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401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400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337-02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慢性胆囊炎与胆石症本属两病,但两者在发病过程中往往互为因果,同时并见,在治疗上需彼此兼顾,因此在治疗中并称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笔者自1991~200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40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0例,男140例,女260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4.5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 3个月。

    1.2 诊断标准 (1)病人就诊时均具有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病史。(2)症状: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或右腰背部不适。可有餐后上腹饱胀,嗳气打呃,消化不良等,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可有胆绞痛发作史。(3)体征:胆囊区可有压痛,可能扪及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4)实验室检查:①胆囊造影:影像浅淡,不显影或变形,排空延迟或见结石阴影。②B超:见胆囊壁粗糙增厚或欠光滑,可见阳性结石影。③十二指肠引流:可有胆汁浓缩不良,镜检有较多脓细胞、胆固醇、胆红素钙结晶,培养可有致病菌。本组病人均符合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胆囊结石直径>0.4cm者,首先采用体外震波碎石,其结石<0.4cm者或为泥砂样结石者,均采用以下方法治疗。

    1.3.1 西医治疗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入磷霉素注射液6.0g,2次/日静点;甲硝唑注射液250ml,1次/日静点以抗菌消炎。熊去氧胆酸片150mg,3次/日口服以溶石。疗程为7~10天。

    1.3.2 中医治疗 采用自制“舒肝消石丸”(已经吉林省药品监督局注册批准生产药)口服。主要成分有: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金银花、连翘、栀子、大黄、胆草、元胡,上药按比例提取浓缩制成水丸,0.3g/丸,1次4.5g,1日3次口服,疗程为15天。亦可水煎服250ml,1日3次口服。

    1.3.3 配合饮食疗法 即指导病人进食3日低脂素食后,空腹进1次高脂食物。同时在治疗期间禁忌食用辛辣,戒烟酒。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结石全部排出,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显效:结石排出50%以上,症状减轻。无效:结石未排出或排出较少,症状不减轻。

    2.2 治疗结果 400例治愈206例,占51.5%;显效129例,占32.25%;无效65例,占16.25%;总有效率83.75%。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9岁。主诉:因右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反复发作7年加重3天就诊。现病史:于7年前气恼后出现右上腹胀痛,其后每因气恼或过食油腻食物而加重。曾在我院就诊,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当时口服消炎利胆片,静点青霉素,其后稍缓解。于2年前曾做过B超检查,发现胆囊内结石为泥砂样多发性,约占胆囊内容2/3。曾口服中药煎剂排石,效果不显著,以后反复发作。查体: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胆囊区中度叩压痛,未触及胆囊,莫菲氏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B超提示:胆囊壁欠光滑,胆囊内可见数十枚光斑,其液性暗区约占胆囊1/3。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泥砂样)。
, 百拇医药
    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西医治疗给予5%葡萄糖 500ml,加入磷霉素注射液6.0g,1日2次静点;甲硝唑注射液250ml,1日1次静点。熊去氧胆酸片150mg,1日3次口服,用药7天。中医治疗:给予口服舒肝消石丸,4.5g/次,1日3次,用药15天。同时配合饮食排石:即指导病人进食3日低脂素食后,空腹进食1次高脂饮食,使胆囊快速收缩空腹时积聚之胆汁骤然排放,携部分泥砂结石排出。15日后病人右上腹胀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B超复查见胆囊内胆汁增多,结石光斑区约占胆囊内容1/3,治疗效果满意。第二疗程:继服舒肝消石丸,配合饮食疗法排石治疗15天。结果病人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如常,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B超观察,胆囊内为液性暗区仅有3枚小光点,治愈出院。

    4 讨论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肋痛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抑郁致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阻滞,胆汁疏泄不利,致生结石,胆络被阻,不通则痛而发生胁痛。病位在肝胆,病情属肝气郁结之实症,因此治疗以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为主。通过调节肝胆的疏泄功能,促进胆囊功能恢复,利于胆汁排泄,同时还可以消除和缓解全身症状。方中以柴胡疏肝理气,香附、枳壳理气和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炎,栀子、大黄、胆草泻火利胆,白芍、炙甘草、元胡行气缓急止痛。诸药配伍使肝气得疏,气滞得除,胆络通则胁痛消。
, 百拇医药
    治疗初期采用中西医结合两法同步,中药疏肝利胆、清热解毒与西药抗生素相结合以消除慢性胆囊炎症以治其标,同时应用利胆排石之药排出结石以治其本。标本兼治其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中医药疗法和单纯西医药疗法的有效率。配合饮食排石法,可使积聚之胆汁骤然排放以携带结石碎屑及泥砂样结石排出,如此反复排石效果极佳。另外,每年阶段性服用“舒肝消石丸”,可防止结石再形成,减少复发率,目前本院已将该药列为单病种常规用药。

    本组无效病例多因未坚持治疗(未满一疗程)或胆囊功能不良,或饮食不节等因素所致;治愈及显效病例随访2年复发37例,复发率约占11%,多有饮食不节史、酗酒史、情志不遂史。

    作者单位:132012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编辑李年令), http://www.100md.com(袁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