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中医养生
编号:10367384
一位中医院士的“中庸之道”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28日 科学时报
     采访陈可冀院士,是在西苑医院弥漫着浓浓中药味道的他的办公室里。会客厅里种着几株绿色植物,仿佛吸收了这中药的精华,生长得尤为茂盛。记者对眼前这位惟一的中医学界的中科院院士的养生之道充满了好奇。

    然而他却笑笑说,“其实我自己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不过是在生活中比较强调中庸之道这个理念而已。”陈可冀院士74岁了,工作依然繁忙。他每星期都要出一次门诊,而出去会诊的次数更多。现在还带着8个博士后和6个博士生,今年就有3个博士生和两个博士后的毕业论文需要指导。此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手头还有两三个课题,其中有一个是“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因为忙,他说:“我这辈子很少十二点以前睡觉,一般早上六点半、七点就起床了。但是第二天中午,都希望能午睡半小时。”

    脑体结合

    在这样繁忙的工作中,他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呢?适当的运动和休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他“中庸之道”所强调的“脑体结合”、“动静劳逸协调”。陈可冀院士很喜欢游泳,小时候,家门口有一条河,七八岁就学会游泳了。1956年调到北京工作时,昆明湖还是开放游泳的,那时候他每天去游两次,中午去一次,晚饭后再去一次。后来昆明湖不能游了,就去体育馆游。直到现在,还基本保持每星期游泳一次。他说,前一阵去广东,在惠州的东坡温泉一连游了三次。由于自己游泳的速度很快,太猛了一点,第二天就有一点腿酸。所以,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要有一个评估,结合自己的情况,确定运动量,不能运动过头。
, 百拇医药
    现在他每天持之以恒的锻炼方式就是走步。吃完晚饭,沿西苑医院外面的马路向南走一个小时。现在新建的海淀公园非常好,人也不多,更加适合走步了。他介绍说,走步是老少咸宜的运动方式,而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走步中可以享受到生活情趣和健康乐趣。

    听音乐与看书是他的两大爱好。然而,与那些对流行音乐有偏见的人不同,他喜欢听流行音乐,尤其是比较抒情、舒缓一点的。他说,香港有一个企业家,把唐诗配上乐曲,非常好听,每次去香港,都送给他很多磁带。对于中国传统民乐他也十分喜爱,今年春节在美国,听旧金山交响乐团演奏中国的《新春序曲》、《春江花月夜》,特别感动。而对于书籍,他更是涉猎广泛,医学书、文史书,就连出差也一定会带着书。他对文科一直有兴趣,特别喜欢古史,小学、中学的寒暑假,都补习古文。可见,陈可冀院士能在研究中医和清宫药方等方面有这么高深的造诣,与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是分不开的。

    甜咸适中
, 百拇医药
    陈可冀院士从故乡福建到北京已经有大半辈子了,饮食上还是爱吃甜食的南方口味。他说,饮食中也有中庸之道呢。首先是荤素搭配,主张杂食,多吃蔬菜、豆类。光吃荤,会导致血脂偏高,完全吃素,也会导致缺乏营养。其次,就是甜咸适中。一般人50岁以后,处理糖的能力就降低了,糖吃得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而北方爱吃咸,盐多了,也可使血压增高。他说:“尽管我特别爱吃甜食,现在也十分克制。过去爱吃动物内脏,现在也不吃了,因为动物内脏胆固醇高。小时候爱吃炒猪肝,现在碰都不敢碰。”他特别提倡要普及饮食科学,积极主动调理健康膳食。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口号是“要积极地老年化(active aging)”,就是要更积极一些,主动一些。

    古典的养生学主张,养生首先要养性,就是性格、精神的修养。他说:“中庸之道,尽量多包容、宽容,不要迁怒于人,这一点很重要。我是一个急性子,但一辈子从来不对病人生气。”不管是事业还是生活,淡泊宁静,善待他人亦是善待自己,这是陈可冀院士的养生之道。我想,大概也是他的为人之道吧。

    (文\本报实习记者 钟 华),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二届国医大师 > 陈可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