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644752
毒虫咬伤莫惊慌 正确处理保无恙
http://www.100md.com 2005年7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68期
     夏季炎热,人们单衣薄衫,而此时正是许多毒虫活动最为猖獗之时,它们极易对人发起攻击,造成一些意想不到的伤害。毒虫咬(蜇)伤后,可使局部红肿、疼痛、发麻、亦可引起全身症状。当受到毒虫伤害时,千万不要惊慌,只要能正确处理,一般都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蜜蜂蜇伤

    一般不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人被蜇伤后常有蜂针留在伤口内,使伤者局部感到刺痛、发麻,皮肤上有一黑点。处理方法:①用针尖或镊子挑出蜂针,必须注意无菌操作。②将伤口四周皮肤捏起,使伤口暴露,然后挤出或用嘴吸出蜂针。③因蜂毒呈酸性,蜂针吸出后,宜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涂抹伤口,局部涂搽地塞米松霜、赛庚啶霜等。④于伤口处涂3%淡氨水,可起到止痛之效。⑤伤口肿胀时,可作冷敷,亦可用季德胜蛇药片研碎后,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敷。

    黄蜂蜇伤

    症状与蜜蜂蜇伤相似,但程度较重,处理原则与蜜蜂相同,由于黄蜂蜂毒呈碱性,伤口冲洗或涂抹应用弱酸性液体,如食醋、0.1%稀盐酸等;及时外涂蛇药片。黄蜂毒性较大,蜂毒进入人体后可引起皮肤变性坏死、溶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变性坏死及心肌和胃肠损害。其原因可能与蜂毒中含有的组织胺、五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有关。因此,在妥善外治的同时,应注意清除血液中毒素及致病因子,防治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蜈蚣咬伤 咬伤处剧痛、红肿、发麻。处理方法:①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液体冲洗和涂抹伤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②冲洗后包扎,包扎伤口时不需再用碘酒或红汞涂抹伤口。③若伤口处疼痛剧烈,可酌情口服止痛片,另可用季德胜蛇药外敷或口服;或以鲜桑叶、鲜蒲公英或鱼腥草捣烂外敷,均有良效。④除局部症状严重外,还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如头痛、头晕、发热、呕吐时,应去医院进一步处理,如输液解毒,适当应用激素等。⑤局部亦可涂抹淡氨水,此法在咬伤后不久使用效果更好。

    蝎子蜇伤

    毒性较大,症状严重,局部剧痛、红肿、发麻,甚至失去感觉,伤口周围发黑、起水疱。还伴有头晕、心慌、出虚汗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休克。处理方法:①若伤及四肢,应立即用绷带、止血带、布条等绑扎在伤口近心端,同时用镊子或针头小心挑去伤口中留下的毒钩。②用碱性液体如3%苏打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伤口。伤口清洗干净后,用季德胜蛇药调成糊状,在距伤口2厘米处环敷一圈(勿使药物进入伤口内)。或将明矾研碎,用醋调成糊状,涂敷伤口。③最后将伤口包扎,并松开伤口近心端的绑扎带。④若伤口周围红肿,可进行冷敷。⑤多喝水。⑥若疼痛严重,适当服止痛片。痛剧者可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

    蚂蟥咬伤

    夏季在水田劳作者或在水塘、浅水河中游泳的人,易遭受蚂蟥伤害。蚂蟥虽然无毒,但易致皮肤损伤后出血或感染。蚂蟥致伤系用其吸盘吸附在人体皮肤上,并逐渐深入体内,因其咽部分泌的液体有抗凝血作用,故咬伤后伤口出血较多。处理方法:①蚂蟥吸附皮肤时,可在蚂蟥身上轻轻拍打,亦可用浓盐水、肥皂水或醋涂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烤一下,即可使其口器松弛脱落,切勿用力拔。②伤口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涂以碘酊,防止感染。如血流不止,可用碳酸氢钠粉敷在伤口上。, 百拇医药(王惟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