带有病毒。这些毒血一旦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河南省文娄村,由于卖血,艾滋病感染者多达518例,是艾滋病血液传染的典型案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这类案件在某些地区很难完全杜绝。
, 百拇医药
    异体输血,想说爱你不容易

    因为血液成分极为复杂,目前已知仅红细胞血型就有26个,抗原达400多种,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都有很多各自的抗原,血浆蛋白成分在100种以上,仅白蛋白就有25种类型,血清蛋白有20多个血型系。此外,血液中的各种酶和抗体也有各自的异质性,全血抗原表现型达1017种之多。有人估计,全世界50亿人中,除单卵双生者以外,几乎无完全同型者。由于血液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异体输血从理论上讲几乎无同型可言,这就可能使受血者发生多种不良反应或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难以背负的沉重代价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费用,众所周知,血液是宝贵的医疗资源,而进行手术就一定会大量的失血,而现在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很多人不能享受医保。所以当手术成功后,高昂的用血费用使患者家属脸上的笑容立刻变成愁容。
, 百拇医药
    曾经有一位来自农村的12岁的小女孩为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弯,在手术室内历经10小时的生死考验,手术喜获成功。但是术中失血量很大,输血2000ml,血成本费、用血互助金(俗称押金)、临床输血费用加在一起近万元,几乎占全部医疗费用的一半,孩子的父母几年来领着她四处求医,钱已所剩无几,这次只好把房子抵押出去,换钱给女儿治病。手术虽然成功了,但他们两口子今后不知要怎样辛苦劳作,才能挣钱赎回家园。

    但是,他们比起另一位开颅手术患者来就幸运多了。这位患者在最危急的一天,医院仅去血库取血就有7次之多,患者接受的总输血量相当于把人身上的血液换掉10次,仅输血费用就高达4万多元!总之,无论是从健康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讲,我们都不得不说:“异体输血,让人们难以消受。”

    要将输血弊端降至最低

    针对输血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部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建立了非盈利的国家输血服务体系,鼓励自愿献血。同时,在采血前对所有的献血者进行乙肝、艾滋病病毒等筛查,预防血液传播疾病。此外,作为患者和医生,还应改变旧有观念,只有在病情必须使用血液时才给予输送。
,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所所长王憬惺提出:能不输血就不输血,要将输血弊端降至最低。专家的说法,令人震惊。这一提议不仅仅出于对公众安全隐患的现实考虑,就是从医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在今后的临床中,能不输血的就不输,能少输血的不多输,非输血不可的最好采取‘自身输血’。”王憬惺说这是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性“临床输血、血液安全和质量研讨会”的主题。

    作为输血专家,提出这样慎重的建议是有充分理由的。王憬惺解释道:“输血是医治手段,反过来讲,输血仍然是不安全的,虽然目前我们供给医院的血液是历史上最安全的血,但哪怕还有千分之一的不安全因素,输血都不能作为医生对患者实施治疗的当然之选。

    王憬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目前国内检测输出血液中是否含有病素,依靠的还是测抗体的方法。人感染病毒后,并不能马上出现抗体,中间有一段‘窗口期’。比如丙肝和艾滋病就可能长达两个月,所以如果在这个危险期去献血,是检测不出血液有问题的。所以比较可靠的是直接检测病毒的病毒核酸检测方法,它十来天就可以测出病毒,即便如此,就这十几天里也还是存在着新被感染的可能性,‘窗口期’依然存在,所以,异体输血不可能有绝对的安全保障。”
, http://www.100md.com
    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如何才能避免输血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呢?有一个根本解决的办法,那就是自体输血。所谓病人自体输血,一是对那种可选择时间的手术,在手术前准备时间内,采集病人自己的血作为手术当日用血;二是在手术台上将血液回收,通过一定的抗凝、过滤、分离、清洗、净化技术,再回输给病人。

    王憬惺认为,这是最安全稳妥的输血方式,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即可解决血源紧张问题,减少输血出现的并发症,又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相关疾病的传播,避免血型不匹配等问题的发生,特别是能解决难于寻觅的特殊血型(RH阴性等)的供血问题,可提高手术的抢救成功率。所以许多发达国家对自体输血已广泛使用。在国外自体输血已经占住院手术用血的60%~70%,一些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80%以上。2003年1月8日,卫生部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定为全国高新技术推广项目。

    造福社会的高新技术
, http://www.100md.com
    1992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教授张明礼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血液回收机,临床应用成功,并获国家专利。三年后,第五代自体血回收机进入了市场。该设备可收集创伤或手术中的失血,迅速给予抗凝、过滤、分离、清洗、净化、浓缩等处理,再回输给病人,血细胞回收率达90%以上。它的诞生和应用使“用自己的血最好、最安全”和“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成为现实。

    自1997年开始,“自体血液回输”在全国数十家大医院的临床中已应用了十多万例,手术类别有普通外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器官移植外科等,手术对象从3岁儿童到78岁老人,红细胞回收率达90%以上,回输成功率100%,共回收血液8000万ml,相当于40万人次的献血量。临床使用证明该系统安全可靠、先进适用,手术应用面广,血液回收效果良好,成为“九五”国家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指南项目及十大专利实施项目之一,并在1999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进入国家“医保”系列。

    自体血液回输好处多
, 百拇医药
    张明礼教授认为,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液回输有许多优点——

    1.缓解用血量不足。几年来,通过自体血液回收机的使用,抢救了1800多例出血量在3000ml以上的大出血病人的生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抢救,不仅能把病人术中的失血及时回输给病人,有效维持病人血容量,赢得抢救时间,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抢救成功率高。不少医院用了自体血液回收机后,术中大出血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2.救治特殊血型病人。对于特殊血型病人,血液回收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位RH阴性稀有血型的青年患者因外伤导致腹腔大出血,出血量约3000ml左右,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该医院无同型血,他的亲属及其他志愿献血者中也无一人血型与其相同。医院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了患者腹腔内的全部积血,尽管这些血液已在腹腔受到污染,但经自体血液回收机自动处理,安全地回输给了患者,保证了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几天后患者顺利康复。据医生介绍,如果没有那台血液回收机,这位患者肯定会在没有供血的情况下,丧失生命。
, 百拇医药
    3.保证安全,减少费用。由输血引起的各种疾病,其根本都在于用了他人的血,引起经血液传染的疾病的流行,并会引起各种排异反应。如果用的是自己的血,这些问题就都没有发生的理由了。回收机的使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血液资源,减轻了医院用血负担,而且节省了患者的费用,无输血反应,减少了经输血传染疾病的危险,大大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

    专家呼吁:推广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刻不容缓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血源紧张,远远得不到满足,特别是要想备齐各种血型的足量血,更是难上加难。国家每年在血站建设上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中国输血协会的专家指出,建设再多的血站,也终究是搞异体输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解决血源短缺、保证输血安全的根本出路是大力提倡与发展自体输血。这才是彻底解决血荒和保证输血安全的良方。

    专家一致认为:要使血液回收技术更加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实用化,尚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全国有手术能力的医院有5万多家,只要40%的医院配备了血液回收机,每年即可为国家节约资金上百亿元。如果血液回收技术能在全国更广泛地普及,每年可回收失血300~500吨,将大大减少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缓解我国血液紧张状况,减少经血传染疾病的发生,以及减少异体输血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推动输血事业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龚 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