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9
编号:8920
《知识分子论》.(美).爱德华·萨义德.精校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2日
第1页
第9页
第20页
第25页
第42页
第138页

    参见附件(2955KB,169页)。

     中文名: 知识分子论

    作者: [美]爱德华·萨义德

    译者: 单德兴

    图书分类: 政治/军事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精校文字版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书号: 9787108015747

    发行时间: 2002年04月0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知识分子论 简介:

    知识分子论 内容简介:

    《知识分子论》
本书为萨义德总结近年文学、文化、政治批评的经验,对“知识分子”这一重要议题所作的系列反思。他尖锐地指出,在当今媒体发达、政治与学术利益交融的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一种特殊专业,集编辑、记者、政客及学术中间人于一身。

    《知识分子论》中他(她)们身不由已,往往成为各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反而在去国离乡的移民逐客中,在甘居异端的“业余者”、“圈外人”中,我们方能得见知识分子不屈不移卓然特立的风骨典型。

    《知识分子论》它是探讨知识的本质、起源和范围的一个哲学分支。目前知识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知识分子论”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个概念,而也有人认为它们其实是存在一些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注。

    《知识分子论》它与别的学问底分别下节即提出讨论。知识论既以知识为对象,最重要的问题当然是知识究竟是甚么。可是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当今无从答复,知识论之所以仍称论者也许是因为对于这一问题底答案即整部的知识论。

    知识分子论 作者简介:

    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予论》、《巴勒斯坦问题》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知识分子论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代表

    第二章 为民族与传统设限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流亡——放逐者与边缘人

    第四章 专业人士与业余者

    第五章 对权势说真话

    第六章 总是失败的精神

    附录一 论知识分子——萨义德访谈录

    附录二 扩展人文主义——萨义德访谈录

    附录三 萨义德专著书目提要

    索引

    后记

    第 1 页

    瑞思系列演讲 ) 自 年由罗素( (

    肇始,其间虽有几位美国人应邀发表演讲,如奥本海默( 、加尔布雷思 、 瑟 尔 ( ) , 但在

    美国还找不到足以等量 我生长于阿拉伯世 齐观的系列演讲。

    界,曾在广播 年汤因比 中听过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

    ,英国历史学家)所发表的系列演

    讲。在当时的阿拉伯世界里,英国广播公司是我们生活中很重

    要的一部分;甚至现在类似“伦敦今天早晨表示”的用语在中东

    地区依然很普遍。使用这类说法时总是假定“伦敦”说的是真

    理。对于英国广播公司的这种看法是否只是殖民主义的遗绪,我不得而知;但是英国广播公司在英国国内外公众生活中所享

    有的地位非美国 )那样的政府机构和包括 之音(

    有线电视新闻网「 」在内的美国电视

    网可比,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之一就是:英国广播公司所播送

    的瑞思系列演讲和许多讨论会、纪录片这类节目,并不像官方核

    准的节目,而是提供听众和观众一些场合,可以广泛接触到严肃

    且往往是精彩的题材。

    因此,英国广播公司的安妮 温 德 ( )提供我做

    序 言第 2 页

    年瑞思系列演讲的机会时,我备感荣幸。由于时程安排的

    问题,无法在惯常的一月时段进行,于是双方同意改到六月下

    旬。然而,几乎是打从 年末英国广播公司宣布有关此次系

    列演讲的消息之后,就有人批评根本不该邀我主讲,批评的人虽

    然不多,但反对的声浪却持续不断。有人指控我积极参与争取

    巴勒斯坦人权利的战争,因此毫无资格登上任何严肃或尊贵的

    讲坛。这只是一连串明目张胆反知识、反理性论点的开始;反讽

    的是,所有这些批评反而支持了我系列演讲的主题:知识分子的

    公共角色是局外人、“业余者”、搅扰现状的人(

    , 。

    这些批评其实透露出许多英国人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当

    然新闻从业人员把这些态度归咎于英国大众,但是这类批评反

    复出现,多少代表了当前社会的一些看法。一位持同情立场的

    新闻从业人员在评论我的瑞思系列演讲主题是有关知识分子时

    表示,这是最“不像英国的”东西。一提到“知识分子”这个字眼,就让人想到“象牙塔”、“一丝讥笑”。已故的威廉斯(

    ,文化研究的主要创始人)在《关键词》一

    书中便强调了这种令人沮丧的思考方式:“一直到 世纪中叶,英文中的知识 、 分子( 、知识 知 主义 (

    识阶层 ( 主要用于负面,而这种用法显然依旧持

    续。 ”

    知识分子的重任之一就是努力破除限制人类思想和沟通的

    刻板印象 ( )和化约式的类别(

    在发表这些演讲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遭受到哪些限制。抱

    怨我的新闻从业人员和评论者经常说,我是巴勒斯坦人,而大家

    都知道,那等于暴力、狂热、杀害犹太人。他们从未引用我的话,第 3 页

    就 认 定 那 是 众 所 周 知 的 事 。 此 星 期 日 电 讯 报 》 外 ,)大声疾呼,把我描述成反西方分子,指控我

    的作品专把世界 尤 的所有罪恶都“怪罪给 其第三世界

    西方” 。

    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我在一整系列的著作,包括《东方

    学》 ) 和 《 文 化 与 帝 国 主 义 》)中,真正所写的每一件事[在《文化与帝国主义》

    中,我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罪过。我对奥斯丁的长篇小说《曼斯

    菲尔德庄园》 ) 的 赞

    扬不亚于她的其他作品,但在《文化与帝国主义》中却主张这部

    作品也 ) 拥 和奴隶制度以及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安提瓜(

    有的糖 当然她特别提到这两件事。我的论点 类栽培业有关

    是 世 :奥斯丁谈论英国和英国在海外属地所发生的事,她的

    纪读者和批评家也同样必须谈论这些,然而他们长久以来却只

    注意奥斯丁笔下的英国,而排除了英国在海外的属地]。类似

    “东方”、“西方”这些虚伪不实的建构,是我多本著作尝试奋战的

    对 、东方人、雅利安人、 象,更别提受支配的种族(

    黑人诸 。我非但不 如此类种族主义式的本质(

    鼓励受殖民主义蹂躏的国家那种受委屈的原始纯真之感,反而

    一再挑明类似这些神话式的抽象说法,以及这些说法所引发的

    众多责难的修辞( ,其实都是谎言;各个文化

    彼此之间太过混合,其内容和历史互相依赖、掺杂,无法像外科

    手术般分割为东方和西方这样巨大的、大都为意识形态的对立

    情况 (

    即使对于我的瑞思系列演讲的善意批评者 似乎真正了

    解我所说内容的评论者,也认定我对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的说第 4 页

    法隐含了自传的讯息。他们问我:刘易斯(

    、 )者流的右翼 巴克礼 (

    为什么根据你的说法,每位知识分 知识分子如何? 子都必须是

    左派?他们没注意到的是,(也许有些吊诡)我多次仰赖的班达

    是颇 其实,这些演讲尝试把知识分子说成正是在公 为右派的。

    开表现上既无法预测,又无法逼压成某些口号、正统的党派路线

    或固定教条的那些人物。我尝试主张:不管个别知识分子的政

    党隶属、国家背景、主要效忠对象为何,都要固守有关人类苦难

    和迫害的真理标准。扭曲知识分子的公开表现莫过于见风使

    舵,噤若寒蝉,爱国大话以及反省的、自吹自擂的变节。

    尝试固守普遍、单一的标准,这个主题在我对知识分子的说

    法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正确的说法也许是:我的主题是普遍性)与地方特色 ( 、主观、此时此地之间的互

    动。在我写出讲稿之后,凯里( )的《知识分子与群

    众:文学知识阶层中的傲慢与偏见,一八 一九三九》一书

    在美 这本书很有趣,而且我发现其大致悲观的研究发 国印行,现与我的论点互补。根据凯里的研究,英国的知识分子,如吉辛

    ,英国小说家)、威尔斯(

    ,英国科幻小说家)和刘易斯,厌恶近代大众

    社会的兴起,哀叹诸如“一般人”、郊区习俗、中产阶级品味这类

    事情;相反的,他们提倡一种自然的贵族气质、“较好的”往日时

    光、高级文化。对我而言,知识分子诉求的(而不是叱责的)大众

    应该尽可能宽广,因为大众是知识分子自然的诉求对象。知识

    分子面临的问题,与其像凯里所讨论的是整个大众社会,不如说

    是局内人、专家、小圈子、专业人士。根据权威的李普曼(

    ,美国新闻评论家及政治专栏作家)本世第 5 页

    纪早先所定义的模式,这些人塑造舆论,使之顺服,鼓励依赖一

    小撮高高在上、全知的掌权者。局内人促进特殊的利益,但知识

    分子应该质疑爱国的民族主义,集体的思考,以及阶级的、种族

    的或性别的特权意识。

    “普遍性”意味着冒险以超越因既定的背景、语言、国籍所形

    成的想当然的观念,因为这些经常阻隔我们于他人的现实之外;

    它也意味着在外交和社会政策这类事务上,寻找并尝试支持人

    类行为的单一标准。因此,如果我们谴责敌人无故侵略之举,那

    么当我们的政府入侵更弱的一方时,同样应予谴责。知识分子

    没有定则可以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对于真正世俗的知识分) 子( 而言,也没有任何神祇可以崇拜

    并获得坚定不变的指引。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领域不只歧异多样,而且很难协商。因

    此盖尔纳( )在《知识分子背叛之背叛》一文中谴责

    班达那种不加批判的柏拉图主义,该文结尾指出:“我这里所说

    的是,不犯[知识分子的背叛]之罪的重任如此艰巨,其难处绝不

    是一种极为简单化的知识分子工作情况的模式所能让我们理解

    的。 ” 盖尔纳这种说法让我们不知所措,既不如班达那么清晰

    明了,也不如他所批评的萨特( , 法

    国存在主义哲学家、作家)那么勇敢,甚至不如宣称追随粗略的

    教条的人那么有用。盖尔纳这种空泛的警示,很像约翰逊对于所有知识分子的恶言以及极端愤世嫉

    俗的攻击(“随便在街头挑十个人,他们对于道德和政治事务所

    能提供的合理见解,至少不亚于知识阶层的代表性人物” ) , 导

    致如下的结论:没有知识分子这一行业,而这种欠缺值得庆祝。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不只因为我们可以对那个行业提出一第 6 页

    致的描述,而且因为与往昔相比,当今世界更充满了专业人士、专家、顾问,总之,更充满了知识分子,而这些人的主要角色就是

    以其心力提供权威,同时获取巨利。知识分子面对一套具体的

    选择,我在演讲中所要刻画的正是这些。首先当然就是这个观

    念:所有知识分子都向他们的阅听大众展示着 什 么, (

    而在这么做时也向自己展示了自己。不管是学院人士、波西米

    亚式的放荡不羁的散文随笔作者,或国防部的顾问,都根据自认

    的观念或代表来行事:认为自己是为了报酬而提供“客观的”意

    见?或者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具有真理的价值?或者认为自己

    倡导的是怪异却前后一贯的观点?

    我们都身处社会,都是国家的成员,该国具有自己的语言、传统、历史情境。知识分子服膺这些事实情况的程度如何?敌

    对的程度又如何?知识分子与体制(学院、教会、职业行会)以及

    世俗权势的关系亦复如此。在我们的时代,这些组织收编知识

    分子的情况已经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结果就像欧文所说的:“律法学者推挤所有的人大喊效忠

    国家。 因此,在我看来知识分子的主要责任就是从这些压力 ”

    中寻求相对的独立。因而我把知识分子刻画成流亡者和边缘人

    ,业余者,对权势说真话的人。

    实际发表瑞思系列演讲的优点及困难之一就是受限于

    分钟的严格广播形式:一周一讲,连续六周。但是,你的确是直

    接向一大群活生生的听众说话,比知识分子和学院人士平常演

    讲的对象多得多。而且这个复杂、可以无穷无尽的主题,对我有

    个额外的负担:要尽可能准确、易懂、精简。在准备出版这些讲

    稿时,我大致维持原状,只是偶尔加个参考资料或例证,以便更

    能保存原本的临场感和必须的简洁,文中并没有真正的机会让第 7 页

    我躲躲闪闪或以其他方式淡化、修订我的主要论点。

    因此,一方面我不会添加什么来改变这里所提出的观念,另

    一方面希望这篇序言多少能提供一些背景。在强调知识分子的

    局外人角色时,我心目中所想的是:社会权威铺天盖地而来的强

    有力网络 媒体、政府、集团等等 挤压、排除了达成任何

    改变的机会,使得个人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经常感到实在无能为

    力。执意不隶属于这些权威,在许多方面是无法促成直接改变

    的,而且 )的角色, 可悲的是,甚至经常被贬抑到目击者(

    来见证这 )晚近的 些恐怖,否则就无人记录。戴礼(

    文章很生动地记述了具有天赋的非裔美国散文家、小说家鲍德

    , 温 ( 特别彰显了这种身为“目击者”

    的处境 其中的所有悲情和难以言宣的说服力。

    然而,正是类似鲍德温和马尔科姆

    ,美国黑人领袖)这类人物所定义的工作,无疑地最影响到

    我自己对于知识分子意识的表现。吸引我的就是一种反对的精

    ,而不 )的精神, 神 ( 是调适 (

    因为知识分子生活的浪漫、兴趣及挑战在于对现况提出异议,面

    对为乏人代表的弱势团体奋斗的不公平处境。我在巴勒斯坦政

    治中的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贫富

    差距日益扩大,而为掌权的知识分子带来了一种沾沾自喜、无视

    于他物的情况,委实令人心惊。福山“历史的终结”的主张)和利奥塔“宏大

    叙事的消失”的说法(

    风靡一时,但几年过去了,还有什么比这些更不吸引人、更不真实的呢?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那些冥顽不化的实用主

    义者和现实主义者,这些人编造出世界新秩序(第 8 页)或“文明的冲突 )之类荒诞不经 ”

    的虚构。

    我不希望遭到误解。知识分子不必是没有幽默感的抱怨

    者。对于乔姆斯基和维达尔( ,美国作家)

    这类受人推崇且活力洋溢的异议分子,上述说法大谬不然。无

    权无势的个人见证事物的悲惨状态,绝不是一种单调、乏味的活

    动。这包含了福柯所谓的“不屈不挠的博学”

    ,搜寻另类的材料,发掘埋藏的文件,唤回已被遗忘(或

    放弃)的各类历史。这包含了一种戏剧感和起义感,善用一己罕

    有的发言机会,博取观者的注意,比对手更具有才智、更善于辩

    论。既没有职位要守护,又没有地盘要巩固、防卫的知识分子,具有某种根本上更令人不安的特质;因此,自我嘲讽(

    多于自吹自擂,直言坦率多于吞吞吐吐。然而,不容回避的则是

    无可逃避的现实:知识分子的这种代表既不会使他们成为权贵

    的朋友,也不会为他们赢得官方的荣衔。这的的确确是一种寂

    寞的处境,但是总比凑在一起漠然处世的状况要好。

    在此谨向英国广播公司的温德及其助理弗格森(

    致谢。温德女士身为此一系列演讲的制作人,全程机敏、睿智地引导我。若有任何缺失当然由我个人负全责。柯蒂)以精巧明智的手法编辑文稿,本人至表感谢。

    纽约万神殿出版公司的温格( ) 协 助

    编辑全稿,我在此表示谢意。我并要感谢好友、《瑞理坦评论》的

    编辑波立埃( ) 和《大街》的编辑

    斯坦 ( )对于这些讲稿的兴趣,并摘录

    发表。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和好友的例证一直启迪、激励本书第 9 页

    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以免他们尴尬并引人侧目,然而

    有些名字则出现在讲稿本身,谨此向他们致敬,并感谢他们的休

    戚与共及教导。在准备这些讲稿的各个阶段承蒙伊士坦巴蒂博

    士 ( )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谢意。

    萨义德

    纽约

    月 年

    注 释) 于 年担 ①译注:瑞思(

    任 英 国 广 ,简称 )总经理, 播 公 司 ( 自

    年担任董事长,对英国广播业发展贡献良多; 至 罗素是英国哲学

    家,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倡导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 者,主;奥本海默是美国物理学家,于二次大战期间为美国负责研制原子弹,后

    任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因反对试制氢弹被解职;加尔布雷思

    ,主张发展服务业及公共事业 是美国经济学家,驻印度大使( ;

    瑟尔是美国分析哲学家。

    ②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

    ( ; ) ] ,③译注:刘易斯是英国画家、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创立漩涡画派;巴

    克礼是美国编辑和作家,是美国 年代最著名的保守人士之一。

    ④译注:班达是法国评论家和小说家,是反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他指出让政治考量来扭曲知识判断是道德背叛。刘易斯便受其影响。

    ⑤凯里,《知识分子与群众:文学知识阶层中的傲慢与偏见,[ :第 10 页。

    (凯里系 年问世。 校 注 ) 牛津学者,此书英国版(费伯)在

    盖尔纳,《知识分子背叛之背叛》

    , 文 收 《 知 识 分 子 的 政 治 责 任 》

    , ( :

    ]

    约翰逊,《知识分子》) ,译注:欧文是英国诗人,作品表现对于残酷战争的愤怒和对战争

    牺牲者的哀怜,阵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前夕。

    戴礼, 《吉米》 , 文刊《美国学人》)

    译注:福山( )为日裔美籍学者,其《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一书有中译 人》 本(李永炽译,台北:;利奥塔是法国哲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其《后现 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代 状 况 : 关 于 知 识 的 报 告 》

    年出版。 读 )一书中译本由生活 书 新知三联书店

    译注:“世界新秩序”是美国前总统布什(

    年海湾 ) 于 战争( )后提出的国际政治主张;“文明的

    冲突”则是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于 年所提出的论点,原文刊于

    ,主张将来 年夏季号《外交事务》 可能产生三大文明(西

    方、伊斯兰世界、儒家社会)之间的冲突,该文中译及相关讨论参阅《二十一

    世 月 号 及 纪》 年 月号)。亨廷顿之《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

    建》 年。北京:新 一书有中译本(黄裕美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华出版社, 年 ) 。第 11 页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代表

    知识分子究竟为数众多,或只是一群极少数的精英? 世

    纪对于知识分子最著名的两个描述,就这一点基本上是对立的。

    第一个描述来自葛兰西。葛兰西是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者、行

    动派、新闻从业人员、杰出的政治哲学家,于 年 至 年

    间被墨索里尼( )下狱囚禁。他在

    《狱中札记》写道:“因此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

    并不是 葛兰西自 所有的人在社会中都具有知识分子的作用。”

    己的生涯就示范了他所认定的知识分子的角色:他接受过历史

    语言学的专业训练,既是意大利工人阶级运动的组织者,而且在

    自己从事的新闻业中也是最具反省意识的社会分析家,他的目

    标不只要造成社会运动,而且要塑造与此运动相关的整个文化

    形成 (

    葛兰西试着显示,在社会中履行知识分子作用的人可以分

    为两类:第一类 , 例 是传统的知识分子(

    如老师、教士、行政官吏,这类人代代从事相同的工作;第二类是

    有 ,在葛兰西眼中,这类人与 机的知识分子(

    阶级或企业直接 来 组织 相关,而这些阶级或企业运用知识分子

    利益,赢得更多的权力,获取更多的控制。因此,葛兰西对于有

    机的知识分子有如下的说法:“资本主义的企业主在创造自己的第 12 页

    同时,也创造出了工业技术人员、政治经济专家、新文化的组织

    者、新法律系统的组织者等等。” 今天的广告或公关专家,设计

    各种技术来为某家清洁剂公司或航空公司赢取更多的市场,根

    据葛兰西的说法,这些人可以被视为有机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

    在民主社会中试着获取潜在顾客的首肯、赢得赞同、引导消费者

    或选民的意见。葛兰西相信有机的知识分子主动参与社会,也

    就是说,他们一直努力去改变众人的心意、拓展市场;老师和教

    士似乎多多少少停留原处,年复一年从事同样的工作,而有机的

    知识分子则一直在行动,在发展壮大。

    另一个极端则是班达对于知识分子著名的定义:知识分子

    是一小群才智出众、道德高超的哲学家一国王(

    ,他们构成人类的良心。班达流传后世的论著《知识分子

    之背叛》 ( )与其说是有系统地分析知识分

    子的生活,不如说是猛烈抨击放弃了职守、妥协了原则的知识分

    子,然而他的确提到了少数人名以及他认为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的主要特质。他经常提到苏格拉底和耶稣,较近的典范则是斯

    宾诺莎( 、伏尔泰 (

    、勒南 (

    真正的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知识阶层( , 的确是

    稀有罕见之人,因为他们支持、维护的正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真

    理 与正 义 的永 恒 标准 。因此 ,班达 对 这些 人 用上 了 宗教 术

    语 神职人员 ( ,其地位和表现的突出一直与世俗之人

    形成对比,因为凡夫俗子感兴趣的是物质的利益,个人的晋升,而且可能的话,与世俗的权势保持密切关系。他说,真正的知识

    分子“他们的活动本质上不是追求实用的目的,而是在艺术、科

    学或形而上的思索中寻求乐趣,简言之,就是乐于寻求拥有非物第 13 页

    ,质方面的利益,因此以某种方式说:‘我的国度不属于这世界

    约翰 (语出《新约 福音》十八章三十六节)。

    然而,班达所举的例子显示他并不支持这种观念:完全抽离

    的、超乎世俗的、象牙塔里的思想家,极为孤立并献身于深奥、甚

    至可能是玄奥的题材。真正的知识分子在受到形而上的热情以

    及正义、真理的超然无私的原则感召时,叱责腐败、保卫弱者、反

    抗不完美的或压迫的权威,这才是他们的本色。他说:“需要我

    举出费内隆和 )如何叱责 马悉隆 (

    路易十四的某些战争 伏尔泰如何谴责巴列丁奈特 的事例吗?

    ,德国莱茵河西岸一地区,昔为德意志帝国内之

    一国)的毁灭?勒南如何叱责拿破仑的暴力?巴克尔(

    ,英国历史学家)如何叱责英国对于

    法国革命的不容忍?以及在我们的时代,尼采如何叱责日耳曼对于法兰西的残

    暴?” 根据班达的看法,当今知识分子处境之难处在于他们已

    经把自己的道德权威让给了他所谓的“集体激情的组织”。这是个具有先见之明的词

    汇,其内容包括了宗派观念、群众情绪、民族主义的好勇斗狠、阶

    级利益等。班达写作的年代是 年,远在大众媒体时代之

    前,但是他意识到对政府而言把那些知识分子充作仆役是多么

    重要的事:把知识分子召来不是为了领导大众,而是为了巩固政

    府的政策,发布文宣来打击官方的敌人,制造委婉圆滑的用语,而 且 更 大 规 模 地 设 立 类 似 奥 威 尔 式 的 新 语 (

    那样的种种体系[译按:源出奥威尔所著小说《一九

    八四》,描写大洋国为统治方便,创造了一些新词汇,如思想犯罪第 14 页) 、双重思想 ( 等],以体制的“权宜措

    施”或“国家荣誉”之名来掩盖真相。

    班达对于知识分子背叛的悲叹,其力量不是来自他论辩的

    精微 他对于知 细致,也不是来自他那难以实行的绝对主义

    识分子的使命有着毫不妥协的看法。根据班达的定义,真正的

    知识分子应该甘冒被烧死、放逐、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危险。他们

    是具有象征性的人物,其特征在于坚决远离现实的关注。像这

    样的人数量必然不多,也无法以例行的方式培育出来。他们必

    须是具有坚强人格的彻彻底底的个人,尤其必须是处于几乎永

    远反对现状的状态:基于上述种种理由,班达的知识分子不可避

    免 他从未把女人算在内 地是一群少数、耀眼的人 这些

    人由高处向芸芸众生发出洪亮的声音和无礼的叱责。班达从未

    暗示这些人是如何知道真理的,也未说明他们对于永恒原则的

    吉诃德( 的见识一般 炫目见解是否可能像堂 ,充

    其量不过是私人的幻想。

    但是至少我心中毫不怀疑,班达大致构思出之真正知识分

    子的形象依然具有吸引力及信服力。他的许多正、反面的例证

    都具说服力:例如,伏尔泰为卡 )公开辩 拉家族(

    护, 或者 相反的一端 像巴雷斯这类法国作家骇人听闻的民族主义,班达认为这类作家以

    法国国家荣誉之名,遂行一种“粗暴、轻蔑的浪漫主义”。 班达

    在精神上受到德雷福斯事件(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塑造,这两个事件对于知识分子都是严格的考验;知识分子可

    以要么选择勇于发言反对反犹太人的军法不公和民族主义的狂

    热,要么如羔羊般顺服群众,拒绝为受到不公平判刑的犹太裔军

    官德雷福斯辩护,口中诵唱着侵略主义的口号,以激起反对所有第 15 页

    德国事物的战争狂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班达重新出版他的

    书,这次增加了一连串对于知识分子的攻击,这些知识分子是和

    纳粹合作的人以及不 班达的 加鉴别地热情拥抱共产党的人。

    作品基本上很保守,但在他战斗性的修辞深处却能找到这种知

    识分子的形象:特立独行的人,能向权势说真话的人,耿直、雄

    辩、极为勇敢及愤怒的个人,对他而言,不管世间权势如何庞大、壮观,都是可以批评、直截了当地责难的。

    葛兰西把知识分子视为符合社会中一套特殊作用的人,这

    种社会分析远较班达 世纪末期,许 的观点接近现实,尤其在

    多新兴行业印证了葛 广播员,学院专业人士,电 兰西的见识

    脑分析师,体育运动和媒体律师,业务顾问,政策专家,政府顾

    问,特殊市场报告的作者,以及近代大众新闻业这一行本身。

    今天,在与知识生产或分配相关的任何领域工作的每个人,都是葛兰西所定义的知识分子。在大多数工业化的西方社会

    里,所谓的知识工 )以及与实际生产相关

    的工业,二者之间的比例朝着知识工业的方向激增。美国社会

    学家古德诺( )几年前就说知识分子是新阶

    级,而掌理知识者现在很多已经取代了旧式的有产阶级。但古

    德诺也说,知识分子随着地位的晋升,也不再是向广大公众发言

    的人了;相反的,他们成为他所谓的一种批评话语文化(

    每位知识分 )的成员。 子,书籍的编辑和作

    者,军事战略家和国际律师,所说、所用的语言都变成专业的,可

    为相同领域的其他成员所使用,而专家与专家之间的共通语言

    是非专业人士大都难以理解的。

    法国哲学家福柯也说,所谓普遍的知识分子(

    他心里想的也许是萨特 他们的地位已经被第 16 页

    “特殊的”知识分子 ( ) 所取代, 这些特殊的

    知识分子在一个行业中工作,但无论如何都能运用他们的专长。

    这里,福柯特别想到的就是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在

    至 阿拉 年主持洛斯 莫斯( )原子弹计划

    时,离开了他的专业领域,后来成为美国科学事务中类似政委的

    角色。

    知识分子的衍生甚至扩大到许多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知识

    分子已经成为被研究的对象。这些主张也许跟随葛兰西《狱中

    札记》率先提出的看法,几乎是首次把知识分子,而不是社会阶

    级,视为近代社会运作中的枢纽。只要把“的”字和“与”字加在

    “知识分子”一词之旁,几乎立刻就在我们眼前出现连篇累牍有

    关知识分子的研究,不但范围惊人,而且研究细致深入。现成可

    用的有数以千计有关知识分子的各种历史和社会学,以及有关

    知识分子与民族主义、权力、传统、革命等等无穷无尽的研究。

    世界各地都有其知识分子,他们的每一个派系都被热烈地辩论、争议。近代史中的主要革命,知识分子无役不与;主要的反革命

    运动,知识分子也是无役不与。知识分子一直是运动的父母,当

    然也是子女,甚至是侄甥辈。

    这里存在着一个危险:知识分子的风姿或形象可能消失于

    一大堆细枝末节中,而沦为只是社会潮流中的另一个专业人士

    或人物。我在这一系列演讲中的论点所视为理所当然的,就是

    原先葛兰西所主张而在 世纪末成为现实的情况,但我也坚持

    主张知识分子是社会中具有特定公共角色的个人,不能只化约

    为面孔模糊的专业人士,只从事她他那一行的能干成员。我认

    为,对我来说主要的事实是,知识分子是具有能力“向( ” 公众

    以及 “为 ”公众来代表、具现、表明讯息、观点、态度、哲学或第 17 页

    意见的个人。而且这个角色也有尖锐的一面,在扮演这个角色

    时必须意识到其处境就是公开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对抗(而不

    是制造)正统与教条,不能轻易被政府或集团收编,其存在的理

    由就是代表所有那些惯常被遗忘或弃置不顾的人们和议题。知

    识分子这么做时根据的是普遍的原则:在涉及自由和正义时,全

    人类都有权期望从世间权势或国家中获得正当的行为标准;必

    须勇敢地指证、对抗任何有意无意地违犯这些标准的行为。

    让我以自己为例来说明这一点:身为知识分子,我在观众或

    诉求对象之前提出我的关切,但这并不只关系着我如何发表它

    们,也关系着自己作为尝试促进自由、正义的理念的人士所代表

    的。我把这些形诸言词或笔墨,是因为经过再三省思后这些是

    我所相信的,而且我也要说服别人接受这个观点。因此,这里就

    出现了个人世界与公共世界之间很复杂 一方面是来 的混合

    自我的经验的个人的历史、价值、写作、立场,另一方面是这些如

    何进入社交世界,人们在其中辩论、决定有关战争、自由、正义之)是 事。纯属个人的知识分子( 不存在的,因

    为一旦形诸文字并且发表,就已经进入了公共世界。仅仅是公

    共的 个人 只是 作为某 个理 知识分子(

    念、运动或立场的傀儡、发言人或象 也是不存在的。总是 征

    存在着个人的变化和一己的感性,而这些使得知识分子所说或

    所写的具有意义。最不应该的就是知识分子讨好阅听大众;总

    括来说,知识分子一定要令人尴尬,处于对立,甚至造成不快。

    总之,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作为代表性的人物:在公开场合代

    表某种立场,不畏各种艰难险阻向他的公众作清楚有力的表述。

    我的论点是:知识分子是以代表艺术( ) 为

    业的个人,不管那是演说、写作、教学或上电视。而那个行业之第 18 页

    重要在于那是大众认可的,而且涉及奉献与冒险,勇敢与易遭攻

    击。我在阅读萨特或罗素的作品时,他们特殊的、个人的声音和

    风范给我留下的印象远超过他们的论点,因为他们为自己的信

    念而发言,不可能把他们误认为藉藉无名的公务员或小心翼翼

    的官僚。

    在有关知识分子汗牛充栋的研究中,定义知识分子的不胜

    枚举,但对于他们的形象、特征、实际的介入和表现的评量却不

    足,而这些结合起来才构成每位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命脉。柏林

    世纪的俄国作家曾有 ) 对 于 如下

    说法:他们的读者部分受到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意识到作家

    就我看来,那种气质多少依然关 是站在公共的舞台上作证”。

    系着近代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那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忆起像

    萨特这样的知识分子时,记得的是个人的风格,甘冒重大的风

    险,以全然的努力、冒险、意志来讨论殖民主义、献身、社会冲突;

    这些说法激怒他的对手,鼓舞他的朋友,甚至事后回想起来也许

    会让自己觉得尴尬。我们读到他与波伏瓦的复杂关系,与加缪(

    的争论,与热内 ( )值得大书特书的交往

    时,我们把他 在 放置 ( ,这是萨特的用语)在他的环境中;

    这些环境中 就某 使得 个程度而言,正是因为这些环境

    萨特成为萨特,而同样这一个人也反对法国介入阿尔及利亚和

    越南。这些复杂的情况非但没有妨碍或损及萨特作为知识分子

    的资格,反而使他所说的话有血有肉,具有张力,显露出他是一

    个会犯错的人,而不是令人乏味、说教的牧师。

    我们若把近代的公共生活视为长篇小说或戏剧,而不是商

    业或社会学专著的素材,就最可能看出并了解知识分子如何成第 19 页

    为代表 不只是代表某种秘密的或巨大的社会运动,而是代

    表他们独有的怪异、甚至暴戾的人生风格和社会表现。某些杰

    屠格涅夫的《 出的 世 世纪初期的长篇小 纪 说 和 父与

    子》 [ ( ) ,] 、 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乔伊斯的《一位年轻艺术家的画像》),其中所代表的社会现实因一位新角色、近代的年轻

    知识分子的突然出现而受到重大影响,甚至造成决定性的改变。

    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更早有关那种角色更好的描述。

    屠格涅夫描绘的 年代外省的俄罗斯是田园式的,平静

    无事:有家业的年轻人继承父母的生活习惯,结婚,生儿育女,生

    活多多少少往前进展。在信奉无政府主义却又感情强烈的人物

    巴扎洛夫 ( )闯进他们的生活之前,一直是如此。我们注

    意到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他与父母断绝关系,而且巴扎洛夫与其

    说是为人子者,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自我产生的角色,挑战惯例,抨击平凡庸俗、陈腔滥调,肯定表面看来理性、进步的科学的、不

    感情用事的新价值。屠格涅夫说,他拒绝把巴扎洛夫表现得甜

    美,而有意让他“粗鄙,不通人情,冷淡和简慢到残酷的地步”。

    巴扎洛夫嘲笑基尔沙诺夫( )家族,中年的父亲演奏舒

    伯特时,巴扎洛夫大声嘲笑。巴扎洛夫提倡德国唯物主义的科

    学观念:大自然对他而言不是神殿,而是工作室。他爱恋上安

    谢尔盖叶夫 娜 娜( )时,她一方面被他吸引,但

    也觉得害怕:巴扎洛夫无拘无束、经常是无法无天的知识分子的

    能量,对她来说暗示着混乱。她曾说,跟巴扎洛夫在一块就像蹒

    跚行走于深渊的边缘。第 20 页

    这部长篇小说的美丽与悲情在于屠格涅夫暗示并描绘两者

    的水火不容:一边是受制于家庭、爱与孝心的传承、古老自然的

    做事方式的俄罗斯;一边则是像巴扎洛夫这样虚无主义的破坏

    力,他的生平不同于这部小说中的每个角色,似乎无法叙述。他

    突兀地出现,挑战,却被他所治疗的生病农夫感染,而又突兀地

    死亡。我们所记得的巴扎洛夫,是他的探索和深切的对抗性才

    智 ( )所展现出的锲而不舍的力量;虽然

    屠格涅夫宣称他相信巴扎洛夫是自己最同情的角色,但甚至连

    他都因为巴扎洛夫毫无顾忌的知识分子的力量以及读者很困惑

    紊乱的反应而大惑不解,而且多少有些驻足不前。有些读者认

    为巴扎洛夫是对于青年的攻击;有些人称赞这个角色是真正的

    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危险人物。不管我们对于他这个人的感

    觉如何,《父与子》无法容纳巴扎洛夫作为叙事里的角色;他的朋

    友基尔沙诺夫家族,甚至他悲惨的年迈双亲,都继续过他们的生

    活,而身为知识分子的巴扎洛夫的专横与不驯,使他脱离了这个

    故事 他既不适于这个故事,而且多少不适合被驯化。

    乔伊斯笔下年轻的戴德勒斯( )的情况甚至

    更明显。他的整个早年生涯是两股力量的拉锯戏:一边是教会、教书业、爱尔兰民族主义之类体制的诱惑,一边是他作为知识分

    子 缓 缓 出 现 的 顽 固 的 自 我 , 以 魔 鬼 式 的 我 不 效 劳 为格言。狄恩 ( )对于乔伊斯《一位年轻

    艺术家的画像》有如下的精彩看法:这是“英文中第一部完完全

    狄更 全呈现热爱思索( )的长篇小说”。 斯

    、萨克雷(

    、奥斯丁。哈代 (

    ,甚至艾略特( )等英国小说家的第 21 页

    主人翁都不是这般以社会中的心灵生命为主要关怀的青年男女,而对年轻的戴德勒斯而言,“思

    索是体验世界的一种模式”。在戴德勒斯之前,英文小说里知识

    分子这一行只有“古怪的体现” 狄恩的这个说法很正确。但

    部分因为戴德勒斯是位年轻的外省人、殖民环境的产物,所以必

    须先发展出一种知识分子的抗拒意识(

    ,才能成为艺术家。

    他疏离任何意识形态的规划,因为这些规划的效应将会减

    损他的个性和他经常是很不愉快的人格;在小说结尾时,他对于

    家庭和芬尼亚组织成员( 年前后成立于纽约争取

    民族独立的爱尔兰反英秘密组织)的批判与疏离,并不亚于对任

    何意识形态的规划的批判与疏离。乔伊斯就像屠格涅夫一样,尖锐地呈现年轻知识分子和按部就班的人生二者之间的水火不

    容。开始时像个传统故事:年轻人在家庭中成长,然后上学、就

    读大学,后来化为戴德勒斯笔记中一连串简略的摘记。知识分

    子不愿驯服或适应于乏味的惯常行径。在这部小说最著名的言

    论中,戴德勒斯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由信条 虽然在表现这

    个宣言时乔伊斯用闹剧式的夸张之词来突出这位年轻人的自

    负:“我会告诉你我会做什么和不会做什么。我不会服侍我不再

    相信的东西,不管那是我的家、我的祖国或我的教会:我要尽可

    能自由地、完整地以某种生命或艺术的模式来表达自我,用我容

    许自己使用的仅有的武器 沉默、放逐、狡 来 自 我 防 诈

    卫。 ”

    甚至在《尤利西斯》 ( )中,我们所看到的戴德勒斯

    都只是个倔强、矛盾的年轻人。他的信条中最惊人的就是肯定

    知识分子的自由。这在知识分子的表现上是件大事,因为以小第 22 页

    气鬼和专扫人兴的人作为目标并不足为训。知识分子活动的目

    的是为了增进人类的自由和知识。尽管当代法国哲学家利奥塔

    一再声称,与先前的“近代”相关的“解放与启蒙的宏大叙事”) 这类雄心壮

    志在后现代的时代里已不再通行,但我相信上述对于知识分子

    的看法依然成立。根据后现代的看法,宏大叙事被具有地方特

    色的情境 ( )和语言游戏( )所取代:

    后现代的知识分子现在 , 而不是像 看重的是能力(

    真理或自由这类的普遍价值。我一直认为利奥塔和他的追随者

    是在承认自己的怠惰无能,甚至可能是冷漠,而不是正确评估即

    使在后现代主义的情况下,知识分子依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

    因为,事实上政府依然明目张胆地欺压人民,严重的司法不公依

    然发生,权势对于知识分子的收编与纳入依然有效地将他们消

    音,而知识分子偏离行规的情形依然屡见不鲜。

    在《情感教育》中,福楼拜比任何人都表达出对于知识分子

    更大的失望,因而提出更无情的批判。福楼拜的长篇小说背景

    至 年动荡不安的巴黎,著名的英国历史家 是在 纳米)把这个时代描述成知识 尔 ( 分子的

    世纪首都” 革命。小说中呈现的是“ 波西米亚式的生活和政

    治生活的广泛全景。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两个年轻的外地人摩罗)和德思拉利尔 ( , 这两位花

    花公子的行径表现出福楼拜对他们的愤怒:愤怒于他们不能维

    持知识分子的常轨。福楼拜对他们的许多叱责也许来自对他们

    应有的作为期望过高。结果是对随波逐流的知识分子最精彩的

    再现。这两个年轻人开始时以公众福祉为目标,有可能成为法

    学家、批评家、历史家、作家、哲学家、社会理论家。然而,摩罗的第 23 页

    下场是“知识分子的雄心壮志消沉。岁月流逝,他忍受心灵的怠

    惰和情感的迟钝。”德思拉利尔则成为“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官吏,报社经 高级官员的秘书 理,广告代理商……目前受雇担任一家

    产业公司的律师”。

    言是他那一代 年的失败对福楼拜而 的失败。作家似

    乎有先见之明,把摩罗和德思拉利尔的命运描绘成因为个人意

    志不能集中,以及近代社会需索的代价 近代社会中有无穷

    无尽让人分心的事,纷至沓来的各式享乐,尤其是新闻业、广告

    的出现,使人一夕成名,又有着不断流通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

    所有观念都可以行销,所有价值都可以改变,所有职业都被贬为

    追求急功近利。因此,小说的主要场景以象征的方式环绕着赛

    马,在咖啡馆和妓院跳舞,暴动,游行,公共集会,摩罗无休无止

    地试图在其中获得爱情和知识的成就,却又都不断被引开以致

    无法达成。

    巴扎洛夫、戴德勒斯和摩罗当然是极端,但他们的确起到了

    作用, 这是 世纪全景式的写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独特之处,为我们展示行动中的知识分子被许多

    艰难和诱惑包围,不是坚持就是背叛了他们的职守,故事中呈现

    的不是从技术手册里可以一劳永逸就学得的固定职责,而是一

    直遭受近代人生威胁的具体经验。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向社

    会宣扬的理念或观念,并不意味主要为了强化自我或颂扬地位,亦非有意服侍有权势的官僚机构和慷慨的雇主。知识分子的代

    种意识,一种怀疑、投注、不断献 表是在行动本身,依赖的是 身

    于理性探究和道德判断的意识;而这使得个人被记录在案并无

    所遁形。知道如何善用语言,知道何时以语言介入,是知识分子

    行动的两个必要特色。第 24 页

    但是,今天的知识分子代表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最佳、最

    诚实的答案之一来自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

    米尔斯是位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具有热切的社会远见及杰出

    的沟通能力,能以直截了当、扣人心弦的散文传达自己的观念。

    年他写道,独立的知识分子不是怀着沮丧的无力感面对边

    缘地位,就是选择加入体制、集团或政府的行列,成为为数不多

    的圈内人,这些圈内人不负责任、自行其是地作重要的决定。成

    为资讯工业“雇用的”人员也不是解决之道,因为以这种方式不

    可能建 )和他的读者那 立起像潘恩(

    样的关系。总之,知识分子的谋生处世的手段在于“有效沟通的

    方式”,而这在当前的情况下却被剥夺了,使得独立的思想家只

    剩下一个主要的职责。米尔斯的说法如下:

    只有少数人依然有足够能力抗拒、防止刻板印象和真正活

    生生事物的逝去,而独立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正属于这群

    人。近代传播工具[即近代的代表再现系统(

    ]以见解和才智的刻板印象吞没了我

    们,因此新鲜的感受现在包含了有能力持续地揭穿、粉碎那

    些刻板印象。这些大众艺术和大众思考的世界愈来愈迎合

    政治的要求。那也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的团结和努力必须

    集中于政治。如果思想家不涉及政治斗争中的真理价值,就不能负责地处理活生生的整体经验。

    这段文字值得一读再读,其中充满了重要的指标和强调。

    到处都是政治,我们无法遁入纯粹的艺术和思想的领域,也因而

    无法遁入超然无私的客观性( )或超验的第 25 页)的领域。知识 理论 ( 分子属于他们的时

    代,被资讯或媒体工业所具体呈现的大众政治的代表簇拥同行;

    愈来愈有力的媒体流通着形象、官方叙述、权威说法(不只是媒

    体,而且是要保持现状的整个思潮,使事情维持于现实上可被接

    受、批准的范围内),而知识分子只有借着驳斥这些形象、官方叙

    述、权威说法,借着提供米尔斯所谓的揭穿( ) 或另类

    版本 ( 竭尽一己之力尝试诉说真话,才能加

    以抵抗。

    这绝非易事:知识分子总是处于孤寂与结盟之间。在最近

    针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中,要提醒美国公民说自己的国家不是

    清白或超然的势力(政策制定者轻易遗忘了入侵越南和巴拿马

    的事)、美国只是自命的世界警察,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但我

    相信这正是此时此刻知识分子的职责:挖掘出遗忘的事情,连接

    起被切断的事件,举述原来可以用来避免战争及随之而来的残

    杀的另类作法。

    米尔斯的主要论点是大众与个人的对立。大组织的势力

    (从政府到集团)以及相对的弱势(不只是个人,而且包括了从属

    阶级,弱势者,少数民族和国家,地位较低或势力较弱的文化和

    种族),二者之间天生就有落差。在我心目中,知识分子无疑属

    于弱者、无人代表者的一边 。有人会说就像罗宾汉(

    一样。然而,知识分子的角色并不那么简单,因此不能以

    太浪漫的理想主义就轻易打发掉。根据我的定义,知识分子既

    不是调解者,也不是建立共识者,而是这样一个人:他或她全身

    投注于批评意识,不愿接受简单的处方、现成的陈腔滥调,或迎

    合讨好、与人方便地肯定权势者或传统者的说法或作法。不只

    是被动地不愿意,而是主动地愿意在公众场合这么说。第 26 页

    这并不总是要成为政府政策的批评者,而是把知识分子的

    职责想成是时时维持着警觉状态,永远不让似是而非的事物或

    约定俗成的观念带着走。这需要稳健的现实主义、斗士般的理

    性的活力以及复杂的奋斗,在一己的问题和公共领域中发表、发

    就是这个使 言的要求二者之 得它成为一 间保持平衡 种恒久

    的努力,天生就不完整、必然是不完美。然而,它予人的鼓舞激

    发和蕴涵的错综复杂,至少对我而言,虽然并不使人特别受欢

    迎,却是因而更丰富。

    注 释

    ① 葛 兰 西 , 《 狱 中 札 记 》) ] ,页 ② 前 引 书 , 。

    ③译注:斯宾诺莎是荷兰哲学家,唯理论的代表之一;伏尔泰是法国

    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勒南是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历史观点研究

    宗教。

    ④班达,《知识分子之背叛》[

    ] ,⑤译注:费内隆是法国天主教大主教、作家、教育家,主张限制王权、教会脱离政府控制,为法王及教皇所贬斥;马悉隆是法国主教,他常被引用

    的名言就是在法王路易十四葬礼演讲的开场白:“只有上帝是伟大的。”” )

    页 班达,前引书, 。

    年,一位新教徒商人( )因为被怀疑谋杀

    即将改信天主教的儿子而遭到审判,然后处决。此案的证据薄弱,然而造

    成仓卒判决的则是当时广为流行的信念:新教徒是狂热分子,对于要改变第 27 页

    ( :) ,柏林,《俄国思想家》

    ] (

    译注:波伏瓦是法国女权运动者、作家、存在主义的信徒;加缪是

    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 年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得 主 ; 热 内 是 法 国 作

    家、荒诞派戏剧家。

    狄恩,《凯尔特的复兴:近代爱尔兰文学论文集,[ ( :

    ] ,米尔斯,《权力、政治与人民:米尔斯论文集》

    宗教信仰的任何其他新教徒干脆除之而后快。伏尔泰发起一项运动,成功

    地恢复了 卡拉家族的名誉(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他也捏造了证据)。巴雷斯

    强烈反对德雷福斯[ 译按:犹太裔法国军官,年被军事法庭以叛国罪判处终身监禁,掀起轩然大波,经重审后于

    年平反)]。这位典型的法西斯主义者、反智的 世纪末、 世纪初

    的法国小说家,倡议一种政治无意识的观念

    ,认为整个种族和国家会集体地具有观念和倾向。

    此书于 年由格拉赛特 )重新出版。 (

    古德诺,《知识分子的未来与新阶级的兴起》

    ] ,福 柯 ,《 权 力 知 识 : 访谈 录 与 其他 写 作 选集 ,,: ,] ,第 28 页

    第二章 为民族与传统设限

    班达的名著《知识分子之背叛》给人的印象是:知识分子存

    在于一种普遍性的空间,既不受限于民族的疆界,也不受限于族

    裔的认同。 年时在班达看来,对知识分子感兴趣显然意味

    着只关切欧洲人(他赞许的对象中只有耶稣不是欧洲人)。

    自那以来,世事巨变。首先,欧洲与西方为世界其他地方设

    定标准的这种角色已经遭到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殖

    民帝国的分崩离析削弱了欧洲的能力,使其不能再在知识上、政

    治上照耀以往所谓世界的黑暗地方。随着冷战的来临,第三世

    界的崛兴,以及联合国之存在所暗示(若不是所实现)的全球解

    放,非欧洲的国家与传统现在似乎值得严肃看待。

    其次,旅行与通讯不可思议的快速发展,创造出对于所谓

    “歧异” )和“他性” )的新认知;用简单的话

    来说,这意味着如果谈起知识分子,就不能像以往那样泛泛而

    谈,因为法国的知识分子在风格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于中国的知

    识分子。换言之,今天谈论知识分子也就是谈论这个主题在特

    定国家、宗教甚至大洲的不同情况,其中似乎每个都需要分别考

    量。例如,非洲的知识分子或阿拉伯的知识分子各自处于很特

    殊的历史语境,具有各自的问题、病征、成就与特质。

    就某个程度而言,我们在看待知识分子的方式上这种窄化第 29 页

    的焦点和地方化( 的现象,也来自专业化研究令人惊

    异的发展,这种发展理所当然地记录了知识分子在现代生活中

    逐渐扩张的角色。在西方大多数具有规模的大学或研究图书

    馆,我们可以查到数以千计有关不同国家知识分子的标题,其中

    任何一组都得经年累月才能精通。其次,当然知识分子也有许

    多不同的语言,像阿拉伯文或中文,标示出近代的知识分子话语

    和古老、通常是很丰富的传统之间很特别的关系。如果西方历

    史家尝试认真了解其他不同传统中的知识分子,也得花上多年

    的时间学习他们的语言。然而,尽管存在着这些歧异与他性,尽

    管对于知识分子的普遍性观念必然有所减损,但是有关个体知

    识分子 ( )的一些普遍观念 这是我

    在此处的关怀 似乎不只限用于特定的地方。

    这些观念中我首先要讨论的就 ) 以及由 是民族性(。 此衍生的民族主义( 近代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像乔姆

    斯基或罗素那样的大人物,或名声没有那么响亮的知识分子,没) 写 有一位是用世界语( 作的 这种世界语的设计不

    是为了属于全世界,就是为了不属于特定的国家和传统。每位知

    识分子都诞生在一种语言中,而且大都一辈子就活在那个语言

    中,那个语言成为他知识活动的主要媒介。语言当然一向具有民

    族性,如希腊文、法文、阿拉伯文、英文、德文等,虽然我在这里的

    主要论点之一是:知识分子应该使用一个民族的语言,不只是为

    了方便、熟悉这些明显的理由,也是因为个体的知识分子希望赋

    予那种语言一种特殊的声音、特别的腔调、一己的看法。

    然而,知识分子特别的问题在于每个社会中的语言社群)被已经存在的表现习惯所宰制,这些习惯

    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保持现状,并确保事情能够平稳、不变、不第 30 页

    受挑战地进行。奥威尔在《政治与英文》

    ]一文中提出了令人

    信服的论点。他说:陈腔滥调,老旧的比喻,懒惰的书写,都是)的事例。 “语言堕落” 语言具有超级市场

    背景音乐的效用,当语言冲洗人的意识,诱使它被动地接受未经

    检证的观念和情绪时,结果便是心灵的麻木与被动。

    奥威尔此文写于 年,文中所关切的是蛊惑民心的政客

    逐渐侵蚀英国人的心灵。他说:“下列说法以不同情况适用于从

    保守党到无政府主义者的所有政党:政治语言是设计来使谎言

    听起来像是真话,谋杀像是 然 而, 正派行径,空气像是固体。”

    今天的问题比那更广大、更普遍,我们只要浏览今天语言趋向更

    广泛、更集体的形式便知分晓。以新闻业为例,在美国,一家报

    纸的范围和势力愈大,声音就愈权威、愈与社群紧密认同,而这

    里的社群不只是一群职业作家和读者。一家通俗小报和《纽约)的差异在于《纽约 时报》 时报》期许成为(而

    且经常被认为是)备案的全国性报纸,它的社论反映的不只是少

    数人士的意见,也被认为是整个国家所认知的真理。相对的,小

    报的设计是通过煽情的文章和抢眼的排版来攫取立即的注意。

    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任何文章都带有严肃的权威,暗示着长

    期的研究,缜密的思索,审慎的判断。社论中所用的“我们”当然

    直指编辑自己,但同时也暗示民族集体的认同,如“我们美国

    人”。海湾战争期间舆论讨论这项危机,特别是在电视上,但也

    在报章杂志上,认定了全国性的“我们” ” ) 的 存 在,记者、军方和市井小民都重复此用语,如“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地

    面战争? ” 或 “我们是否有任何伤亡 ? ”

    新闻业只是澄清并固定一国语言(如英文)的存在本身通常第 31 页

    所暗示的意义,也就是民族的社群,民族的认同或自我。阿诺德

    文化 与无 在 政府状 态》

    ]一书中甚至说国家是民族最好的

    自我,而民族文化所表达的是曾经说过或思考过的最佳事物。

    这些最好的自我和最好的思考绝非不证自明;阿诺德说,它们是

    “文化人”理应宣告和代表的。他似乎意味着我所谓的知识分

    子 那些知识分子的思考力与判断力使得他们适合代表最好

    的思考(即文化本身),并使之广为流传。阿诺德很明白地说出,这一切之所以发生不是为了个别的阶级或一小群人,而是为了

    整个社会。这就像近代的新闻业一样,知识分子的角色理应是

    协助民族的社群更感受到共同的认同感,而且是很崇高的感受。

    阿诺德的主张底下潜藏着一种恐惧,害怕变得更民主之后,更多人要求投票权和自主权,社会将变得更难驾驭、更难治理。

    因此,知识分子不言而喻的需求就是使人民冷静,让人民知道最

    好的观念和最好的文学作品构成属于民族社群的方式,这也转

    而排除了阿诺德所 年代。 谓的“为所欲为”。当时是

    对 年代的班达而言,知识分子的危险在于太过遵从阿

    诺德的处置方式:知识分子在显示给法国人看法国的科学和文

    学多么伟大时,也教导公民隶属民族社群本身就是目的,尤其像

    法兰西这样伟大的民族。相反,班达倡议知识分子应该不再以

    集体式的热情来思考,而应该集中于超越的价值,普遍适用于所

    有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刚才说过,对班达而言这些价值理所当

    然是欧洲的,而不是印度或中国的。至于他所赞许的那种知识

    分子也是欧洲男人。

    民族或其他种类的社群(如欧洲、非洲、西方、亚洲)具有共

    同的语言和一整套暗示及共有的特色、偏见、固定的思考习惯,第 32 页

    我们似乎无从逃脱民族或社群在我们周围所设定的边界和藩

    篱。 在公众的言词中, 找不到比 “英国人” “ 、阿拉伯人” “ 、美国

    人”、“非洲人”更普遍的用语了,其中每个用语暗示的不只是整

    个文化,而且是特定的心态。

    今天在与伊斯兰世界打交道时情况正是如此。伊斯兰世界

    有十亿人,数十种不同的社会,六七种主要的语言(包括阿拉伯

    文、土耳其文、伊朗文),这些都散播 但 到三分之一个地球上

    是英美的学院知识分子却只把它们称作“伊斯兰”,这种说法不

    但太过化约,而且在我看来不负责任。他们借着单单一个字眼

    似乎就把伊斯兰当成一个简单的客体, 年的伊斯 对于上下

    兰历史提出概括的看法,大谈伊斯兰教与民主、伊斯兰教与人

    权、伊斯兰教与进步是否相容,并妄加论断。

    如果这些讨论单纯只是个别学者的意见,就像小说家乔治

    艾略特笔下的卡苏朋先生( 《米德尔马契》中人

    物)一样,寻找一把能开启所有神话的钥匙,那么人们可以弃如

    敝展。但是这些讨论出现在美国主宰的西方联盟所提供的后冷

    战语境 ( 中,而且当中已经出现一种共

    识:复苏的或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教已经取代共产主义,成为新

    的威胁。这里,集体的思考并未使得知识分子成为我所描述的

    质疑和存疑的个人心灵(这些个人代表的不是共识,而是以理

    性、道德和政治的立场,遑论方法论的立场,来怀疑这种共识),而是使得知识分子异口同声回应盛行的政策观点,加速使其成

    为更集体的思考、愈来愈不理性的说法:“我们”遭到“他们”威

    胁。结果是不容忍和恐惧,而不是知识和共同体。

    然而悲哀的是,要重复集体的套语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因

    为只要是使用一种国语(国语是无可取代的),就会使人接纳手第 33 页

    边最现成的事物,把人驱向有关“我们”和“他们”的那些陈腐用

    语和流行比喻,而这些是许许多多的机构,包括新闻业、学术专

    业等,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而使之流行的。所有这些都是维持民

    族认同 ( )的一部分。例如,觉得俄国人进逼,日

    本经济入侵,或好战的伊斯兰教国家挺进,这不只是体验集体的

    警讯,而且也巩固受到包围、岌岌可危的“我们的”认同。如何处

    理这个现象,是今日知识分子的主要问题。民族性这个事实是

    否使得个体的知识分子(个体的知识分子是我此处的重点所在)

    因为团结、与生俱来的忠诚、爱国主义而委诸公众的情绪?或者

    能提出更有利于知识分子的说法 此处的知识分子指的是有

    别于集体的异议者?

    绝不把团结置于批评之上,这就是简洁的答案。知识分子

    总要有所抉择:不是站在较弱势、代表不足、被遗忘或忽视的一

    边,就是站在较强势的一边。这里应该提醒的是:国语本身不只

    是外在的客观存在,搁在那里待人使用,而且是必须被据用(。例如,越战时的美国专栏作家使用“我们”

    或“我们的”这种字眼时,已经据用了中性的代名词,而有意使这

    些原先中性的代名词不是附属于入侵一个遥远的东南亚国家的

    罪行,就是附属于另一个困难得多的选择:附属于那些寂寞的异

    议之声,对这些人来说,美国的战争既不智又不义。这并不意味

    着为了反对而反对,却的确意味着质疑、区别、回忆在急急忙忙

    求取集体判断和行动中所可能忽略或漠视的所有事情。至于群

    体或民族认同的共识,知识分子的职责就是显示群体不是自然

    或天赋的实体,而是被建构出、制造出、甚至在某些情况中是被

    捏造出的客体,这个客体的背后是一段奋斗与征服的历史,而时

    有去代表的必要。在美国,乔姆斯基和维达尔一直全力执行这第 34 页

    项职责。

    我所意指的最佳例证之一也可在伍尔芙《自己的房间》

    ] 一文找

    到,该文是近代女权主义知识分子的一篇关键文本。伍尔芙应

    邀发表一场有关女人和小说的演讲,她起先决定除了陈述结论

    之外(她的结论是女人如果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和自己的房

    间),必须为这项主张提出合理的论证,而这使得她经历如下的

    过程:“一个人只能显示自己是如何持有现在所持的任何意见。”

    伍尔芙说,除了直接说出真相之外,陈述自己的论证则是另一种

    选择方式,因为只要一涉及性,随之而来的很可能不是辩论而是

    争议:“只能由听众来观察演讲者的局限、偏见、癖好,给予听众

    自己下结论的机会。”这在战术上当然可以使人解除心防,但其

    中也有个人的风险。受伤的可能性和理性的论证,此二者的结

    合提供伍尔芙完美的开端,以进入她的主题:不是提供原文)的教条式声音,而是知识分子以完全适合当

    前工作的语言来代表被遗忘的“较柔弱的性别”。因此,《自己的

    房间》的效应是从伍尔芙所谓的父权体制的语言和权力中,分离

    出一种女人对于地方的新感受,这种新感受既是附属的,通常又

    隐而未现、很少被人想到。因此,伍尔芙写出那些精彩的章节,如隐藏手稿的奥斯丁,影 )内心深处 响勃朗特(

    的愤怒,或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男性宰制的价值与女性次要、封闭的价值之间的关系。

    伍尔芙描述,女人在提笔写作时,那些男性价值如何早已进

    驻其中:其实,她描写的也是个体的知识分子开始写作或说话时

    所存在的关系:总是已经存在着权力与影响的结构,已经宣告了

    的价值和观念的一长串历史,而且对知识分子来说最重要的就第 35 页

    是,在那些结构和历史底下有着观念、价值以及(像伍尔芙所讨

    论的女作家那样)没有自己的房间的人们。正如本雅明所说的:“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人至今都在胜利的行

    列,在此行列中现今的统治者践踏过那些匍匐在地的人。”这种

    很戏剧性的历史观恰好与葛兰西的看法吻合;对葛兰西来说,社

    会现实本身被划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我认为,知识分子面

    对的主要选择是:要和胜利者与统治者的稳定结合在一起,还是

    认为那种稳定是一 选择更艰难的途径 种危急状态,威胁着

    较不幸的人使其面临完全灭绝的危险,并考虑到屈从的经验)以及被遗忘的声音和人们的记

    忆。如本雅明所说的:“以历史的方式来宣告过去,并不意味着

    承认‘过去的实况’……而是意味着当记忆〔或存在〕闪现于危险

    时刻之际掌握住它。”③)为近代知 社 识 会 分 学 子 家 提 希 供 尔 了 斯 一 (

    则经典式的定义:

    每个社会中……都有一些人对于神圣的事物具有非比寻常

    的敏感,对于他们宇宙的本质、对于掌理他们社会的规范具

    有非凡的反省力。在每个社会中都有少数人比周遭的寻常

    伙伴更探寻、更企求不限于日常生活当下的具体情境,希望

    经常接触到更广泛、在时空上更具久远意义的象征。在这

    少数人之中,有需要以口述和书写的论述、诗或立体感的表

    现、历史的回忆或书写、仪式的表演和崇拜的活动,来把这

    种内在的探求形诸于外。穿越当下具体经验之屏幕的这种

    内在需求,标示了每个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存在。第 36 页

    这个定义部分是班达说法的重述(知识分子是类似神职人员的

    少数人),部分是一般的社会学描述。希尔斯后来又说:知识分

    子站在两个极端,不是反对盛行的准则,就是以某种基本上调和

    的方式存在着,以提供“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和延续”。我的意见

    是:这两种可能性中只有第一种(与盛行的准则争辩)才是真正

    近代知识分子的角色,原因在于宰制的准则现今与民族密切相

    关(因其上承民族之令),而民族一向惟我独尊,一向处于权威的

    地位,一向要求忠诚与服从,而不是伍尔芙和本雅明二人所说的

    那种知识的探究和重新检讨。

    再者,当今许多文化中,知识分子对于希尔斯所谈到的广泛

    象征主要采取质疑的态度,而不是直接沟通。因此,已经从爱国

    主义的共识和默许转移到怀疑和争论。完美的发现与无限的机

    会确保建立起一个新共和国的美国例外论(

    周 , 并在发现新大陆 年的 年加以庆祝;对于赛尔)这样一位美国知识分子而言,上述的整个叙

    事漏洞百出,令人难以接受,因为摧毁早先事物状态的掠夺和种

    族屠杀的代价太高了。 一度奉为神圣的许多传统和价值现在

    看来既虚假伪善,又以种族为基础。美国许多大学校园里有关

    经典 ( 的辩论,尽管时而有些白痴式的叫嚣或愚昧的沾沾

    自喜,但透露出知识分子面对民族的象征、神圣的传统、崇高不

    可侵犯的观念时,其实他们的态度很不稳定。至于像伊斯兰教

    或中国那样的文化,具有它们传奇式的延续和很安全的基本象

    征,也有像谢里阿提、阿当尼斯、狄柏(

    或“五四运动”的这类知识分子,扰动其庞伟的沉

    静、高高在上的传统。

    我认为这种情况在美、英、法、德等国也同样成立。那些国第 37 页

    家晚近民族认同观念因其不足之处而公开受到批驳,参与争辩

    的不只是知识分子,也包括了切身相关的人士。现在欧洲有些

    移民社群来 年至 自以往的殖民地,而 年间所建构的

    有关“法国”、“英国”、“德国”的观念全然把他们排除在外。此

    外,在所有这些国家中,新近活跃的女权主义及男子同性恋运动

    也对迄今一直规范着社会的父权准则及基本上男性的准则提出

    异议。在美国,愈来愈多的新移民以及声音愈来愈大、形象愈来

    愈醒目的原住民(这些被遗忘的印第安人,他们的土地遭到侵

    占,他们的环境不是被这个不断推进的共和国破坏殆尽,就是被

    完全转变),也在女性、非裔美国人、性取向的弱势团体的证词上

    添加了他们的证词,以挑战过去两个世纪来得自新英格兰清教

    徒以及美国南方奴隶一农场主的传统。这些挑战所激起的回应

    就是一些诉求的重新出现,诉求于传统、爱国主义或如美国前副

    总统奎尔( 所称的基本价值或家庭价值,所有这些

    都与过去有关;这个过去除非借着否认或多少贬低(套用赛沙尔

    的伟大说法)要在胜利大会师中寻找容身之地的那些人的活生

    生经验,否则已经成了明日黄花。

    甚至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中,民族国家( 的现

    有势力和被锁在民族国家内却未有代表或被压迫的弱势者之间

    存在着嚣嚷的敌对状态,这提供给知识分子抵抗胜利者前进的

    真正机会。阿拉伯 伊斯兰教世界存在着更复杂的情况。在埃

    及和突尼斯这类国家,自从独立之后长久以来就为世俗的民族

    主义政党所统治,它们现在已经堕落成小圈子和小集团。这些

    国家突然被伊斯兰教团体所分裂。这些伊斯兰教团体的说法言

    之成理:他们受到被压迫者、都市穷人、乡村佃农的委托,而这些

    弱势者除了回复或重建伊斯兰教的过去之外,没有其他希望。第 38 页

    许多人愿意为这些理念奋战至死。

    伊斯兰教毕竟是个多数人的宗教,但是,只说“伊斯兰教就

    是道路”来抹煞大多数的异议与歧异 遑论对于伊斯兰教甚

    我相信这并不是知识分子的角色。伊斯兰 为歧异的诠释 教

    毕竟是一种宗教和文化,而宗教和文化二者都是综合体,绝非大

    一统的。然而,由于伊斯兰教是大多数人的信仰和认同,所以知

    识分子绝非只是同声颂赞伊斯兰教,而是首先要在喧嚣中引进

    对于伊斯兰教的诠 如叙利亚 释,强调其复杂、非正统的性质

    诗人、知识分子阿当尼斯所问的:是统治者的伊斯兰教,还是持

    不同意见的诗人和宗派的伊斯兰教?其次,要求伊斯兰教权威

    面对非伊斯兰教的少数、女性权利、现代性本身的种种挑战,给

    予人道的注意、诚实的重估,而不是教条式或准民粹式的颂赞。

    对 于 伊 斯 兰 教 知 识 分 子 而 言 , 重 点 在 于 恢 复 个 人 的 诠 释

    ,而不是如羔羊般温驯地屈从于具有政治野心、领袖

    魅力的宣传家(

    然而,知识分子一直受到忠诚这个问题的困扰和无情的挑

    战。我们所有人毫无例外地都属于某个民族、宗教或族裔社群,不管多么高声抗议,都无法超越联系个人与家庭、社群、(当然也

    包括)民族的有机关系。对于冒现( )且受困的团体,比

    方说今天的波斯尼亚人或巴勒斯坦人,觉得自己民族受到政治

    灭绝的威胁、有时受到生命灭绝的实际威胁,会使人献身、竭尽

    所能去保卫自己的民族或对抗民族的敌人。这当然是防卫性的

    民族主义 ( ;但是,诚如范农分析阿尔及利

    亚对抗法国的解放战争最激烈时期( 年)的情况所

    指出的,只是同声附和政党及领袖所体现的反殖民民族主义是

    不够的。即使在战事最激烈之际,有关目标的问题总是要求对第 39 页

    不同的选择作出分析。我们奋战只是为了摆脱殖民主义(这是

    一个必要的目标)?还是考虑到最后一名白人警察离去时,我们

    要做什么?

    根据范农的说法,当地知识分子的目标不能只是以当地警

    察取代白人警察,而是要创造新灵魂(

    此词是他借自赛沙尔的。换言之,虽然在民族存亡的

    紧要关头,知识分子为了确保社群生存的所作所为具有无可估

    量的价值,但忠于团体的生存之战并不能因而使得知识分子失

    去其批判意识或减低批判意识的必要性,因为这些都该超越生

    存的问题,而到达政治解放的层次,批判领导阶级,提供另类选

    择(这些另类选择在身边的主要战事中,经常被视为无关而被边

    缘化或置于不顾)。即使在被压迫者中也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而

    知识分子的忠诚必须不限于只是加入集体的行列迈进:在这方

    面,像印度的泰戈尔( )或古巴

    的马蒂 ( )那样伟大的知识分子都是典

    范,虽然他们一直是民族主义者,但绝不因为民族主义而减低他

    们的批评。

    在集体的必要性和知识分子联盟的问题之间的互动中,没有

    一个国家像近代日本那样问题丛生又混淆不清,以致酿成悲剧。

    年的明治维新恢复了君主,接着废除封建,并开始有意建立

    一个新的综合的意识形态。这不幸导致了法西斯式的军国主义

    和民族的浩劫,终致造成 年日本帝国的溃败。历史学家格

    主张,尊 勒克 ( 王主义( )是明治时期

    知识分子创造出来的,原先孕育于自卫心态甚至自卑感,但到了

    年已经成为羽翼丰厚的民族主义,能够同时从事极端的军国

    主义,崇敬天皇,以及本土主义,把个人置于国家之下。 它也贬低第 40 页

    其他 , 日本人 的种族,在 年代假借指导民族(

    是领导的种族)之名,任意屠杀中国人。

    知识分子在近代史上最羞耻的一章就是道尔(

    所描述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美国的知识分子先以

    挑衅、后以贬抑的方式,加入了国家和种族的彼此叫骂之战。

    根据三好将夫( 的说法,战后大多数的日本知识

    分子相信他们新任务的本质不只是拆解天皇或集体的意识形

    态,而且要建立自由的个人主义式的主体性(

    ,有意与西方竞争,却又不幸注定成为

    “终极的消费主义式的空洞,只是以购买行为来肯定和重新确保

    个人”。然而,三好将夫提醒我们,战后知识分子对于主体性的

    重视也包括针对战争责任此一问题的发言,一如作家丸山真男)的作品有效地谈到由知识分子组

    成的“忏悔的社群”

    在黑暗时代,知识分子经常被同一民族的成员指望挺身代

    表、陈诉、见证那个民族的苦难。套用王尔德(

    ,爱尔兰剧作家、诗人、小说家、批评家)描述自己的话来说,杰出的知识分子总是与自己的时代具有象征的关系:在公众意

    识中,他们代表成就、名声、荣誉,而这些都可用于持续不断的斗

    争或投入战斗的社群。反之,人们在批评一个社群的恶行时,杰

    出的知识分子也经常成为众矢之的,有时被社群内的派系归为

    错误的一边(这种情形在爱尔兰很普遍,此外冷战时期支持和反

    对共产党的人士拳来脚往时,这种情形在西方大都市也相当普

    遍),有时是其他团体动员起来发难。当然,王尔德觉得自己蒙

    受的是所有前卫思想家的罪愆,因为这些人敢于挑战中产阶级

    社会的准则。在我们这个时代,像伊利 威塞尔(第 41 页

    ,美国犹太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这样的 裔作家,人则象征了在纳粹大屠杀中灭绝的 万犹太人的苦难。

    除了这些极为重要的任 代表自己民族的集体苦难, 务

    见证其艰辛,重新肯定其持久的存在,强 之外,还 化其记忆

    得加上其他的,而我相信这些只有知识分子才有义务去完成。

    毕竟,许多小说家、画家、诗人,像曼佐尼(

    、毕加索( 聂 鲁 达

    ,已经在美学作品中体现了他们人

    民的历史经验,而且这些美学作品也被认 我 为是伟大的杰作。

    相信,知识分子的重大责任在于明确地把危机普遍化,从更宽广

    的人类范围来理解特定的种族或民族所蒙受的苦难,把那个经

    验连接上其他人的苦难。

    只是肯定一个民族被剥夺、迫害、屠杀、取消权利、否认政治

    存在,而不同时(像范农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时那样)把那些惨状

    与其他人的相似苦难相联系,这是不够的。这绝不意味失去历

    史的特殊性( ,而是防止在一个地方所吸取

    的受迫害的教训,可能在另一个地方或时间被遗忘或违犯。正

    因为你代表了你可能也经历过的自己民族的苦难,所以在自己

    民族现在可能把类似罪行施加到他们的受害者身上时,你也摆

    脱不了揭露的责任。

    例如,南非的布尔人 ( )曾视自己为英国帝国主义的受

    害者;但这意味着从布尔战争( )的英国

    “侵略”下幸存的布尔人社群,在马兰代表之下,觉得自己有权借着国民党的教条来肯定自己的历史经验 然而这些教条后来却变

    成种族隔离政策。 知识分子总是很容易且经常落入辩解和自第 42 页

    以为是的模式,对以自己族裔或国家社群之名所犯下的罪行视

    而不见。在紧急和危机的时候尤其如此,例如在福克兰战争

    ,也称作马岛战争,福克兰群岛即马尔维纳斯群

    岛)或越战时要求团结起来支持国家,那时辩论战争是否正当被

    认为形同叛国。虽然那最会惹人反感,但知识分子仍须发言反

    对那种集群的习性,至于个人的利害得失则在所不计。

    注 释

    ①奥威尔,《论文集》

    ]

    ②我 年 在《东方学》 《报道伊斯兰》 )二书以及

    月 日 发 表 于 《 纽 约 时 报 星 期 日 杂 志 》)的专文《虚假不实的伊斯兰威胁》

    中,都讨论了这种作法。

    ③本雅明,《阐明》

    ]

    ④希尔斯,《知识分子与权势:比较分析的一些角度》

    , 文收《社

    会与历史之比较研究》

    ]

    ⑤赛尔在《征服乐园:哥伦布及其遗产》

    ]

    一书中有力地铺陈这个看法。

    月 年 日中国发生了学生运动, 名学生聚集在天安

    广场,抗议该年的巴黎和会允许日本在山东的特权,这是中国第一个学

    生抗议行动,成为 世纪其他全国性有组织的学生运动的开始。 名学

    生被捕,导致学生重新动员,要求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对山东问题采取强

    硬行动。学生运动受到中国新兴的企业阶级支持,致使政府镇压的企图失

    :第 43 页

    败,而新兴阶级之所以支持此项运动是因为他们受到日本竞争的威胁。参

    阅伊斯瑞尔,《中国的学生民族主义,( ,] 。

    赛沙尔, 《诗集》 [

    译注: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蒂

    是古巴诗人、作家,古巴独立革命的先驱,其文学影响遍及拉丁美洲和西班

    牙 , 于 年阵亡。

    参阅格勒克,《日本的近代神话:明治时代晚期的意识形态》

    [

    ] 。

    道尔,《无情的战争: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权力》[

    : ] 。 ,三好将夫,《偏离中心:日本与美国的权力与文化关系》(; 丸山真男

    是战后的日本作家,也是日本帝国历史和天皇体制的主要批评者,曾任东

    京大学政治思想史教授,被誉为“政治学之神”。三好将夫把他描述成过于

    接受西方美学与知识的主导。

    译注:曼佐尼是意大利诗人、小说家, 世纪意大利浪漫主义文

    学的代表;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刻家,立体主义画派的主要代表;聂鲁

    达是智利诗人、外交官,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译注:布尔战争是英国和布尔人(荷兰移民后裔的南非人)的战

    争,前后两次,始于 年 ;马 兰曾 任 南非 总 年,终于 理 (

    年担任重新统一的国民党党魁,成立第一个全由南非白人组

    成的政府,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第 44 页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流亡

    放逐者与边缘人

    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在古代,流放是特别可怖的惩

    罚,因为不只意味着远离家庭和熟悉的地方,多年漫无目的的游

    荡,而且意味着成为永远的流浪人,永远离乡背井,一直与环境

    冲突,对于过去难以释怀,对于现在和未来满怀悲苦。人们总是

    把流亡的观念和身为麻风病患、社会及道德上的贱民这些可怕

    的 世纪,流亡已经从针对特定个人所精心 事联想到一块。在

    设计的、有时是专一的惩罚[如伟大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从罗马被远远流放到黑海边的小城],转变

    成针对整个社群和民族的残酷惩罚,而这经常由于像战争、饥

    荒、疾病这些非个人的力量无意中造成的结果。

    亚美尼亚人就属于此类。亚美尼亚人是个杰出的民族,但

    经常流离失所。他们早先大量居住于地中海东岸[尤其是在安

    那托利亚 ( ,即土耳其的亚洲部分],但在遭到土耳其人

    种族灭绝式的攻击后,蜂拥至贝鲁特、阿勒坡( ,位于叙利

    亚西北部)、耶路撒冷、开罗附近,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革

    命动荡中再度被迫迁徙。长久以来我就对那些被放逐或流亡的

    大社群深感兴趣,他们就居住在我年轻时视野所及的巴勒斯坦

    和埃及。那里当然有许多亚美尼亚人,但也有犹太人、意大利

    人、希腊人。这些人一度定居于黎凡特( ,从希腊到埃及第 45 页

    的地区,其中包括了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并在那里打下

    富庶的根基 ,培育出像贾贝斯 、安卡瑞 提 、卡瓦菲 这样的杰出作

    家 。 年以色 但在 列建国、 年苏伊士战争后,这些富庶

    的根基遭到野蛮的摧残。对于埃及和伊拉克的新民族主义政府

    以及其他的阿拉伯世界来说,象征着欧洲战后帝国主义的新侵

    略的外国人被迫离去;而对于许多古老社群来说,这是特别难受

    的命运。有些适应了新的居住地,但许多可说是再度流亡。

    有一种风行但完全错误的认定:流亡是被完全切断,孤立无

    望地与原乡之地分离。但愿那种外科手术式、一刀两断的划分

    方式是真的,因为这么一来你知道遗留在后面的东西就某个意

    义而言是不可想像的、完全无法恢复的。这种认知至少可以提

    供些许的慰藉。事实上,对大多数流亡者来说,难处不只是在于

    被迫离开家乡,而是在当今世界中,生活里的许多东西都在提

    醒:你是在流亡,你的家乡其实并非那么遥远,当代生活的正常

    交通使你对故乡一直可望而不可即。因此,流亡者存在于一种

    中间状态,既非完全与新环境合一,也未完全与旧环境分离,而

    是处于若即若离的困境,一方面怀乡而感伤,一方面又是巧妙的

    模仿者或秘密的流浪人。精于生存之道成为必要的措施,但其

    危险却在过于安逸,因而要一直防范过于安逸这种威胁。

    奈保尔的长篇小说《河湾》)就是现代流亡知 )中的主角沙利姆 ( 识分子的一则

    动人例子。他是祖籍印度的东非伊斯兰教徒,离开海岸,旅行到

    非洲内陆,在一个新国家中历尽苦难仅以身免,小说中的新国家

    以蒙博托( ) 所建 立 的 扎伊 尔)为原型。 奈保尔具有小说家非比寻常的敏感,能把沙利第 46 页

    姆在“河湾”的生活描绘成类似无主的土地,前来这片土地的有

    担任顾问的欧洲知识分子(接续殖民时期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

    传教士)以及雇佣兵、牟取暴利之徒、其他第三世界流离失所之

    人;沙利姆被迫居住其间,在愈来愈混乱的情势中逐渐丧失个人

    的财产与人格。小说结尾时 当然这是奈保尔引人争论的意

    甚至连本 识形态的论点 地人在自己的国家都已经成了流亡

    者,而统治者“大人”的随兴之举荒谬不经,难以捉摸,奈保尔有

    意把他作为所有后殖民政权的象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那段期间,广泛的领土重新划分造成了

    大幅人口移动,例如在 年印巴分治之后迁移到巴基斯坦的

    印度伊斯兰教徒,或在以色列建国时为了容纳来自欧洲、亚洲的

    犹太人而被大举驱散的巴勒斯坦人;而这些转变也造成了混杂

    的政治形式。在以色列的政治生活中,不仅存在着犹太人大流

    散的政治 ( ,也夹杂着与之竞逐的

    巴勒斯坦人的流亡政治(。在巴基斯坦和以色列这些新建立的国家中,晚近的移民被

    视为人口交换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他们也被视为以往被压迫

    的少数人而现在能以多数人的身份居住在自己的新国家。然

    而,新国家的划分和分离主义的意识形态非但没有解决宗派的

    争议,反而使之重新燃起,并且经常愈演愈烈。我在这里谈的主

    要是大都未获接纳的流亡者,像是巴勒斯坦人、欧洲大陆的伊斯

    兰教新移民,或英国的西印度黑人、非洲黑人;这些人的存在使

    得他们居住的新社会原先认定的单一性更形复杂。因此,以为

    自己是影响流落异地的民族社群的大局之一分子的知识分子,可能不是同化和适应之源,反而成为动荡不安之源。

    这绝不是说流亡者不会产生适应的奇迹。今天美国独特之第 47 页

    处在于近来的总统行政体系中有两位高层官员曾是流亡的知识

    分子(根据观察者的不同角度,可能现在依然是流亡的知识分)来自纳粹统治下 子):基辛格 ( 的德)来 国,布热津斯基( 自共产党

    统治下的波兰。 此外,基辛格是犹太裔,这使得他处于极怪异

    的处境,因为根据以色列的“回归基本法”

    ,他有资格移民以色列。然而,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二人

    至少表面上看来完全把才智奉献给他们移居的国家,结果他们

    的名声、物质上的收获、在美国及全世界的影响力,比起居住在

    欧洲或美国的身处边缘、默默无闻的第三世界流亡知识分子,真

    是不可以道里计。这两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在美国政府服务了数

    十寒暑,现在成了一些公司和其他国家政府的顾问。

    如果回想起其他流亡者,如托马斯 曼 (

    ,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舞台认为是西方命运之

    战、西方灵魂之战,那么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也许在社会上就不

    会像人们所认定的那么特殊了。 在这场“好的战争”

    中,美国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也庇护了一代的学者、艺术家、科学

    家,这些人逃离西方的法西斯主义,前往新的西方帝国的中心。

    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术领域中,有一大群极杰出的学者来到

    美国。他们中有的人,如罗曼语的历史语言学大家和比较文学

    大家史毕哲 ( )及奥尔巴赫(

    ,以他们的才华和旧世界的经验丰富了美国

    的大学。其他如科学家泰勒( )和布劳

    恩 ( )加入了冷战的行列,成为献

    身于武器和太空竞赛中赢过苏联的新美国人。战后这种关切笼

    罩一切,以致最近揭露出在社会科学中有地位的美国知识分子,第 48 页

    设法争取以反共著称的前纳粹成员来美国工作,成为这场伟大

    圣战的一分子。

    政治上骑墙( )这种很隐蔽的艺术(不采取

    明确立场却生存得很好的技术)以及知识分子如何适应新的或

    凸现的主宰势力,是我下两讲的主题。这里我要集中于相反的

    主题:因为流亡而不能适应,或者更中肯地说,不愿适应的知识

    分子,宁愿居于主流之外,抗拒,不被纳入,不被收编。但是,首

    先我得提出一些初步的论点。

    其中之一就是流亡既是个真实的情境,就我的目标而言也

    是个隐喻的情境。这种说法的意思就是:我对于流亡的知识分

    子的诊断,来自本讲开始时有关流离失所和迁徙的社会史和政

    治史,但并不限于此。甚至一辈子完全是一个社会成员的知识)和圈外人 分子都能分为所谓的圈内人( ( : 一

    边是完全属于那个社会的人,在其中飞黄腾达,而没有感受到强

    烈的不合或异议,这些人可称为 ;另一边 诺诺之人(

    则 ,这些个人与社会不合,因此就特权、 是谔谔之人(

    权势、荣耀而言都是圈外人和流亡者。把知识分子设定为圈外

    人的模式,最能以流亡的情况加以解说 永远处于不能完全

    适应的状态,总是觉得仿佛处于当地人居住的亲切、熟悉的世界

    之外,倾向于避免、甚至厌恶适应和民族利益的虚饰。对这个隐

    喻意义的知识分子而言,流亡就是无休无止,东奔西走,一直未

    能定下来,而且也使其他人定不下来。无法回到某个更早、也许

    更稳定的安适自在的状态;而且,可悲的是,永远无法完全抵达,永远无法与新家或新情境合而为一。

    其次,作为流亡者的知识分子倾向于以不乐为荣,因而有一

    种近似消化不良的不满意,别别扭扭、难以相处,这种心态不但第 49 页

    成为思考的方式,而且成为一种新的,也许是暂时的,安身立命

    的方式(我在表示这种看法时,甚至自己多少也吃了一惊)。知

    识分子也许类似怒气冲冲、最会骂人的瑟 , 荷 赛蒂斯(

    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一位丑陋的希腊士兵,在特洛伊战争中嘲

    笑阿喀琉斯被杀)。我心目中伟大的 世纪的强 历史典型就是

    有力人物斯威 年托利 夫特下野之后,他在 党 ( 英格兰的影响力和威望一蹶不

    振,流亡爱尔兰度其余生。 斯威夫特几乎是位尖酸刻薄、忿忿

    他在自撰的墓志铭中说自 不平的传奇人物 己是忿愤不乐

    愤怒、不满于爱尔兰,却又为爱尔兰抵抗

    英 国 的 暴 政 ; 他 傲 视 群 伦 的 爱 尔 兰 作 品 《 格 列 佛 游 记 》) 和《布商的书信》

    显示了这颗心灵从这种具有滋长效果的悲痛中生气勃勃地发

    展,更从中获益。

    就某个程度而言,早期的奈保尔也是一位现代知识分子流

    亡者。这位散文家和旅游作家偶尔住在英国,但一直飘泊不定,重赴加勒比海和印度寻根,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瓦砾堆

    中筛选,无休止地评断独立国家和新的真信者的幻想与残暴。

    比 奈 保 尔 更 严 苛 、 意 志 更 坚 定 的 流 亡 者 则 是 阿 多 诺

    他是个令人生

    畏却又极具魅力的人物,对我来说,他是 世纪中叶具有主宰

    地位的知识分子的良心,终其一生都在与各种危险周旋、奋

    战 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西方大众消费主义。奈保尔出入

    于第三世界的故乡;阿多诺则不同,他是彻头彻尾的欧洲人,完

    全由高等文化中最高等的成分塑造而成,包含了哲学、音乐[他第 50 页)和勋伯 是柏格 ( 格 (

    的学生和崇拜者]、社会学、文学、历史、文化分析方

    阿多诺有部分犹太背景,在 年代中 面惊人的专业能力。

    期纳粹掌权之后不久便离开了祖国德国,起先到牛津研读哲学,写出了 )的极深 一本有关胡塞尔(

    奥难懂的书。 他在那里的生活似乎抑郁不乐,因为周围都是一

    些日常语言哲学家和实证主义哲学家,而他自己则是具有斯宾

    格勒式的忧郁和最典型黑格尔式的形而上辩证法的哲学家。后

    来返回德国一段时间,成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 的一员, 但为了

    安全之故心不甘情不愿地逃往美国,起先住在纽约(

    ,之后住在南加州。

    虽然阿多诺于 年返回法兰克福,重任教授,但在美国

    的岁月永远为他盖上了流亡者的戳记。他厌恶爵士乐和所有的

    通俗文化,一点也不喜欢当地风景,似乎在生活方式上刻意维持

    他的保守风格;由于他所接受的教养是马克思一黑格尔的哲学

    传统,所以美国的电影、工业、日常生活习惯、以事实为根据的学

    习方式、实用主义,这些具有世界性影响力中的每一项都触怒了

    他 。自 然 ,阿 多 诺在 来 美国 之 前就 很 有成 为 形而 上 流亡 者)的倾向:已经极端批判在欧洲被当成是布尔

    乔亚的品味,例如他的音乐标准根据的是勋伯格出奇艰深的作

    品,并断言这些作品注定曲高和寡,知音难觅。阿多诺所表现出

    的悖论、反讽、无情的批判显示他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他同样地

    厌恶、痛恨所有的系统 不管是我们这一边的系统,或是他们

    那一边的系统。对他而言,人生最虚假的莫过于集体 他有

    一次说,整体总是虚假的 他接着说,这种情况更增加了下列第 51 页

    事物的重要性:主观、个人意识、在全面受到掌理的社会中无法

    严密管制的事物。

    但就在流亡美国时,阿多诺写出了他的伟大杰作《道德的最

    , 此书由 个 低限度》 片段组成,于

    年出版,副标题为“残生省思”

    ,)。这本书的形式是片段式的、古怪得几近神秘,既不是前

    后连续的自传,也不是主题式的沉思,甚至也不是有系统的铺陈

    作者的世界观,使我们再 年代中期 次联想到屠格涅夫描写

    俄国生活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中所呈现的巴扎洛夫的人生之奇

    特怪异。屠格涅夫在描写巴扎洛夫这位现代虚无主义的知识分

    子的原型时,并未交待叙事上的来龙去脉;他短暂地出现,然后

    就消失了。我们看到他短暂地与年迈的双亲共处,但显然有意

    与父母割离。我们依此可以推断,知识分子由于按照不同的准

    则 生活 ,所 以并 没 有故 事, 有 的只 是种 招致 不 安稳 的效 应;他掀天动地,震撼人们,却无法以他的背景

    或交友来完全解释清楚。

    屠格涅 点:他让整件事在我们眼前发 夫本人其实不谈这一

    生,仿佛说知识分子不只是与父母儿女区隔的人,而且他的人生

    模式、介入人生的程序必然是暗示的,只能以一串不连续的表现

    写实地再现。阿多诺的《道德的最低限度》似乎依循同样的逻

    辑 虽然写于奥斯威辛集中营 、广岛、冷战的开

    始、美国胜利之后,然而相较于一百年前屠格涅夫笔下的巴扎洛

    夫,在诚实地再现知识分子这件 则曲折蜿蜒得多 事上

    阿多诺把知识分子再现成永恒的流亡者,以同样的灵巧来

    极端 回避新与旧,其再现的核心在于写作风格 讲究且精雕

    细琢。最大的特色是片断、突兀、不连贯,没有情节或预定的秩第 52 页

    序。代表了知识分子的意识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平静,一直防范

    着来自成功的奉承、诱惑,这对有悖常情的阿多诺来说,意味着

    有意尝试不轻易立即地为人所了解。另一方面,也不可能撤退

    到完全私己的领域,因为就像阿多诺晚期所说的,知识分子的希

    望不是对世界有影响,而是某天、某地、某人能完全了解他写作

    的原意。

    其中一个 节 片段 《道德的最低限度》第 一完美地

    掌握了流亡者的意义。阿多诺说:“严格说来,在当今居住是不

    可能的。我们以往成长的传统居所已经变得令人难以忍受:每

    一个舒适的特点都以背叛知识为代价,每一个庇护的遗迹都以

    家庭利益陈腐的契约为代价。”这是在纳粹主义之前成长的战前

    人们的生活。至于社会主义和美国的消费主义也没有更好:在

    那里,“人们不是住在贫民窟,就是住在小屋,到第二天可能就变

    成茅舍、 拖车、 汽车、 营地或露天。 ” 因此, 阿多诺指陈“ :房屋已经

    过去了。……面对这一切时,最好的行为模式似乎依然是未定

    的、虚悬的一种。……在自己家中没有如归的安适自在之感,这

    是道德的一部分。”

    然而,阿多诺刚得到一个明显的结论,便立即加以反转:“但

    是,这个悖论的命题( )导向毁灭,无情无爱地漠视事物必

    然也不利于人们;反面命题( )一旦说出,对于那些内疚

    地想维持自己既有事物的人来说,就成了一种意识形态。错误

    的生命无法正确地生活。”

    换言之,即使对于尝试维持虚悬状态的流亡者,也没有真正

    的逃脱之道,因为处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本身可以成为一个严苛的意识形态立场,一种居所(这种居所的

    虚假在时间中被掩盖),而人太容易就对这些习以为常了。但第 53 页

    是,阿多诺继续追逼:“怀疑的探究总是有益的”,涉及知识分子

    的写作时尤其如此。“对于一个不再有故乡的人来说,写作成为

    居住之地”,即使如此,阿多诺最后提到不得松懈严苛的自我

    分析:

    要求一个人坚强起来对抗自怜,暗示着在技术上必须以全

    然的警觉去对抗任何知识张力的松懈,并消除开始使作品

    〔或写作〕僵化或怠惰地随波逐流的任何事物,这些事物在

    早期也许像闲话一样会产生有利于成长的温暖气氛,但现

    在则被搁在后面,乏味且陈腐。结果,作者不被允许在他的

    作品中存活。

    这是典型的忧郁和不屈。流亡的知识分子阿多诺对下述观

    念大加讽刺:自己的作品能提供某种满足、一种另类的生活方

    式,可能使人从全无“居所”的焦虑和边缘感中得到些许短暂的

    舒缓。阿多诺所未言及的则是流亡的乐趣,流亡有时可以提供

    的不同生活安排,以及观看事物的奇异角度;这些使得知识分子

    的行业有生气,但未必减轻每一种焦虑或苦涩的孤寂感。流亡

    这种状态把知识分子刻画成处于特权、权力、如归感这种安适自

    在之外的边缘人物 这种说法是真确的。然而,也有必要强

    调那种状态带有某种报偿,是的,甚至带有特权。因此,虽然知

    识分子并未获奖,也没被欢迎进入自吹自擂的精英联谊会(这些

    团体的惯例就是排除不守行规、令人尴尬的惹是生非者),却同

    时从流亡与边缘性中得到一些正面的事物。

    当然,其中的乐趣之一就是惊奇、任何事情都不视为理所当

    然、学习凑合着应付让大多数人迷惑或恐惧的不安稳状况。知第 54 页

    识分子基本上关切的是知识和自由。但是,知识和自由之所以

    具有意义,并不是以抽象的方式(如“必须有良好教育才能享受

    美好人生”这种很陈腐的说法),而是以真正的生活体验。知识

    分子有如遭遇海难的人,学着如何与土地生活,而不是靠土地生)那样把殖民自己所在的小岛 活;不像鲁滨逊那 当成目标,而像马可 波罗 样一直

    怀有惊奇感,一直是个旅行者、过客,而不是寄生者、征服者或掠

    夺者。

    因为流亡者同时以抛在背后的事物以及此时此地的实况这

    两种 , 从 方式来看事情,所以有着双重视角(

    不以孤立的方式来看事情。新国度的一情一景必然引他联想到

    旧国度的一情一景。就知识上而言,这意味着一种观念或经验

    总是对照着另一种观念或经验,因而使得二者有时以新颖、不可

    预测的方式出现:从这种并置中,得到更好、甚至更普遍的有关

    如何思考的看法,譬如借着比较两个不同的情境,去思考有关人

    权的议题。我觉得大多数西方有关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危言

    耸听、极为谬误的讨论,在知识上之所以惹人反感,正是因为没

    有和犹太教或基督教的原教旨主义相比,就我个人在中东的经

    验,这两种原教旨主义都同样盛行而且应该受到叱责。通常被

    想成是对公认敌人的简单评断的问题,在以双重或流亡的视角

    来看时,迫使西方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一个远为宽广的景象,因

    为现在所要求的是以世俗主义者( )或 非世俗主 义者的

    立场来看所有神权政治的倾向,而不只是面对惯常指定的对象。

    知识分子流亡的立足点 第二个有利之处,就是比较能不只

    看事物的现状,而能看出前因。视情境为因偶发的机缘而生成

    的 ( ,而不是不可避免的;视情境为人们一连串历史第 55 页

    选择的结果,是人类造成的社会事实,而不是自然的或神赋的

    (因而是不能改变的、永恒的、不可逆转的)。

    世 这种知识立场的伟大原型就是 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

    科 ,长久以来他一直是我心目 (

    中的英雄。维科的伟大发现就是:了解社会现实的适当方式,就

    是把它当成由源点产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个源点总是可以置于

    极卑微的环境(他的这项伟大发现部分来自身为默默无闻的那

    不勒斯教授的寂寞,与教会和周遭的环境不合,本人只能勉强度

    日)。他在巨著《新科学》 ( )中说,这意味着把

    事物看成自明确的源始演化而来,如同成人自婴儿演化而来。

    维科主张,这是对于世俗世界所能采取的惟一观点;他一再

    重申这是历史的,具有一己的法则和程序,而不是神定的。这需

    要的是对于人类社会的尊敬,而不是敬畏。在考虑最具权势者

    时,考虑其源始和可能的去处;不为尊贵的人物或宏伟的机构吓

    得瞠目结舌 而当地人则一直看见(因而尊崇)其 、卑躬屈膝

    高贵显赫,却看不出其来自必然较卑微的人的源头。流亡的知

    但却非犬儒 识分子必然是反讽的、怀疑的、甚至不大正经 的。

    最后,任何真正的流亡者都会证实,一旦离开自己的家园,不管最后落脚何方,都无法只是单纯地接受人生,只是成为新地

    方的另一个公民。或者即使如此,在这种努力中也很局促不安,觉得几乎不值得这么做。你会花很多时间懊悔自己失去的事

    物,羡慕周围那些一直待在家乡的人,因为他们能接近自己所喜

    爱的人,生活在出生、成长的地方,不但不必去经历失落曾经拥

    有的事物,更不必去体验无法返回过去生活的那种折磨人的回

    忆。另一方面,正如里尔克( , 德第 56 页

    国诗人)曾说的,你可以成为自己环境中的初学者,这让你有一

    个不合流俗的生活方式,尤其一个不同的、经常是很奇特的

    生涯。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流离失所意味着从寻常生涯中解放出

    来;在寻常职业生涯 )和跟随传统的 中,“干得不错”

    步伐是主要的里程碑。流亡意味着将永远成为边缘人,而身为

    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必须是自创的,因为不能跟随别人规定的

    路线。如果在体验那个命运时,能不把它当成一种损失或要哀

    叹的事物,而是当成一种自由,一种依自己模式来做事的发现过

    程,随着吸引你注意的各种兴趣、随着自己决定的特定目标所指

    引,那就成为独一无二的乐趣。你可以在詹姆斯的心路历程中看到这一点;此人是特立尼达的散文家和

    历史学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板球球员的身份来到英国,他

    记述思想发展的自传《跨越界线》 ) 诉说他

    的板球生涯以及板球在殖民主义中的情形。其他作品包括了) , 此 书 描 写 《黑人极端激进分子》( 世纪

    末由图森 路维杜尔(

    领导海地黑奴反抗的轰 ? 轰烈烈的历史。詹姆斯

    在美洲以演说家和政治组织者的姿态出现,写了一本研究梅尔

    维尔 ( ) 水 手 的专著 叛 流 浪 徒

    者》 、许多讨论泛非洲

    主义 ( )的作品,以及数十篇讨论通俗文化和文学

    的论文。 这种奇异的、不定的历程,迥异于我们今天所称的固

    定职业生涯,但其中蕴涵多么生气勃勃、无休无止的自我发现。

    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无法重复像阿多诺或詹姆斯那样

    的流亡者命运,但他们对当代知识分子却意义重大。对于受到第 57 页

    迁就适应、唯唯诺诺、安然定居的奖赏所诱惑甚至围困、压制的

    知识分子而言,流亡是一种模式。即使不是真正的移民或放逐,仍可能具有移民或放逐者的思维方式,面对阻碍却依然去想像、探索,总是能离开中央集权的权威,走向边缘 在边缘你可以

    看到一些事物,而这些是足迹从未越过传统与舒适范围的心灵

    通常所失去的。

    边缘的状态也许看起来不负责或轻率,却能使人解放出来,不再总是小心翼翼行事,害怕搅乱计划,担心使同一集团的成员

    不悦。当然,没有人能摆脱牵绊和情感,而且我在这里所想的也

    不是 , 其 所谓的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

    技术能力完全待价而沽。相反,我说的是:知识分子若要像真正

    的流亡者那样具有边缘性,不被驯化,就得要有不同于寻常的回

    应:回应的对象是旅人过客,而不是有权有势者;是暂时的、有风

    险的事,而不是习以为常的事;是创新、实验,而不是以威权方式

    所赋予的现状。流亡的知识分子( 回应的不

    是惯常的逻辑,而是大胆无畏;代表着改变、前进,而不是故步

    自封。

    注 释

    ①译注:贾贝斯( 是犹太裔埃及诗人;安卡瑞提(

    是意大利诗人;卡瓦菲( 希腊诗人,诗作多取材自古希

    腊历史神话,风格则为现实主义。

    ② 译注 :奈 保尔 ( )是出生于特立尼达之印度裔英国作家 ,创作出许多无根的人物;蒙博托是原刚果民主共和国及扎伊尔共和国的总

    统及独裁者,执政党创建人 年 及主席,掌权三十二载后于 月遭到罢

    黜,同年 月病逝摩洛哥。第 58 页

    基曾于 年至 年担任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

    ④ 译 注 : 托 马 斯 曼是德国小说家,为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⑤译注:斯威夫特擅长于讽刺文学,萨义德曾撰《知识分子斯威夫

    特》 ) 文 本 一文,收于《 批评家》 世界) 。 ,译注:阿多诺是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 ) 代 表

    人物之一。

    译注:柏格是奥地利作曲家,师承并发扬无调性音乐与十二音体

    系理论及作曲技法,是第二维也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勋伯格是奥地利裔

    美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追求无调性创作手法,创立十二音体系。

    译注:胡塞尔是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

    阿多诺,《道德的最低限度:残生省思》 :

    ( ,]

    前 页 。 引书,译注:图森 路维杜尔是海地革命领袖,为黑人奴隶,领导黑人反

    抗 ,任终身执政,后为法国殖民 ,宣布海地自治( 主义者诱捕

    ,死于法国狱中;梅尔维尔是 世纪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

    之一,著有《白鲸》 ( )等小说。

    ③译注:基辛格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国务卿

    年诺贝尔和平 对决定美国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为 奖得主;布热津斯第 59 页

    年,多才多艺、足智多谋的法国知识分子德布雷出版了一本对于法国文化生活的深入研究,书名为《教

    师 作家 德布雷本人一 名流:近代法国知识分子》。 度是十分

    活跃的左翼分子, 年古巴革命后不久在哈瓦那大学任教。

    几年后,玻利维亚当局因为他与格瓦拉(

    的关系,判他三十年的刑期,但只服刑三年。德布雷回

    到法国之后,成为半学术的政治分析家,后来成为密特朗总统)的顾问。这种独特际遇使他

    得以了解知识分子和社会公共机构之间的关系;此一关系从来

    不是固定的,总是在演变中,其复杂性有时令人吃惊。

    德布雷书中的 到 论点就是,在 年间,法国知识分

    子主要与巴黎索邦大学( )有关;他们是躲避教会和

    拿破仑式独裁政治的世俗逃难者,在实验室、图书馆和教室中以

    教授的名义受到保护,得以在知识上做出重 年之 要贡献。

    后,巴黎大学的权威逐渐让给了像新法兰西评论(

    这类新出版社。根据德布雷的说法,由知识阶

    层和他们的编辑构成的“精神家族” )在这里

    得到更佳的庇护。直到 年左右,萨特、波伏瓦、加缪、莫里

    亚克 ( )、纪德 (

    第四章 专业人士与业余者第 60 页

    、马尔罗 ( )之流的作家成为取

    原因在于 代了教授的知识分子, 他们作品的无拘无束,他们对

    于自由的信条,以及他们的论述“介于在那之前教会的庄严肃穆

    以及之后广告的哗众取宠之间”。

    大约在 年,知识分子大都舍弃了出版社的守护,成群

    结队走向大众媒体 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电视电台访谈节目

    的来宾和主持人、顾问、经理等等。他们不但拥有广大的阅听大

    众,而且他们身为知识分子毕生的工作都仰赖阅听大众,仰赖没

    有面目的消费大众这些“他者”所给予的赞赏或漠视。“大众媒

    体借着扩大接受的领域,降低了知识分子合法性的来源,以更宽

    广的同心圆 那些要求较不严苛因而更容易获取的同心

    圆 包围了职业的知识分子,而以往职业的知识分子是正统

    的合法性的来源。……大众媒体已经打破了传统知识阶层的封

    闭,以及传统知识阶层的评价规范和价值标准。”⑤

    德布雷描述的几乎完全是法国当地的情境,是拿破仑以来

    那个社会中的世俗势力与帝国、教会势力斗争的结果。因此他

    所描写的法国景象很难出现在其他国家。以英国为例,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前的主要大学几乎无法以德布雷的方式来描述。即

    使牛津和剑桥的教师在大众领域主要也不是以法国式的知识分

    子为人所知;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出版社强大且具

    影响力,但出版社和旗下的作家并未形成德布雷所说的那种法

    国的精神家族。然而,德布雷的一般论点却是成立的:成群的知

    识分子与社会公共机构结盟,并从那些机构中得到权力和权威。

    这些有机的知识分子随着机构的兴衰而兴衰 此处“有机的

    知识分子”一词系套用葛兰西的用语。

    然而问题依旧存在:独立、自主的知识分子,不依赖、因而不第 61 页

    受制于他或她所附属的机构的知识分子,是不是或可不可能存

    在(这些机构包括付他们薪水的大学,要求忠于党的路线的政

    党,以及智囊团 这些智囊团尽管提供研究的自由,却可能以

    更微妙的方式来妥协其判断、限制其批评的声音)?德布雷暗

    示,知识分子的圈子一旦超出了成分类似的知识分子群 换

    言之,当取悦阅听大众或雇主取代了依赖其他知识分子的辩论

    和判断时 知识分子这一行不是被废掉,就是必然受到约束。

    我们再度回到我的主题:知识分子的代表。我们想到个体

    的知 我在这里的主要关怀是个体 究竟强调的 识分子时

    是描绘此人的个性,还是把焦点放在此人身为一分子的团体或

    阶级?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影响我们期盼于知识分子对我们的

    发言:我们听到或读到的是独立的看法,还是代表一个政府、一

    个有组织的政治理念、一个游说团体? 世纪对于知识分子的

    代表倾向于强调个性,知识分子经常像屠格涅夫的巴扎洛夫或

    乔伊斯的戴德勒斯那样,是个独立、孤高的人,根本不顺服社会,因而是完全自 世纪愈来愈多的人 外于社会定见的反叛者。

    士属于所谓知识分子或知识阶层的团体(经理、教授、新闻从业

    人员、电脑或政府专家、游说者、权威人士、多家报刊同时刊载的

    专栏作家、以提供意见受薪的顾问),不由得使人怀疑作为独立

    声音的个体知识分子根本不能存在。

    这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必须以兼顾现实与理想的方式,而

    非犬儒的方式来探究。王尔德说,犬儒者知道每件事的价钱,却

    连一件事的价值都不知道。仅仅因为知识分子在大学或为报纸

    工作谋生,就指控他们全都是出卖者,这种指控是粗糙、终致无

    意义的。“世界太腐败了,每个人到头来都屈服于金钱”,这种说

    法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犬儒式说法。另一方面,把个体知识分子第 62 页

    当成完美的理想,像是身穿闪亮盔甲的武士,纯洁、高贵得不容

    怀疑会受到任何物质利益的诱惑,这种想法也同样草率。没有

    人通得过这种考验,即使乔伊斯的戴德勒斯也通不过。戴德勒

    斯如此纯洁,一心孤意追求理想,最终还是力不从心,甚至更糟

    的是,只得 声不语。

    其实,知识分子既不该是没有争议的、安全的角色,以致只

    是成为友善的技术人员,也不该试着成为专职的卡桑德拉(

    ,希腊神话中的女先知,虽能预言却不见信于人),不但正

    直得令人不悦,而且无人理睬。每个人都受到社会的约束

    不管社会如何自由开放,不管个人如何放荡不羁。在任何情况

    下,知识分子都该为人所听闻,实际上应该激起辩论,可能的话

    更要挑起争议。完全的沉寂或完全的反叛都不可取。

    在里根政府即将届满时,一位名叫贾克比(

    的不满现状的美国左翼知识分子出版了一本书,激起很多的讨

    论,其中多为赞同之词。此书书名为《最后的知识分子》,主张的

    是下述无懈可击的论点:在美国“非学院的知识分子”)已经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整群怯

    懦、满口术语的大学教授,而社会上没有人很重视这些人的意

    见 。 贾克比心目中往昔知识分子的典型本世纪早期大都居住

    在格林威治村(相当于法国巴黎的拉丁区),通称为纽约知识分

    子。这些人大都是犹太裔、左翼(但大都反共),以笔耕为生。早

    一代的人物包括威尔逊、雅可布斯、孟福德、麦克堂纳(; 稍晚则

    有拉夫、卡津、豪、桑塔格、贝尔、巴瑞特、特瑞林(

    , , ,。根据贾克比的说法,类似的人物已经第 63 页

    被各式各样战后的社会和政治力量消除殆尽:逃向郊区(贾克比

    的论点为知识分子是都市的生物);垮掉的一代(

    的不负责任,率先提出退出及逃避人生中的指定岗位的观

    念;大学的扩张;以往的美国独立左派逐步流入校园。

    结果今天的知识分子很可能成为关在小房间里的文学教

    授,有着安稳的收入,却没有兴趣与课堂外的世界打交道。贾克

    比声称,这些人的文笔深奥而又野蛮,主要是为了学术的晋升,而不是促成社会的改变。同时,所谓新保守主义运动的兴起[这

    些知识分子在里根主政期间变得显眼,但许多以往是左翼的独

    立知识分子,如社会评论家克理斯多( 和哲学家

    ,创立了 胡克 ( 一批新杂志,公然主张反动或至少

    是 贾克比特别提到极右派的季刊《新标准》 保守的社会进程。贾克比说,这些势力在当时和现在都殷

    勤讨好年轻作家、有潜力的知识分子领袖,因为这些人能自老一) 辈手中接棒。《纽约书评》 是美国

    最具声望的知识性自由主义刊物,以往率先刊登激进新作家的

    大胆观念,现在却“纪录可悲”,在其逐渐年迈的亲英国作风中,类似“牛津茶会,而不像纽约熟食店”。贾克比如此结论:《纽约

    书评》“从未培育或注意年轻一点的美国知识分子。过去二十五

    年来,它只从文化银行中提款,而未作任何投资〔。今天的运作必

    须仰赖进口的知识资本,主要来自英国”。这一切部分是因为

    “关闭了旧有的都市及文化中心,而不是暂时歇业”。

    贾克比再三回到他对于知识分子的观念:“不对任何人负责

    的坚定独立的灵魂。”他说,现在类似那一代的知识分子已不复

    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沉默寡言、无法了解的课堂内的技术人

    员。这些人由委员会雇用,急于取悦各式各样的赞助者和部门,第 64 页

    披挂着学术证件和社会权威,然而这种社会权威并未促成辩论,只是建立声誉和吓唬外行人。这是个很悲惨的景象,但正确吗?

    有关知识分子消失的原因,贾克比的说法正确吗?我们能不能

    提供更正确的诊断?

    首先,我认为责难大学,甚至责难美国,是错误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不久,法国有一短暂时期出现了少数特立独行的

    知 、 波 识分子,如萨特、加缪、阿隆 (

    伏瓦,似乎代表了古典观念 未必是实际 的知识分 情形

    子,继承了伟大的(但不幸却 世纪原型,如勒 经常是神话的)

    南和洪堡 但贾克比没 (

    有谈论的是, 世纪知识分子的主要关怀不只是公共的辩论和

    高贵的争议(这些是班达的主张,而可能由罗素和几位波西米亚

    式的纽约知识分子所示范),也包括了批评和醒悟,揭穿假先知

    和戳破古老的传统和神圣的名字。

    此外,身为知识分子未必就与学院人士或钢琴家的身份不

    一致。杰出的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

    在整个演奏生涯中与许多大公司签有录音合约,但这并不妨碍

    他成为反偶像崇拜的古典音乐重新诠释者和评论者,对于演奏

    本身和评断演奏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理,学院中的知识

    分子,比方说历史学家,完全重新塑造了历史的书写、传统的稳

    定性、语言在社会中的角色等观念。我们想到的是英国的霍布

    斯鲍姆 ( )和汤普森 )或美国的 (

    怀特 ( 虽然他们的作品大都在学院内产生、培

    育,却在学院外广为流传。

    至于说美国特别使知识分子的生活变质,这种指责也有争

    议,因为今天举目四望,即使在法国知识分子都不再是波西米亚第 65 页

    人或咖啡馆里的哲学家,而已经成为另一种很不同的人物,代表

    着许多不同种类的关怀,以很不同、剧变的方式来代表。我在这

    些演讲中一直主张,知识分子代表的不是塑像般的偶像,而是一

    项个人的行业,一种能量,一股顽强的力量,以语言和社会中明

    确、献身的声音针对诸多议题加以讨论,所有这些到头来都与启

    蒙和解放或自由有关。今天对于知识分子特别的威胁,不论在

    西方或非西方世界,都不是来自学院、郊区,也不是新闻业和出

    版业惊人的商业化 , 也 ,而是我所称的专业态度(

    可译为职业态度)。我所说的“专业”意指把自己身为知识分子

    的工作当成为稻粱谋,朝九晚五,一眼盯着时钟,一眼留意什么

    才是适当、专业的行径 不破坏团体,不逾越公认的范式或限

    制,促销自己,尤其是使自己有市场性,因而是没有争议的、不具

    政治性的、“客观的”。

    让我们回到萨特。就在似乎倡议人(没提到妇女)能自由选

    择命运时,萨特也说到情境( 这是他最喜好的字眼

    之一 可能妨碍完全运用那种自由。然而,萨特又说,环境和

    情境单方面决定作家或知识分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二

    者之间不断相互影响。萨特于 年出版的他作为知识分子

    的信条 ( 《文学是什么 中使用

    的字眼是作家,而不是“知识分子”,但所说的显然是知识分子在

    社会中的角色,如下段文字(所用的全是男性代词)所示:

    首先,我是一位作家,以我的自由意志写作。但紧随而来的

    则是我是别人心目中的作家,也就是说,他必须回应某个要

    求,他被赋予某种社会作用。不管他要玩什么游戏,必须根

    据别人对他的再现看法而来。他也许要修正在特定社会第 66 页

    中别人认为属于作家〔或知识分子〕的性格;但是为了改变

    这种性格,他必先悄然进入其中。因此,公众介入其间,带

    着公众的习俗、世界观、社会观和那个社会中的文学观。公

    众包围作家,把他团团围住,而公众迫切或诡秘的要求,其

    拒绝和逃避,都是既有的事实,而作品就是以这些事实为基

    础才能建构出来。

    萨特并不是说知识分子类似离群索居的哲学家一国王,因

    而应该受到大家的崇敬、加以理想化。相反的 而这一点可

    能是当代哀叹知识分子已经消失的人所未掌握到的 知识分

    子不但一直受制于社会的要求,而且作为特定团体的成员,在知

    识分子的地位上也受到很大的修正。在认定知识分子应该拥有

    自主权,或在社会中对于道德和心灵生活应该拥有不受限制的

    权威时,批评当代情景的人只是拒绝去看在知识分子的自我代

    表 ( )已经产生激烈改变的情况下,已有多少气

    力用在抗拒甚至攻击晚近的权威。

    今天的社会依然把作家团团围住,其方式有时是以奖赏和

    报酬,经常是以完全贬低或取笑,更常常是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应

    该只是其领域中的专业人士。我不记得萨特曾经说过知识分子

    必然应该待在大学之外:他的确说过知识分子在被社会包围、劝

    诱、围困、威吓,要求成为这样或那样时,更成其为知识分子,因

    为惟有在那时和那个基础上,才能建构出知识分子的工作。他

    年拒领诺贝尔奖,正是根据自己的原则行事。

    今天这些压力是什么?这些压力如何符合我所说的专业态

    度?我要讨论的是我心目中挑战着知识分子的机谋和意志的四

    种压力,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某个社会所独有的。尽管这些压第 67 页

    力普遍可见,但都可以用我所谓的业余性( )来对抗。

    而所谓的业余性就是,不为利益或奖赏所动,只是为了喜爱和不

    可抹煞的兴趣,而这些喜爱与兴趣在于更远大的景象,越过界线

    和障碍达成联系,拒绝被某个专长所束缚,不顾一个行业的限制

    而喜好众多的观念和价值。

    这些压力中的第一个就是专门化( 。今 天在

    教育体系中爬得愈高,愈受限于相当狭隘的知识领域。当然,没

    有人会反对专业能力,但如果 比 它使人昧于个人直接领域

    方说,早期维多利亚时代的情 之外的任何事情,并为了一 诗

    套权威和经典的观念而牺牲一个人广泛的文化时,那么那种能

    力就得不偿失。

    例如,在研究文学时 文学是我的特别兴 专门化 趣

    意味着愈来愈多技术上的形式主义,以及愈来愈少的历史意识

    (知道在创作文学作品时真正进入其中的真实经验)。专门化意

    味着昧于建构艺术或知识的原初努力;结果就是无法把知识和

    艺术视为抉择和决定、献身和联合,而只以冷漠的理论或方法论

    来看待。成为文学专家也常意味着把历史、音乐或政治排除在

    外。到头来,身为完全专门化的文学知识分子变得温驯,接受该

    领域的所谓领 导人物所允许的任何事。专门化也戕害了兴奋感

    和发现感,而这两种感受都是知识分子性格中不可或缺的。总

    之,我一向觉得,陷入专门化就是怠惰,到头来照别人的吩咐行

    事,因为听命于人终究成为你的专长

    如果专门化是各地所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种广泛的工具

    性压力,那么专业知识和崇拜合格专家的作法则是战后世界中

    更特殊的压力。要成为专家就得有适当的权威证明为合格;这

    些权威指导你说正确的语言,引用正确的权威,局限于正确的领第 68 页

    域,尤其在敏感、有利可图的知识领域受到威胁时更是如此。近

    来有许 )的讨论, 多有关所谓“政治正确性”

    人们把这个阴险狡诈的用语套在学院里的人文学者身上,批评

    这些人不独立思考,而是依循一小撮左派所建立的准则来思考;

    这些准则被认为是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诸如此类的事过于敏

    感,而不允许人们以“开放”的方式去辩论。

    真相是:反对政治正确性运动的人士,主要是各式各样的保

    守分子和其他提倡家庭价值的人。虽然他们所说的某些事确有

    尤其注意 些许可取之处 到那些不假思索的流行套话所表现

    但他们的运动完全忽略 出的有口无心 了在涉及军事、国家

    安全、外交和经济政策时惊人的一致性和政治正确性。例如,就

    在战后的那几年,一涉及苏联就得毫不怀疑地接受冷战的前提:

    苏联是全然邪恶的,诸如此类的前提不一而足。有更长一段时

    间,大约 年代中期一直到 从 年代中期,美国的官方观

    念主张在第三世界的自由就只意味脱离共产党 这种观念几

    乎丝毫未受到挑战地主宰着大家的思维;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大

    群一大群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无休无止

    地阐扬的观念:“发展 不涉及意识形态,是来自 ”

    西方的,并包含了经济起飞、现代化、反共以及某些政治领袖热

    衷于和美国正式结盟。

    对于美国及其一些盟友(如英国、法国)而言,这些有关国防

    和安全的看法经常意味着追随帝国式的政策,其中,反暴动和全

    然反对当地民族主义(一向被视为倒向共产主义和苏联)带来了

    巨大的灾难,这些灾难的形式是代价高昂的战争和侵略(如越

    南),间接支持侵略和屠杀(如西方的盟友印尼、萨尔瓦多、以色

    列的所作所为),出现经济离奇扭曲的附属政权。不同意这一切第 69 页

    就等于妨碍控制下的专业知识市场,而这个市场的目的是要符

    合并促进国家的努力。例如,如果你不是美国学院体系训练出

    来的、以健康的心态看重发展理论和国家安全的政治科学家,就

    没有人会听你的,在某些情况下不许你发言,而挑战你的理由是

    你不具备专业知识。

    因为严格说来,“专长”到头来几乎和知识不相干。乔姆斯

    基批评越战所使用的一些材料,在见解和正确性上远高于合格

    专家的类似著作。但是,乔姆斯基逾越了惯常的爱国观念

    那包括了下列的观念:“我们”是来协助我们的盟友;“我们”捍卫

    自由,防 并揭批掌控美国行 止莫斯科或北京所鼓动的接管

    为的真正动机;而那些合格的专家,希望被国务院咨询或在国务

    院发言的人,或为兰 工作的人,根本 德公司(

    不误闯那 乔姆斯基说过一个故事:身为语言学家的他 个领域。

    应数学家之邀去谈论他的理论,经常有人表示尊敬及兴趣,尽管

    他对于数学的行话相当无知;但是当他试着从反对立场去呈现

    美国的外交政策时,一些公认的外交政策专家却试图阻止他发

    言,理由就是他并非合格的外交政策专家。对于他的论点几乎

    连争辩都不争辩,只说他处于可接受的辩论或共识之外。

    专业态度的第三个压力就是其追随者无可避免地流向权力

    和权威,流向权力的要求和特权,流向被权力直接雇用。美国在

    与苏联竞争世界霸权时,国家安全的进程决定学术研究的优先

    顺序及心态,其程度之深简直吓人。类似情况也出现在苏联,但

    在西方没有人对于那里的自由探索存有任何幻想。我们现在才

    刚开始意识到其所代表的意义 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对于大

    学的科技研究提供的金钱超过任何单一的捐献者:对于麻省理

    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来说尤其如此,因为这两所大学几十年来第 70 页

    从这两个政府部门得到最多的补助。

    同样,同时期美国政府为了相同的总体目标也资助大学的

    社会科学甚至人文学科的学系。当然,所有社会都有类似的情

    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一些反游击战研究的进行,是为了

    支 主要在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 的政 持在第三世界

    策,这些研究直接应用于秘密行动、阴谋破坏,甚至公开的战争。

    有关道德和正义的问题被搁置,以便能履行合约,其中之一就是

    社会科学家自 年开始为美国陆军进行的恶名昭彰的卡米

    ,卡 洛计划 ( 米洛系传说中亚瑟王宫廷所在地,也) 世 指昌盛 肯尼迪 时期, 纪 年代美国报刊还用此来指约翰

    “王朝”),研究的不仅是全世界不同社会的崩溃,也包括了如何

    防止崩溃。

    不仅于此。美国市民 )的集中化 社会(

    力量,如民主党或共和党;工业或特殊利益的游说集团,如军火、石油和烟草公司所成立或维持的游说团体;大型基金会,如洛克)家族 )家族、 菲勒 ( 福特 ( 、梅隆 )家族所

    建立的基金会 都雇用学院专家进行研究和计划,以推展商

    业和政治的进程。这当然是一般认为的自由市场体系正常运作

    的一部分,也发生于欧洲和远东各地。从智囊团能得到奖助和

    基金,休假及出版津贴,以及职业的晋升和承认。

    有关体系的一切都是公开的,而且就像我所说的,根据竞争

    和市场反应的标准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些标准掌控了在自

    由、民主社会中先进的资本主义下的行为。我们花了很多时间

    来担忧极权政府体系下对于思想和知识自由的钳制,但在考虑

    奖赏知识的一致顺从、奖赏乐于参与由政府(而不是科学)所建

    立的目标的这种体系对于个体知识分子的威胁时,却未能同样第 71 页

    挑剔;研究和水准鉴定相应地遭到控制,以便获得并维持较大的

    市场占有率。

    换言之,个体和主观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空 他们所 间

    质疑和挑战的包括一场战争的合理性,或一项奖赏合约、颁奖的

    与一百年前相比已经巨幅缩减,因为一百年 巨大社会计划

    前戴德勒斯能说自己身为知识分子的职责就是根本不服侍任何

    权力或权威。在此,我不要像某些人那样主张我们应该回复到

    先前的时代,那时的大学并不那么大,它们提供的机会不是那么

    诱人;我认为那种主张过于感情用事。在我心目中,西方的大

    学,尤其在美国,依然能够提供知识分子一个准乌托邦的空间(

    ,在其中能继续进行省思与研究 虽然会

    处于新的限制和压力之下。

    因此,知识分子的问题是尝试处理我所讨论的现代专业化

    的冲击,其方式不是假装那些冲击不存在或否认它们的影响力,而是再现另一套不同的价值和特有的权利。我把这些总结在业

    余的名下,就字面而言,这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关切和喜爱,而不

    是利益和自私、狭隘的专门化。

    今天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个业余者,认为身为社会中思想和

    关切的一员,有权对于甚至最具技术性、专业化行动的核心提出

    道德的议题,因为这个行动涉及他或她的国家、国家的权力、国

    家与其公民和其他社会互动的模式。此外,身为业余者的知识

    分子精神可以进入并转换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仅仅为专业的

    例行作法,使其活泼、激进得多;不再做被认为是该做的事,而是

    能问为什么做这件事,谁从中获利,这件事如何能重新连接上个

    人的计划和原创性的思想。

    每个知识分子都有阅听大众和诉求对象。问题在于是否要第 72 页

    去满足那阅听大众,使它像客户般高兴;还是去挑战它,因而激

    起直接的对立,或动员它更民主地参与社会。但这两个情况都

    无法回避权威和权力,也无法回避知识分子与权威、权力的关

    系。知识分子如何向权威发言:是作为专业性的恳求者,还是作

    为不受奖赏的、业余的良心?

    注 释

    ① 德 布 雷 , 作 家 《 教 师 名流:近代法国知识分子》

    , : ,] 。

    ②译注:格瓦拉是出生于阿根廷的古巴革命领袖之一,卡斯特罗)的得力助手、游击战专家,曾在古巴新政府担任要职(

    ,后来到玻利维亚开展游击战,受伤被俘,遇害。

    ③译注:莫里亚克是法国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新小说”理论家;纪

    德是法国作家,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罗是法国作家,曾任文化

    部 长 (

    ④ 页 。 德布雷,前引书,⑤ 前 引 书 , 页 。

    贾克比,《最后的知识分子:学院时代的美国文化》

    : (

    ] 。

    前引书 页 。 ,译注:洪堡是德国语言学家、教育改革家,曾任普鲁士教育大臣。

    译注:古尔德重视音乐的知性主义,擅长曲目为结构性强的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

    译注:霍布斯鲍姆 )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 ,是英国著

    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终身以犹太知识分子自居,以马克思主义楬橥的

    理想自期,是以“人民的史家”享誉国际的世界史大师。霍氏著作甚丰,其第 73 页

    译注:兰德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圣莫尼卡,从事军事策略与战术研

    究,也对政府部门提供服务,为一非营利机构,通过研究、分析以提升公共

    政策水准,尤以研究国防政策和社会政策著称。

    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有关 世 纪

    的概述《极端的年代》以及《民族与民族主义》等书有中译本(台北:麦田出

    版公司, 年);汤普森 ( )是英国历史学家,文化研究的

    创始人之一;怀特( )是美国历史学家,以关注元历史(

    著称,着重历史文本的叙事性与虚构性。

    萨特,《文学是什么?及其他论文》

    ] :第 74 页

    第五章 对权势说真话

    我要继续讨论专门化和专业主义,以及知识分子如何面对

    权力和权威的问题。 年代中期,就在反越战的声浪高涨、远播之前不久,哥伦比亚大学有位看来年纪稍长的大学生来找

    我,请我允许他修习一门有人数限制的专题研究课。他的说词

    中提到自己是从战场退伍的军人,曾担任空军于越南服役。我

    们交谈时,他使我产生了对于专业人士心态的可怕看法。他对

    于自己工作所用的词汇可以说是“内行话” 。当 时我

    一直追问他:“你在空军究竟是做什么的?”他的回答给我的震撼

    永生难忘:“目标搜寻。”我又花了好几分钟才弄清楚他是轰炸

    员,他的工作就是轰炸,但他把这项工作套上了专业语言,而这

    种语言就某个意义而言是用来排除并混淆外行人更直接的探

    问。顺便说一下,我收了这个学生 也许因为我认为我该留

    意他,而且附带的动机是说服他抛弃可怖的术语。这可是不折

    不扣的“目标搜寻”。

    我认为,有些知识分子接近决策层次,并能掌管是否给予工

    作、奖助、晋升的大权,这些知识分子更专一、持久地留意不符行

    规的个人,因为这些个人在上司眼中逐渐流露出争议和不合作

    的作风。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要完成一件事 比方

    说,你和你的团队要在下周提供国务院或外交部有关波斯尼亚第 75 页

    的政策报告 周围需要的人必须是忠诚的,有着相同的假定,讲着相同的语言。我一向觉得,对于代表此系列演讲中所讨论

    的那些事情的知识分子而言,处于那种专业位置,主要是服侍权

    势并从中获得奖赏,是根本无法运用批判和相当独立的分析与

    判断精神的;而这种精神在我看来却应该是知识分子的贡献。

    换言之,严格说来知识分子不是公务员或雇员,不应完全听命于

    政府、集团,甚或志同道合的专业人士所组成的行会的政策目

    标。在这种情境下,摒弃个人的道德感,完全从专业的角度思

    考,或阻止怀疑而讲求协同一致 这些大诱惑使人难以被信

    任。许多知识分子完全屈服于这些诱惑,而就某个程度而言,我

    们全都如此。没有人能全然自给自足,即使最崇高伟大的自由

    灵魂也做不到。

    我先前即主张,要维持知识分子相对的独立,就态度而言业

    余者比专业人士更好。但是,让我暂且以实际的、个人的方式来

    谈谈。首先,业余意味着 在广 选择公共空间(

    中的风险和不 泛、无限流通的演讲、书本、文章 确定的结果,而不是由专家和职业人士所控制的内行人的空间。过去两年

    来,几度有媒体邀请我担任有职位的顾问,我都拒绝了,原因很

    简单,因为这意味着受限于一家电视台或杂志,也受限于那个渠

    道通行的政治语言和观念架构。同样,对于政府有职位的顾问

    我也从来没有任何兴趣,因为根本不知道他们日后会把你提供

    的见解作何用途。其次,直接收受酬劳来传达知识和在大学公

    开演讲,或应邀向不对外开放的官员的小圈子讲话,三者很不

    同。那在我看来十分明显,所以我一向乐于到大学演讲,却总是

    拒绝其他方式的邀请。第三,为了更介入政治,每当巴勒斯坦团

    体请我帮忙,或南非的大学邀我去访问并发言反对种族隔离政第 76 页

    策、支持学术自由,我都照例接受。

    结果,打动我的是我能真正选择支持的理念与观念,因为它

    们符合我所相信的价值和原则。因此,我认为自己并不受限于

    文学方面的专业训练,并不因为只有教授现代欧洲文学和美国

    文学的正式资格而把自己排除于公共政策之外。我所说、所写

    的是更广泛的事物,因为身为十足的业余者,我受到各式各样的

    献身的激励,要跨越自己狭窄的职业生涯。当然,我有意努力为

    这些观点争取新的、更多的听众,而这些观点是我在课堂上从不

    呈现的。

    但是,这些对于公共领域的业余式突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知识分子是受到原生 种族、人民、 的、本地的、本能式的忠诚

    宗教 的激发而采取知识性的行动?还是有一套更普遍、理

    性的原则能够甚至实际掌控一个人说话和写作的方式?其实,我所问的是知识分子的基本问题:人如何诉说真理?什么真理?

    为了何人?在何地?

    不幸的是,我们必须以下列的回应开始:没有任何系统或方

    法是宽广、肯定得足以提供知识分子对于上述问题的直接答案。

    在我们的世界,经由人类 在世俗的世界里 的努力所制造的

    知 历史世界和社会世界里 识分子只能凭借世俗的工具;神

    启和灵感在私人生活中作为理解的模式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崇

    尚理论的人士使用起来却成为灾难,甚至是野蛮的。的确,我甚

    至要说,知识分子必须终 或文本 生与神圣的幻景(

    的所有守护者争辩,因为这些守护者所造成的破坏不可胜数,而

    他们严厉残酷不容许不同意见,当然更不容许歧异。在意见与

    言论自由上毫不妥协,是世俗的知识分子的主要堡垒:弃守此一

    堡垒或容忍其基础被破坏,事实上就是背叛了知识分子的职守。第 77 页

    那也就是为什么为拉什迪的《撒旦诗篇》

    辩护一直都是如此绝对核心的议题,因为不只为了这件事本身,也为了所有其他对于新闻记者、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历史学家

    的言论权的侵犯。

    而且这不只是伊斯兰教世界的议题,也是犹太教和基督教

    世界的议题。追求言论自由不可厚此薄彼,只注意一个区域却

    忽略另一个区域。因为对于宣称具有世俗的权利去守护神圣旨

    意 ( )的权威而言,不管他们位于何处都没有辩论可

    言;然而对于知识分子,严格、深入的辩论是活动的核心,也是那

    些没有神启的知识分子真正的舞台和背景。但是,我们又回到

    这个难题:一个人应该保卫、支持、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真理和原

    则 ? 式的问题,遇到难 ?这不是彼拉多(

    题撒手不管,而是探索的必要开始 探索今天知识分子的立

    足之处,以及包围他或她的是多么诡谲、未加标示的雷区。

    我们不妨以现在极具争议性的有关客观、正确或事实的所

    有 事 情 作 为 起 点 。 年 , 美 国 历 史 学 家 诺 维 克 (

    出版了 一本巨作,书名很具体有效地呈 现了 此一困境:

    《那个崇高的梦想》,副标题为“‘客观性问题’与美国的历史行

    业”。诺维克取材自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史学行业,显示历史探

    究的中心(历史学家借着客观性的理想,掌握机会尽可能真实、正确地处理事实)如何逐渐演化为彼此竞争的说法此一困境,所

    有这些说法使得以往历史学家对于客观性的任何相似意见耗损

    得仅似一块遮羞布,甚至经常连遮羞布还不如。在战时,客观性

    必须服务于“我们的”真理,也就是相对于法西斯式德国的美国

    的真理;在承平之时,则作为每个不同竞争团体(妇女、非裔美国

    人、亚裔美国人、同性恋、白人等等)和每个学派(马克思学派、体第 78 页

    制、解构批评、文化研究)的客观真理。诺维克问道,在各种知识

    众说纷纭之后,还可能有什么交集呢?他悲哀地结论:“作为广

    大的话语共同体,作为由共同目标、共同标准、共同目的所联合

    起来的学人共同体,历史这一行已经不复存在。……〔历史〕教

    授就像《士师记》最后一句所描述的:‘那时期,以色列还没有君

    王;人人随自己的意思行事。

    我在前一讲提到,我们这个世纪的主要知识活动之一就是

    质疑权威,更遑论削弱权威了。为了加强诺维克的研究发现,我

    们不得不说:不但对于什么构成客观现实的共识已经消失,而且

    许多传统的权威,包括上帝在内,大体上也被扫除了。甚至有一

    派影响深远 主 的哲学家 福柯在其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张,连谈到作者[如“弥 )诗篇的作者”]都是颇 尔顿 (

    具偏见的夸大之词,更别说是具有意识形态的夸大之词了。

    面对这种很可怕的攻击,退回到束手无策或大力重申传统

    价值(如全球新保守运动的特色)是不行的。我认为下列说法是

    真实的:对于客观性和权威的批判的确产生了正面作用,因为它

    强调了在世俗世界中人类如何建构真理,例如所谓白人优越性

    的客观真理是由古典欧洲殖民帝国所建立和维持的,也赖于强

    力制服非洲和亚洲民族;同样真实的是,这些民族对抗那种特定

    的强加在他们身上的“真理”,以提供自己独立的秩序。因此,现

    在每个人都提出新颖而且经常是强烈对立的世界观:人们不断

    听到谈论犹太教一基督教的价值、非洲中心论的价值、伊斯兰教

    真理、东方真理、西方真理,每一个都提供了完整的规划,排除所

    有其他说法。现在各地各处都存在着不容忍和音调高亢的过分

    自信,不是任何一个体系所能应付的。

    因此,即使虚夸之辞经常暗示“我们的”价值(不管那些价值第 79 页

    恰好是什么)其实是普遍的,但普遍的观念却几乎完全消失了。

    所有知识策略中最卑劣的就是自以为是地指责其他国家中的恶

    行,却放过自己社会中的相同行径。对我来说,相关的典型例子

    世纪的杰出法国知识分子托 就是 克维尔(

    ,对于我们之中许多受教而相信古典自由

    主义和西方民主价值的人来说,他几乎完全身体力行了那些价

    值观。托克维尔在著作中评量了美国的民主并批判了美国虐待

    印第安人和黑奴之后,在 年代末期、 年代面对了法国

    在 阿 尔 及 利 亚 的 殖 民 政 策 : 当 时 在 比 若 的率领下,法国占领军对于阿尔及利亚的

    伊斯兰教徒展 在阅读托克维尔讨 开了一场野蛮的绥靖之战。

    论阿尔及利亚的著作时,他以人道方式抗议美国胡作非为的标

    准在面对法国的行为时却突告失效。他不是没有提出现由;他

    提出了理由,但这些开脱之词站不住脚,其目的只是为了以他所

    谓的国家尊严之名来纵容法国的殖民主义。屠杀丝毫未能改变

    他的心意;他说,伊斯兰教属于低劣的宗教,必须加以规训。简

    言之,即使他自己的国家(法国)也在执行同样不人道的政策时,他对于美国那套表面上看来普世适用的说法却被弃于不顾,任

    意地弃于不顾。

    然而必须补充的是,托克维尔生活的那个时代,国际行为的

    普遍规范这种观念,其实意味着欧洲权势以及欧洲代表其他人

    民的这些权利的盛行,而世界上白人之外的各个民族看来如此

    卑贱、 次等 就此而言,穆勒(

    对于英国的民主自由发表了许多值得颂扬的观念,但他明白表

    示这些观念并不 此外,根据 世纪的西方人看 适用于印度。

    法,没有够分量的独立非洲或亚洲民族来挑战殖民军队单向地第 80 页

    施加于黑色或褐色人种的严酷蛮横的法律。他们的命运就是被

    统治。举三位伟大的反帝国主义的黑人知识分子为例,范农、赛

    世纪,他们和 沙尔和詹姆斯生活和写作的时代是在 他们所参

    与的解放运动在文化和政治上争取到被殖民者应享有平等待遇

    的权利,而这些却是托克维尔和穆勒所无缘接触到的。这些不

    同于以往的视角却是当代知识分子能接触到的,但这些知识分

    子往往不能得到下列必然的结论:若要维护基本的人类正义,对

    象就必须是每个人,而不只是选择性地适用于自己这一边、自己

    的文化、自己的国家认可的人。

    因此,基本问题在于如何使自己的认同和自己的文化、社

    会、历史的真实情况与其他的认同、文化、民族的现实调和一致。

    如果只是一味偏好已经是自己的东西,是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的 大吹大擂“我们的”文化荣耀或“我们的”历史胜利是不值

    得知识分子花费气力的,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因为那么多的社

    会由不同的种族和背景组成,以致无法以任何化约的套语加以

    界定。正如我在此处所尝试显示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公共领

    域是极端复杂的,包含了许多令人不适的特色,但要有效介入那

    个领域必须仰赖知识分子对于正义与公平坚定不移的信念,能

    容许国家之间及个人之间的歧异,而不委诸隐藏的等级制度、偏

    好、评价。今天,每人口中说的都是人人平等、和谐的自由主义

    式的语言。知识分子的难题就是把这些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在此情境中,平等与正义的宣称和令人难以领教的现实之间差

    距很大。

    这在国际关系中最容易显现,那也就是为什么我在这些演

    讲中那么强调国际关系。最近的几个例子印证了我的想法。就

    在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之后的那段时期,西方的公共讨论公第 81 页

    允地集中于不能接受侵略行为,因为那种极端蛮横的行为旨在

    消灭科威特。等到美国的用意明朗化时(其实美国是要以军事

    力量对抗伊拉克),公众的说法鼓励联合国所采取的程序,以确

    保根据《联合国宪章》通过决议案,要求国际制裁,并可能以武力

    对抗伊拉克。有少数几位知识分子既反对伊拉克入侵,也反对

    后 来以 美 国 为主 力 的沙 漠 风暴 军 事 行动 (

    ,就我所知这些人中没有一位提出任何证据或实际尝试

    辩解伊拉克为何入侵。

    但当时有人正确指出的就是,美国对抗伊拉克的事由被削

    弱许多,因为布什当局以强大力量迫使联合国走向战争,而忽略

    了在 月 日开始行动之前,有许多可能以协商扭转占领情势

    的机会,也拒绝讨论联合国其他涉及非法占领及入侵领土的议

    案,因为这些案子关系到美国本身或它的某些亲密盟友。当然,就美国而言,波斯湾的真正问题是石油和战略力量,而不是布什

    当局所宣称的原则,但当时全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一再重复不允

    许单方以武力获得土地,却未谈到普遍应用这个观念,这使得这

    些知识分子的讨论大打折扣。美国本身最近才刚入侵并短暂占

    领巴拿马这个主权国家,这件事在许多支持这场战争的美国知

    识分子看来似乎毫不相关。的确,如果有人批评伊拉克,是否同

    样地也该批评美国?不行:“我们的”动机更为崇高,伊拉克总统

    萨达姆 侯赛因( 是希特勒般的杀人魔王;“我

    们”大都出于利人的、无私的动机,因此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或者我们再看看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同样的错误、同样该遭

    到谴责的事。但美国的盟友,如以色列、土耳其,在俄国进入阿

    富汗之前已经非法占领其领土。同样,美国另一个盟友印尼在

    年代中期的一次非法入侵中屠杀了数以万计的帝汶人;有第 82 页

    证据显示,美国知道并支持东帝汶战争的恐怖行为,但美国的知

    识分子总是忙着指责苏联的罪 历史上 行,几乎无人多谈此事。

    赫赫显现的就是美国大举入侵印度支那,结果只是摧毁了力图

    生存的小型、以农民为主的社会。这里的原则似乎是:美国的外

    交和军事政策专家应该把注意力限制在赢得对抗另一超级强国

    及其在越南或阿富汗的代理人的战争,而对我们自己的错误行)的方 为则绝口不提。这就是现实政治( 式。

    当然如此,但我的论点是,对于当代知识分子而言,以往客

    观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权威已消失,他们生活在困惑的时代,只

    是盲目支持自己国家的行为而忽略其罪行,或者只是消极地说:

    “我相信大家都这么做,世事本来如此。”这两种反应方式可以接

    受吗?相反,我们必须能说:知识分子不是专业人士,为了奉承、讨好极有缺憾的权力而丧失天性;而是 再次重申我的论

    点 具有另类的、更有原则立场的知识分子,使得他们事实上

    能对权势说真话。

    那并不是意味像《旧约》般以雷霆万钧之势宣称每个人都是

    罪人,基本上都是邪恶的。我心中所指要谦虚、有效得多。谈论

    以前后一致的方式维护国际行为标准及支持人权,并不是向内

    心寻求由灵感或先知的直觉所提供的指引之光。全世界的国

    家,至少大多数的国家,都签署了“世界人权宣言”

    ,此一人权宣言于 年正式通

    过、公布,并由联合国每个新会员国重新确认。有关战争的规

    定,囚犯待遇,劳工、女性、儿童、移民、难民的权益,都有同样郑

    重其事的国际公约。这些文件中没有一个谈到有关不合格或较

    不平等的种族 当然, 或民族,所有人都有权享受同样的自由。

    这些权利每天都遭到破坏,就如今天波斯尼亚的种族灭绝事件第 83 页

    所见证的。对于美国、埃及或中国政府官员,这些权利顶多是以

    “现实的”、而非前后一致的方式来看待。但权力的准则就是如

    此,而且恰好不合于知识分子的准则,因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至少

    是把整个国际社会已经白纸黑字、集体接受的相同标准和行为

    规范,一体适用于所有情况。

    当然其中涉及了爱国和效忠于自己民族的问题。而且当然

    知识分子不是单纯的机器人,全然接受数学设计的法则和规定。

    而且,当然作为个人的声音,恐惧和个人的时间、注意力、能力的

    一般限制都会产生可怕的效果。有关什么构成客观性的共识已

    经消失了 虽然我们这么哀叹是正确的,但不能就此完全放

    任于自我陷溺的主观性。我已经说过,在一个行业或民族内寻

    求庇护只是寻求庇护,这样并不足以回应我们每天只要从报纸

    新闻上就能接收到的各式刺激。

    没有人能对所有议题一直不断发言。但是,我相信有特别

    的责任要向自己社会构成的和被授权的权势发言,因为这些权

    势必须向该社会的公民交代,尤其当这些权势被运用于显然不

    相称、不道德的战争中,或用于歧视、压迫和集体残暴的蓄意计

    划中。我在第二讲中说到,大家都住在民族的疆界内,使用民族

    语言,(大部分的时间)针对我们的民族社会发言。对于美国境

    内的知识分子而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就是我们的国家是个

    极端歧异的移民社会,具有异乎寻常的资源和成就,但也有可怕

    的一套对内的不平等和对外的干涉,不容忽视。虽然我不能为

    其他地区的知识分子发言,但基本论点确实依然相关,差异在于

    其他国家不像美国是个世界强权。

    在所有这些事例中,知识分子可以借着比较已知、可得的事

    实和己知、可得的准则,得到对于一个情境的认识。这并非易第 84 页

    事,因为需要记录、研究、探索,以超越一般呈现资讯时所出现的

    零碎、片断、必然缺憾的方式。但我相信在大部分情形中都可能

    确知是否发生屠杀或官方刻意掩饰。第一件要事是去发现到底

    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是为什么发生,而且不视为孤立事件,而是

    展开中的历史的一部分,这个历史宽广的轮廓把自己的国家也

    当成参与者而纳入。辩解者、战略家和策划者的标准外交政策

    分析之所以前后不一,是因为往往把其他人当成一个情境的对

    象而关注,却很少关注“我们的”涉入及其后果,更少把它与道德

    的准则比较。

    在我们这样高度掌理的大众社会中,说真话的目标主要是

    和平、 规划一个更好的事物状态,更符合一套道德标准 修

    好、 减低痛苦 将之应用于已知的事实。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称 之 为 不 家皮尔斯( 明 推 论 式

    ,即小前提无证明),而且被当代著名的知识分子乔

    姆斯基有效 的确,在写作和说话时,目标并不是向每个 运用。

    人显示自己多么正确,而是尝试促成道德风气的改变,借此如实

    揭露侵略,防止或放弃对于民族或个人的不公惩罚,认清权利和

    民主自由的树立是为了每个人的规范,而不只是为了少数人以

    致引人反感。然而,这些诚然是理想主义式的、经常是无法实现

    的目标;而且,就某个意义而言,它 知识分子 们与我的主题

    的个人表现 并不立即相关,因为就像我所说的,经常的情况

    是倾向于退缩或只是循规蹈矩。

    在我看来最该指责的就是知识分子的逃避;所谓逃避就是

    转离明知是正确的、困难的、有原则的立场,而决定不予采取。

    不愿意显得太过政治化;害怕看来具有争议性;需要老板或权威

    人物的允许;想要保有平衡、客观、温和的美誉;希望能被请教、第 85 页

    咨询,成为有声望的委员会的一员,以留在负责可靠的主流之

    内;希望有朝一日能获颁荣誉学位、大奖,甚至担任驻外大使。

    对知识分子而言,腐化的心态莫此为甚。如果有任何事能

    使人失去本性、中立化,终至戕害热情的知识分子的生命,那就。我个人就在 是把这些习惯内化( 当代最艰难的

    议题之一(巴勒斯坦)遭遇这种情况。在这个议题中,害怕说出

    近代史上最不义之事的恐惧心理,使得许多知道真相而且可以

    效力的人裹足不前,充耳不闻,噤若寒蝉。然而,尽管任何直言

    支持巴勒斯坦权利和自决的人换来的是辱骂与诋毁,无畏、悲悯

    的知识分子仍应该诉说、代表真 月 日 年 理。尤其在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签定“奥斯陆原则宣言”之后,情况

    更是如此。这个极有限的突破使许多人兴高采烈,却掩盖了下

    列事实:那份文件非但没有保证巴勒斯坦人的权利,反倒保证以

    色列人延长对占领区的控制。批评这个宣言就被认定是采取反

    对 “希望” 与 “和平” 的立场。

    最后,要对知识分子介入的模式进一言。知识分子并不是

    登上高山或讲坛,然后从高处慷慨陈词。知识分子显然是要在

    最能被听到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要能影响正在进行的

    实际过程,比方说,和平和正义的事业。是的,知识分子的声音

    是孤独的,必须自由地结合一个运动的真实情况,民族的盼望,共同理想的追求,才能得到回响。西方有全面批判例如巴勒斯

    坦方面的恐怖或不节制行为的癖好,机会主义要求你彻底贬斥

    巴勒斯坦人的作为,然后继续赞扬以色列的民主政治。然后,你

    必须对和平美言几句。知识分子的责任当然要求你必须对巴勒

    斯坦人说所有那些事情,而且在纽约、巴黎、伦敦就那个议题发

    表你的主要论点(那些大都会是最能发挥影响力的地方),提倡第 86 页

    巴勒斯坦的自由,提倡所有相关者都免于恐惧和极端主义,而不

    只是最弱、最易受到打击的一方。

    对权势说真话绝不是邦葛罗斯式的理想主义; 对权势说

    真话是小心衡量不同的选择,择取正确的方式,然后明智地代表

    它,使其能实现最大的善并导致正确的改变。

    注 释

    ①译注:彼拉多是罗马的犹太巡抚,主持对耶稣的审判。根据《马太

    福音》记载,群众要求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彼拉多看那情形,知道再说也

    没有用,反而可能激起暴动,就拿水在群众面前洗手,说:‘处死这个人的责

    任不由我负,你们承担吧! ,(二十七章二十四节)

    ②诺维克,《那个崇高的梦想:“客观性问题”与美国的历史行业》

    “

    [ :

    ]

    ③译注:比若是法国元帅,阿尔及利亚的征服者。

    ④有关此事的帝国语境的详细讨论,参阅我的《文化与帝国主义》

    [ ) ] ( ,⑤ 译 注 : 穆 勒 是 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著有《论自由》

    ( ) 。

    有关这些可疑的知识程序的说法,参阅乔姆斯基,《必要的虚幻:

    民主社会的思想控制》)

    有关此一论点更充分的讨论,参阅我的《民族主义、人权与诠释》

    ,文收《自由与诠释

    年牛津国际特赦演讲集

    ( ) , ] ,第 87 页

    乔姆斯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2955KB,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