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298061
奔豚气治验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20期
     奔豚气以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为特征。笔者近年曾治验2例,报道如下。

    例1 韩某某,女,65岁。2002年8月10日初诊。主诉:时而自觉气由小腹上冲咽喉3年,加重2月。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每次持续约半小时,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脏超声波示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服用消心痛、倍他乐克、麝香保心丸等药物,症状未明显好转。近3年来出现一般气自小腹冲至咽喉,同时觉小腹作胀,矢气乃快,胸闷,心慌,近2月发作较频,每周均有发作。7月初住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脏超声波示二尖瓣呈风湿样改变,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胆固醇、甘油三酯轻度增高。经血塞通、丹参静脉点滴,效果不明显。8月初在某西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风心病。现症状如前,时而伴见恐惧感,夜晚少寐,二便、饮食尚调。舌质偏淡,苔白厚腻,脉濡。中医诊断为奔豚气,治以平冲降逆,佐以宁神化湿,方取桂枝加桂汤合甘麦大枣汤、二陈汤:桂枝15g,白芍9g,生姜3片,大枣10枚,炙甘草9g。淮小麦30g,制半夏30g,茯苓、茯神各30g,陈皮6g,旋覆花(包)9g,代赭石(先煎)30g,五味子9g,石菖蒲30g。14剂后,8月24日二诊:药后奔豚未作,夜寐已安,但有时觉胸闷、憋气,苔腻见化,脉濡。守上方去五味子,加枳壳9g、桔梗12g、杏仁9g、薤白9g。又服14剂,9月14日三诊:奔豚未作,胸闷、憋气亦除,寐安,恐惧感消失。之后因故停药1周,但舌苔见化,脉细。处方用初诊方去五味子、旋覆花、代赭石,加枳壳9g、杏仁9g、桔梗9g、薤白9g、栝楼皮9g、苍术9g、白术9g,服14剂后停药。随访到2003年1月26日,病人奔豚气未作,但时有心慌发作。

    本案以自觉气由小腹上冲咽喉为主要表现,类似奔豚,同时伴有胸闷、心慌、恐惧、失眠诸症,舌淡苔白厚腻,脉濡,此乃心阳不振、阴寒上凌,又因兼有湿阻、气滞,故选用桂枝加桂汤以平冲降逆,辅以二陈汤、甘麦大枣汤等化裁,药后奔豚未再发作。方中亦寓施今墨先生调气汤,枳壳下降,桔梗行上,杏仁行右,薤白行左,四者相合,开胸顺气,故患者胸闷、憋气得以解除。

    例2 唐某某,女,40岁。2002年9月7日初诊。主诉:时而自觉气由小腹上冲胸膺2周。平素体健,两周前感冒,咽痛,鼻塞,服药后症状缓解,但自觉一股气从小腹往胸膺处冲,并在胸部跳动,大约每20分钟发作一次。眼眶周围、面颊、鼻柱见黑斑,舌淡红稍暗,苔薄,脉细。心率76次/分钟,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电图检查正常。中医诊为奔豚气,治以平冲降逆,温化水饮,苓桂术甘汤加味:桂枝12g,茯苓30g,苍白术各9g,甘草3g,泽泻15g,红花9g,茜草15g。7剂水煎服。病人此后未再来诊,至2003年1月4日因尿路感染求诊时告知上症服药后未再发作。

    本案患者奔豚气频频发作,眼眶周围、面颊、鼻柱见黑斑,似刘渡舟教授《水证论》所论的水气上冲证,采用苓桂术甘汤加红花、茜草活血化瘀而收良效。, 百拇医药(邢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