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446546
药源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0-0914-02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现象大量存在,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其危害性居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之后。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它是研究药源性疾病的关键,也是临床用药决策和对药源性疾病进行处理的基础。

    1 药源性疾病诊断的困难因素

    药源性疾病是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有人对临床各种疾病误诊原因分析时发现药源性疾病的误诊率占4.05%。我们对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的文献分析,在误诊的病例报告中,药源性疾病的误诊占2.1%~6.4%。另据对药源性疾病误诊率的调查,几乎所有病例在发病初期,医生均未认识到药源性疾病的可能,其中因未问清用药史及病史造成误诊者占62.2%。多数误诊病例的误诊时间达1~3个月,最长者达8年之久。
, http://www.100md.com
    造成误诊的原因是因为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困难。无论是患者叙述病史,还是医生询问病情,常常容易将药物引起的损害误以为是原有疾病的加重或并发症,因而造成病史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欠缺,漏掉或忽略药源性疾病重要的诊断依据———用药史。其次是由于药源性疾病的非特异性。药物几乎可以损害全身各器官系统,其临床表现大多数无特异性,病理损害与其它致病因子引起的病理改变类型基本相同。再则是临床用药的多样性。总之,既要继续治疗原有疾病又要从多种药物中分辨出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是比较困难的。

    2 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2.1 追溯用药史 在药源性疾病的误诊病例中,有一半以上患者的误诊原因是遗漏或忽略了患者的用药史。因此,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经常想到药物作为一种致病因子的可能性,认真仔细的询问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了解其用药史是诊断药源性疾病的关键。执业药师在为患者咨询服务时,也一定要了解其用药史。

    2.2 确定用药时间以及剂量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 从开始用药到发生反应或造成药源性疾病都有一个过程,这一段时间叫做药源性疾病的潜伏期。不同的药源性疾病其潜伏期长短是不同的,例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可在用药后的几秒种或几分钟内发生,而药物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个月左右。根据不同的药源性疾病潜伏期,确定用药时间与临床症状发生的关系密切与否是药源性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有些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在剂量增加后,发生反应或反应加重,减小剂量后反应减轻或消失。如果能确定这种药物剂量与临床反应轻重的相关性,也同样为诊断药源性疾病提供了有利依据。
, 百拇医药
    2.3 询问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 有时一种药源性疾病在第一次发生时很难确定,在第二次用药后,再次发生相同的症状时,才使医生考虑到药源性疾病的可能。另外,有些特异体质的患者常对多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其家族中有多人发生相同的药源性疾病,这就与家族史有关;如果医生在怀疑到某种药源性疾病时,注意询问患者既往使用同种或同类药物是否发生相同的临床症状,以及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对确立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好处。

    2.4 排除药物以外的因素 由于药源性疾病是在一种或多种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在诊断药源性疾病时,要注意通过一定的诊疗方法排除原发疾病和其所致的并发症、继发症,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影 响,才能确定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同时,确定致病药物在药源性疾病诊断过程中,对联合应用的多种药物不能同时停用,以免延误原发病的治疗。因此,医生还要根据药物应用的先后顺序、既往用药状况和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确定哪种药物或哪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可能性最大,然后决定是否停用或改用其它药物。并继续观察患者停药后病情的变化,若停药后症状缓解,也可作为药源性疾病相关诊断的依据。
, http://www.100md.com
    2.5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的试验 在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医生应注意对患者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实验室检查和相关实验:(1)有助于药源性疾病确诊的检查,如嗜酸性细胞技术、皮试、致敏药物的免疫学检查、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激发试验等。这些检查为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受损器官系统及其损害程度的检查,如体格检查、血液学和生化学检查、器官系统的功能性检查、心电图、超声波、X线等理化检查。这些检查为确定药源性疾病的受损器官、严重程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可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2.6 进行流行病学调研 有些药源性疾病(尤以新药所致疾病)在单个病例发生时,很难得出正确诊断,而是要依据许多病例报告,或经流行病学的调研后方能确定。例如,1例霍乱患者使用庆大霉素治疗后发生了急性肾衰竭。霍乱疾病的本身由于大量失水,肾脏灌流量减少,极容易发生肾功能衰竭,因而无法确认与庆大霉素的治疗有关。但经流行病学调研后发现,使用庆大霉素治疗的患者肾衰竭的发生率比未使用庆大霉素治疗者高5倍以上。结果表明,在肾脏灌流量减少的霍乱患者中使用庆大霉素治疗可诱发霍乱患者的肾衰竭,这种肾衰竭就属于药源性疾病。

    对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很大程度取决于医生细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理学知识,以及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在医生诊断任何疾病时,不仅要寻找与某种疾病相符合的线索,还要寻找与某种疾病不相符合的线索,在顺其线索追溯的同时,要把药源性疾病的诊断贯穿于所有疾病诊断的始终,认真询问用药史,不断从护理人员和临床药师处搜取信息。这样才能提高药源性疾病的诊断率。

    作者单位:164100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地区医院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