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中医药》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1086443
“老病号”尤其不能“自我药疗等五则(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日 《家庭中医药》 2003年第11期
     生了病不去医院,自己到药店去买些药来解决问题,这向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日前在京举行的“自我药疗教育与公共卫生论坛”上,专家提醒大家,不是什么病都可以自己解决的,“老病号”更不能掉以轻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患慢性病的“老病号”经常把“久病成医”四个字挂在嘴边,不仅他们自己,连他们周围的人也都觉得,他们确实已经成了半个内行,对自己的病情了解得十分清楚,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非处方药物处主任药师王功立日前在 “自我药疗教育与公共卫生论坛”上强调:自我药疗针对的是“小毛病”,“老病号”不能“自我药疗”。

    王功立说,自我药疗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就有的传统。过去老百姓常说,“有病没病吃个至宝定”,实际上就是自我药疗,只是现在这个概念更明确了。

    自我药疗不仅可以节省费用和看病的时间,同时也是自我保健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保健的需要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能力而且愿意为自己的健康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自我药疗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百拇医药
    据欧洲自我药疗工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欧洲所有病人每年因小病看医生费用已经超过了250亿欧元,而这些小病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药疗治愈的。他们估计,如果进行自我药疗的话,至少可以省下130亿欧元。该协会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说,自我药疗减少了病人请假去看医生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使医生省下时间为重病患者进行更仔细的治疗。

    自我药疗所使用的药物是非处方药,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胡圣榆介绍说,国家药品监管局(注: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共遴选出了4100多种非处方药,其中大约30%是化学药,70%左右是中成药,都是专家们根据安全有效、使用才便、质量可靠等原则从已经上市的药品中选出来的。胡圣榆说,随着非处方药遴选工作的继续进行,非处方药的品种数量还将不断增加。

    但是, 自我药疗如何才能保证安全有效呢?王功立强调,第一,老百姓到药店去买药,药店店员及药师要担当起“小医生”的责任,对购买非处方药的病人进行指导,帮助病人判断用药是否合适。第二,不是什么病都阿以进行自我药疗,可以自我药疗的疾病范围是有规定的,出了这个范围就不行了,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绝对不能自我药疗,即使是“老病号”,也不能自己给自己开药,而应到医院就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这样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救。
, 百拇医药
    另外,自我药疗还要注意时间限制。胡圣榆提醒消费者,在用药之前,卜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为安全起见,国家审定的非处方药的说明书中,一般都会用黑体宇标明最多服用天数。比如,解热镇痛药最多只能吃3天,如果3天后症状仍不缓解,就应该赶悚去医院。即使是感冒药,最多也只能用7天。

    目前,自我药疗在我国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在 “自我药疗教育与公共卫生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宣传教育。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与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对中国7个主要城市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有7碑%以上的被调查者说,有了一些小病如感冒、头疼、皮肤疾病等,首先会选择自我药疗,但是真正能看懂药品说明书的人却并不多,不要说完全看懂,能看懂说明书80%内容的人也只有20%多。

    因此,胡圣榆认为,自我药疗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药店店员和药师,他们应该是自我药疗的把关者。 (摘自《中国医药报》2003.08.18 金亮/文)
, http://www.100md.com
    制订防治预案建立长放机制防止非典反复

    昨天,卫生部在京召开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预案交流会议。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就制订非典防治工作预案,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非典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高强说,防治非典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存在深刻的教训。总结经验有利于建立防治工作长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变得聪明,有利于改进工作。

    高强说,防治非典初期,卫生部门对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足,缺乏全局意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疫情信息报告制度不完善,监测不灵敏,缺乏公开、透明的报告制度和有效监测网络,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报告疫情;应急救治体系不健全,医院缺乏防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不能主动进入医疗单位,及时掌握和控制疫情;法制观念不强,监督不力。为有效防止非典疫情反复,要认真汲取这些深刻教训,切实改进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今后一段时间防止非典疫情再度发生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对非典的有效预防、控制和治疗没有完全掌握,一定要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把防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高强要求,要提高对做好预案制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依法制订科学、规范、有序的非典防治预案,形成长效的防治机制,疫情一旦再度发生,我们才能取得防治工作的主动。当前卫生部门要增强应急意识,制订防治工作预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防御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和水平。预案要有具体措施和内容,要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出了问题还要追究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制订预案后不能束之高阁,还要组织必要的应急演练,积累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提高有效应对能力。尤其是那些没有发生非典疫情的地区,更要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落实非典的预防、控制、报告、救治、后勤保障和组织、动员、指挥调度等各项措施。制订防治工作预案绝不是为了应付检查,不能流于形式,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完善疫情监测信息网络,规范职责,建立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
, 百拇医药
    高强还特别强调,防治非典工作预案不仅包括卫生部门的工作,也包括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卫生部门要加强协调,主动寻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使防止非典反复工作成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任务。

    (摘自《健康报》2003.08.29 李仁丰/文)

    中国采取措施防止西尼罗病毒入境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出公告,防止美国西尼罗病毒传入中国,保护前往该病疫区人员的健康安全。

    质检总局公告要求,来自美国的旅客,如有发热、头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要立即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公告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或途经美国的旅客严格检疫查验,红外体温快速检测仪初筛发现体温异常者,要进行体温复测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初步的医学检查,对可疑病人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公告说,来自美国的交通工具、集装箱等,不得带有蚊子等西尼罗病毒传播媒介。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对西尼罗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公告提醒前往疫区的旅行者,应向当地检验检疫机构了解有关疫情,并作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一旦发现西尼罗热的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及时诊断和治疗。

    (摘自《人民日报》2003.09.01 李柯勇/文)

    控亮眼睛别中了药托的国套

    如今市场上医药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药托”这个特殊行当悄然出现,他们或以患者身份 “求医问药”,或身穿白大褂“坐堂行医”,引得病急心切的患者上当受骗,花一大笔钱买了假劣药品或者不对症的高价药,严重的还贻误了病情。

    退休的马师傅怎么也没想到,会在家门口上了一回当,一下子赔进几个月的退休工资。前不久,小区里有人搞了一个糖尿病健康讲座,吸引了不少上了年纪的街坊邻居。会上几名患者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治好多年的糖尿病的经过,马师傅被“神奇”的疗效打动了。冲动下,患糖尿病多年的马师傅花1600多元买了两个疗程的“特效药”。事后在家人提醒下发觉上了当,找到有关部门投诉咨询,才知道中了“药托”的圈套。
, http://www.100md.com
    如假包换的”群众演员” 马师傅碰到的现身说法的“患者”就是药商雇来的“群众演员”。如今的药品讲解会、产品说明会种类繁多,这些活动很多是为了推销产品。药监部门曾查处过一个以“产品推广会”名义非法销售一种治疗风湿病的药品的团伙。组织者供述了敛财的手段:首先,他们会选择一个居民密集的小区,四处散发传单或张贴广告,宣传他们即将要搞的健康讲座,吸引人们到场。会上介绍完药品的神奇功效后,几名事先安排好的“群众演员”便会登场,面对众多听众,“患者”们生动地讲述自己“康复”的经过,有的在会场上声泪俱下,有的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锦旗,有的甚至下跪致谢,引诱不明真相的群众上当受骗,掏钱买下一大堆所谓的“良药”。这些讲座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回过神来的患者却找不到卖药的人了,只有自认倒霉。很多老年人被一些慢性疾病困扰,这些“药托”利用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望,利用老年人的从众心理,以高价兜售产品,牟取暴利。

    药店里的“专家坐堂,” 时下的药店里,身穿白大褂、医生模样的人可不少,但是这些人中很多都没有药师资格,甚至有的根本就是“药托”。销售某种药品,尤其是一些广告药品,厂商支付营业员一定的提成,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被行业内人士戏称为“终端维护”。有些销量玲的产品,厂家索性就直接在药店里租上一个柜台,派上㈠个促销员长期驻店推销简单的促销效果通常不会太好,这时候往往要靠一些所谓的“坐堂专家”。他们身穿白大褂,挂着听诊器,面前摆着血压计之类的医疗器械,简单地询问顾客的一些情况后就会力荐某种药品。病患者如当场没有购买,有的厂家会设法留下联系电话,叫“专家”直接打电话到患者家里怂恿其买药,不少患者就是这样上当受骗的。
, http://www.100md.com
    同病相怜的“热心人”

    刘大爷在村里借债三千块钱,带孙子进城治肝病,刚来到一家大医院挂完号,在大厅候诊时,后面的一位手持病历的大嫂凑过来答腔,聊了几句家常后,大嫂就开始喋喋不休地向刘老伯说,她家一个亲戚的小孩山前也得了肝病,经人介绍到一家门诊只花了千把块钱就完全治好了,要是在这家医院看,花上万元也不够。刘大爷本来就担心钱不够,心里就犯了嘀咕,牵着孙子被这位“热心”的大嫂送到了一家小门诊。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看了一下孩子的脸,有拿了模有样的拿了一下脉,就问刘大爷“病情有点复杂,带了多少钱?”刘大爷如实告诉他后,就开了一张收费单,说“本来这种情况要4个疗程才能治好,1个疗程要1000元钱,我给你打个折,3000块钱就给你4个疗程的药吧,这是我的独家秘方,包治好!”刘大爷就这样抱着一大堆袋装草药稀里糊涂地坐上回家的车。谁知孙子吃了几个疗程的药,还是不见好转,最后把剩下的药拿到老中唪处一看,原来都是一些廉价的普通中草药,价值不过几十元。许多世界上尚未攻克的病症,在这些不知名的小专科里都成了“专治”的项目,可以“保证痊愈”。其实这里不过是通过各种“托儿”,用“同病相怜”、“现身说法”等招数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骗来,高价出售一些名不符实的廉价药物。提醒病急乱投医的患者,要随时留个心眼以防受骗。

    医院里的“传单陷阱”

    一天徐女士送母亲看哮喘,正在医院专家门诊前排队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递过来一张报纸,上面大篇幅地介绍一种中药可以根治哮喘。中年妇女游说:“西医只会用激素治病,越治越严重,不如用中药治标又治本。”徐女

    [ 下 页 ], 百拇医药(金 亮,李仁丰,李柯勇等)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