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24期
编号:10963318
谈切脉方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24期
切脉,1切脉的具体方法(切脉应有一定的方法,方能测得病人的真实脉象),2几种诊法
     切脉是中医诊察疾病的一大特点,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最具特色之一。我们学习中医,为创造发展传统医学做贡献,就必须首先学习掌握好切脉这一重要而独特的诊察方法。今就个人在学习中的点滴体会向同志们提出讨论,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 切脉的具体方法(切脉应有一定的方法,方能测得病人的真实脉象)

    1.1 平臂、仰掌、直腕 诊脉时,首先令病人坐正,将前臂引伸放平,手掌向上,腕部展直,若病人不能坐起,则应仰卧、直腕、仰掌,使气血流通通畅,方能测得脏腑气血的盛衰,邪正的消长情况。切忌侧卧、弯臂、曲掌,使气血流通受阻,则脉象不真。

    1.2 布指 病人平臂、仰掌之后,医者则应布指切脉。如何布指?朱肱《活人书》中说:“凡初下指,先以中指按得关位,乃齐下前后二指为三部脉,前指,寸部也;后指,尺部也”。那么,关位在何处?《难经》云:“掌后高骨是为关上”。就是说医者先以中指取定关部(掌后有高骨隆起之处即关部),然后齐下前后二指于尺寸部,并以食指切寸,无名指切尺,不可前后颠倒。因三指之皮肉厚薄不同,敏感性也各不相同,其中食指敏感性最强,中指次之,无名指更次之,而脉管的走行是由深层逐渐走向浅层,其中寸部最浮,关部次之,尺部最沉。故须以敏感性最强之食指切于最浮之寸部,敏感性最差之无名指切于最沉之尺部。至于手指间的疏密,视病人手臂的长短来确定,病人臂长则布指宜疏,病人臂短,布指宜密,并以指目切脉脊。“指目”是指手指最锐敏所在,即相当于手指的螺旋纹到指尖中间稍外的部分;“脉脊”即脉搏跳动的正峰。医者以三指指目调成一条直线对准病人寸口部的脉脊进行切诊。

    1.3 悬腕、提肘、举臂、运指 切脉时,病人应有一定的姿势,医生亦应取一定姿势。“悬腕、提肘、举臂、运指”,就是说切脉时要把指、腕、肘、臂的力量都运用起来,方便于切寻脉象。古人比喻:“三折肱,九折臂,乃为良医”,即是形容医生切脉时的姿势。

    1.4 虚静凝神,调息细审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就是说,诊脉时不可闲谈笑语,或边问诊边切脉,以致分散精力,扰动气血,使脉象不真,必须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于指下,并调匀自己的气息,细心审察其脉象。

    1.5 指法 切脉指法有多种,一般临床常用者有以下几种。

    1.5.1 举按寻推 什么叫举按寻推?滑伯仁的《诊要枢要》中云:“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即是说,布指之后,分别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作用在寸关尺三部以切寻之,这种方法又分别称为浮取、中取、沉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