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4048
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7年第11期
     2.4.2进行性心肌病性雀斑样痣: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完全外显率。出生后皮肤出现寻常性色素增加斑,似雀斑,逐渐扩展,到青春期可迅速增多,以后渐趋静止。患者发育缓慢,身材矮小。因心肌病变,可致突然死亡。有些患者尚可伴有隐睾症、尿道下裂、卵巢囊肿及卵巢生殖力不全。 心电图检查可有异常波动。

    2.4.3面中部雀斑样痣:在鼻部与眶下部位出现密集的雀斑样皮损,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先天性畸形。

    3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色素增加性疾病

    各种光线的照射、化学药品的刺激、机械性刺激等均可引起程度不等、范围不一的皮肤色素增加。其病变多局限于面、颈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呈片状或弥漫性灰褐色至棕黑色斑,可伴有毛囊性丘疹、脓疱或毛细血管扩张等。常见的能引起皮肤色素增加的物质有:沥青、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物、油彩、染料、橡胶促进剂、砷剂等。

    4皮肤炎症性疾病引起的皮肤色素增加

    皮肤的多种炎症,在其病程中或消退后常常引起皮肤色素增加。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这是一种临床症

    状,主要表现为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黑白相间,而在早期常先有皮肤红斑,上覆少量鳞屑,界限不清,多呈对称性大片状分布。好发部位为乳房、臀部、腋窝等处,偶可累及粘膜。其病因分为三类:①先天性;②继发性,系继发于其他皮肤病,主要是结缔组织病,如皮肌炎及SLE。也可以继发于淋巴瘤,或银屑病,现认为此病是早期蕈样肉芽肿斑片期的一种表现[8];③原发性。

    5内分泌紊乱及其他内部疾病引起的皮肤色素增加

    5.1黄褐斑:多由内分泌紊乱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孕妇最

    为多见,Perez M等[9]认为,雌激素、孕激素或促黑素细胞激光水平的增加是女性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