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326133
中医药防治流感保平安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71期
     近期,美国、加拿大和欧洲部分国家与地区出现了流感流行,且美国有死亡病例报告,这是美国近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美国已经启动了紧急应对机制。我国台湾省流感的发病率数量呈上升趋势。日前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告知公众,虽然目前我国流感流行情况较平静,但冬季流行的高峰期还未来临。我国疾病防控系统正加强监测,严密注视其势态的发展。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故有“千面病毒”之称。流感一般3~5年发生一次小变异,引起小流行,10~15年发生一次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因此,在世界各地,几乎每个冬天都有局部流行。据卫生部有关专家分析,我国一般在12月至次年2月是流感流行高峰期。

    回顾人类历史发现,流感与我们可谓“老朋友”。近百年来,流感在全世界的大流行就有5次,每次大流行都会有数10万人死亡,仅1918年的大流行就有近5000万人死于流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于战争中的人还多。当时中国也发生了流感大流行,但中国的死亡率只有约0.1%。为什么我国的流感死亡率较低呢?有人在仔细分析了历代相关文献和当时社会状况后,明确指出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流感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我国是流感高发区,从1953年以来,就有10余次中等程度以上的流行,北京在1998年也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流行。今年,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相对处在一个较低而平稳的状态,但根据流感病毒变异的规律和当前流感的世界形势,我们不能放松对流感的警惕,预防流感要尽早行动。

    为了预防今冬流感的发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有关中医专家,出台了《北京地区预防流行性感冒中医药技术方案》。参与制定方案的中医呼吸热病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教授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主要内容。

    预防

    一、生活起居筑防线

    平时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及时增减衣被,注意保暖。根据自身体质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天气异常时可在室内活动,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饮食要以清淡而有营养为原则,适量多食含蛋白质高的食品和新鲜蔬菜水果,少食油腻、黏滞、腥荤、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百拇医药
    周平安教授说,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做一些简便、美味、有效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益处。譬如平时怕冷而易于感冒的人可用豆豉二白汤和姜枣苏叶汤。豆豉二白汤用淡豆豉12g、葱白15g、白萝卜30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姜枣苏叶汤用生姜3g、大枣3枚、苏叶3g、红糖15g。生姜切丝,大枣劈开,与苏叶(中药房有售)共装茶杯中,冲入沸水200ml,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搅匀趁热饮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一些薄荷梨粥。即用薄荷3g,带皮鸭梨一个(切片),大枣6枚(劈开),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枣汤,再煮沸即可食用。

    在预防流感时,加强个人及公共卫生也非常重要。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注意漱口刷牙,清洗鼻腔,如鼻孔干燥可用棉签蘸香油涂润鼻孔;不随地吐痰;衣被勤洗晒。在流感流行时期,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或戴上口罩,公共场所可用过氧乙酸消毒。

    二、心理预防很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心理状态的异常,如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整体防御功能,使免疫功能紊乱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心理预防也很重要。首先要正确认识流感,了解其传染性和危害性,掌握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要经常与亲人、朋友交流信息,沟通感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发生流感,要沉着应对,及时送医院诊治,作好预防隔离工作,千万不要恐慌。

    三、中药预防效果好

    周平安告诉记者,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有关中医专家根据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特色和原则,吸取历代医家预防流感的经验,制定了三个预防流感方。

    方一:党参9g,柴胡6g,黄芩10g,苏叶6g,炙甘草6g。每日1剂,清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连服3~5服为宜。此方适用于平时气短,体倦乏力,不耐寒热,易于感冒的人。

    方二:桑叶10g,菊花10g,银花12g,连翘12g,北沙参10g。煎服方法同上。适用于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大便稍干,容易“上火”的人。
, 百拇医药
    方三:藿香10g,佩兰10g,苍术6g,紫草6g,生甘草6g。煎服方法同上。适用于形体偏胖,面色偏暗,口中黏腻或甜,四肢酸沉,便溏或容易腹泻的人。

    周平安特别提醒,应用预防中药,一定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减量服用。有慢性病者、妇女经期、产后应慎用,孕期忌用。服药后如感到不适,应停服或咨询医师。对方中药物有过敏史者应禁用。过敏体质者,最好请医师开专方。

    另外,根据中医三因制宜的原则,结合中药现代研究成果和多年来预防流感的经验,从抗病毒角度出发,还可以在以上用方基础上加板蓝根、贯众、紫草、甘草等。

    治疗

    流感一旦发生流行,应该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千万不可拖延时日,延误病情。中医对流感有一套完整系统的辨治方法,疗效良好。
, http://www.100md.com
    一、流感发生的内外因素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侧重于宏观,历来重视“天人合一”,外因与内因的统一,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暖气、空调进入千家万户,室内空气夏天阴凉,冬天温暖,与外界形成巨大反差。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冬季应寒反暖,使阳气外泄,“冬不藏精”,热邪内生,体内积热。尤其是气温突变,寒流袭来之时,昼夜温差、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与之相适应,因而容易受凉,使寒邪束表,形成内热外寒之证。

    周平安教授还分析说,由于北方的冬春季节气候干燥寒冷,鼻腔的局部温度可降至32℃左右。寒主收引,使鼻咽部血管收缩,鼻咽部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为流感病毒的入侵和复制提供了良好条件,加上人们普遍没有对变异的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所以流感容易发生。

    二、中医药治疗流感有优势

, http://www.100md.com     我国北方的流感多为内热外寒证。周平安说,据我们初步观察,今冬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青少年多发,婴幼儿和老人较少。多表现为发热恶寒,部分患者甚至高热,头痛,周身关节肌肉酸痛,咽部充血干痛,咳嗽少痰,舌红苔黄,脉浮数。多数病人白细胞不升高,个别也有稍高者,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鼻涕、眼泪不多)。这是因为内热蕴于肺胃,外寒如冰,紧束肌表,使全身酸楚疼痛,热势亦高。因此,对于今年流感的论治,仅从表寒、表热、温燥分类显然不够,必须内外兼顾,表里同治。采取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以清里,散寒透邪、舒筋通络而解表的治法。

    1998年北京流感大流行时,我们根据当年发病特点而研制的感冒合剂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治疗人数超过了17万人,多数患者服药2~3服即能显效或治愈。中医药治疗流感效果显著,轰动京城,深受大众欢迎。我们根据今年北京发病的证候特点,在1998年用的感冒合剂基础上,加以化裁,制成流感2号方(炙麻黄、生石膏、柴胡、黄芩、草河车、苏叶、薄荷等12味药),初步观察疗效甚佳。

    周平安说,中医药治疗流感既能速效,缩短疗程,又能迅速改善症状,其原因就在于中医是从大处着眼,随机应变,通过调整人的整体机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祛邪外出。对流感进行及时而辨证的治疗,不仅抗病毒,更治病毒病。中药可以抑制病毒,还可以通过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将病毒在体内产生的毒性物质排出体外,这是中医药治疗病毒病的优势和特点。

    中医重视因人制宜,对特殊的病人,采取特殊的方药治疗。如糖尿病人患流感,在用药上既要顾护气阴虚的体质,又要用透邪药物祛邪外出,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避免气阴虚与外邪相互作用而使糖尿病加重。同样,对冠心病、中风病、肺心病等流感患者,加用不同的药物,标本兼顾,因人制宜,可防止因流感而使旧病加重,这更能显示中医药的优势。, http://www.100md.com(海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