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房》 > 20191
编号:13568692
基于血浆代谢组学的附子脂溶性生物碱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中国药房》 20191
     KEYWORDS Aconitum carmichaeli; Lipid-soluble alkaloids; Metabolomics; Adjuvant-induced arthritis model; Toxic mechanism; Rat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味辛、甘,大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1]。附子因含有毒性生物碱而被列入有毒中药。附子的脂溶性生物碱是其重要生物活性成分,主要由单酯二萜类乌头碱(MDAs)和双酯二萜类乌头碱(DDAs)组成[2]。附子的镇痛、抗炎和强心作用与脂溶性生物碱存在密切相关[3]。但其安全剂量狭窄,过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神经和心脏毒性[4],严重中毒者甚至在几分钟内就会死亡[5]。尽管已有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揭示乌头类植物毒性的报道,如川乌、附子炮制品(黑顺片)及乌头类生物碱毒性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6-9]。但多数研究仅在正常动物体中进行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