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1232
提高中医临床评价与研究的效率和能力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1期
     ——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教授

    如何在完善临床评价体系过程中,突出中医学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特点,提高临床研究的效率和能力,日益成为中医界研究工作的关注点。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此介绍了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的思路与实践体会。

    问:什么是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

    答: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是指中医的临床实践与中医科学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的同步。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发现,是中医科研的导向和源泉;中医科研结果又可直接回归到临床实践中,驱动和促进着临床实践的发展。临床科研一体化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学科固有特点。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则是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理统计、数据挖掘等技术所建立的一个实现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 http://www.100md.com
    问:为什么要建立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它与临床评价有何关系?

    答:大量不可争辩的事实说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主体,是中医的优势所在,是取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中医药临床评价主要是对辨证论治效果的评价。辨证论治是以患者状态调整为导向,证、治、效紧密相关的一种个体化、动态的复杂干预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临床研究为了追求评价方法的所谓“科学性”、“严谨性”和“高质量”,而以牺牲临床治疗效果为代价,将针对患者具体证候的治疗,轻易地变成了针对群体类证候的治疗,最终临床评价的方法虽被认可了,但治疗的效果却平平。在这一评价过程中,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特性往往被改造成群体同质人群的治疗,辨证论治的复杂干预被随意地当成一个简单干预进行处理,辨证论治实践本身被评价方法所扭曲,使中医药失去了自我。这样的评价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何意义呢?所以在开展临床疗效评价时,保持辨证论治个体诊疗、复杂干预的特点,保证辨证论治效果的取得,应该是进行临床评价的前提条件。而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正是根据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特点,在保证辨证论治实践不被扭曲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问: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具体内容包括那些,如何使中医临床评价两全其美?

    答:目前在北京市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的研究小组已经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由“医疗业务平台”、“数据管理平台”与“临床研究平台”组成的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技术体系,期望从根本上改变中医“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效率和能力。“医疗业务平台”以临床诊疗过程、临床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以全结构化的电子病例为核心,着重解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实、方便和及时记录各种医疗业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自动转化为可分析的临床数据的技术问题;“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虚拟网络传输等多种方法,快捷、安全、方便地将不同研究中心、研究现场所产生的多媒体数据,转移存储到数据管理中心。这是提高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组合力量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基本条件;“临床研究平台”是在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思路指导下,以数据仓库为核心,建立起的利用和挖掘海量临床数据的“中医临床研究智能系统”,此系统由临床数据前处理平台(ETL)、联机多维检索分析平台(OLAP)、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与数据挖掘平台(DM)所组成。主要解决对海量临床数据的整理、展示、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隐性知识的挖掘。
, http://www.100md.com
    问:建立此技术体系的思路是什么?

    答:以临床事实为导向,以假说和模型为趋动,将临床实践观察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研究相交替,从临床来到临床去。重要的是,这一技术体系的临床研究没有改变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践,同时又使中医临床研究更加高效化。所以,我们将其称为中医临床研究的“高速公路”。

    问:现在,这一工作进展如何?

    答:我们的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此体系的构建和软件开发工作,并利用这一技术平台收集了临床治疗中风、糖尿病和冠心病以及20多位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临床观察病历2万多份,并对其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和挖掘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数字模型,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前不久,研究工作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对课题的进展表示满意,并对研究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 http://www.100md.com(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