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350042
医药快讯(2004.02.25)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00期
     联合国警告:艾滋病将在西欧国家重新流行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23日说,由于上世纪90年代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出现,西欧国家放松了艾滋病预防工作,这将导致艾滋病在这一地区重新流行。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3日与55个欧洲和中亚国家代表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办国际性艾滋病论坛,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寻求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

    规划署总干事彼得·皮奥在论坛上指出,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引入西欧之后,该地区的艾滋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去年,西欧国家艾滋病死亡人数从1996年的2万多人下降到了3500人。但是由于预防工作的放松,该地区去年的新增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上升到了3万多人。他说:“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出现这样的增长是不能让人接受的。”

    他还说,目前东欧和中亚国家是艾滋病患者增幅最大、增速最快的国家。1995年这两个地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仅为3万人,而现在却增加到150万人。世界银行去年秋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东欧和中亚地区艾滋病防治力度太小,几乎无济于事,要遏制艾滋病在这两个地区的蔓延势头,必须在2007年之前投入15亿美元的专项资金。
, 百拇医药
    爱尔兰总理埃亨呼吁西欧国家将抗击艾滋病列入欧洲发展和卫生政策的一部分。他说,西欧国家不能“自欺欺人”地认为艾滋病防治只是非洲的事情。(曹丽君)

    韩国初步研制出禽流感疫苗毒株

    韩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了针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并计划不久后用该疫苗毒株进行动物试验。

    韩国忠南大学兽医科教授徐相熙在去年12月韩国暴发禽流感疫情后开始进行禽流感疫苗毒株的研究。他从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8个遗传基因中提取了生成H5型血凝素的遗传基因,去除其高致病性成分,并将这种遗传基因取代人类流感病毒的HA遗传基因,然后接种于人体细胞内,使之重新组合后产生疫苗毒株。

    血凝素简称HA,是病毒外壳的一种蛋白质,禽流感病毒的类型就是根据血凝素的类型来划分的。研究者称,理论上接种这种疫苗毒株后两星期左右动物体内便产生抗体,具有抗病毒的功能。因此接种这种疫苗毒株后,即使带有H5型基因的新型流感病毒侵入,也不能侵害机体内的正常细胞。
, 百拇医药
    徐相熙计划自3月8日起用大约一个月时间将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在猴子身上进行试验,验证其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等,然后再进行人体试验。预计在今年6月份,这种禽流感病毒疫苗毒株的开发任务将全部完成。

    徐相熙认为,禽流感病毒与人类流感病毒有可能重新结合,变为新型流感病毒,而他开发的禽流感病毒疫苗毒株可用于人类或家禽预防新型流感。(张锦芳)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请谨慎服用“爱若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来氟米特制剂“爱若华”,服用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近日有新闻报道日本5名患者在服用法国安万特公司生产的来氟米特期间死于间质性肺炎。我国虽然没有进口安万特生产的来氟米特,但却使用着由中美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来氟米特制剂“爱若华”。
, 百拇医药
    来氟米特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不良反应为转氨酶升高、皮疹、腹泻、脱发、恶心、白细胞下降等,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有关来氟米特引起间质性肺炎的不良反应报道。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对于上述事件高度关注,检索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不良反应数据库,并组织专家对国内外有关来氟米特的安全性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来氟米特在临床上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但由于该药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长,服药后应仔细观察。为此,他们已要求来氟米特生产企业严密观察和监测该药的不良反应;同时要求医生开具处方后加强对患者的用药观察,及时监测药品不良反应。

    这位负责人提醒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服用来氟米特期间,如果出现与呼吸系统相关的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一旦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可向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张晓松)
, 百拇医药
    美采取高科技措施防止假药上市

    由于制售假药的手段越来越精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采取措施防止出现假药,包括将来使用追踪药品的新科技。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议使用新科技确保美国药品供应安全,包括使用很容易发觉药品被人动过手脚的包装,以及采用无线射频辨认技术(RFID),这种技术可以追踪药品从药厂到该局的过程,有助于防止不法分子在运送过程中将假药混入。由于成本过高,这种技术可望于2007年正式启用。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管理出售的处方药99%以上是真货,药品供应非常安全。但是,美国的假药问题仍然严重,大多数假药是在美国制造,不法分子在真货从制药厂运送过程中进行“调包”。(张 化)

    流感简易检测药盒在日俏销
, 百拇医药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一种流感简易检测药盒目前正在日本俏销,利用这种药盒,医生可以轻而易举地诊断出患者是否感染流行性感冒。

    这种检测药盒内装有试剂等检测用品,通过将患者鼻、口腔黏膜的试样涂在试剂上检测抗原抗体反应。若提取的黏膜试样中含有流感病毒,试剂在约15分钟后就会呈现出颜色。以往流感都是在患者突然出现38度高烧、感到全身乏力等临床症状后进行诊断的,使用简易检测药盒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医生能够据此对症下药。

    据报道,流感简易检测药盒1999年1月开始上市,每年市场规模都在扩大。非典和禽流感的暴发使这种简易检测药盒的销量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加。目前日本市场上共有7家公司8个种类的产品在销售,整个冬季销售额达100亿日元。(江 冶)

    澳大利亚科学家说现有药物可抗禽流感

, http://www.100md.com     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说,实验室试验表明,前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种叫做RELENZA的流感药有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功效。

    RELENZ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科研机构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们经过20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并于1999年作为可抗所有流感的药物在全球上市。

    这个组织的科学家发现,虽然流感病毒不断在变异,但病毒表面的一小部分总保持不变,RELENZA就是用来破坏这一部分的药物。

    该组织科学家在一项声明中说,RELENZA抗禽流感的功能目前只是在实验室里得到验证,下一步还需要转入临床试验,以确认这种药对感染禽流感的人起作用。(唐 迎)

    法国医生换脸手术备受关注

    法国亨利·蒙道医院劳伦特·兰蒂耶里医生说,已准备好为一名脸部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进行“换脸”手术,而新的面孔将取自死者。这个消息让社会为之震惊,法国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将于3月2日就手术可行性进行表决。
, 百拇医药
    据《费加罗报》22日报道,兰蒂耶里说,“换脸”手术所需的大部分皮肤、神经、肌肉及骨骼组织将取自死人脸部,由于外科学及免疫学的进步,将这些组织移植到患者脸部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他领导的医疗小组已为此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训练。

    兰蒂耶里说,过去脸部修复手术往往使用患者自身背部的皮肤,有时会出现新旧皮肤缝合处化脓、新皮肤变形等问题,最终导致整形失败,这对患者来说是场噩梦。

    他认为,用整张人脸进行移植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当然,实施“换脸”手术也有原则,只有当使用自体皮肤进行传统移植手术失败后,经患者同意才可为其施行此类手术。

    但法国医学界人士说,这种手术面临技术和伦理问题。从技术角度看,患者脸部很可能对移植的新脸产生排斥反应,由此可能造成的损伤甚至超过异体手部移植手术;从伦理角度看,器官捐献者身份应该保密,而整个脸部移植则暴露了捐献者身份。此外,从刚去世几小时的人身上取下脸部与丧葬仪式冲突,亲属甚至不能向遗体告别。
, 百拇医药
    对此兰蒂耶里表示,“换脸”手术是可靠的,如果获得法国国家伦理咨询委员会的批准,他将于下月实施这一手术。他说,手术完成之前很难预料术后实际的面容,新面孔将不完全是提供者的面容,也不会与患者受伤前的长相相同,目前只能靠电脑模拟新面孔。

    据报道,包括兰蒂耶里在内,目前世界上已有3位医生准备进行“换脸”手术,另两位是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的彼得·巴特勒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约翰·巴克。三者间俨然已开始进行“换脸”手术的竞赛。 (杨 骏)

    德国研制出抑制肾癌复发的疫苗

    据最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介绍,德国一家生物技术企业研制出一种肾癌疫苗。最新试验表明它能防止手术切除肿瘤后肾癌复发,提高病人生存率。

    这种疫苗由德国“LipoNova”公司开发,德国吕贝克大学的科学家报告了他们对疫苗的试验结果。科学家选取了379名肾癌病人,在4个星期的时间内给一部分病人注射6剂疫苗。疫苗是采集病人肿瘤样本、为每个人“量身定制”的。
, http://www.100md.com
    结果表明,接受了疫苗注射的病人,在5年内健康生存的几率为77%,而不接受疫苗注射者生存率为68%。疫苗仅在12人身上产生了副作用。

    科学家说,新疫苗对肿瘤组织较大、复发危险性较高的病人效果更好。他们建议,癌症尚未扩散到肾以外部位、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直径超过2.5cm的病人,可以使用这种疫苗。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肺癌疫苗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据悉,这种疫苗对于治疗肺癌或抑制癌细胞扩散非常有效。目前这种疫苗仍处于试验阶段。

    美国研制人员曾对43名肺癌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疫苗注射试验,并连续3年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踪观察测试。结果发现其中3名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已经康复,其他处于癌症中期的患者的病情基本趋于稳定,个别患者的癌细胞停止扩散长达两年之久。
, 百拇医药
    据研究人员透露,传统意义上的疫苗主要作用在于防御产生某种疾病,但是这种疫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改变癌细胞的表面,使人体可以察觉癌细胞的存在,同时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尽早发现并清除癌细胞。

    在美国,由于吸烟人口众多,因此肺癌发病率也比较高。据统计,每年约有15万左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占当地癌症死亡患者的绝大多数。而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起来十分困难,患者往往要长期忍受痛苦的化学治疗,却又收效甚小。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疫苗的出现无疑是个好消息。

    日本发现控制生物形体的蛋白质

    日本广岛大学研究人员近日查明了在细胞分裂形成复杂形体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的功能,这对再生医疗领域干细胞增殖、培育神经细胞等很有帮助。

    据《日本经济新闻》23日报道,生物从受精卵发育成形体,细胞要经过反复增殖和分化,进而生成具有各种各样形状和机能的器官组织。研究小组利用老鼠和鸡的受精卵分裂形成的胚胎研究生物形体形成的机理。解析结果发现,控制细胞增殖的蛋白质“GEMININ”能调节合成器官组织形体的基因的功能。
, http://www.100md.com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够人工控制“GEMININ”蛋白质的功能,有可能让干细胞大量增殖,并根据需要让干细胞变为特定细胞,生成特定组织器官,在再生医疗领域很有价值。(何德功)

    香港中大开发出治疗儿童湿疹的中药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中药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治疗儿童湿疹的中药,可使90%的病人病情获得显著改善。

    湿疹又称异位性皮肤炎。中医师认为,婴儿患湿疹主要是胎毒引起。目前,治疗儿童湿疹主要有外用内固醇或不含内固醇的药膏以及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和环孢毒素等,但均有比较强的副作用。

    中大开发的中药胶囊成分包括金银花、薄荷、丹皮、苍术和黄柏。研究所给9名患湿疹3年以上的儿童试用,其中8人在瘙痒、睡眠和湿疹面积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 百拇医药     现在,香港有100万儿童,湿疹发病率约为5%。 (印高乐)

    台湾医生发现黄体酯酮可减少肝癌复发

    台湾地区高雄医学大学一家附设医院的最新临床发现,黄体酯酮能抑制肝癌细胞株生长,病人化疗时并用黄体酯酮可减轻不适感,提高治疗意愿,收到较好疗效。

    据有关方面统计,台湾每年有6000多人因肝癌死亡,平均每10万人中死亡29人,远高于欧美国家的10万分之一。由于肝癌可切除率低和复发率高,目前切除肝癌后存活5年的几率仅为26.4%~47.4%。

    高医大胆肝外科3年前发现,给切除肝癌细胞后的病人每天服用500mg的黄体酯酮,连续180天,肝癌复发率显著降低。随后他们在基础实验室的研究中证实,黄体酯酮能抑制肝癌细胞株生长。临床试验还发现,化疗时并用黄体酯酮能使化疗药物Epirubicin毒杀肝癌细胞株的作用增加1.2~1.7倍。(印高乐)
, http://www.100md.com
    多食用谷类和水果纤维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发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说,饮食中增加谷类和水果纤维摄入量,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

    在明尼苏达大学工作的佩雷拉和同事们,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内科学文献》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对在美国和欧洲国家10项研究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发现,每天通过饮食多摄入10g食物纤维,可使冠心病发作和死亡的风险分别降低14%和27%。这一摄入量相当于每天至少吃3个苹果,据估计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纤维3g。

    佩雷拉等人共分析了约33.5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其中有5249名研究对象在6~10年的随访调查中冠心病发作,2011名研究对象在调查期间因冠心病死亡。

    研究人员说,此前虽然也有研究得出多摄入食物纤维会降低心脏病风险的结论,但不同来源的食物纤维摄入与心脏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却研究得很少。而新研究发现,摄入来源于谷类食品和水果的纤维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效果最明显,但来自蔬菜的纤维摄入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没什么关联。(毛 磊)
, 百拇医药
    意大利专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新机理

    意大利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女性乳腺肿瘤细胞内发现了一种能促使肿瘤细胞病变、转移的蛋白质和一种能抑制肿瘤细胞扩散的蛋白质,这一发现为人类进一步研制有效的药物治疗女性乳腺癌提供了新的可能。

    据意大利媒体23日报道,这个科研小组是由那不勒斯癌症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马西莫·佐洛牵头,由设在萨丁岛的人类基因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得到了意大利全国癌症研究协会的资助。

    佐洛等人在连续数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后发现,在女性乳腺肿瘤细胞内,存在一种被称作“H-PRUNE”的蛋白质和指导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基因,“H-PRUNE”蛋白质会试图促使肿瘤细胞病变,进而转移、扩散。与此同时,在女性乳腺肿瘤细胞内还有一种被称为“NM23”的蛋白质,能阻止较活跃的肿瘤细胞扩散。

    在这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果“NM23”占优势,那么肿瘤病变成恶性、发展成乳腺癌的危险就很低,如果“H-PRUNE”蛋白质占上风,则表明患者得乳腺癌的危险程度很高。

    意大利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已依据上述发现初步寻找到一种新的物质,能够有效抑制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体内的“H-PRUNE”蛋白质基因的形成和发展,为下一步研究治疗女性乳腺癌的有效药物开辟了新途径。 (杨爱国), http://www.100md.com(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