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9303
《168-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中华医学会.扫描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9日
第1页
第9页
第20页
第25页
第37页
第161页

    参见附件(5246KB,230页)。

    

    第 1 页

    医学影像学涵盖了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影像表现的

    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的一门学科。影像诊断是通过临床选择的一种或一系列影像

    学检查来完成的。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涉及的是影像诊断学中的

    线摄影检查技术、 线造影检 线特殊检查技术、 检查技术、磁共振检 查技术、查技术等。而影像诊断检查中的超声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则另辟分册论述。

    、 、 、章 第 总 论

    第 线 检 查 一节

    一、 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

    线检查的特点 (一)

    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

    法。它具有以下特点:

    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 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

    体内组织器官, 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 位置、 大小、 毗邻关系等。

    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 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

    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如心血

    管系统、 泌尿系统、 消化道系统、 胆道系统等的 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 等数字 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 线检查的

    临床检查范围。 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图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

    统 ( 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 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

    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第 2 页

    (三)

    线检 病变密度的限制 如脓胸、 血胸在 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线征象的出现。如大叶肺炎、 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 某些疾病症状早于

    急性骨髓炎等。

    病变部位的限制 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

    耳等, 线检查。 临床检查优于

    发育方面的限制 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如鼻旁窦在新

    生儿尚未发育, 无 线检查价值。

    (四) 线检查方法

    线检 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 查(透视与摄影)、 线造影检查和 线

    特殊检查。

    线透视检查 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

    化;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费用低; 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 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

    也是重要缺点。同时,透视检查的辐射剂量远大于同一部位的摄影检查。

    线摄影检查 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良好;密度、厚度差异较大或密度、厚度差异较小的部位能得到显示;有客观记录。缺点是每一幅照片只是一幅相对

    的影像,要建立立体概念需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法摄影;对功能观察不及透视;费

    用较高。

    线造影检查 人体组织有相当部分只依靠自身的密度、厚度原子序数的

    差异不能在普通摄影检查中显示。此时,可将原子序数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

    物质引入器官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影像,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

    比剂。

    造影检查方式有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两种方法。直接引入法包括口服法、灌

    注法、穿刺注入法。间接引入法有吸收法(如淋巴管造影)与排泄法(静脉肾盂造

    影)两种。

    线特殊检查 在普通检查的基础上,利用特殊的检查装置,使受检部位显

    示出普通检查不能获得的影像,此称特殊检查。

    由于 等成像系统的开发,特殊检查的应用在减少 、 、 、 、 。

    目前,仍使用的特殊检查方法有体层摄影、钼靶软组织摄影、放大摄影等。

    (二 线检查的应用范围 )

    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

    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 根据 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 命,不发生严重后果;

    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线检查的限度第 3 页

    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的 二、 一般原则

    (一) 线摄影体位

    线诊断的依据。然而, 线影像是人 线影像 线影像是 体位与 体三

    维立体结构的平面显示,它们相互重叠、干扰。为了对被照体形态的变化及其性质

    线摄影中就 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立体的概念,在 必须采取不同的体

    位和变换不同的方向。

    体位选择的价值在于被检部位或病变的显示。病变的发现与显示取决于两

    点:第一,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比度;第二,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位。什么是

    显示病变的最佳体 线摄影的常规体位、中心线射入角度和投射方 位?①遵循

    向。这些是最标准、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体位。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常规体位能

    使病 当病变部位与常规体位不一致时,可利用荧光透视转动 变充分显示出来。

    不同体位,找出其病变显示的特异征象。③对处于边缘部位的病变,只有采取切线

    位才能显示。

    线摄影体位与方向 解剖学的基准线:①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

    水平线:人体直立下,与地面平 线; 行的线; 正中线 (或正中矢状线) : 将人体左

    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 前额线 (冠状线) : 与 右等分的线; 行的线;

    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人类学基准线 线摄影学的基准线: ( ) : 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的连线,听鼻线:鼻前棘 也即听 听眦线 ( 眶线; 与 ):外耳道中点与外眦连线; 外耳

    听眉线 道中点连线; ( ) : 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 (或眉间) 连线; ⑤耳垂直线

    ( ):通过外耳道中点与听眦 眼窝中央线(眶间线) ( 线垂直的 ) : 从 正 线;

    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 ) : 从正面看左右眼眶下缘 连线; 眼窝下缘线 (眶下线( )

    连线。

    坐 半坐位:在坐位 位: 摄影体位: 立位:人体直立姿势; 人体坐立姿势;

    仰卧位:背部向下的 下, 背 卧位姿势; 俯卧位:腹部向 后倾斜 姿势; 下的卧

    左侧卧 位姿势; 位:人体左侧向下的卧位姿势; 右侧卧位:人体右侧向下的卧位

    姿势; 右前斜位 第 斜位):人体右侧面向前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 (

    斜位):人体左侧面向前靠近 左前斜位 ( 第 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 左后斜

    位 ( 右后斜 第 斜位):人体左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 位 (

    外展 第 斜位):人体右侧背向后靠近胶片倾斜的体位姿势; ) : 手 或 足 位 (

    内 沿冠状面运动,远离体轴向外侧(左或右 ) : 手 或 足 )展开的肢体位; 收位 (

    沿冠状面 外旋位: 以手或足的纵轴 (中轴) 为中心, 向 向体轴方向移动的肢体位;

    内旋位:以手或足的纵轴(中轴)为 外旋转的肢体位; 轴心,向内旋转的肢体位;第 4 页

    屈曲位: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做减小角度的屈曲运动的肢体位; 伸展位:

    形成关节的两块骨骼之间,做增大角度的伸展运动的肢体位。

    矢状方向:前 摄影方向: ) 、 腹背向 ( ) 、 背腹 ) 、 后前向 ( 后向 ; ) 侧 向 ( 方向: ; 左 斜方向: 背腹第 斜方向 右向 ( ) 、 右 左 向 (

    : ) : 斜方 ) 。 腹 背 第 、 背腹第 斜 向 ( ) 、 : 方向 (

    腹 : 斜方向( ) 。 背第

    颈部摄影方向:枕额向 ) 、 额枕向 ( ) 、 颌顶向、 顶颌向、 枕颌向。 (

    四肢部摄影方向: 胫腓向 (从胫骨向腓骨) 、 腓胫向 (从腓骨向胫骨) 、 桡尺向 (从

    桡骨向尺骨) 、 尺桡向 (从尺骨向桡骨) 。

    (二) 体表定位

    颈部 颈部的边界:颈部上方以下颌下缘、乳突至枕外粗隆连线与头面部

    颈椎棘突为界。以上与胸 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窝、锁骨、肩峰向后到第 部、上肢、背部分界。

    颈部体表标志: 颈部体表标志因年龄、 性别和个体而异, 儿童和妇女呈圆形, 成

    人男性骨性标志突出。

    舌骨: 位于颈中线最上方, 相当第 颈椎水平。

    甲状软骨:成人男性 颈椎。 在上缘处构成高突的喉结,其后方正对第

    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临床上常在此处行急救气管切开或用粗针头

    颈 穿入,以解救窒息。它的后方对第 椎,它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

    、 颈椎水平;锁骨上 分界处 胸骨颈静脉切迹:相当于第 上 窝位于锁骨中

    方。

    胸部 边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颈静脉切迹,沿锁骨到肩锁关节,再从此

    连线往后到第 颈椎棘突。胸部下界相当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

    肌的前缘。

    形状:胸部外形与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状况有关。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宽

    短型和狭长型。宽短型胸部特点是胸骨下角较大(最大到 ),近于肋骨水平;

    胸骨较宽,胸骨上凹不明显;胸围较大。狭长型胸部特点是胸骨角较小 , 肋骨倾斜角较大; 胸骨狭长, 胸骨上凹明显, 胸围较小。 不同类型的胸廓, 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脏器官的形状。如狭长型胸廓的人,膈穹隆较低,而心脏近于

    垂直。一般胸廓呈锥形,基底较大,其形状与年龄及性别有关。婴儿胸廓矢状径与

    横径相等。此后横径逐渐增长,胸廓横断面呈肾形。老年人的骨骼和肌肉萎缩,肋

    骨倾斜角增大,胸廓相对变长,胸骨下角变小。到性成熟期,男女胸廓有明显区别,女性胸廓短而圆。胸廓可因发育不良造成先天性畸形或病理性变形。如佝偻病可

    引起胸骨前突(鸡胸),肋骨与肋软骨相连处形成珠状突起(串珠胸)。脊柱的病理

    (第 5 页

    性弯曲,如脊柱侧突也可造成胸部变形,胸椎结核可形成驼背,胸膜或肺内病变可

    使胸廓变形,严重肺结核胸廓扁平,肺气肿胸廓呈圆桶状,慢性脓胸、胸膜渗出病变

    致使胸廓运动受限呈扁平状。这 线摄影的体位设 些体表外形的变化,在进行

    计、摄影条件选择时,是常要考虑的因素。

    肋骨 体表标志:胸骨柄与胸骨体处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两侧连接着第 , 可

    胸椎水平 作为计数肋骨的标志。胸骨角相当于第 、 ,后方对着气管分叉处。胸

    骨柄中分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

    胸椎水平,剑胸 剑胸关节相当于第 关节可表示胸膜正中线的分界,也可作为

    心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

    锁骨外 处下方为锁骨上窝,窝内可触及喙尖。肩关节做曲伸运动时,可感

    到喙突在移动。锁骨下方自第 肋骨开始可摸到各肋。由胸锁 肋 关节到第 软

    骨角稍后划一线,即可标出肋骨与肋软骨的交点。

    肋骨呈水平, 往下各肋骨逐 第 渐斜行, 第 前肋 、 间最宽, 第 肋骨 、 最狭。

    肋骨的最低点相当于第 腰椎水平。

    男 肋骨, 相当第 性乳头对第 、 胸椎水平。女性乳头位置低,个体差异较

    大,不宜做体表定位点。

    在左侧第 肋骨间锁骨中线内侧约 处,可见心尖搏动点。当左侧卧位

    时,心尖位置移往左侧,仰卧位心尖搏动点可升高一肋。

    肩胛骨根部对第 胸椎棘突, 下角对第 胸椎。

    有关胸部的径线: 前正中线:通过胸骨两外侧缘中点的垂线; 肋骨线: 通过

    胸骨两侧最宽处的两条垂线; 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腋前线: 通过腋

    窝 腋中线:通过腋窝中点的垂线; 前缘的垂线; 腋后线:通过腋窝后缘的垂线;

    肩胛线:当两臂下垂,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脊柱旁线:相当于各椎体横突尖端

    后正 的连线; 中线:相当于各棘突的连线。

    腹部 边界: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器官。上界从前向后为胸骨剑

    突、 肋前端与第 肋弓、 第 胸椎。下界从前向后为耻骨联合下缘、耻骨结节、腹

    股沟韧带、 髂嵴与第 腰椎下缘。腹壁在后方为脊柱的腰部。前外侧壁均为扁平

    肌构成。个体差异:腹部外形与腹腔器官的位置,随年龄、体型、性别以及肌肉、脂

    肪发育程度而异。矮胖型的人,腹部上宽下狭。膈、肝、盲肠与阑尾等位置较高。

    胃趋于横位、瘦长型的人则与此相反。小儿因各系统发育不平衡,膈位置较高,肝

    比成人比例大,骨盆在比例上小于成人,因此腹部外形比例较成人大。老年人因肌

    肉乏力,韧带松弛,故内脏下垂,位置低下,下腹部呈明显隆凸状。体位改变对腹腔

    器官位置的影响也很明显。卧位器官上移、膈上升。直立时,则相反。

    体表标志: 骨性标志有剑突、 肋弓、 第 肋前端。在下方有耻骨联合、坐骨结第 6 页

    节、 髂前上 腰椎之间。 棘、 髂嵴。 脐的位置不恒定, 相当第 、三、 线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

    在 线摄影检查的最主要项目的四肢 线摄影、 胸部 这里, 我们只把作为

    线摄影的摄影原则、摄影条件选择、摄影体位选择重点加以介绍。其他部位只介绍

    线摄影检查基本 摄影体位选择。另外,可以说 上没有禁忌证。所以,我们在第

    章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证。

    (一) 四肢 线摄影

    线 四肢 摄影原则

    ( 病人体位要舒适。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人的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

    的创伤。

    ( 常规为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

    ( 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关节,便于诊断与整复中参考。并使正、侧位关节

    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

    ( 指、 趾骨摄影, 应包括邻近指 (趾) 骨, 便于在诊断时比较, 或在技术上左右

    肢体的鉴别。

    ( 骨折后如欲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应尽量取掉夹板或石膏后摄影。

    ( 骨病摄影,胶片使用面积应适当加大,以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 对于儿童的骨关节摄影,一般需要两侧同时摄影,以便于鉴别诊断,如髋关

    节。

    ( 异物摄影,应将被照部位皮肤表面包括在照片内,以便确定异物深度的定

    位诊断,为出异取物提供依据。

    ( 四肢摄影一般不用滤线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要使用滤线器。股骨上端

    因部位较厚,一般也使用滤线器摄影。

    ( ) 摄影距离无特殊规定, 一般为 。

    骨骼 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对于骨骼系统来说,摄影条件选择必须保证影

    像的锐利度,能辨认骨纹理细微结构的变化。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 选用小焦点,以求得最小的几何模糊。尽可能使摄影部位密着胶片。

    ( 同一部位不同厚度,采用固定管电流量( ) 和摄影距离 , 而调整

    管电压的方法。

    ( 厚度超过 ,散射线对照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就不能忽视了,应使用滤线

    栅, 特别是头颅、 脊椎、 髋关节等厚部位, 必须选用栅比 或 的滤线栅。

    ( 骨结核、老年骨质稀疏,摄影条件应减少 ; 慢性骨髓炎、 梅

    毒、大理石骨等骨质增生病变,应增加管电压;湿石膏固定照片应增加管电压第 7 页。

    骨萎缩较正常摄影条件要减少。单纯骨折后短期复查可做小幅度调 ( 整。

    个月以上治愈后, ; 多发骨折、 重度骨折、 骨手术后, 个月以上者 照射量减少

    照射量。脊髓损伤,下肢 应减少 截瘫者的下肢骨关节拍片,应视脊髓

    损伤水平的高低与负伤时间的长短而减少。

    ( 骨骼系统中,脊椎的摄影条件选择难度较大。一方面,要考虑不同管电压

    下应选择的管电流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滤线栅的使用,以及高感度的屏片组

    合,采用小焦点是必要的。

    四肢 线摄影的体位选择 我们在这里列出的四肢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

    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

    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

    ( 手与足的骨折与骨病,常规取正位和斜位。

    ( 舟状骨骨折,取外展正位。

    ( 钩状与头状骨关节病变,取内展正位。

    ( 豆骨与三角骨骨折,取外旋斜位。

    ( 大多角骨与舟状骨关节病变,取内旋斜位。

    ( 前臂骨折,取前臂全长功能位。

    ( 前臂骨病,取一端邻近关节的前臂解剖位。

    ( 鹰嘴病变或骨折,取常规正侧位外加肘关节轴位。

    ( 肱骨外科颈骨折, 取正位加照穿胸侧位 (加滤线栅) 。

    ( 肩周炎,取常规正位。

    ( 肩胛骨骨折,取前后正位和侧位。

    ( 扁平足,取负重下的水平侧位,双侧对照。

    ( ) 外翻,取正位加轴位。

    ( 第 掌骨或第 跖骨骨折,取正位及外斜位。

    ( 副舟骨,取正位加照内翻斜位,双侧对照。

    ( 髌骨骨折,取侧位及轴位。

    ( 膝内翻、外翻畸形,取正位、双侧立位对照。膝关节上下应包括 骨端。

    ( 膝关节副韧带损伤,取双膝强力外展位,一次曝光。

    (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取双侧胫骨结节侧位对照。

    ( )小儿髋关节脱位,取双髋正位。

    ( 大骨节病, 取手、 踝正侧位。

    ( 痛风,取手、足正位。

    ( 股骨颈骨折, 取髋关节正位、 水平侧位 (加静止滤线栅) 。第 8 页

    线摄影 (二) 胸部

    改进的焦 线照片,人们 线摄影的难点及质 胸部 点 在同一张胸部

    希望显示出密度不同的各组织结构,从相 线透过率高的含气肺组织,到 对 线

    透过率低的心脏、大血管,直至很难穿透的骨骼组织。这些组织对 线的衰减程

    度有一个极广泛的范围。穿透肺组织的射线大于穿透纵隔的几千倍。在一张胸片

    中精确地反映存在如此广泛密度差异的信息量是极其困难的。

    胸部照片质量改进的焦点包括:①压缩肺组织与纵隔的 线透过比, 使被记

    录的组织密度差异减小,而信息量增加; 对心后区、横膈后的肺组织,以及纵隔,脊柱部都给予恰当的显示,增加胸片整体的诊断信息; 为使细微病变能被显示,又需要在肺野内保持一个适当的对比度; 减弱肋骨的对比,有助于更加突出显示

    与其相重叠的肺野病变。

    胸部 线摄影的技术要点

    ( 取后前立位:此体的特点是①立位能正确反映胸部脏器的确切形态; 立

    位能观察产生气液面的病理改变; 后前向心脏放大率小,肺野相对被遮盖少;④

    后前向后肋间隙增宽,肺野展现宽广; 后前向肩胛骨易投影于肺野之外。

    ( 呼吸方式:取腹式深吸气后屏息摄影。

    ( ) 线中心线: 取第 胸椎高度。

    ( ) 摄影距离: 。

    ( 准直器:选用多叶复合式,光野与照射野要保持一致性。

    ( 管电压:胸部摄影的管电压应采用高电压( , 推荐值) , 理由是:

    ①可以减少纵隔、横膈与肺组织对 线的吸收差异 , 其 。 线透过比率

    为 : 以上; , 其 : ; 线透过比率为 , 其 线透过比率为

    : 可增加与心脏、纵膈、横膈重叠的肺组织影像的显示能力。据测定 。 ,正位

    胸片 的肺容量、 的肺面积重叠于心脏、纵隔和横膈之后。 可抑制肋骨

    与肺野的对比,使肺纹理能从肺门到末梢连续追踪,突出与肋骨相重叠的肺部病

    变。 有助于均衡于胸部照片中各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异,在不破坏肺野影像的同

    时, 能 “看穿” 致密的纵隔、 心影、 横膈后的肺纹理信息, 呈现一种 “概观摄影” 的效

    果。

    ( 滤线栅: 随着管电压的升高, 散射线增加, 散射角减少, 至使一张不使用滤

    心后区的 线栅的胸片 线被散射, 甚 : 至在使用 滤线栅下,仍有通过肺

    和 组织的 的 通过纵隔的 线被散射。 因此, 在不同 线发生器类型(单

    相或三相)下,根据管电压数值选择适当比值的滤线栅,是胸部高电压摄影应用的

    前题条件。

    ( )最短响应时间的把握:自动曝光控 自动曝光控制 ( 制在高电压摄影第 9 页

    能 最短响应时间的概念。它被定义 使用中, 必须建立 为, 做出反应的最)。在没有 短时间限制 ( , 病人(被照体)的情况下,曝

    的最 光一张胶片, 就会突然切断 线。那么,这一时间限制即称 短响应

    时间。如果一位瘦小的病人,采用的又是高电压摄影,在曝光时间最短的情况下,照片依然过黑。此时,即使调整密度控制旋钮,仍然不能产生比“最短响应时间”更

    短的曝光,则重复拍片同样会产生相同程度的曝光过度。如果降低管电压会改变

    照片影像的整体面貌,对比度增加,肋骨影像突出,肺纹理追踪受到影响。此时,惟)值。这一 一正确的选择是降低管电流( 实例说明了 最短响应时间管理

    的意义。

    ( 建议使用大宽容度屏片体系的选择:结合胸部高电摄影的特点,应选择大

    宽容度的, 相对感度在 。

    胸部 线摄影条件的选择(推荐内容)

    ( 管电压选择:在散射线有效的消除的情况下高电压摄影技术有其更大的优

    诊断细节的可见度增 越性。具体是: 大; 摄影条件的宽容度增大, 易于掌握; ③

    容易连续追踪气管、支气管影像,以及末梢肺纹理; 照射量减少,可使用小焦点、短时间曝光。可提高影像锐利度,减少病人接受的辐射剂量。

    当然,对于具体医院的设备有可能达不到 的管电压的要求,可考虑使

    准高电压摄影(注意也要使用滤线栅) 用 。

    ( 摄影距离的选择:一般取 或 ,以减小放大率。摄影距离前后

    要保持一致。

    ( 摄影时间的选择:因为胸部组织器官中,心搏动是不随意运动,摄影时间就

    要根据心搏动的幅度与速度来确定。摄影时间选择 以下,影像的移动半影

    才能控制在 以下。如果胸部摄影以观察肺野为重点,摄影时间选择

    以下是必要的。

    ( 胸部组织构成比率及胸型对摄影条件选择的影响: 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实

    质, 是人体构成组织对 线吸收的差异。作为胸部 线吸收差异,随其构成组织

    皮肤、肌肉和肺组织的比率变化而改变。胸部构成比率又随胸型而异。因此,胸型对胸部摄影条件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人体的胸型大体可分为四型:肥胖型、一

    般型、筒状型及小儿型。同等厚度下肥胖型要比一般型吸收 线要多

    ,且对比度低下,筒状胸要比同厚度下的一般胸型低 。

    小儿胸部构成比率与成人不同,不能单纯以厚度的减少来推算摄影条件。乳

    幼儿胸前后胸壁脂肪多呈圆筒状,肋骨平行走行,心胸比率大于成人,肺含气量低,横膈位置高,淋巴组织旺盛,胸腺发达。这些因素均使小儿胸部照片对比度不如成

    人照片明显。而且,呼气位与吸气位照片密度、对比度相差很大,很容易造成误诊第 10 页

    或漏诊。因此,在小儿胸部摄影条件选择上,应相对增加照射量,并取吸气位。

    厚度的测量:测量胸部厚度用以计算摄影条件时,一定要规范化,其测量应以

    线中心线通过的部位厚度为准(第 胸椎高度) 。

    线 胸部 线摄影的体位选择 我们在这里列出的胸部 摄影的体位选择

    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

    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

    ( 线摄影 肋骨结核: 常见病, 多发于 肋软骨部, 难以显示。)肋骨骨折:多发于 肋,常伴有血、气胸和皮下气肿。骨折部位不明确

    时,取全部膈上肋骨 下肋骨骨 的概观像(胸部后前立位)。后肋骨骨折取前后位,折取仰卧正位加滤线栅,呼气位。膈上肋骨取立位的吸气位,腋中线附近肋骨骨折

    取切线位。

    ( 一般常见的肺和支气管病变:取后前立位及侧位。

    ( 中叶肺不张:取后前位,加前弓位和侧位。

    ( 下叶不张及盘状肺不张:应透视下旋转体位加照后斜位。

    ( 胸腔游离积液:取正位,加照患侧侧卧水平正位或斜位。

    ( 包裹性积液: 取正位, 加照切线位。

    ( 肺下积液:取立位、卧位或侧卧水平正位对照。

    ( 胸膜间皮瘤:取常规正位外,必须在透视下旋转体位找出其特异性征象,并

    取呼气吸气位对照。

    ( )纵隔气肿:除常规正位外,必须照侧位。

    ( 纵隔肿瘤:取正侧位。

    ( 横膈麻痹:取立位的呼气、吸气位对照。

    ( )膈膨出:取常规正位,必要时行钡餐造影检查。

    ( 膈下脓肿:除常规正位外,侧位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采用高电压技术,以发现膈下出现的气液面。

    ( )膈疝:取胃肠造影。

    (三) 脊柱 线摄影的体位选择

    我们在这里列出的脊柱 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

    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

    ( 颈椎脱位或骨折:骨折多发生于活动范围较大的椎体( , , ) 。 ,颈 、 骨折多以枢椎齿突断裂或脱位为主,取开口位。颈 、 多以压缩骨折为主,取侧位、正位辅助。

    ( 颈椎结核及咽后壁脓肿:以侧位为主,正位为辅。

    ( 颈椎病:神经根型以斜位双侧对比为主,侧位为辅。脊髓型应取正、侧、斜第 11 页

    位均能发现病变。椎动脉型以正位为主,侧位为辅。

    ( 胸腔开口综合征:取下颈椎上胸部正位。

    ( 颈肋:取下颈部包括胸椎 、 及两侧软组织正位。

    ( 类风湿:腰椎正位为主,包括两侧骶髂关节。

    ( 脊椎裂:以腰骶部正位为主。

    ( 脊椎滑脱:除常规正侧位外,加照双侧斜位。

    ( 骶尾骨骨折:取侧位,必要时再考虑正位。

    ( ) 骨盆骨折: 取正位。

    ( 多发性骨髓瘤:取骨盆正位,胸椎或腰椎正侧位。

    ( )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取胸腰椎正侧位, 骨盆正位。

    (四) 颅骨 线摄影的体位选择

    我们在这里列出的头部 线摄影的体位选择仅供参考,不作为操作规范的硬

    性规定,其原则是结合临床,最大限度地把病变信息显示出来,解决诊断需要。

    ( 蝶鞍病变:取头颅侧位或蝶鞍侧位,必要时加汤氏位。

    ( 颅底压迹:取头颅侧位,包括上部颈椎。

    ( 肢端肥大症: 取头颅侧位, 手 (含腕骨、 尺桡骨远端) 正位。

    ( 颅外伤: 检查。 常规正侧位, 凹陷骨折取切线位, 颅底骨折行

    ( 先天性耳道畸形: 除常规正侧位、 梅氏位外, 还有加斯氏位、 颅底位。

    ( 中耳炎、胆脂瘤:常规取乳突侧位、轴位。

    ( 听神经瘤: 斯氏位 (或汤氏位) , 加颅底位。

    ( 多发性骨髓瘤:常规颅侧位。

    ( 眼球异物:平片取眼眶正侧位,定位取巴尔金定位或缝圈定位,或缝圈薄骨

    定 位 。

    ( 颧骨弓骨折:取颅底颧骨正位或切线位。

    ( 骨性狮面:取鼻旁窦互氏位和柯氏位。

    ( )下颌骨骨折:取患侧下颌骨侧位和双侧下颌骨正位。

    四、 线造影检查的技术要点

    (一) 线造影检查的目的

    在一般摄影 (平片) 不能形成 线影像的器官、 组织, 导入 线吸收差很大的

    对比剂,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影像为目的的检查方法。

    ( 对比剂:对比剂应具备的条件包括:①无害、无刺激,在嗅觉、视觉、味觉上

    无特别感受; 能集中检查目标的器官,导入迅速而容易; 能在检查的时间内,目

    标器官蓄积有充分的浓度; 检查完了能迅速排出体外; 使用方便,成本低。第 12 页

    线减 对比剂种类包括:①与周边组织相比, 线吸收 弱系数大的对比剂(

    大) , 称为阳 线减弱系数小的 与周边组织相比, 对比 性对比剂, 如硫酸钡、 碘剂;

    剂,称为阴性对比剂,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③硫酸钡浓度上消化道用

    高浓度;下消化道用 ; , 最近试用了 碘

    剂大体分为油脂类和水制剂两大类。

    油酯类有碘油和碘苯酯。碘油早年使用于支气管、子宫输卵管、脓腔和瘘道造

    影等。碘苯酯过去主要用于脊髓造影,现多为碘水制剂取代。碘水制剂系含碘的

    水溶性对比剂,可分为无机碘和有机碘。无机碘以碘化钠为代表。可用于逆行肾

    盂造影、膀胱造影和尿道造影等。现在也多为有机碘水溶性对比剂取代。

    有机碘水溶性对比剂多使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分类。离子型以泛影葡胺为

    代表; 非离子型以碘海醇 (碘苯六醇, 欧乃派克) 、 碘普罗胺 (优维显) 、 碘帕醇 (碘异

    肽醇, 碘必乐) 为代表; 非离子型双聚体对比剂以碘曲仑 (伊索显) 为代表。

    (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应用:离子型对比剂在溶于水后要产生电离,渗透压高,人体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常见,与非离子型对比剂相比较严重。

    非离子型对比剂,由于生物安全性高,人体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

    不良反应较轻。但成本较高,价格贵。

    非离子型对比剂的使用,一般要考虑病人情况和造影的种类。根据病史与病

    情,属于高危因子的病人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如过敏体质、糖尿病、心脏病、严

    重的肺与支气管疾病、肾功能衰竭、 岁以上, 岁以下病人。动脉内注射、蛛网膜

    下腔和脑室内注射均应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 对比剂的导入:对比剂导入的方法包 内服: 经口法 (消化道、 胆囊等) ; 括:

    ②注射:主要用于血管; 穿刺:用于经皮穿刺等造影; 注入:直接注入管腔器官

    和体腔。

    上述四种导入方法可归纳成两种导入方式:直接导入(如硫酸钡对比剂经口服

    直接到消化道,经导尿管导入对比剂的逆行肾盂造影等)和生理排泄法(如静脉肾

    盂造影、口服胆囊造影等)。

    (二) 对比剂反应与对策

    ( 对比剂使用前的注意事项:由于对比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对比剂反应,因

    此使用前应注意以下事项: 了解过敏历史; 必须在造影前行碘过敏试验,通过

    静脉试验来确认有否过敏反应; 严格掌握禁忌证。对碘过敏、甲亢、心肾功能代

    偿不足应禁忌造影; 应根据造影部位、方法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对比剂,并注意对

    比剂的浓度、剂量。

    ( 对比剂反应与对策:对比剂反应指的是碘过敏症(注射用)。对比剂反应在

    临床上分为四类: 一般反应: 头疼、 恶心、 呕吐、 发烧、 痒、 麻疹出现, 一般为一过第 13 页

    轻度反应:出现喷嚏、结膜充 性,平卧休息即可恢复。 血、面部红肿。须卧床休

    息, 吸氧, 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 必要时肌内或静脉注 , 或肌内注 射地塞米松。 ③中度反应: 面色苍白、 呕 射异丙嗪(非那根) 吐、 出汗、 气促、 胸闷、 眩晕、 喉

    干痒; 或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 , 同时吸 须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氧; 密切观察血压、 脉搏、 呼吸, 对症处理。 ④重度反应: 呼吸困难、 意识不清、 休克、心律不齐、心跳骤停。应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对光反应,并立即组织有关

    科室抢救。此外,放射科应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氧气吸入装置、吸引器、除

    颤器等。

    (三) 线造影检查方法

    线造影检查方法很多,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如超声、等技 、 、 、 术的广泛应用,使一些 线造影检查方法不再应用。

    线造影检 因此, 在本书 查规范中,我们只列出了最常用的胆系造影、泌尿系统造

    线造影检查技术中 影。而 的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将另辟一章叙述。

    ( 线胆系造影的技术要点:

    ①造影检查方法:包括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胆道造影、 管造影、术中胆道造影、) 、 经皮穿刺胆 静脉点滴胆道造影 ( 道造影 ( ) 、 内镜逆行胆道造影 ( 。 在

    胆系造影检查的技术中,我们建议要在造影检查前进行胆囊平片摄影。

    ②胆囊平片摄影临床意义:胆囊平片摄影检查,不仅是造影前的初步检查方

    法,而且对一些胆囊疾患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观察到该区域的软组织肿块,显示

    异常的气体形态,肝的大小,特别是阳性结石及钙化阴影。胆道系统的阳性结石,约占各种结石的 。这种含钙质的阳性结石,在造影片上反而容易漏掉。此外

    对 括约肌松弛症、胆道结石穿孔合并肠梗阻等疾患,也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③胆囊不显影的意义:胆囊造影对检查慢性的胆道系统的疾患,有一定价值,但对急性发作的病例则意义不大。胆囊不显影,说明对比剂无法进入胆囊或浓度

    极低,可因下列原因而造成。如技术上无问题, 不显影的病例有胆囊病变。此

    外,还要考虑以下因素:未服药,剂量不足或服后呕吐,对比剂未吸收。可因胃肠疾

    患如胃肠炎、腹泻、营养不良等。此时可改行静脉造影法;十二指肠病人,胆囊本身

    正常, 因十二指肠内酸度增高, 而使 括约肌松弛,对比剂直接排到肠内,胆囊

    不充盈或充盈不佳;肝功能明显受损。如肝硬变、萎缩等不能排泄,造影往往失败。

    严重的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增厚不能收缩,陈旧胆汁长期淤积不能排出,对比剂无

    法进入;长期素食忌脂肪者,胆囊为胆汁充盈状态,而对比剂无法进入;妊娠,腹压

    增高对比剂不易进入胆囊,哺乳期对比剂易排入乳汁内;胆囊管因结石或肿瘤阻

    塞, 严重糖尿病, 先天无胆囊, 对比剂无法进入胆囊。

    ( ) 线泌尿系统造影的技术要点第 14 页

    线检查的临床意义与方法 线检查已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方 :

    线机设备 法之一。特别是 及造影技术的发展,为泌尿疾病的检查开辟了更广阔

    线检查对泌尿系 的途径。 的结石、结核、肿瘤及先天畸形的诊断有其特殊的价

    值。但对于炎性病(如肾盂肾炎)和功能性病变帮助不大。

    线摄影 线检查分 泌尿系的 检查(平片)和造影检查两种。 线摄影检查

    (平片)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但因其与周围组织缺乏对比,更多的诊断还是依靠

    线摄影检查( 造影。 平片)最大的诊断价值在于确定有否泌尿系阳性结石或病理

    性钙化。此外,在肠内容及积气排除情况下,摄影条件掌握很好的立位及卧位对照

    的平片,还可以诊断肾下垂和先天畸形,这就可以免受造影的痛苦。

    泌尿系 线摄影检 线检查方法有: 查 (平片) ; 造影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 逆

    行造影、 静脉点滴肾盂造影、 肾穿刺造影、 肾实质造影、 腹膜后注气造影、 膀胱造影、尿道造影、 肾动脉造影等。本书只收集了静脉肾盂造影、逆行造影和膀胱造影,其

    中静脉肾盂造影为技术规范的重点。

    ②静脉肾盂造影的技术选择:肥胖体或下腹部大肿块,无法施加腹压者:造影

    时 。 的体位, 可取头 或 、 低 拍第一片,或者采用点滴静脉肾盂

    造影效果较好。

    导位肾:在照片质量好的平片上,可以做出诊断,明确诊断应做造影检查。造

    影检查的第一片,就应使用较大面积的胶片包括全尿路,以免漏掉异位的肾。为了

    与游走肾鉴别,应取立位和卧位对照。

    合并肾:最常见为马蹄肾。合并肾多有位置变异,其在下腹或骶骨水平。因此

    造影片的第一张就应使用较大面积的胶片。

    游走肾 (肾下垂) : 摄影应取卧位和立体对照。 立体腹压要解除, 以示肾的自然

    下垂位置。但要注意解除应是曝光前全部技术操作的最后一步,否则对比剂下溢

    很快,而立位下的肾盂显影不佳。

    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以静脉肾盂造影最可靠,因逆行造影可因导管插入某一

    输尿管或肾盂而将另一个漏掉。解除腹压后的照片要设法使全尿路显影。关键是

    掌握好曝光的时机,一般以解除腹压 后曝光为宜。

    泌尿系结石:此病是泌尿系的常见病之一。形成结石的地方主要是肾盂和膀

    胱。输尿管和尿道的结石是在其上器官形成后进入这两部分的。 以上结石为

    可吸收 线的盐类组成。故 线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的阳性结石可以借平片诊断,它比造影更为有利。造影往往由于对比剂的重

    叠而被漏掉。在右上腹出现结石或钙化阴影时,可取右侧位或多轴体位摄影,以与

    胆石鉴别。肾石一般不超出椎体前缘。

    肾盂、输尿管积水:尿路下端狭窄阻塞造成上端的积水,积水是症状不是病种。第 15 页

    其原因可以是结石、结核、输尿管先天狭窄或扭曲瘢痕挛缩等。必须做造影检查,一般先做静脉肾盂造影,它可以观察肾功能,还可以与健侧比较。在摄影技术上,严重的积水可以不加腹压,因下端狭窄、阻塞本身就起到了压迫的目的。更重要的

    是要找出积水的原因。因此,要求输尿管显影可取俯卧位摄影,因输尿管比肾盂解

    剖位置靠前,对比剂可以流入输尿管而显影,或者采取延迟照片方法,即病人可下

    床活动,推迟照片时间,以透视密切观察其显示情况,当阻塞上段的输尿管充盈时

    拍片。严重的积水,逆行插管困难,可做肾穿刺造影。

    肾结核:平片检查应作为常规,以观察有否结核性钙化阴影,而且也能显示不

    规则的肾外形及骨骼部分有否结核病变。肾轮廓内的大面积散在钙化灶,可考虑

    为肾自截。对肾结核的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有利,它还可以了解肾功能情况。

    肾肿瘤:肾的肿瘤多为恶性或转移瘤。肾肿瘤的 线检查以造影为主,包括

    肾动脉造影。平片只是观察肾外形、位置、大小、腰大肌阴影的改变以及有无肿瘤

    的钙化阴影。静脉肾盂造影可以推断肾功能,另外对一些肾盂显影良好的病例,可

    给出解剖诊断。逆行造影,在分析肾盂肾盏的改变等解剖诊断上,具有决定意义。

    肾动脉造影,对肾实质恶性肿瘤与囊肿有决定意义。摄影体位上可加照侧位、斜

    位。膀胱肿瘤必须行膀胱造影。体位取正位及左右斜位对照。

    肾上腺肿瘤: 的肾上腺肿瘤有钙化。因此可在平片上显示,但不能确诊,应作 或 进一步确诊。

    五 、 线特殊检查

    检 应当说在 查技术出现后, 线特殊检查 、 技术的应用明显减少,其

    检查的 中高电压摄影已成为胸部 线摄影的常规,体层摄影也只在没有 地区

    应用。而乳腺摄影却成为 线特殊检查技术的重点内容。

    体层摄影

    ( 体层摄影的临床应用:普通 线摄影 线 获取的影像是人体组织结构在

    投影中影像重叠的总和。体层摄影则是通过特殊的影像设备和操作而获得人体某

    一选定层面上组织结构的影像,选定层面以外的组织结构则在投影中被模糊掉。

    体层摄影多用于了解病变内部结构有无空洞、破坏或钙化;显示气管、支气管

    腔有无狭窄、堵塞或扩张;配合造影检查以观察选定层面的结构与病变。

    ( 体层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

    ①体层摄影检查的准备:详细阅读会诊单和相关的 线照片,确定体层部位、体位及中心定位层面,准备 线体层设备,向病人做好必要的解释争取配合,做好

    必要的照片标记和体层层面的测量工作。

    ②体位的选择:应保持病人体位舒适,一般取仰卧正位。为保证病变最大径显第 16 页

    示在同一层面上,该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面上。

    ③体层面的选择:层面的选择可通过以下方法中的一个。

    体层摄影检查前病人必定有 线摄影的照片(即所谓的平片)。从侧位平片

    上可测出正位的体层面深度;从正位平片上可测出侧位的体层面深度。

    直接测量法:某些部位的体层面深度可用直尺在病人身上直接测量,如鼻旁

    窦、 髋关节、 内耳道等。

    解剖学选层法:由人体解剖结构的大体固定位置来选层,如肺的上叶尖段,其

    作为体层面 体层深度一般距体表 深度。

    ④体层摄影轨迹与照射角的选择:体层摄影轨迹与照射角选择的目的是,最大

    限度地模糊选定层面以外的组织结构的影像。体层摄影轨迹与照射角选择的依据

    是被照组织结构或病变的形态和厚度。如中耳、乳突、蝶鞍、椎体等采用多轨迹方

    式或直线大角度照射。含气的管腔和较厚的病灶可采用小角度照射。在这里要特

    线管轨迹运动方向最好与被 别指出的是, 照体部位的长轴相垂直或最大角度的

    交叉。

    ⑤层间距的选择:为使层面上的病灶或组织结构尽可能全部显示,应根据病灶

    大小来选择层间距。

    线 乳腺 摄影

    ( 线摄影 ) 乳腺 的临床应用:乳腺 线摄影的临床应用主要在于乳腺癌的

    普查和诊断。近期,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女性癌谱中仅次于肺癌列

    位, 为第 部分地区已列为第 位。乳腺癌的死亡率列为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

    位。我们认为,要降 率的第 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广自查和体检普查,在体检中发现可疑病变时,应立即进行 超或 线摄影检查。 线摄影检查的正

    确率可达 。年龄较大、大乳房或脂肪性乳房的 线摄影检查优于触

    诊,可发现临床触诊摸不到的肿块。但是,对年龄较轻、小乳房或致密腺体型乳腺

    相对较差。以上所述表明,乳腺 线摄影检查仍是当前乳腺癌早期诊断很重要的

    手段之一。因此,掌握、控制和规范乳腺摄影的技术要点,并加以惯性运行的质量

    管理, 是提高 线摄影在乳腺检查利用率的前题条件。

    ( ) 乳腺摄影体位选择: 统计表明, 双侧乳腺同时对照, 取侧斜位, 也称内、 外侧

    , 斜位 ( ) 和轴位, 也称 , 头尾位 ( ) , 可满足

    需要辅加 临床诊断者, 仅 另外体位或放大摄影。因此, 位 位可 与

    作为乳腺摄影的常规体位选择,其中 位是最有效的摄影体位,能更清楚地看

    到乳房上外侧 位置内的组织,这个部位是乳癌最好发的部位。

    ( )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资料。它必

    须有一个明确、统一、完整、规范的标记。这些标记必须能使诊断医生清楚地读到。第 17 页

    乳腺摄影照片上的必须标记为:每张乳腺摄影照片上应有一长久的证明标记,其信

    息包括 线编号、 检查日期, 体位英文缩写, 左、 右侧标 设备名称、 病人姓名、 病人

    志。这些标记应放置在暗盒的顶部,以便医生和技术人员直接从上面读取。

    同时我们建议,乳腺摄影使用的增感屏也应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以便于鉴别、确定增感屏的伪影或缺陷。

    第二节 血管造影检查

    现行的血管造影大部分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的检查技术。数字减影的方式、具体操 , 作技术等主要是由医生来完

    的内容将会在《临床诊疗指南》中加以叙述和规范。 成。因此, 本书第 章的

    血管造影检查技术仅就放射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加以规范,而数字减影的内容则

    在本章中作一集中介绍。

    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概述

    常规血管造影因血管与骨骼及其他软组织重叠,血管显示不清。而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则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将骨骼及其他软组织减影的一

    种技术。目前,在血管造影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已普遍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一种专门显示血管的技术包含了两部分内涵,一是数

    字化,二是减影。首先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提供给计算机处理。所谓减

    影就是通过计算机将两帧影像相反的信息相减,消除骨骼及其他软组织,以保留血

    管影像。

    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成像方式

    的成像方 ( 式分静 ( 脉 ) 和动脉 ) 。 静 脉 又

    分外周静脉法和中心静脉法。动脉 又分选择性 和超选择性动脉 动脉。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广泛的临床应用,以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

    为主。

    ( ) 静脉 发 展 最初的动机是希望从静脉注射方式显示

    动脉系统。因此,最早应用的 是采用外周静脉(如肘静脉)注射大量对比剂。

    但是,静脉内团注的对比剂在到达兴趣动脉之前要经各心腔与循环系统稀释。这

    就是说,当对比剂从外周静脉到达动脉系统时,其原来的平均碘浓度已被稀释为。第 18 页

    归 有以下缺点: 静脉内注射的对比剂到达兴趣动脉之前 纳起来, 静脉

    要 显影血管相互重叠对 需要高浓度和大剂量的对比剂; 倍的稀释; 经历约

    小血 。 管显示不 并非无损伤性,特别是中心静脉法 满意;

    ( 应 , 用广泛 使用的对比剂浓度低, 动脉 对比剂 ) 动 脉

    团块不需长时间的传输与涂布,并在注射参数的选择上有许多灵活性。同时影像

    成像受病人的影响减小,对 重叠少, 图像清晰, 质量高, 病人的损伤也小。动

    时,对比剂直接注入兴趣动脉或接近兴趣动脉处,对比 脉 剂稀释要轻微得多,对于对比剂的对比信号很敏感,当血管 可明显改善小血管的显示。由于 内对

    比剂浓度太高时,重叠血管就不易观察。动脉 与血管造影像比,对比剂的用

    量 。 将降低

    临床实践表明有以下优点: 对比剂用量少 综上所述, 动脉 ,浓度低;②

    稀释的对比剂减 血管相互重叠少,明显 少了病人不适,从而减少了移动性伪影;

    改善了 灵活性大,便于介入治疗,无大的损伤。 小血管的显示;

    动态 随着 技术 成像, 以及 的发展,对于运动部位的

    成像过程中球管与检测器同步运动而得到的系列减影像已成为现实。所以,在

    成像过程中,球管、人体和检测器的规律运动的情况下,获得 图像的方

    式 。动态 , 称之为动态 涉及的成像技术 ) 、 旋转 有:数字电影减影(

    式心血管造影 (旋转 )、步进式血管造影、遥控对比剂跟踪技术和自动最佳角

    度定位系统。

    三、各种造影方法的选择原则

    对于主动脉及其主干疾患可首选静脉 。如有必要时,再行非选择性动

    脉 。对于老年人和(或)心功能低下者,静脉 不能获得足够碘浓度的清

    晰影像,应首选非选择性动脉 。

    上、 下腔静脉疾患, 四肢静脉疾患, 右心、 肺动脉、 肺静脉的先天性单发、 复

    合或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应首选选择性静脉 。

    造影前估计采用静脉 不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和其主干疾病。如动脉导

    管未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和肾动脉分支狭窄等,应首选非 。对 选择性动脉

    一些老年病人(多有动脉硬化所致血管迂曲)和多次行导管内灌注化疗肿瘤者(多

    伴有侧支形成),先行侦察性非选择性动脉 。往往有 的 助于选择性动脉

    插管,省时并易获得成功。

    各脏器的疾患和累及左心、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和后天性疾患,应首选选择

    性 。 动脉

    在心脏大血管先天畸形的 诊断中,除上述原则外,还应注意下列几第 19 页

    如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缺如 方法常不能显示其全部解剖畸 ,仅选用一种

    不论采用静脉 还是动脉 法, 都为能清 形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晰显示

    解剖畸形,应尽量将导管先端置放于有利于造影剂流向的邻近病变区。如对无明

    显肺动脉高压的房缺行选择性静脉 时,将导管先端穿过缺损的房间隔置入左

    心房或肺静脉注射远比右心房注射为佳。

    术前详细分析病史与各项检查资料,针对不同病例和不同的受检部位或血

    管, 慎重选择适宜的造影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操作要点

    图像采集

    ( 资料输入:在病人进行 检查前,应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内,以便检

    查后查询,同时也为图像拷贝或激光照像留下文字记录。

    ( 确定 方式: 不同的 装置有不同的减影方式,确定该方式之前,操

    作者应对各种减影方式的特点、适应范围等全面掌握,仔细复习病历资料,根据不

    同的病情需要及诊断要求,进行全面权衡、选择与造影部位和病人状态相适应的减

    影方式。

    ( 采集时机及帧率:采集时机及帧率选择原则,是使对比剂的最大浓度出现

    在所摄取的造影系列图像中,并尽可能减少病人的曝光量。

    采集时机: 可经 键盘上输入计算机,然后按设定程序执行,也可在高压注

    射器上进行选择,即照片延迟或注射延迟。所谓照片延迟,就是先注射对比剂,后

    曝光采集图像。所谓注射延迟则先曝光采集图像,后注射造影剂。延迟的选择取

    决于造影方法及导管顶端至造影部位的距离,在静脉 或导管顶端距兴趣区较

    远时, 应选用照片延迟; 动脉 特别是选择性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时,应选用注

    射延迟。如延迟时间选择不当时,采像时要么对比剂先流走,图像上无碘信号;要

    么曝光时间很长,影像上出现的碘信号达不到要求。

    正常情况下, 肺循环时间 , 脑循环 , 肾及肠系膜循环 , 脾循环 (门静脉)。外周静脉法到达各部位时间大致如下:①上腔、下腔静脉 , 右心房; 右心室 ~ , 肺血管及左心房 左心房 ; , 主动脉 颈 ~ 总 ;

    ~ 动脉、 锁骨下动脉、 肝动脉、 肾动脉及脾动脉 ; 颅内动脉及髂动脉

    股动脉 , 四肢动脉 。中心静脉法则减去 ,即为对比剂到达感

    兴趣区的时间。动脉 的延迟时间要根据导管端至兴趣区的距离而定。同时

    点:①根据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选择。如动脉导管未闭,无明显肺动脉高

    压,左向右分流为主时,应首选非选择性 ; 而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 随右 动脉

    向左分流量不同,应行选择性 (右心室注射)。②某些复合或复杂畸形, 静脉;第 20 页

    应注意的是病人的病理状态,如病人心功能不良,狭窄性或阻塞性血管病变,照片

    延迟时间应适当延长。

    采集 装置、病变部位和病变特点而定。大多 装置的采像 数 帧率: 依

    帧率是可变 帧不等。有的超脉冲式和连续方式高达每秒 的, 一般有每秒

    帧。 一般来说, 头颅、 四肢、 盆腔等不移 帧采集; 腹部、 肺部、 动的部位, 每秒取

    颈部较易运动的部位,每秒取 帧,对 帧; 心脏和冠状动脉 不易配合者可取每秒

    运动大的部位,每秒在 帧以上,才能保证采集的图像清晰。至于采集的时间要

    依据插管动脉的选择程度、病变的部位和诊断的要求而定,如腹腔动脉造影时又要

    观察门静脉,颈内动脉造影要观察静脉窦期等,采像时间可达 。

    ( 相 检查前都要选择减影方式、矩阵大小,增强器 关技术参数的选择:

    线 输入野的尺寸(放大率),摄像机光圈大小, 焦点,球管的负载, 线脉冲宽度、电压和电流值, 采像帧率, 蒙片的帧数, 积分帧数, 放大类型, 曝光时间, 注射延迟类

    型和时间,造影剂总量和浓度,注射流率,噪声消除方式等等。这些参数的选择,会

    因 的装置不同而不同。上述参数的选择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权衡某一参数

    的价值及对另一参数的影响,不可顾此失彼。例如:心脏 成像需要高帧率、 对

    比剂大剂量和快注射速率;而四肢血管 成像则需要低帧率, 对比剂低浓度, 四

    肢末梢的血管成像需要曝光延迟,提前注射对比剂。此外,补 检查 偿滤过是

    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采像时应将视野内密度低的部分加入一些吸收 线的物

    质, 使 线在被照射区域内的衰减接近均匀,以防止饱和状伪影的产生。

    ( 蒙片 ( 像的选择与充盈像的相减组合:减影图像在采像后显示在监

    视器上,其效果在于选择 像与充盈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减组合。 像

    和充盈像的相减组合可在造影前设定,倘若出来的差值图像不理想,可在后处理中

    重新选择 像和充盈像,并进行配对减影。 的后处理一般是,将整个造影

    过程复习一遍,再确定减影对。 像既可选在对比剂出现之前,又可选择在对

    比剂从血管中消失之后,也可选择在对比剂充盈最佳时。应根据不同的诊断要求

    以及观察血管的时期和范围进行相应选择。

    ( 确认注射参数:对比剂的浓度及用量:在 检查中,不同的造影方式需

    要不同的对比剂浓度和用量,浓度随着观察病变的细致程度不同而不同,过高过低

    的对比剂浓度对血管的显示均不利。静脉 , 按照 的浓度一般为

    造影剂在血管内的稀释及行程,外周静脉法的对比剂浓度比中心静脉法高。动脉

    的造影剂浓度一般为 。这个浓度的范围是基于导管端至兴趣区

    的距离不一样而定的,超选择性动脉法比一般动脉法对比剂浓度要低。

    在对比剂的用量上,总的用量按病人的体重计数,成人一次量为 。

    儿童一次量为 ; 注药总量成人为 , 儿童总量为第 21 页。在实际应用中,对比剂的每次用量应根据造影方式,造影部位和病情状况等

    全面考虑。

    对比剂的用量及 显示血管及病变的能力 的成像至关重要。 浓度对

    与血管内碘浓度与曝光量平方根的积成正比。例如,一支直径 及其内径 为

    的狭窄血管得到同样的显示,则需要将碘浓度加倍或曝光 倍。所 量增加

    以,目前应用选择性动脉插管,以提高动脉内碘浓度的报道不断增多。

    根据对比剂 血管直径曲线可知,血管里所需最低对比剂的量与血管的直径成

    反比。在直径大的血管,显影高峰期间增加对比剂浓度,使之超过最低限度值并无

    助于血管的显示。相反,在直径较小的血管,增加血管内对比剂浓度,将改善其血

    管的显示。

    注射流率和斜率:注射流率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一般以

    表示。也可以 表示,以适应不同部位和不同的诊断、治疗要求 , 。选

    择流率的原则,应与导管尖端所在部位的血管速度相适应。注射流率低于该部位

    的血流速度时,对比剂被血液稀释,显影效果差。注射流率增加,则血液中对比剂

    的浓度增高,影像的对比度提高。如注射流率过大,势必增加血管内的压力,造成

    病人不适或有血管破裂的危险,尤其是血管壁脆性增加和血管壁变薄的病变,如夹

    层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

    选择流率往往大于实际流率。因为注射流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造影导管

    的内径、长度、对比剂的黏稠度、导管端与血管的方位关系等。从动力学的观点看

    来,要使导管内的对比剂匀速运动,必须有一个外力来抵消内摩擦力。这个外力就

    是来自导管两端的压力差,即注射压力。实验表明,流率与导管的长度成反比,与

    对比剂的黏滞系数成反比,与导管半径的四次方及注射的压力成正比。可见,导管

    的型号和对比剂的黏滞度对流率有影响,导管半径的微小变化,流率会出现显著的

    变化。如果导管半径增加 倍, 流率就增加了 倍。对比剂的黏滞度可由其性

    质、浓度、温度等决定,不同浓度具有不同的黏稠度。对比剂的温度越高,黏稠度越

    小。对比剂黏滞性小时,对比剂能快速地注入血管内,避免了缓慢进入而使对比剂

    稀释。

    动脉 的对比剂的注射流率的大小,与血管显示的数量级及影像的分辨率

    呈正相关。较高的注射速率可形成较密集的对比剂团块,提高小血管内的碘浓度,对判断毛细血管改变的病变很有帮助。注射斜率是指注射的对比剂达到预选流率

    所需要的时间,即注药的线性上升速率,相当于造影剂注射速度达到稳态时的冲

    量,冲量越大,对比剂进入血管内越快,线性上升速率也就越高,反之亦然。线性上

    升速率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疾病及导管先端所处的位置等决定。一般来说,在靶

    血管承受范围内,线性上升速率与血管的显示率成反比。第 22 页

    注射压力:对比剂进入血管内稳态流动需要一定的压力,也就是克服导管内及

    血管内的阻力。一般来说,压力选择是根据造影部位和病变要求决定,亦应与导管

    的型号相匹配。造影部位不同,注射压力不一样,压力与血管的大小成正相关;造

    影方式不同,即外周静脉法与中心静脉法,注射压力也有区别。选择性与超选择性

    造影时注射压力各不相同;病变的性质不同,注射压力也不同,血管壁变薄和变硬

    脆的病变,注射压力较正常时要小;导管的型号不同,注射压力也有区别,各种不同

    型号的导管都有一定的压力范围。

    注射加速度及多次注射:加速度是速度的时间变化率,加速度越大,单位时间

    速度变化越快,即对比剂在注射过程中速度愈来愈快。如果选用加速度过大,就会

    使对比剂在极短的时间内注入,产生很大的压力,以致造影部位难以承受,血管有

    发生破裂的危险。

    多次注射是指在一个造影过程中,可选定首次注射流率、末次注射流率,第

    秒注药多少毫升, 第 注药多少毫升等等。

    导管顶端的位置:造影导管顶端所处的位置与 的采像时机和成像质量,以及对比剂的浓度和用量密切相关。静脉 时,造影导管顶端位于上腔静脉与

    右心房之间和位于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在成像质量上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

    别,而导管顶端位贵要静脉,则成像质量有显著的差别。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导管

    顶端至兴趣区的距离越近,成像质量越好,同时对比剂浓度也低,用量也小,反之亦

    然。

    造影导管顶端的位置最好置于血管中间,并与血管长轴平行。根据流体力学

    可知,血管中心轴的液体流速最快,距血管壁愈近,流速愈慢,紧靠血管壁的液层,流速为零。对于动脉瘤的病人,该部位的血管壁失去了正常的弹性,壁变薄,张力

    变大,血流在此处形成湍流,血管壁内外的跨膜压失去动态平衡。根据球面的“拉

    普拉斯”定律可知,一个由弹性膜所形成的球面,其凹面的一侧压强大于凸面的一

    侧压强。两侧的压强差与单位膜的张力成正比,与曲率半径成反比。如果将导管

    顶端置于体内注药,瘤体压力进一步增大,而血液湍流的压力不可以很快顺血流传

    递出去,此时瘤体就有破裂的危险。因此,造影时导管顶端应远离病变部位,对比

    剂顺常态血流来显示动脉瘤。

    关于导管顶端位置的判断,常用方法有: 解剖部位; 心血管内压力值变化;

    ③试验性注药。

    ( 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心脏、血管减影像是三维结构的平面投影, 成

    像时,心脏各房室、血管起始部、交叉处互相重叠干扰,心脏血管可能出现缩短、拉

    长等变形,影响疾病的诊断。因此,应选择适当的体位和变换不同的投射方向,最

    大限度地全面显示病变部位。一般地说,按各部位的常规体位能发现病变,且保持第 23 页

    原有的形态。但较复杂的病变,常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并结合透视找出一个适当

    的体位。如此看来,体位设计的意义就在于高像质地发现和显示病变的部位和形

    态,确定被检部位的立体概念。

    的影像是一个立体结构的平面 体位设计的方法: 投影,要使病变在重叠

    的影像中单独清晰地显示出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使病变显示出来的对

    比度。这要求我们使用合适的对比剂浓度和剂量,恰当地运用窗口调节技术。二

    是具有显示病变的适当体位。

    选择恰当的标准体位。标准体 体位的设计有下列方法: 位从解剖学上讲是

    最易发现和显示病变的体位。必须熟练地掌握各部位的标准体位。②转动体位或

    “

    ,型臂。找出一个合适的体位,才能显示病变。③利用切线效应。转动 型臂,线束向病灶或某组织的边缘呈切线位,充分 使 暴露欲观察的部位。 使用特殊

    体位。某些部位的成像需要特殊的体位,例如心脏的四腔位能使心脏各房室展开

    呈平面显示;右冠状动脉的左前斜 。 位能使右冠状动脉展开显示; 心脏的左前斜

    能使肺动脉主干展开显示。

    体位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体位设计与影像质量的关系,受下列因素影响:①焦

    点、被照体、检测器三者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线管焦点的成像质量; 病人体

    位的正确及配合程度; 线的中心线合理应用。

    在体位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病变部位紧靠检测器,以缩小被照体与

    检测器的距离,从而获得清晰影像。

    在焦点至检测器和焦点至肢体距离增大时,图像清晰。对于复杂人体结构需

    要倾斜中心 形臂或 线时, 由于 均采用 形臂装置,保证中心线始终与检测

    器垂直投射。所以,不出现因中心线倾斜产生的伪影像。利用焦点与检测器垂直

    转动,相当于被照体作了倾斜。这必然带来被照体与检测器距离加大,而产生放大

    模糊。

    图像的灰度量化

    ( 图像的检测与显示: 的检测器为影像增强器,它接收 线透过检查部

    位的衰减值,并在增强器输出屏上模拟成像,再用高分辨率的摄像机对输出屏图像

    进行系统扫描,把连续的视频信号转换成间断的各自独立的信息。通过模数转换

    变成数字信号,经计算机的算术逻辑运算,将这些数字信号排列成矩阵,矩阵中的

    每个单元经过模数转换变成模拟灰度,在阴极射线管上组成图像,通过监视器显

    示。影像是经扫描处理形成的,随着摄像机的电子束的移动产生电子信号,信号大

    小与增强管 线一致。 上检测的

    ( 图像的矩阵与像素:原始的射线图像是一幅模拟图像,不仅在空间而且在

    振幅(衰减值)都是一个连续体。计算机不能识别出未经转换的模拟图像,只有将第 24 页

    图像分成许多单元,并赋于数字,才能进行运算处理。

    摄像机扫描就是将图像矩阵化,该阵列由纵横排列的直线互相垂直相交而成,一般纵行线条数与横行线条数相等。各直线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呈格栅状。

    这种纵横排列的格栅就叫矩阵。格栅中所分的线条越多,图像越清晰,分辨力越

    、 、 强。常见的矩阵有 。

    矩阵中被分割的小单元称为像素。图像的数字化是测量每个像素的衰减值,并把测量到的数值转变为数字,再把每个像点的坐标和衰减值送入计算机。每个

    像素必须产生三个二进制数字,第一个数字相当于线数,第二个数字相当于像素在

    这条线上的位置,第三个数字为被编码的灰阶信息。所以说数字图像就是在空间

    坐标上和亮度上都已经离散化了的模糊图像。表示像素的浓淡程度的数值有数十

    至数 的乘方数 千级, 以 表示。像素的大小由增强器的输入野及矩阵的大小

    所决定。输入野一定时,像素大小与矩阵的大小成反比。矩阵一定时,像素大小与

    输入野大小成反比。

    图像转换

    ( 模数转换:模数转换器的功能是把来自电视摄像机的视频信号数字化。扫

    描将图像分成许多像素(连续的物理量),然后变成数字信号(不连续的物理量)。

    在扫描中以高电压代表电视信号明亮的部分,低电压代表电视信号黑暗的部分,按

    扫描规律顺序将像 表示, 素的明暗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若将高电压用二进制的

    低电压用二进制的 表示,则图像是由高低电压起伏的电信号变为二进制的数字

    信号 的变化, 每个数 或 位的值 经接通电子开关的 “开” 或 “关” 即可被记

    录。这样,电视摄像机所摄的 线图像也就一个换着一个点地变成数字。如果图

    像强度从亮到暗的活动范围超过了摄像机的活动范围,或者超过了模数转换器的

    活动范围,即产生图像饱和,导致有用的信息损失。用铝滤过板可减少强度的活动

    范围,从而限制了饱和状态的产生。

    ( 数字逻辑运算:一旦一个影像或一个影像序列被数字化和存贮,数字化处

    理便接续下去。每个影像是由一系列数字表示,运算处理易于在一个影像、影像对

    或影像系列上完成。所有的运算程度均由二进制运算的电子逻辑元件来完成。按

    惯例 表示一个正的二进制数, 表示一个负的二进制数。有了负数后便可施行

    快速的减法运算。一个运算逻辑单元可在 秒的 亿分之一内完成两个二进制

    数的加法或减法。

    ( 模数转换:模数转换就是将电子计算机处理过的数字,通过模数转换器变

    成模拟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在数字 线摄影中,常使用过滤反投影法,即是通

    过计算机对数字图像的基本数据组进行数字褶积来实现的。

    ( 图像的表示方法:对二维模拟图像来说,若把成像平面定义为 平 、 面,第 25 页

    、 , ) , 模拟图像是空 的函数, 可 则是 写 那么平面上任意点的灰度 为 间中

    的一个曲面, 数字图像则是用行、 列矩阵表示的量化值。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减影方式

    的常用方式, 时间减影 时间减影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注入的对

    比剂团块进入兴趣区之前,将一帧或多帧图像作 像储存起来,并与时间顺序

    出现的含有对比剂的充盈像一一地进行像减。这样,两帧间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

    除了,而对比剂通过血管引起高密度的部分被突出地显示出来。因造影和

    像两者获得的时间先后不同,故称时间减影。

    ( 和充盈像各一帧,进 常规方式:常规方式是取 行像减。有手动和自

    动供选择。手动时由操作者在曝光期根据监视器上显示的造影情况,瞬间摄制

    的选定尽可能在血管充盈前的一瞬间,充盈像的选定 和充盈像, 以血管

    内对比剂浓度最高为宜;自动操作由操作者根据导管部位至造影部位的距离,病人

    的血液循环时间, 事先设定注药至 间的时间,以及注药到充盈像的时间。这

    样, 像和充盈像就根据设定而确立,并行减法运算。

    ( 脉冲方式:脉冲方式为每秒进行数帧的摄影,在对比剂未注入造影部位前

    和对比剂逐渐扩散的过程中对 线图像进行采样和减影,最后得到一系列连续间

    隔的减影图像。此方式与间歇性 线脉冲同步,以一连串单一的曝光为其特点,射线剂量较强,所获得的图像信噪比较高,图像质量好,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脑血管、颈动脉、肝动脉、四肢动脉等活动较少的部位,对腹部

    血管、肺动脉等部位的减影也可酌情使用。

    ( 超脉冲方式:超脉冲方式是在短时间进行每秒 帧的 线脉冲摄像,然后逐帧高速重复减影,具有频率高、脉宽窄的特点。连续观察 线数字影像或

    减影图像,具有动态解像率。这种方式的优点为能适应心脏、冠状动脉、主肺动脉

    等活动快的部位,图像的运动模糊小。

    线机 ) 连续方式: 连续发出 线,得 的 到与电视摄像机同步, 帧

    连续影像的信号。亦类似于超脉冲方式,以电视视频速度观察连续的血管造影过

    程或血管减影过程。这种方式图像频率高,能显示快速运动的部位,如心脏、大血

    管,单位时间内图像帧数多,时间分辨率高。

    ( ) 时间之隔差方式 ) : ( 像不固定,顺次随机地将帧间图像取出,再

    与其后一定间隔的图像进行减影处理,从而获得一个序列的差值图像。 像时

    时变化,边更新边重新减影处理。 方式像减的两帧图像在时间上相隔较小,能

    增强高频部分,降低由于病人活动造成的低频影响,对于心脏等具有周期性活动的

    部位,适当地选择图像间隔帧数,进行 方式减影,能够消除像位偏差造成的图第 26 页

    像运动性伪影。 可以作为后处理方式。

    ( 路标方式:路标技术的使用为介入放射学的插管安全迅速创造了有利条

    件。具体操作是:先注入少许对比剂后摄影,再与透视下的插管作减影,形成一幅

    减影血管图像,作为一条轨迹,并重叠在透视影像上。这样,就可以清楚地显示导

    管的走向和尖端的具体位置,使操作者顺利地将导管插入目的区域。

    这种方法分为三个阶段: 活动的数字化透视图像。踩脚闸到松开脚闸,最后

    辅助 形成。②活动的减影透视。减影开 的图像 形成之 始于一幅

    后,只要没有注射对比剂,监视器上就没有图像。注射了少量对比剂后,血管开始

    显像, 血管充盈最多时, 对比度最高, 此时充盈像代 活动的图像 替了辅助 。

    与透视 像减,显示差值部分。

    综上所述,路标技术是以透视的自然像作“辅助 ” , 用含对比剂的充盈像

    取代辅助 而作实际 ,与后来不含对比剂的透视像像减,获得仅含对比

    剂的血管像,以此作为插管的路标。

    ( 线脉冲与固 ) 心电触发脉冲方式: 心电触发 定频率工作方式不同,它与心

    脏大血管的搏动节律像匹配,以保证系列中所有的图像与其节律同相位,释放曝光

    的时间点是变化的,以便掌握最小的心血管运动时刻。外部心电图信号以三种方

    连续心电图标记; 脉冲心电图标记 式触发采像: ; 脉冲心电图门控。

    心电触发方式,避免了心脏搏动产生的图像运动性模糊。所以,在图像频率低

    时也能获得对比度和分辨率高的图像。此方式主要用于心脏大血管的 检查。

    能量减影 能量减影也称双能减影, 缘减影。即进行兴趣区血管造影

    时, 同时用两个不同的管电压, 如 和 取得两帧图,作为减影对进行减

    影,由于两帧图像是利用两种不同的能量摄制的,所以称为能量减影。

    混合减影 年 提出了这种技术。基于时间与能量两种物理变

    量,先行能量减影再行时间减影。混合减影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消除软组织,后消

    除骨组织,最后仅留下血管像。混合减影要求在同一焦点上发生两种高压,或在同

    一

    线管中具有高压和低压两个焦点。所以,混合减影对设备及 线球管负载的

    要求都较高。

    电视减影 电视减影又称电子减影。电子减影的操作过程是:拍摄被减影

    部位的平片及造影片,这两张照片在位置、照射条件和对比度等方面均必须相同。

    进行减影时,把平片放在观片灯一边,用作正影,按下减影键,则监视器上出现没有

    骨骼及软组织的减影像。进行谐影时,将照片放在观片灯上,按下谐影键,则监视

    器上出现类似浮雕的影像,达到突出细致结构,去掉模糊影像的目的,从而使影像

    具有立体感。第 27 页

    计算机软件提供的标尺可进行距离测 利用 还可进行人体多 量等。

    个部位的穿刺活检,其准确性也优于常规 线透视下的定位穿刺。

    检查还有助于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根据病变组织

    的 线吸收衰减值和计算软件,能把放射线集中至病变部位并使放射线量均一,使病人得到更恰当、更合理的治疗。

    检查还可进行各种定量计 线的衰减, 利用 算工作,如 值。在老年

    线的衰减及计 骨质疏松病人中,利用 算,可测量人体内某一部位的骨矿含量情

    况。通过对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的测量,还可有助于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

    的三维成像 利用 软件, 检查还可给出人体某些部位的三维图像。

    如颅骨和颌面部,为外科制定手术方案和选择手术途径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该

    方法尤其适合颌面部的整形外科手术。

    二、 检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检查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真正的断面图像 检查通过 线准直系统的准直,可得到无层面外组

    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与常规 线体 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 层摄影比较,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另外, 扫描得到的

    横断面图像,还可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重组,获得诊断所需的多平面(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

    密度分辨率高 除了磁共振检查外, 检查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它的

    密度分辨率最高。其原因是:第一, 检查的 射线束透过物体到达检测器经过

    第三节 检 查

    一、 检查的临床应用

    检查主要用于医学影像学对疾病的诊断。在影像 检查几 学的检查中,乎包括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

    的密度分辨率高,它可以分辨人体 在常规的 检查中, 由于 组织内微

    小的差别,使影像诊断的范围扩大,以前常 线检查无法看到的如软组织等, 规

    都能显示。

    除了能分清 在增强的 检查中, 血管的解剖结构以外,还能观察血管

    与病灶之间的关系,病灶部位的血供和血液动力学的一些变化。第 28 页

    机采用了高灵敏度的、高效率的接收器 严格的准直, 散射线少; 第二, ;第三,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灰阶的控制,可根据诊断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

    线检查 倍。 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要比常规 围。一般, 高约

    射线吸收 可做定量分析 检查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 衰减值,通

    过各种计算,可进行定量分析。

    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图像处理 借助于计算机和某些图像处理软件,可

    进行病灶的形状和结构分析。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多

    平面的断面图像。

    检查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诊断图像的密度分辨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

    线检查。 目前, 中档的 机其极限 第一,极限分辨率仍未超过常规的 分辨

    率约 , 而高档 或以上。屏片 的 机其极限分辨率约 线摄

    影其分辨率可达 , 无屏单面药膜摄影, 其极 限分辨率最高可达

    以上。

    第二, 检查虽然有很广的应用范围, 检查。 但并非是所有脏器都适合

    如空腔性脏器胃肠道的 扫描, 还不能替代常规 线检查,更不如内镜。由螺旋

    血管造 扫描的 影 ( ),其图像质量仍不能超越常规的血管造影。目前,由于多层螺旋 的出现和一些新的成像方法的应用,已使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

    第三, 检查的定位、定性诊断只能相对比较而言,其准确性受各种因素的

    影响。在定位方面, 检查对于体内小于 的病灶,常常容易漏诊。在定性方

    面,也常受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病程的长短、病人的体型和配合检查等诸多因

    素的影响。

    第四, 检查的图像基本上只反映了解剖学方面的情况,几乎没有脏器功能

    和生化方面的资料。当体内的某些病理改变其 射线吸收特性与周围正常组织

    接近时,或病理变化不大,不足以对整个器官产生影响, 也无能为力。

    第五,由于硬件结构上的限制, 检查只能进行横断面扫描,尽管机架能倾

    斜一定的角度,但基本上也只是倾斜的横断面,而依靠图像后处理方法产生的其他

    断面图像,其像质则有所降低。

    三、 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和其他大多数检查一样,有它的检查程序和方法,另外, 是一项大型的

    检查,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必须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地安排

    病人,使整个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预约登记 病人来到放射科后,首先由登记室接待,并由登记室负责做好第 29 页

    以下工作:

    ( 仔细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部位、扫描方式,由登记室估价后请病人交费,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

    工作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若需预先准备,应先给病人检查须知并做好

    解释说明工作。

    ( 病人检查完毕,应将检查申请单归还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登记、填写片袋

    和病人照片一起交医师写诊断报告。

    ( 编写病人姓名索引、诊断索引,做日常工作量及其他各项统计工作。

    ( 检查完毕,已写出诊断报告的 片袋仍旧回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负责

    归档。

    扫描前病人的准备 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对于 检查的成功与否

    检查前,病人须注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行 意或必须准备的一般情况。

    ( ) 检查前,病人必须携 和常 带有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前检查的 、规 线检查的资料,以及其他临床检查资料。

    ( 检查 室机房内整洁,以 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 室必须换鞋,保持

    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 对病人应进行耐心地解释说明工作,包括检查中机器发出的声响等,消除

    其紧张情绪,以使检查能顺利进行。

    ( 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发夹、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

    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 对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如婴幼儿、昏迷的病人,须事先给予镇静剂。

    ( 对于胸腹部检查的病人,做必要的呼吸训练。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

    有规律地呼吸,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 需要行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使用对比

    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 对于行腹部检查的病人,必须根据检查的需要,事先准备好口服对比剂或

    水等。 另外, 检查前 周内,做过食管、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的病人不能行腹部

    扫描,以避免肠腔内遗留的钡剂影响 扫描。

    ( 做盆腔扫描检查的病人,还须提前 天准备好口服对比剂,需特别注意服

    用的方法、时间和剂量等。

    扫描的基本步骤 的扫描检查工作大体可分成以下五个步骤:

    ( 输入病人的资料:此项工作在操作台上通过键盘或触摸屏进行(通常有监

    视器屏幕提示)。其中包括病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 号等。选择扫描方

    向,是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病人的位置是仰卧、俯卧、左侧还是右侧卧。如果是增第 30 页

    强扫描, 要注明 (如 ) , 其他特殊扫描方式, 必要时也应注明。

    ( 摆病人体位:摆体位是将病人准确、舒适地按照检查要求安置在检查床上。

    安置前首先根据检查的要求确定是仰卧还是俯卧,头先进还是足先进,然后帮助病

    人躺下,并根据检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辅助装置,固定病人的检查位置。如头颅检

    查采用头颅扫描架,膝关节扫描使用的膝关节托等。按照不同的检查部位升高检

    查床床面,开启定位指示灯,将病人送入扫描孔内,具体的进床深度视检查部位而

    异,熄灭定位指示灯,并将床位指示复零,此举主要的目的是使扫描时床移动有一

    个相对固定和易于记忆的参照值。

    ( 扫描前定位:定位也就是确定扫描范围。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扫描定位

    片,根据检查的要求 机扫描软件中的定 定位片可以是前后位或侧位,然后利用

    位功能确定扫描的起始线和终止线。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准确。目前的 检查

    大都采用此法。另外一种方法是在摆体位时,利用定位指示灯直接从病人的体表

    上定出扫描的起始位置。这种方法节省时间,且可以省去一张定位片,但缺点是定

    位不如扫描定位片准确。此外,定位片除了确定扫描的范围外,也相当于常规

    线检查的一张平片,有一定程度的诊断意义。定位扫描的具体方法是,通过键盘或

    鼠标等工具选择定位扫描,然后,根据得到的定位片直接在监视器屏幕的图像上,确定扫描的起始线、终止线和范围。) 扫描: 扫描是 检查的主要步骤,目前的 机大都有横断面扫描(轴

    扫)、螺旋扫描(单层或多层螺旋扫描)和其他的一些特殊扫描功能,具体采用那种

    方式,需要操作者在扫描前选定。根据不同的机器,扫描过程还可分为手动方式和

    自动方式。手动方式即扫描完一层后,需要做下一层的操作选择,并每次按曝光按

    钮。而自动方式则只需按一次曝光按钮,即可完成整个由定位片确定的扫描范围。

    扫描的具体步骤是:先确定扫描方式,然后选择扫描条件及按下曝光按钮。整个扫

    描过程中,操作者要密切观察每次扫描的图像,根据需要有时要调整扫描的范围等

    (如被扫描部位在图像中的位置是否适当等)。

    ( 照相和存储:照相和存储是完成整个 检查的最后一步工作,根据不同

    的机器情况照相可自动拍摄完成或手工拍摄完成。自动拍摄是指在 机上可预

    先设置,操作者只需要在每次扫描开始时调整好窗宽、窗位,扫描完毕 机会自

    动根据设置依次将所有扫描的图像拍摄完成。手工拍摄是扫描完成后,由人工一

    幅、一幅拍摄。自动拍摄速度快、简便,但对所有扫描图像无法选择及做图像的后

    处理;手工拍摄速度较慢,但可有选择地拍摄,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放大、测量和

    值等后处理工作。一般扫描完毕的 图像都暂存于 机的硬盘上,如须永久

    存储,可选择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存储的操作,通常在选定需要存储的病人后,输入存储的指令即可。第 31 页

    四、 检查的扫描技术

    检查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常规扫描 的常规扫描又称平扫,是 ,它的含义是按照定位片所定义的扫描范围逐层扫描,直至完成一个或数个器官或

    检查都须进行常规平扫 部位的扫描。一般,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行进

    检查。常规平扫通常是 一步的各种 以部位或器官为检查单位区分的,如头颅

    扫描是以脑室为扫描对象并包括颅底,而上腹部扫描则通常以肝脏的上下界为扫

    描范围,其包括左侧的脾脏及两者之间的胰腺。在平扫检查中应注意下列一些情

    况:

    ( 准确地定位:这不仅可减少不必要的扫描,同时也使病人少受不必要的射

    线剂量。

    ( 必要的记录:比较特殊的或对诊断有参考价值的情况须随时记录在申请单

    上,为诊断或下次检查提供参考。

    ( 四肢检查:四肢的检查一般双侧同时扫描,以供诊断参考。

    ( 体位、 方向应准确标明: 因为 检查中左右的标注是根据仰卧、俯卧,还

    是头先进、足先进由计算机程序自动标注,方位的概念对于诊断来说特别重要。

    增强扫描 采用人工的方法将对比剂注入体内并进行 扫描检查称为

    增强扫描。其作用是增强体内须观察的物体对比度。注射对比剂后血液内碘

    浓度增高,血管和血供丰富的组织器官或病变组织含碘量升高,而血供少的病变组

    织含碘量较低,使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由于碘浓度差形成密度差,有利于病变

    的显示和区别。如血管在常规平扫中与软组织密度相仿,注入对比剂后就可清楚

    地分辨器官或组织内的血管情况。另外,利用血供的情况还可区别良、恶性的肿瘤

    和较小的病灶。其他如空腔性脏器引入对比剂后,可进一步清晰地显示被检器官

    的情况。增强扫描的扫描方式基本上和平扫相同,其差别仅仅是注射和不注射对

    比剂,但一般临床上所指的增强扫描,只是指对比剂通过周围血管注入人体内的这

    一种扫描方法,通过口服对比剂使脏器增强在狭义上不属于增强扫描范围。

    定位扫描 定位扫描是正式扫描前确定扫描范围的一种扫描方法,它和一

    般扫描的不同之处是,平扫和增强扫描时 的扫描机架是围绕病人作 旋转,每扫描一层检查床移动相应的距离;而定位扫描时扫描机架在 点 、、 钟位置固

    定不动,只有检查床进行某个方向的运动。另外,定位扫描一般一个病人只做一

    次。机 点钟位置时,其扫描的结果得到的是前后或后前(根据病 架内的球管在

    人是仰卧还是俯卧)位的 或 定位相,球管在 点钟的位置时得到的是侧位的定位

    相。

    动态扫描 动态扫描可分为动态单层扫描和动态多层扫描,在 系第 32 页

    扫描机中, 列 和(或) , 动态 动态单层扫描被称为。动态单层 多层 ( )是在短时间内 扫描被称为 完

    成某一预定扫描范围的 的时 扫描方法。这种扫描方法能在少于非螺旋扫描约

    间内,完成一个部位或由定位片确定的整个扫描范围,故对一些不能自主控制、躁

    动的急诊病人,或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的病例非常有用。动态单层或动态序列

    ( )是对某一选定的层面作时间序列的扫描,整个扫描过程中,被扫

    描的层面不变,而只有时间间隔的变化。动态多层( 基本与动

    态序列相同,差别仅仅是动态多层在所定的时间序列中进行多层的重复扫描,而动

    态序列只进行某一层的重复扫描。这两种扫描方法在增强扫描中,通过计算软件

    都能得到对比剂 时间增强曲线,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 目标扫描和放大扫描作用大致相同,此处归于一

    类。通常情况下,目标扫描是对感兴趣的部位或层面作较薄的层厚层距扫描,而对

    于感兴趣区以外的层面,则采取较大的层厚层距扫描,以减少病人的 线剂量, 并

    且在其他部位病变的情况已基本排除的情况下,这对病人以及检查设备的利用是

    有益的。目标扫描有时可对兴趣区采用缩小扫描野的放大扫描,但不是必定采用

    的步骤。放大扫描是指缩小扫描野的一种扫描方法,它的着重点是在于放大欲仔

    细观察的部位。采用这种方法可使被扫描观察部位的影像放大,从而提高诊断效

    果。放大扫描是在 线通过被检查的物体时,使透过较小的物体衰减射线由较多

    的探测器接收,故又称为几何放大,这种方法须与后处理中的图像放大功能区别。

    薄层扫描 薄层扫描一般指层厚小于 的扫描,非螺旋和单螺旋

    机最薄的层厚一般可达 , 而高档的多层螺旋 机,最薄的扫描层厚已可达。薄层扫描的优点是能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真实地反映病灶及组织器官内

    部的结构。一般用于较小的病灶或较小的器官的检查,如肝脏和肾脏的小病灶,肾

    上腺的检查等,有时薄层扫描是在常规扫描发现或怀疑有小病灶的情况下进行局

    部的加扫。扫描层厚越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越高,有时为了获得较好的图像质

    量,也采用薄层扫描。

    重叠扫描 重叠扫描是指扫描时设置的层距小于层厚,使相邻的扫描层面

    有部 , 层距为 分重叠的扫描方法。如采用扫描层厚为 , 相邻两个扫描

    层面就可有 厚度的重叠。重叠扫描可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提高小病

    灶的检出率,但这种方法由于扫描层面重叠,病人的辐射剂量增加,一般不作为常

    规的检查方法,只用于发现病变时局部兴趣区的扫描。) 和采 高分辨率扫描 高分辨率扫描通常须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

    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结果能得到高分辨率的扫描图像。临床上,这种扫描方

    法常用于肺部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肺的弥漫性、间质性病变和肺结节,颞骨岩部内第 33 页

    扫描由于分辨率高,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小 耳等。高分辨率 ,对结节内部结构

    和边缘形态的显示更清晰,故对临床上鉴别诊断较为困难的肺部结节性病灶的诊

    断,具有更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第四节 医学影像检查的一般准则

    一、 线摄影检查的一般准则

    “一般准则” 是所有操作 线机和报告诊断结果的人员都必须遵循的。

    影像的标识 必须 线号) 、 检查 在照片上清楚地给出病人相关的标记(如

    日期和定位标记。这些标识不能遮盖照片上与诊断有关的区域。

    线成像设备的质量控制 线成像设备的质量控制是进行有效的放射

    实践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 线检查相 分。它应在每个放射科中执行。它包括与

    关的重要物理参数和技术参数的选择。这些技术参数的限值和测量精度的容许范

    围, 都将是获取优质 线影像的保证。

    病人体位 正确的病人体位对 线摄影检查的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显示被检查部位不同角度的结构,还需要改变或采取特殊的体位。具体的体

    位设计要由直接参与检查的技术人员负责。使用合理的固定架和压迫技术在取得

    满意影像上也起到重要作用。放射科在进行培训或技术评估时,应经常提醒上述

    内容。

    线 束 的 限 制 把 线束限制到满足所需诊断信息要求的最小照射野,可

    以提高影像质量和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对 线束的限制还需要考虑是否能避

    开一次射线对敏感器官的辐射。无论如何不要让 线束落到接受介质以外的区

    域。

    防护屏蔽 为了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对敏感的组织或器官应尽可能进行

    屏蔽,特别是对于生育期病人,当睾丸或卵巢位于或靠近受照射部位时,应对它们

    采取屏蔽措施。

    摄影曝光条件 了解和正确采用恰当的摄影条件 (如管电压、 标称焦点、 球

    管滤过等)是必要的。因为它们对病人剂量和影像质量有显著的影响。设备的固

    有参数,如总滤过和滤线栅特性等同样应加以考虑。

    屏片系统屏片系统的敏感性定义为感度,是影响病人辐射剂量、决定

    摄影条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我们知道,对于一种屏片体系,其感度会随 线

    束能量的改变而变化。因此,使用者应在标准条件下测量所用屏片系统的真实感第 34 页

    度,看它们与生产商所报数值是否匹配。同时,使用者也应该测量所用屏片体系

    的分辨率,因为它随感度的变化而改变。

    照片密度 照片密度对影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同一摄影体位来说,它依赖于许多因素: 照射量、 射线质量、 病人体厚、 摄影技术、 屏片体系的感度和胶

    片冲洗,它们决定了照片的光学密 线照片的诊断密度应控制在 之 度。

    间。

    每次检查的曝光次数 一次检查中的曝光次数必须始终保持最小,并要求

    获得必须的诊断信息。

    胶片冲洗 照片的最佳冲洗对影像的诊断质量和病人辐射剂量都有重要

    的影响。冲洗机应保持在质量控制所确定的最佳状态下运行。

    照片影像的观察条件 当观片条件满足以下要求时,才能达到对照片影

    像质量正确的评价和诊断信息的准确报告。

    ( 入射到观片人员眼睛的光强应在 左右。要达到此要求,对于密

    ~ ~

    度范围在 的照片,观片灯 之间。 的亮度应在

    ( 光照颜色应为白色或蓝色,且在整个观片灯箱上具有良好的均匀性。

    ( 应限制照片区域以外的发光区以避免眩眼。

    ( 为了能分辨 以下的最小影像细节,应采用显示照片影像细节放大

    倍 的手段,这种手段可以放大 。

    ( 观察特别黑的照片影像区域,应具备另外一个亮度至少为 的

    带有可变光阑的强光灯。

    ( 观片室内周围光线的照度也是基本要求之一。照片黑化度与放射医师的

    个人喜好有关,但较黑的照片会使得病人剂量相对增加。发现照片太黑在做出重

    拍决定前应在强光灯下进行观察。

    废片分析 必须将废片收集起来,分析废片的原因,并采取纠正行动。

    二、 检查的一般准则

    计算机 线体层摄影 ) 在 ( 年引入临床实践,因其能够再现人体横断

    面解剖的高质量影像,在 线成像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此技术在低对比探测性

    方面的改善使得软组织的可视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相对较高的辐射吸收剂量。

    成像设备的最初潜力已通过快速的技术进展得以实现,从而导致 实践的持续

    性扩展。结果,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多, 已经同病人保健和公众医用 线辐射紧

    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现在需要一些特殊的测试以确保 检查的实施和病人防

    护的最优化。与常规 线设备相比, 扫描装置的相对复杂性、阈值和灵活性,会对实践中的影像质量和病人剂量水平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 的第 35 页

    质量标准,以利于在使用最适宜的方式和病人最低辐射剂量下满足临床信息的需

    求。

    实践证明,强化质量标准的观念是在医学成像领域电离辐射最优化应用的一

    种有效方法。 影像质 优质影像 量标准,在此仅就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

    性能的一般准则提出建议。

    诊 断 要 求 在 检查中,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标准有两种,即解剖学影像

    和物理学影像标准。解剖学影像标准包括必须满足临床提出的特殊问题的需求。

    这些标准可定义为解剖特征的“可见度”和“清晰显示”。以解剖学标准为依据的影

    像质量的评价,应考虑对病理改变探查具有重要意义的解剖结构与不同组织间的

    对比。而物理学影像标准是通过客观方法进行测量,它们包括图像像素的噪声、对

    比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线性、 值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层厚和剂量参数。这

    检查的医院必须实施的质量保证程 是从事 序,以保持 性能处在最佳状态。。病人辐射剂量标准 检查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因为 被认定为是

    一种辐射剂量相对较高的设备。

    提供 检查的参考剂量值,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力求低于参考值的剂量

    来进行 检查。

    优质成像技术的内涵 影像质量主要依赖于两种扫描参数:与剂量相

    关的参数、与影像处理和影像观察条件相关的参数,这两者与硬件相关。剂量相关

    参数有曝光因素、层厚、层数、扫描时间和层间距。影像处理参数是视野、扫描次

    数、重建矩阵大小、重建算法和与影像观察相关的窗技术的设定。这些参数的影响

    可通过对测试体模的测量进行量化评估。

    与优质成像技术相关的一般要素为:技术方面、临床方面和物理学参量。

    影像是一薄层的扇形的 线束通过病人衰减的物理现象和高度复杂的技

    术设备,以及数学处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幅影像均由像素矩阵形成,其

    值表现出像素对 线的衰减值。影像质量与 值的精确度, 与对 线衰减

    (对比度分辨率)和微小细节(空间分辨率)的微细差异的精确再现相关。优质成像

    性能要求影像质量应完全满足临床的检查要求,同时保持对病人最低水平的辐射

    剂量。为了达到此要求,必须对技术参数进行仔细选择,以控制病人的曝光剂量和

    影像的显示,同时作为质量保证程序的一部分,还要包括对物理影像参数的测量并

    机性 定期检查 能。

    技术参数

    ( 层厚:层厚定义为扫描野中心敏感断面的最大值处的整体宽度。它的标称

    值可由操作人员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通常 和 位于 范围内。一般来讲,层厚越大,对比分辨率越大;层厚越小,空间分辨率越大。如果层厚较大,则影像会第 36 页

    受到由于部分容积效应 ) , 影像可能 而造成的伪影影响;如果层厚较小(如

    会受到噪声的显著影响。

    ( 层间距:层间距或间隔是连续层面相邻标称边缘间的距离。临床实践中,层间距通常位于 范围内。一般来讲,对于给定的检查容积,层间距越

    小,病人的局部剂量和整体剂量越高。局部剂量的增加是由于相邻层面剂量的叠

    加,整体剂量的增加是由于接受直接照射的组织容积的增加造成的。

    在需要进行冠状、矢状或斜面影像的三维重建时,减小层间距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将其减小至零。

    ( ) : 定义为重建影像的最大直径。它的 视野 ( 值可由操作人员选

    择, 通常位于 的范围内。选择较小的 可增加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其原因是整个重建矩阵用于比较大 情况下的较小区域内,这就导致了像素

    尺寸的减小。在任何情况下, 的选择不仅考虑增加空间分辨率的可能性,而

    且需要检查所有可能的病变区域。如果 太小,相关区域可能会从可视影像

    中消失掉。

    ( 扫描架倾斜:扫描架倾斜定义为垂直平面和 线球管平面间、 线束和探。

    测阵列间的夹角。它的数值通常位于 范围内,扫描架倾斜角度根据

    每一病例的临床需要选择。

    ( 曝光参 ) 、 管电 数:曝光参数定义为 线管电 流 ( 压 )和曝光 ) 时间 (

    的设定。一般来说,管电压可选择 种数值 ( ) 。 给定管电压值和层

    厚后, 影像质量依赖于 线 )和曝光时间 ( 管电流( ) ) , 即 。照射量 (

    的增加会伴随着病人辐射剂量的增加。基于此,与临床目的相关的影像质量应在

    辐射剂量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为了获取临床信息,需要较高信噪比的情况下,应该选 )。 择较高的照射量(

    ( 检查容积:检查容积或成像容积是指检查区域的整体容积,定义为最先和

    最后检查层面的最外边界。检查容积的范围取决于临床要求。通常,容积值越大,病人的整体辐射剂量越高,除非增加层间距。

    ( 重建算法:重建算法定义为用于 影像最终重建和衰减断面卷积的数学

    程序。在大多数 扫描设备中,均可使用几种重建算法。 影像的外观和特性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学算法的选择。最常使用的一种叫作“软组织算法”。它是

    优先显示肌肉、脂肪、骨和肺之间的折衷算法。根据临床需要,可能有必要选择能

    够提供更高空间分辨率,以重现骨和其他高天然对比区域细节的算法。)窗宽:窗宽定义为转换成灰度等级和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的 值的范

    围, 表达为 。窗宽可由操作人员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以产生易于获取临床

    信息的影像。一般来讲,大的窗宽(例如 )比较适于宽范围组织的显示,较第 37 页

    窄的窗宽有助于在可取的精确度情况下,显示特定的组织。

    ( 影像显示窗的中心值 窗位: 窗位用 来表示,定义为用于重建 。它

    可由观察者根据检查结构的衰减特性进行选择。

    临床和相关的性能参数 在确保 检查质量的情况下,病人的辐射剂量

    应一直限定在能满足临床需要的最小值。

    ( 指导: 检查应在受过专业培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标准的检查方

    案。有效地指导有助于在临床需求已经满足或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如病人不能合

    作或先前所做检查对比剂残留)不能解决时,通过中止检查来保护病人免受不必要

    的辐射。

    放射医师应该注意可能影响影像质量的技术或临床方面的问题。它们可能对

    特殊的体位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扫描技术的更改。放射医师必须具备能够解决这

    种技术问题的能力。

    ( 病人的准备:应严格按下列各项进行。

    合作:保证在检查前取得病人的合作。对于需要在检查室内陪伴病人的入给

    予适当的防护。

    交流:与病人充分交流并对病人进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衣着:检查区域应不存在金属或其他影响射线传递的附属物。要特别注意去

    线分布 除病人身上服饰或头上的任何影响 的材料。

    禁食: 一般 检查前没必要禁食。但注射对比剂时要注意禁食。

    口服或腔内注射对比剂:在腹部、盆腔检查时需要口服对比剂,其服用时间和

    剂量都必须以满足显示要求为目的。在盆腔的一些检查中需要经直肠灌注对比

    剂,在有些妇科学检查中应使用阴道塞。

    静脉注射对比剂:在一些检查中需要注射对比剂增强时,应严格遵照临床要求

    进行。

    体位和运动: 大多数 检查都在病人仰卧下进行,但有时需要适当的侧位以

    有助于病人舒适地配合以及解剖结构的显示,减少对特殊器官的吸收剂量或最小

    的人工影的出现。病人的肢体运动应保持在最小限度以减少伪影。但有些是属于

    病人的不自主运动,如呼吸、心血管搏动、腹部脏器运动和吞咽等。

    防护屏蔽:在特定情况下对成像部位以外的敏感器官(如生殖腺)进行防护屏

    蔽,有助于减少它们的辐射吸收剂量。

    ( 检查技术

    扫描计划平片:扫描计划平片是为了对检查制定计划并准确控制,且能提供影

    像的定位记录。建议对所有病例都制定扫描计划。

    设定适当技术参数的临床因素:这些参数的设定必须按照检查部位和临床要第 38 页

    求进行。

    层厚的选择:应按照需要观察的解剖结构或病变的尺寸进行。工作人员应注

    意层厚的选择对影像质量和病人辐射剂量的影响。

    层间距或间隔的选择:应按照检查部位和临床要求进行。工作人员应注意位

    于层间间隔中的病灶被漏掉的危险。一般来讲,间隔应不超过预测病变直径的一

    半。) : 的选择必须注意影像分辨率和需要检查的病灶可能存在 视野 ( 的

    太小,病灶可能会在影像 所有区域。如果 中消失。

    曝光因素: 管电压 ) 、 管电流 ( )及曝光时间影响影像质量和病人接受照

    射的剂量。增加曝光量会提高对比度分辨率,减少噪声,但也会增加病人接受照射

    的剂量。与临床要求相一致的影像质量,应在对病人辐射剂量尽可能低的情况下

    获得。在有些特殊检查中,会严重地产生影像噪声,故而需要较高的剂量。

    检查体积就是成像体积,定义为成像区域的开始和结束。它应当覆盖病变可

    能存在的所有区域,以满足临床要求。

    重建算法:根据临床要求的检查区域而设定。大多数检查采用适于软组织的

    算法来显示影像,其他可利用的算法包括能够为骨和其他高天然对比部位的细节

    显示,提供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 : 螺旋 螺旋 (包含球管连续旋转,同时病人被不间断的传送进扫描

    架,从而采集容积数据)。可能由于以下优点,在特定病例中优于常规 。

    极大地缩短了检查时间,可以在一次屏息周期内采集连续的病人数据,从而可

    以避免呼吸干扰。由于不自主运动,如腹腔脏器运动和心血管搏动的干扰也得以

    减少。

    漏掉避免了解剖结构,同时对于可疑的病变在不进行附加曝光下,通过容积数

    据组中影像的进一步重建进行评估。

    减少了运动伪影,使得高质量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成为可能,这些特别适用于骨

    骼和脉管成像。

    薄于准直的横断层面数据容积的显示有助于影像的重建。在不需要高剂量情

    况下,重建组织轮廓显示平滑,如同常规 的薄层扫描获取的图像。

    短的检查时间意味着所需注射对比剂量的减少。应着重指出的是,螺旋

    可能会对辐射防护提出特别的挑战。螺旋 的易操作性,可能会使操作人员增

    加成像容积或对同一区域的重复曝光,从而扩大了检查的不合理性。监督者应确

    保所用剂量不超越临床的正当需求。

    螺旋 可以结合对比剂的使用,以获取最优化的增强影像。如果要避免重

    复或不必要的对病人的照射,必须准确地把握曝光时机。第 39 页

    影像的最初 ( 影像观察条件 阅读应在 监视器上进行。 : 显示器亮

    度、对比度调控适当。窗宽的选择决定着组织间的视觉对比,通常应设定在形成正

    常结构和病变最佳对比的数值。

    ( 胶片冲洗:胶片的最优化冲洗对胶片上的影像的诊断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胶片冲洗机应保持在质量控制程序最优化的工作状态。

    物理学参数 物 机性能的物理测量获得。 理学参数通过 影像的质

    量可用物理参数的术语来表达,如一致性、线性、空间分辨率、对比分辨率和有无伪

    机的技术性 影等。它依赖于 能和所使用的曝光参数。影像质量可通过使用测

    试体模,对上述参数的定量测量。伪影通过影像显现状态进行评估。在整个使用

    机性能, 期间为了保证 以上这些测量应按常规实施。

    ( ) 测试体模: 测试体模 (标准人形或特殊形状、 尺寸和结构的测试物体) 用以

    机性能的校准 实现 和评估为目的。测试体模在 机的验收检测、状态检测

    和稳定性检测中使用。许多测试体模可在市场上买到,大多数生产商提供一种或

    多种测试体模。

    ( ) 值: 值的准确度通过常规的操作和重建算法对测试体模的扫描来

    值受 证实。 到 线管电压、线束滤过和物体厚度的影响。水的 值定义为

    值应 , 所测得的 在 范围内。

    ( 线性: 线性与计算所得的 值和每一像素的线性衰减系数之间的线性关

    影像的正 系相关联。它对 确评估十分重要,其偏差应不超过 。

    ( 一致性:一致性指的是要求同类物体影像中,每一像素的 值在物体各

    区域内应保持一致。同类测试体模外围和中心区域间的 值差异应小于或等于。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线束硬化的物理现象。

    ( 噪声:像素噪声是同类感兴趣区内单个像素 值的局部统计涨落。它对

    对比分辨率和低对比度下的空间分辨率具有显著影响。噪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辐射剂量,噪声量的大小指同类物质的兴趣区中 值的偏差大小。它与剂量的

    平方根成反比。比如,要将噪声减半,必须将剂量增加 倍。此外,为避免噪声的

    增加,在层厚减小时要显著增加剂量值。

    ( 空间分辨率:分为高对比度和低对比度下的空间分辨率。这两个参量相互

    依存,对影像质量和重要诊断结构的优质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对比度下的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分辨率),决定着可视细节的最小尺寸。它

    探测器距离, 线管焦点尺寸和矩阵尺寸的影 受探测器宽度、 层厚、 物体 响。

    低对比度下的空间分辨率(对比度分辨率),决定着相对于周围区域密度有较

    小差异时,可以重现的可视细节的尺寸。对比度分辨率受噪声的明显影响。剂量

    和相应的影像噪声严重地影响着低对比分辨率。第 40 页

    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

    但在观念上总是与较低的病人辐射剂量相联系。

    ( 准备步骤:对于每一选定的

    证检查的 适应证; 完全正当化和准确性:

    计划平片。

    、 、影像。

    、 、层厚:层 ( 厚在视野的中心测得,是沿层面像上两点间的距离。由于层厚对

    影像细节的影响,层厚的特定偏差不应超出。例如,标称 的层厚, 层厚

    的最大偏差是可以接受的。标称层厚 )、 较小时,偏差可为)。要满足给定的噪声水平,在小层厚时就需要较 (小于 高的剂量。

    ( 值持久性和设备一致性的维持,可 稳定性:稳定性定义为一段时间内

    通过适当的测试体模进行检查,应至少具有三种不同材料的样本,如水、聚甲异丁) 和聚四 值与原始数值的偏差不应超过 。此标准 烯酰 ( 氟乙烯。

    也应当应用于一致性的确定中,测量三个兴趣区,每一兴趣区大约包含 个像

    素,且三个兴趣区的分布应为重建影像的中心、外围和中心与外围的中间位置。

    检查技术中的注意事项

    ( ) 检查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这必然带来病人辐射剂量加大的严峻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 成像技术

    检查时,一定要遵循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 )推荐的辐射防护的两个基本原则

    辐射剂量:对于特殊的临床要求,较低水平的影像质量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检查,都有必要设定特定的准备步骤,以保

    预先的检查项目; 病人准备; 扫描

    第五节 磁共振检查

    一、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与特点

    多参数成像 可提供丰富的、 高对比的诊断信息。

    磁共振检查技 )、 术至少可以利用 个以上的成像参数,如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 ( ) 、 氢核 (质子) 密 ( ) 和流速 度 )。再加上多种脉冲序列及

    其参数, 如 、激励角的应用,可大幅度地增加诊断信息,其软组织对比

    度明显高于

    可获取任意层面的 个不同 立体的解剖图像 磁共振检查技术可以利用

    的轴向 ( )或三者任意组合来确定诊断需要的层面,人们可以立体角度

    直接观察解剖结构。

    心脏、大血管形态和功能诊断得到提高 磁共振检查技术可以利用“流空第 41 页

    心脏大血 效应” , 和 管内腔均表现为低信号的特点,可诊断心脏、大血

    管病变,区分肺动脉和纵隔,区分纵隔肿块和动脉瘤。利用“流入增强效应”和相位

    对比的敏感性,不使用对比剂可进行非创伤性的磁共振血管造影( ) 检查。

    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诊断的提高 利用磁共振的波谱分析可以在不同程

    度上反映正常和异常区域的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学特征,在影像诊断向分子生物学

    和组织学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检查时经常遇到骨骼伪影对病变区域的 无骨骼伪影的干扰 干扰,而

    磁共振检查不存在这一弊端,有利于临床检查的扩展。

    无损伤的安全检查 这也是磁共振检查的最大特点。

    二、磁共振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磁共振检查的适应证

    ( 中枢神经系统效果最佳,除颅内出血及骨折外,其他病变如肿瘤、炎症、血

    管性病变、感染等均优于 。

    ( 颅颈移行区病变,不产生伪影,诊断独具优势。

    ( 颈部病变可清晰显示咽、 喉、 甲状腺、 淋巴结、 血管及肌肉, 对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

    ( 胸部由于纵隔内血管的“流空效应”及脂肪的高信号,使纵隔影像产生良好

    对比,对肺门淋巴结及占位病变具有特别诊断价值。

    ( 心脏大血管,施加门控技术可以对心肌、心包病变及先天性病变作出准确

    诊断,对心脏功能进行定量分析。

    ( 肝脏病变,不使用对比剂即可以通过 加权、 加权鉴别肝囊肿、海绵状

    血管瘤、肝癌。脂肪肝的诊断效果差。

    ( 肾及输尿管,由于肾周围的脂肪使磁共振图像形成良好对比,肾实质与尿

    液形成良好对比,对输尿管狭窄梗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胰腺,由于肠蠕动会使空间分辨率下降,应与 扫描形成互补性。

    ( 盆腔病变,对盆腔内血管与淋巴、肿瘤、炎症、转移癌等病变为影像学检查

    最佳方法。

    ( )四肢关节,除关节软组织显示良好外,对骨髓炎、软组织内肿瘤及血管畸

    形也有良好显示效果。

    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

    ( 施有心脏起搏器者。

    ( 术后动脉夹存留者。

    ( 铁磁性异物患者,如弹片、眼内金属异物。第 42 页

    换有人 ( 工金属心脏瓣膜者。

    ( 金属关节、 假肢。

    ( 内置有胰岛素泵及神经刺激器者。

    ( 妊娠 个月以内者。

    磁共振检查前的准备

    ( 接诊时核对资料、病史。

    ( 发给符合适应证的患者预约单,其内容为磁共振检查的相关资料,嘱患者

    认真阅读。

    ( 对腹部盆腔部位检查患者,介绍肠道清洁方法,对金属避孕环置有者,嘱取

    环后再来行磁共振检查。

    ( 预约检查登记病人,要核对资料、登记建档,并询问是否进行过 及磁共

    振检查,曾进行过检查者须认真查找老片。

    ( 进入磁共振检查室前应除去患者携带的一切金属物品、磁性物品及电子元

    件,以免引起伪影或其他危险。对体内有金属异物及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检查,以防发生意外。

    (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争取患者合作。

    ( 对婴幼儿及躁动病人,应酌情施行麻醉。

    ( 危重病人检查时,应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陪同,并备齐抢救器械和药品。

    三、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对比剂分类 物质在磁场中,可以具有磁性,称为磁化。将磁化量的程度

    称为磁化率。物质可以有下述 种情况:

    ( 抗磁性物质:该物质的外层电子是成对的,它的磁化率为负值,人体大多数

    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属此类。

    ( 顺磁性物质:它们的外层电子不成对,故磁化率较高,在主磁场 ( ) 中它们

    会具有磁性, 而在磁场外, 则磁性即消失, 如在镧系金属中, 钆和铬、 锰、 铁等均为顺

    磁物质,其化合物水溶液亦如此。

    ( 铁磁性物质:这种物质在一次磁化后,在无外加磁场下也会显示磁性。

    ( 超顺磁性物质:超顺磁性物质在磁场中极易磁化,但当外加磁场消失时其

    磁性消失。

    对比剂的作用 磁共振对比剂是通过含对比剂的组织,改变其 或 弛

    豫时间,达到局部增加强度的目的,质子的弛豫时间决定了组织的磁共振信号强

    度。磁共振对比剂是通过间接的手段达到增强作用。

    ( )顺磁性螯合物类对比剂:顺磁性物质含有不成对电子,其不成对电子与质第 43 页

    倍。当顺磁性物质存在时,由 子一样具有磁矩,电子的磁矩比质子大 于电子的

    倍,从而可以产生局部巨大的磁场波动,这时电子的进 磁矩比质子大 动频率接

    弛 和 豫时间明显缩短,引起质子的 频率,而使临近的氢质子的 近 弛

    豫增强。目前市售商品 等数种。 有: 、( 超顺磁性和铁磁性粒子对比剂:这两类粒子也可以缩短质子弛豫时间,它

    们的磁矩和磁化率远远大于人体组织,也大于顺磁性螯合物,例如超顺磁性氧化铁

    倍,因此这种对比剂也称磁 粒子的磁矩约大于 化率性对比剂,这种

    对比剂会造成磁场不均匀性,而质子通过这种不均匀磁场时改变了横向磁化相位,( ) ( , 即 )弛豫增 加速了去相位过程,故明显地缩短了 强,对比剂的

    磁化率越大,其去相位作用也愈快,这种对比剂使 弛豫时间缩短,增强信号为

    低信号,呈黑色。是针对 加权像的阴性对比剂。磁化率性对比剂配合快速磁

    共振技术应用,可用于心肌和脑组织的灌注功能、血流量和血容量研究,利用这种

    对比剂显示肿瘤组织间差异,有利于定性诊断。对比剂代表名称为。

    对比剂毒理学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 毒理学:正常人体内钆离子含量极微,少量自由钆离子进入体内即可产生

    不良反应,钆离子与血清蛋白结合后分布于肝、脾、骨髓等器官,引起这些器官中毒

    反应,其表现为共济失调、神经抑制、心血管及呼吸抑制等。作为对比剂的自由钆

    和 络合成螯合物, 其毒性大为减少, 在 中加入钙离子, 会减轻不

    良反应的发生。其不良反应一般情况在血脑屏障破坏,钆螯合物积聚会引起一定

    程度的神经细胞代谢改变,在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须慎用。

    ( 安全性: 与血浆蛋白结合很少,不经肝脏代谢,很快由肾脏排

    出,使毒性大大降低。试验证实这是一种安全性很高的对比剂。资料统计不良反

    应发生率为 ,主要有头痛、不适、恶心、呕吐,反应一般较轻,呈一过性,癫癎

    严 病人可能诱发癫癎发作。 重不良反应机会很少,为 万

    万,一般妊娠妇女不宜使用,哺乳期妇女在用药后 内禁止哺乳。

    常规静脉注射剂量 , 速率 。

    对比剂的临床应用 类顺磁性对比剂初期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

    统,静脉注射后,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病变组织或滞留在病灶的血液中,增强

    与否及其程度可因病灶血供多少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而异。

    在 序列的 加权像上显示血脑屏障破坏肿瘤形态,鉴别水肿

    和肿瘤、肿瘤复发、脑膜病变和垂体微腺瘤等。近年来还用于乳腺、肝脏、心肌、横

    纹 肌、 肾脏、骨骼等的增强和灌注研究,使 应用更广泛。但比较这两种

    对比剂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增强效果和使用剂量、病变性质、第 44 页

    血运情况及病变大小,应根据情况选用常规剂量或 剂量, 不应片面 半量,甚至

    追求大剂量。

    第六节 放射医学检查的辐射防护

    一、放射医学检查与辐射防护的关系

    放射医学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然而, 放射医学检查除超

    以外全部为放射线照射下的成像技术。因此,这必然存在着放射医学检 声、查 推荐的辐射 与辐射防护的关系处理与把握问题。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防护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放射医学检查的正当性 放射医学检查的正当性是放射防护的第一步。

    当没有充分的临床指征时,无论影像质量多好,对病人进行放射检查都是不正当

    的。每一次检查都应当对病人产生医疗的纯利益。只有在预期所进行的检查能在

    以下几个方面对医生的决定产生功效时,此检查才是可行的。即①诊断; 病人管

    理和治疗; 病人的最终结果。

    正当化也指在对病人较低危险情况下,其他方法均不能获得的必要结果。正

    当化还有必要设立一个经过放射技术和放射防护培训和实践被主管当局承认的

    人,通常是放射诊断医生,来承担一项检查的整体的临床职责。这个人应当与相关

    临床医生紧密合作,以建立最适于病人管理和治疗的程序。此负责人在适当的时

    间可委托给有资格的技术人员履行此项检查,但此技术人员必须受过相应的培训。

    放射医学检查中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 没有就

    有关诊断检查给出病人辐射剂量界限的推荐性建议,但强调使用剂量参考值作为

    评价医学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辅助手段。

    当临床上确认诊断检查是正当的,则随后的成像过程必须是最优化的。电离

    辐射最优化的采用,包括成像过程中三个重要方面的相互影响: 照片影像的诊断

    病人的辐射剂量; 质量; 摄影技术的选择。

    由于不可能对放射诊断的所有程序进行评价,因为它们常带有放射检查人员

    个人的特征,由当地的条件和特殊临床状况来确定,且国际上也没有就有关诊断检

    查给出病人辐射剂量界限的推荐性建议,故我们认为取而代之的是制定放射医学

    检查的影像质量标准。遵守这些影像质量标准,首先和最重要的是确保所有影像

    特性能满足诊断要求。第 45 页

    线防护原则 二、 与标准

    线防护的目的在于 线防护原则 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并将

    ( 建立剂量限制体系,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化、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限

    ( 建立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

    护 。

    ( 固有防护为主与个人防护为辅的原则。

    ( 线工作者与被检者防护兼顾。

    ( 合理降低个人受照剂量与全民检查频率。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 制定特点: 标准(

    年 号出版物中综合防护原则及剂 采 量 用了 当量限值。将辐射实践

    正当化、放射防护水平最优化、个人剂量当量限值作为放射防护的综合原则,避免

    以剂量当量限值或最大允许剂量当量为惟一指标。辐射照射做到在可以合理达到

    的尽可能低的水平之下。

    ( 放射工作人员的剂量当量限值:①防止非随机性效应的影响:眼晶体

    ( 防 年 ( 年 止 ) 随机性 效 , 应 年 其他 ) 组 的 织 ; 影

    响:全 年 ( 身均匀 ) 照射时为 年) ; 不均匀照射时, 有效剂量当量 (

    应满足下列公式:

    = ( )) 的年剂量当量 :组织或器官 ( );

    :组织或器官 ( )的相对危险度权重因子;) ( : 有效剂量当量 。

    在一般情况下,连续 个月内一次或多次接受的总剂量当量不得超过年剂量) 当量限值的一半 ( 。

    ( 放射工作条件的分类:① 年的 年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能超过

    为甲种工作条件。要建立个人剂量监测,对场所经常性地监测,建立个人受照剂量

    年,但可 年 和场所监测档案; 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有可能超过 能超

    过 年的为乙种工作 年 条件,要建立场所的定期监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照射的有效剂量当量很少超过 年的为丙种工作条件,可根据需要进行监

    测,并加以记录; 从业放射的育龄妇女,应严格按均匀 未 的月剂量率加以控制;

    满 岁者不得参与放射工作; 特殊照射,指在特殊意外情况下,需要少数工作人

    员接受超过年剂量当量限值的照射,必须事先周密计划,由本单位领导批准,有效

    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限制到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

    值等三条基本原则。)第 46 页

    剂量是在一次事件中不得 ,进行剂量监测、 , 一生中不得超过 大于

    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 医学观察,并记录存档; 其剂量当量限值遵循放射工作

    人员的防护条款, 年, 单 非放射专业学生教学期间,有效剂量当量不大于

    个组织或器官剂量当量不大 年。 于

    ( 对公众的个人剂量当量限值:对于公众个人所受的辐射照射的年剂量当量

    应低于下列 ( ) ; 单个组 ( )。 织或器官: 限值:全身:

    ( 对被检者的防 线检查的 护:提高国民对放射防护的知识水平;正确选用

    线质与量;严格控 适应证;采用恰当的 制照射野;非摄影部位的屏蔽防护;提高

    影像转换介质的射线灵敏度;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废片率和重拍片率;严格执行防

    护安全操作规则。

    ( ) 线屏蔽防护:屏蔽是在 线的 射线源与人员之间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

    屏蔽物,从而减弱或消除 线对人体的危害。

    ①铅当量:为便于比较各种防护材料的屏蔽性能,通常以铅为参照物,把达到

    与一定厚度的某屏蔽材料相同的屏蔽效果的铅层厚度,称为该屏蔽材料的铅当量,单位以 表示。

    主防护与副防护:主防护是对原发射线照射的屏蔽防护。副防护为对原发

    射线不直接照射,而受散射线或漏射线照射的屏蔽防护。

    线诊断机房的主防护应有 铅当量的厚度,副防护应有 铅当量的

    厚度。

    三、 检查的辐射防护

    检查的辐射特 检查与普通 线检查比较,虽然所使用 点 的成像能

    源都 线, 但在 是 线的质和量以及能量转换方式方面有明显区别:) ( 检查为窄束 线, 普通 线检查为宽束 线。窄束 线 线比宽束

    散射线少,在同样照射条件下,辐射线量少。) ( 检 以上,所产生的 查用的管电压一般在 线波长短,线质硬,穿透性大,吸收量少。而普通 线检查所用管电压一般为 , 产生的

    线相对质软, 穿透性小, 吸收多。

    ( ) 检查用的辐射转换介质为灵敏度很高的探测器,不仅对 线能量损失

    少,而且还有放大作用。普通 线检查用的转换介质为荧光屏,转换效率低,对

    线能量损失大, 较 检查所需照射量大。) 机 线管的滤过要求比普通 线管高,波长较长的软 线被吸收了,故 检查时 线管所发出的 线,几乎被看作为单一的高能射线,消除了软线

    对皮肤的作用;而普通 线检查时, 滤过低, 照射野大, 其 线仍视为混合射线,较第 47 页

    单一高能射线辐射量大。

    检查防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内外不少学者 ( 关 检 于 查进行 曾对

    检查多层扫描,病人所接受的平均 剂量测量,从测量结果一般认为 剂量均在

    辐射防护标准中规定的允 扫描仍然 许值之内。人体一次接受多层面的

    是安全的。

    安全不等于没有损伤, 线 线 对人体能产生生物效应 对 。这一特性是造成

    人体损伤的根本。因此, 检查中的防护问题不容忽视,注重防护是非常必要

    的。

    检查的防护措施与原则对 线辐射防护在于防止发生有害的非随机

    效应,并将随机效应 机房固有的 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具体的防护除了

    防护外还需注意个人防护。

    ( ) 检查的正当化系指辐射实践的正当化,也就是要加强防护意识合理检

    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做到确 查。因为 实

    检查的才检查,避免盲目的和不必 需要进行 要的检查照射。

    ( 最优化指扫描中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量缩小扫描野,能少扫的不要

    多扫,能厚扫的不要薄扫,能不增强的就不增强,以最少的检查层数达到最佳的诊

    断效果,防止只图追求图像质量而随意加大扫描条件。

    ( 扫描中尽可能取得病人的合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扫描。

    ( 扫描时尽可能让陪伴人员离开,必要时应让陪伴人员穿上铅防护衣并尽可

    能离球管远一些。

    ( 扫描时,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尽可能缩小扫描野,降低扫描剂量。

    ( 受检者指导水平:做好扫描前对病人的交代及训练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以减少不必要的重扫和取得 检查的预期效果。对被检查的病人,应做好扫描

    区以外部位的遮盖防护。

    ( 定期检测扫描机房的 线防护和泄漏等情况。第 48 页

    线 章 第 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线摄影 四肢

    【适应证】

    外 伤。

    感 染。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先天性畸形。

    关节病变。

    骨骼生长障碍。

    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

    线四肢摄影检查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证。所以,下文中除特别交待外,将

    不再列出禁忌证。

    【摄影前准备】

    线摄影 认真核对 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

    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线照片标记 (包括病人片号、 日期、 照片的序号、 体位左右标记等) 要齐全,核准无误。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第 49 页

    一、上肢 线 摄 影

    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 。 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

    手掌紧贴暗盒, 五指自然分开, 第 掌骨头置于暗盒中心。

    摄 ~ 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第 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手的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指端。

    单独检查 指的某一指正位时,均采用此体位,用片大小酌情而定。

    掌下 (二) 手 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在摄影台旁侧坐,曲肘约 。 。

    第 掌骨和指骨内侧贴近暗盒,手内旋,使手掌冠状面与暗盒成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暗盒。

    摄影 。 距离为 ~

    中心线经第 掌骨头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手的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

    检查拇指和示指时,采用拇指侧靠片的侧位;检查 指侧位采用小指侧

    靠片。

    后前 (三) 腕关节 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坐于摄影台 。 旁, 肘部弯曲, 约成

    手呈半握拳,腕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腕部掌面紧贴暗盒。

    摄影距离 ~ 。 为

    中心线经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一 ) 手

    角。第 50 页

    【注意事项】

    为防止腕部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腕关节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

    一水平。

    婴幼儿腕关节正位摄影可采用前后位。

    侧位 (四) 腕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坐 。 于摄影台一端, 肘部弯曲, 约成

    手和前臂呈侧位, 第 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

    尺骨茎突置于暗盒中心。。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尺骨茎突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腕部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腕关节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

    一水平。

    舟骨后前正位 (五) 腕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肘部伸直,掌心向下。

    暗盒置于一个 ) 。 的角度板上(或用沙袋垫高

    腕部平放于暗盒上,手掌尽量向尺侧外展。

    摄影距 。 离为 ~

    中心线经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病人掌骨外展困难时,拇侧可稍抬高。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采用沙袋固定前臂。

    (六) 尺桡骨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手背紧贴暗盒;肩部应略

    向被检侧外旋。

    前臂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第 51 页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和上臂。

    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

    尺桡骨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

    一水平。

    侧位 (七) 尺桡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 。

    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尽量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暗盒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前臂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和上臂。

    前臂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

    尺桡骨正、侧位分格摄影时,远端和近端位于胶片同侧,且关节间隙处于同

    一水平。

    (八 前后正位 ) 肘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

    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

    隙处于同一水平。第 52 页

    (九) 侧位 肘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 °。 ,曲肘成

    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

    部高度。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

    隙处于同一水平。

    (十 前后正位 ) 肱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前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对侧肩部稍抬高,使被

    检侧上臂贴近暗盒。

    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如病变局限于肱骨一端,摄影时可包括邻近一端关节。

    因病情所致无法仰卧时,亦可采用立位摄影。

    (十一 侧位 ) 肱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接近暗盒。

    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呈 , 置于胸前, 肘关节呈侧位姿

    势。

    肱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一致。

    暗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

    摄影 。 距离为

    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第 53 页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如病变局限于肱骨一端,摄影时可包括邻近一端关节。

    因病情所致无法仰卧时,可采用立位摄影。

    疑外科颈骨折时,可采用肱骨上端穿胸位。

    (十二) 肱骨 穿胸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被检侧上臂外缘紧贴暗盒,被检侧肱骨外科颈

    置于暗盒中心。

    被检侧上肢及肩部尽量下垂,掌心向前,对侧上肢高举抱头。

    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对侧腋下,被检侧上臂的上 处,垂直射入暗盒。

    令病人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术后固定复查摄影,应保持原固定状态。

    前后 (十三) 肩关节 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

    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屏气曝光。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正位 (十四) 肩胛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上臂外展,与躯干成 °。 肘部弯曲使前臂上

    举与躯干平行,前臂和手背紧贴床面。

    暗盒上缘超出肩部,下缘包括肩胛骨下角。第 54 页

    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摄影距离第 55 页

    二、 下肢 线摄影

    前 (一) 足 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紧贴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 跖骨中点置于暗盒中心。 下缘包括跗骨。第

    摄影距离为 。

    跖骨中点 中心线经第 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察 。 诸跗骨,中心线可向足跟侧倾斜

    (二) 足 内斜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足底部置于暗盒上。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

    被检侧下肢向内倾斜,使足底与暗盒成 。 跖骨中点置于暗盒 第

    中心。

    摄影距离 。 为

    中心线经第 跖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 、 察第 跖骨或第 楔骨关节间隙时,可采用足的 、 外斜位。

    侧 (三) 足 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靠近床面,膝部屈曲。

    被检侧足部外侧缘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跟骨。

    摄影距离为 ~ 。

    中心线经足部中心,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该体位诸跖、趾骨重叠较多,故一般用于定位检查。

    进行足弓测量时,必须采用双足的负重水平侧位。第 56 页

    (四) 跟骨 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靠近床面,膝部屈曲。

    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暗盒,使足底平面垂直暗盒。

    跟骨置于暗盒中心,整个跟骨包括在暗盒内。

    摄影距离为 。 ~

    中心线经跟距关节,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检查跟骨骨刺时,应双侧对照。

    (五) 跟骨 轴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暗盒置于踝部下方,下肢长轴

    与暗盒长轴一致。

    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踝部极度背曲。

    ~ 。 摄影距离为 。 。 , 中心线向头端倾斜 经第 跖骨基底部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跟骨投影变形,下肢长轴、暗盒长轴和中心线射入方向三者应保持

    一致。

    病人踝关节背屈时,可借助绷带牵拉。

    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背屈角度大,中心线倾角可

    减小。中心线倾角大小的原则是:垂直跟骨长轴与台面夹角的角平分线。

    (六) 踝关节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置于暗盒中心略偏下

    足稍内旋,足尖下倾,下肢长轴与暗盒中线平行。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内、外踝连线中点上方 处,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

    处。第 57 页

    (七) 侧位 踝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

    被检侧膝关节稍屈曲,外踝紧贴暗盒,使踝关节成侧位。

    将内踝 处放于暗盒中心,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上方

    摄影距离为 。

    处,垂直射入 中心线经内踝上方 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下肢。

    前后正 (八) 胫腓骨 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稍内旋。

    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摄影距离为

    中心线经下肢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临近的一个关节。

    胫腓骨正位、侧位分格摄影,关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

    (九) 侧位 胫腓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

    被检侧下肢膝部稍屈,下肢外缘紧贴暗盒。

    暗盒上缘包括膝关节,下缘包括踝关节,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胫腓骨肢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者,可仅包括临近的一个关节。

    胫腓骨正位、侧位分格摄影,关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

    为保持下肢稳定,跟部可考虑用棉垫或沙袋将跟部垫高。第 58 页

    (十) 膝关节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暗盒放于被检侧膝下,髌骨下缘置

    于暗盒中心。

    下肢长轴与暗盒长轴一致。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髌骨下缘,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膝关节不能伸直时,可采取后前正位。

    检查髌骨骨折宜应选择后前正位。

    ( 侧位 十一) 膝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外侧靠近暗盒。 。 被检侧膝关 。 节屈曲成

    髌骨下缘置于暗盒中心,前缘包括软组织,髌骨面与暗盒垂直。

    摄影距离 ~ 。 为

    中心线经胫骨上端,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使股骨内外髁保持投影重叠,可将小腿用棉垫或沙袋垫高。

    (十二) 髌骨 轴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坐于摄 。 。 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弯曲约成

    暗盒置于大腿远端上方,紧贴大腿前缘,髌骨上缘置于暗盒上三分之一处。

    暗盒中线与股骨长轴一致。病人双手按住暗盒背面及边缘,以作固定。

    摄影距 。 离为

    中心线经髌骨后缘,平行经股髌关节间隙,射入暗盒中心。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髌骨轴位摄影体位较多,如坐位、俯卧位、侧卧位等,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

    和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髌骨纵方骨折适宜此种检查。第 59 页

    (十三) 股骨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略内旋。

    暗盒放于被检侧的股骨下面,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一致。

    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股骨中点,与暗盒垂直射入。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如病变局限于一端,可仅包括邻近一端关节。

    病变位于股骨中上段时,因组织较厚,应使用滤线栅摄影。

    (十四) 股 侧位 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近台面,健侧髋及膝弯曲,置于被检侧下肢

    的前上方。

    被检侧下肢伸直,膝关节略弯曲,踝关节用沙袋垫平固定,暗盒长轴置于股

    骨外侧缘的下方,股骨长轴与暗盒中线一致。

    暗盒上缘包括髋关节,下缘包括膝关节。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股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健侧下肢尽量上移,以减少健侧臀部对被检侧股骨上端的重叠。

    若病变主要在股骨中上段,中心线可向头侧倾斜 。

    病变位于股骨中上段时,因组织较厚,应使用滤线栅摄影。

    (十五) 髋关节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置于台面中线。

    双下肢伸直,足跟分开,足略内旋,使两足尖内侧互相接触。

    股骨头放于暗盒中心,股骨长轴与暗盒长轴平行。

    暗盒上缘包括部分髂骨,下缘包括股骨上端。

    使用滤 。 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中心线经股骨头(相当于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垂线向下

    处),与暗盒垂直射入。第 60 页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为保持病人的稳定,可考虑用沙袋固定两踝部。

    对股骨颈骨折病人,在摆体位时,应牵拉病人患肢,即减少病人痛苦,又易

    达到体位标准。

    (十六 水平侧位 ) 髋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略内旋。

    暗盒垂直台面竖放于被检侧的髋部外侧,上缘紧贴髂骨嵴,下缘远离股骨,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长轴平行。

    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暗盒间,并紧贴暗盒。

    健侧髋关节及膝关节屈曲外展,避免遮挡 线束射入。

    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并向头侧倾斜,经被检股骨内侧向外上方向垂直股骨

    颈射入暗盒。

    摄影距离为 。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此摄影体位,适于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检查。但设备必须具备可水平摄影条

    件。

    特别注意滤线栅的正确使用,包括正反面及栅条与线束的角度关系。

    股骨颈骨折病人,下肢体位很难达到标准,可借助他人帮助牵引。

    暗盒与滤线栅贴实,垂直床面,用沙袋或其他辅助物固定稳当。

    第二节 颅面部 线摄影

    【摄影前准备】

    认真核对 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

    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线照片标记 (包括病人片号、 日期、 照片的序号、 体位、 左右标记等) , 要齐

    全、核准无误。

    开机预热,调整并设定摄影条件。

    清除病人头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饰物。第 61 页

    准备好必要的各种辅助摄影器具,如角度板、测量尺、摄影架等。

    一、颅骨 线摄影

    【适应证】

    头颅先天性疾病。

    颅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外伤。

    钙化性颅内占位疾病。

    颅内压增高症。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 颏顶位检查。 宜做颅底

    (一) 颅骨 后前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臂置于头部两旁。

    头部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两侧耳垂根部与台面等距,下颌稍内收,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

    暗盒上缘超过头顶 ,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枕外隆凸,通过眉间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采用仰卧位摄影。

    (二) 颅 侧位 骨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

    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间线与床面垂直,下颌略收。

    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蝶鞍, 即外耳孔前、 上方各 处,与暗盒垂直射入。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使用滤线器摄影。第 63 页

    为防止病人移动造成影像模糊尽量采用短时间曝光,必要时协助病人固定。

    暗盒横放。

    建议屏气曝光。

    经眶 (五) 内听道 位

    【适应证】

    内听道先天性疾病。

    内听道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

    垂直床面。

    暗盒横放,外眦联线置于暗盒上下中线。

    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摄影时,保持两侧外耳孔至床面等距。

    病人俯卧有困难,也可以采取仰卧位。

    (六) 内 汤氏位 ( 听道 位)

    【适应证】

    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

    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床面垂直。

    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 经眉间上方约 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 。 。第 64 页

    位 后前斜位 ( (七) 视神经孔 )

    【适应证】

    视神经孔先天性发育异常。

    肿瘤源性视神经孔扩大。

    眶内压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孔扩大。

    后组筛窦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固定头部。

    , 将 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 被检侧眼 眶外下 置于暗盒中心。

    病人颧骨、鼻尖及下颌颏部三点紧贴台面,保持头部的稳定。使头颅矢状

    ,听鼻线垂 面与暗盒成 直暗盒边缘。

    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经被检侧眼眶外下 处,垂直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常规摄取两侧视神经孔对照。

    病人俯卧有困难时,亦可采取仰卧位摄影。

    二、 颞骨部 线摄影

    许氏 (一) 乳突 位 ( 位)

    【适应证】

    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胆脂瘤。

    颞骨良性、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

    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下颌略内收,使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摄影距离为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 , 经被检侧外耳孔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摄影距离应控制在滤线栅栅焦距的范围内。

    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第 65 页

    常规分格摄影,双侧乳突投影在同一照片中。

    若有专用乳突摄影架,应按摄影架的操作程序进行。

    梅氏位 (二) 乳突 位) (

    【适应证】

    胆脂瘤。

    内耳病变。

    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仰卧在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

    线与台 。 面 被 边缘 检 呈 侧耳廓向前折叠。

    被检侧外耳孔置于暗盒上方 处, 暗盒垫高与台面成 。

    两臂放于身旁尽量下垂。

    摄影距离为 。

    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 ,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

    处) 射入暗盒。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若有专用摄影角度架,可按摄影角度架的使用要求进行。

    不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

    (三) 岩骨 斯氏位 ( 位) 乳突部

    【适应证】

    胆脂瘤。

    内耳病变。

    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稳定头部。

    头颅向被检 。 。 侧倾斜,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

    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听眶线垂直台面边缘。

    采用滤线器或滤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5246KB,2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