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3年第9期
编号:11086125
入秋防燥最好食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3年第9期
     秋季气候由热转凉,空气中水分减少,于是人体产生了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常称为“秋燥”。秋燥临床表现主要为口渴咽千、音哑千咳、皮肤枯燥等症状。如果秋燥伤及胃肠,则病人有心热烦渴、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等现象。一般健康人是能适应气候变化的。但是,老人适应能力较差,肌体抵抗力降低,寄生在人体上呼吸道的病毒和细菌就繁殖和活跃起来,易发生感冒或诱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等疾病。

    据此,在这个季节里,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以调适精神,锻炼身体。秋天气候宜人,是进行户外活动的大好时光,可选择散步、跑步、做操、骑车、登山等体育项目。另外,要注意饮食调节以抵御“燥气”,最好选用养阴润燥的食疗方。

    梨粥:梨子2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矛口水煮粥,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常会出现口鼻干燥,干咳无痰等燥热病症,而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以煮粥,可作为秋季常食的保健食品。

    胡萝卜粥:胡萝卜250克,洗净切碎,加粳米?00克和水煮粥。患有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眼干燥症、小儿软骨病的人,食之很有裨益。特别是秋季,人们多出现皮肤粗糙,口唇干裂,两眼干涩,头屑增多,以胡萝卜煮粥食用,有一定防治作用。

    芝麻粥:芝麻50克炒熟,粳米100克煮成粥,拌入芝麻末同食。适用于肝肾不足、头昏目花、头发早白、脱发、小儿头发色黄稀少、肺燥咳嗽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菊花粥:菊花50朵,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将菊花汤与粳米同煮成粥,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的作用。对于秋季风热感冒、心烦咽燥、目红肿痛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傲霜秋菊对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特别适用于患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服用,对健康人也可以起预防作用。, 百拇医药(春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