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漫谈
编号:10570604
莫让高考综合症困扰考生
http://www.100md.com 2005年5月19日 新华网
     家长“爱心”误区扫描

    新华网太原5月16日电(记者 原碧霞)考试前,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家长们总想方设法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取得一个好成绩。据专家介绍,目前许多家长的行为看似对考生好,其实会起到反作用,增大考生的压力,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

    最常见的“爱心”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父母陪读。一些家长为让孩子全力应对高考,对考生饮食起居特别关注。有的家长干脆请了长假,和孩子在外租房子住,用各种手段督促孩子复习,弄得孩子特别紧张。专家认为,这种将孩子跟自己“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形中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建议跟平时一样待孩子,适当调整孩子的饮食即可,为孩子创造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关心要适度。

    全权包办。“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高考前夕,许多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专家认为,考生适当地从事一些家务,也是调整心情、减缓压力的一种方式,这样更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一心一意”谋学习。“我家孩子不好好学习,经常偷偷地听广播,听流行歌曲”。考前,一位家长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专家认为,这种“不准打游戏,不准听音乐,不准看电视,要好好看书”的过分管教方式,不仅会增大孩子的压力,使孩子无法劳逸结合,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将自己的压力转嫁给孩子。孩子考试,有的父母自己首先沉不住气,总是唠叨个没完没了:“只差几天了,复习得怎么样”“你要注意提高效率”“你应当再勤奋一点”“这次考不好会影响你一辈子”。专家认为,这实际上是不断地用言语对孩子施压,将压力转嫁给孩子。

    鉴于以上种种现象,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郭宏建议,孩子高考前,家长首先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家里营造一种和谐平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如平时一样正常地生活学习。 [1] [2] [3] [4]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