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362209
归来兮 永远的中医——读曹东义教授的《回归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685期
     刚刚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张效霞博士的《回归中医》(青岛出版社出版)写了篇书评,河北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教授的《回归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一书又放在了案头。两名异地的作者在两家不同的出版社几乎同期出版了两本书名完全相同的书,不禁令我想了许多:中医回归,大势所趋,这显然已成为中医药界的共识。

    与曹东义教授认识是三年前的事,那时他的一本《神医扁鹊之谜》申报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学术著作奖评选,出于对该书的欣赏,在颁奖后的点评会上我格外多说了几句褒奖的话。后来,在一些学术会议上又同他有了些交往,了解到他不仅在临床上颇有造诣,而且也是位高产的作家。仅我所知,几年间,他先后推出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瘟疫论>译注》、《中医群英战SARS》等多部著作,并且选题都是与中医介入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相关的内容,它反映出的正是作者思维方法的敏捷和认识水平的超前。

    决定为曹东义教授的《回归中医》撰写书评,主要是感于他的好学和勤奋。作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已经取得了正高级学术职称,并担任了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他,要求上进的心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在接近“知天命”之年还参加了国家优秀临床人才培养项目的选拔,成为邓铁涛、朱良春两位知名中医学家的高足。这次,邓铁涛教授亲笔为他的书题写了“回归中医以振兴中医”的词,朱良春教授则撰写了语重心长的序言。二位大家还联袂向读者推荐了这本书,以肯定他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见树。

    曹东义的《回归中医》一书,表现的主题比较宽泛,正如他在书的《引言》里所说的“对于中医学的特质、特色与优势,对于中医的脉因证治、理法方药等的不断思考;对于宏观中医学的微观基础,对于复杂微观变化与病灶、证候的关系”等,均在论述的范围。全书由写作于不同时期、发表于不同报刊的29篇论文组成,分则为文,各具不同的侧重点;合则成书,表现了回归中医的共同主题。

    《回归中医》的开卷之作是《清醒地看待中医的现在与未来》,文章以未来学的观点,阐发了邓铁涛教授关于中医是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思想。在这里,作者不惜笔墨,以大块的篇幅层层剖析,反复论证,提出了“病灶与证候分别反映疾病本质”的观点,认为证候是复杂微观变化的动态反映,不是单纯由病灶决定的。微观的复杂变化,决定着病灶的形成与消失。因此,大部分疾病在没有形成病灶之前,就有了中医可以诊视的证候,就可以循着消除证候,恢复元气,保持健康的目标去努力。作者所论述的,正是中医“治未病”说的优势所在,代表着医学的未来方向和希望,是值得引起重视和进行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作者还热衷于对中医四诊方法生物进化基础的研究,书中对审因论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问题提出的“重新思考”,不少都是颇有见地的。朱良春教授评价它们是“具有真知灼见、言之有物,以理服人的文章。把目光投向中医的前途与命运,响应邓铁涛教授等老一辈专家的号召,呼唤中青年中医同道回归到本职岗位上来,这种捍卫中医的忘我精神是值得嘉许的”。书中还有不少篇是关于中医文献考据和研究方面的文章,医家有医缓、医和、扁鹊等,个个形象鲜活,光彩耀人;医经如《素问》、《灵枢》、《伤寒杂病论》等,篇篇文深意新,熠熠生辉。这恐怕与他的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研究员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余老说:“文献研究非一日之功,也决非浅尝者所可以得到的。”余老的话,从他学生的文章和行动中得到了实践和体现。

    对于曹东义《回归中医》一书中的文章,有些是我陆续从报刊上看过的,有些则是第一次看到的。但看得出来,这次成书之际他都又经过了认真的修改和锤炼,不少地方还是出了新意的。读了他的书,感慨颇多;写的这篇评,纸短意长。概括地说,他的思维是可供借鉴的,他的文章是值得一读的。尽管书中的一些提法在常人看来可能是属于“另类”的,一些提法因雕琢功夫不够而带有粗糙的原生态痕迹,但其为中医发展的“忧心”之情、为中医振兴的大声“呼唤”、为中医奋发的不懈努力,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医人效法的。

    中医是属于人民的、人类的,中医是永远的、不朽的!归来兮,我们的中医!, 百拇医药(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