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1967079
去炎松-A和5-氟脲嘧啶混合液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崔子伟,王卫东,杨 颖,李红艳,何成君
第1页

    参见附件(604KB,1页)。

     很多学者越来越重视5-氟脲嘧啶(5-FU)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自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低浓度去炎松-A(TAC)和5-氟脲嘧啶(5-FU)混合液治疗增生性瘢痕,进行了对比观察,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共90块增生性瘢痕,男性20例,女性38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6岁;平均病史6年;病变涉及背部、肩部、胸部、腹部、面部、颈部、四肢。96%的患者有瘙痒、刺痛及继续增长的趋势,约60%曾接受各种治疗后复发或无法控制,30%单独用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出现并发症而停止治疗。

    1.2 治疗方法:将90个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个,A组注射TAC(5mg/ml)和5-FU(12.5mg/ml)等量混合液;B组注射TAC(10mg/ml)和5-FU(12.5mg/ml)等量混合液;C组注射TAC(20mg/ml)和5-FU(12.5mg/ml)等量混合液,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混合液分别注射于3组瘢痕全层,瘢痕呈苍白色,当药液开始向周围组织浸润时停止注射,1次/月,因瘢痕大小不等,每次注射混合液0.3~3ml,6次后,瘢痕明显萎缩变平,质地变软,充血明显减退,痒痛缓解,继续治疗至瘢痕完全平复,平均治疗10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以自主症状、充血、瘢痕萎缩、质地四方面改善程度的平均值为缓解指数评判疗效。相对于瘢痕的原始状况,每一方面的改善程度以百分数计算,缓解指数分为4级:Ⅰ级为完全缓解(缓解81%~100%),Ⅱ级为大部分缓解(缓解61%~80%),Ⅲ级为部分缓解(缓解21%~60%), Ⅳ级未缓解(缓 解﹤20%)。

    1.4并发症判定:以组织萎缩、色素减退或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女性月经失调出现1项或1项以上者,统计为并发症。

    2结果

    治疗后1个月,疗效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见表1

    说明A组与B、C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疗效差异没有显著性;C组与A、B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3讨论

    应用TAC局部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TAC的浓度为10~40mg/ml,由于可导致某些并发症如组织萎缩、色素减退或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女性月经失调等,这些并发症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致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减少TAC的并发症,一些学者推荐应用TAC和5-FU混合液治疗增生性瘢痕[1-4],但是关于TAC和5-FU在混合液中的最佳配比浓度,未见报道,本研究表明,TAC(10 mg/ml)和5-FU(12.5mg/ml)的等量混合液与TAC(20mg/ml)和5-FU(12.5mg/ml)的等量混合液,具有相同的疗效,且有效率高于TAC(5mg/ml)和5-FU(12.5mg/ml)等量混合液,TAC(10mg/ml)和5-FU(12.5mg/ml)的等量混合液与TAC(5mg/ml)和5-FU(12.5mg/ml)等量混合液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同,且低于TAC(20mg/ml)和5-FU(12.5mg/ml)的等量混合液。综合考虑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笔者推荐应用TAC(10 mg/ml)和5-FU(12.5mg/ml)的等量混合液治疗增生性瘢痕,既可保证较好的疗效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Manuskiatti W,Fitzpatrick RE. Treatment respons of keloidal and hypertrophic sternotomy scars:comparison among intralesional corticosteroid,5-fluorouracil,and 585nm flashlamppumped pulsed-dye[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0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