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养生保健指南》 > 2016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69486
治理囤积症要慢慢改正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2期
     在您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像林鼠一样,喜欢收藏和囤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或者喜欢捡东西回来,并当作宝贝,将自己的房子塞得满满当当;可要扔一件东西时,却总下不了决心,甚至扔了会难过好几天。也许很多人早已见怪不怪。但是凡事都有“度”,如果“囤积成狂”,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囤积症”。

    “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患者常常表现为收集物品时的强迫症,包括无法自控地购买和收集甚至偷窃等癖好,或拒绝丢弃囤积的任何物品等。但囤积症和强迫症又有所不同,强迫症患者会感到很痛苦,囤积者则很享受获得和翻看自己囤积的物品的感觉。

    囤积也不同于收藏。囤积是大量摆放不整齐的东西造成家中的混乱;而收藏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展示藏品,让别人欣赏。因此,收藏爱好者的藏品摆放得很整齐,总体上体现出特定的价值观念,而囤积者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囤积症患者该怎么办?有个心理处方叫“慢慢改正”。对青少年而言,囤积症者更多倾向于“恋物癖”,对一些物品有特殊的喜爱而无法自拔;中老年人则多是因为对东西比较爱惜,觉得扔掉可惜了,收集得越来越多。

    很多家属会对患者采取责备的态度,这是最不可取的。因为囤积症者、尤其是孤独老人,往往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将精神寄托在囤积的物品上。因此,只有让他们体会到被关心与被爱,才有利于促进他们对物品态度的逐渐转变。

    而要帮他们养成处置不用物品的习惯,就得和他们一起做:如身边有朋友需要患者囤积的某种物品,可转赠出去,手留余香;哪个灾区正缺衣物,打个包寄过去;去二手市场或上同城网站二手市场转手;送去社区的慈善超市或社会受捐助点等等。

    还有就是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如果囤积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和家人的关系,或者带来其他闲扰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或者精神科门诊就诊。 (唐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