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期
编号:10707506
对医学微生物教材中乙肝五项检测意义的几点看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期
乙型肝炎,1教材不一致,2诊断标准不一致,3修改意见,参考文献
     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非常高,据调查:国内成人感染率约24.4%~80.8%,而HBsAg的携带率为10.1% [1],每年新发病人约50万,每年死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大约30万人,其中50%为原发性肝癌,且原发性肝癌中乙肝病毒的阳性率可达94.4% [2,3] 。乙肝病毒不但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而且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受到社会的歧视。因此,乙肝已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现在各县级以上医院和很多乡镇医院基本都能开展乙肝五项指标检测来辅助诊断乙型肝炎,医学院校微生物教材中都用了一定篇幅讲解有关内容。但是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教材中介绍的有关乙肝五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实际临床诊断有些出入,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如下。

    1 教材不一致

    
全国医学专科学校教材《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第三版,童竟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3页有这样一图表:见表1。

    表1 HBV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略)

    全国医学高等专科教材《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第四版,张卓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94页与此表内容完全一样;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成人教育)《医学微生物学》(吴移谋主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