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201092
舌侧活动翼矫治器治疗双颌前突的临床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陈启锋
第1页

    参见附件。

     双颌前突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表现为上下牙前突,闭唇紧张,上下唇突度大。由于这类患者以减小唇部突度为就诊目的,而在治疗中如果在牙齿唇侧粘结矫治器,其厚度必定会加大唇部突度,而且现在患者的美观要求很高,故许多患者希望能有更加隐形、更加美观的矫治器进行治疗。

    活动翼矫治器是[1]由笔者研发的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矫治器,在可调节性上有一定的优势,有唇侧和舌侧两个系列。国内目前研究主要是唇侧活动翼矫治器的临床应用,而对舌侧活动翼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唇侧和舌侧活动翼矫治器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治疗,以此来研究舌侧与唇侧矫治的差异。旨在进一步认识舌侧活动翼矫治器的优缺点,以促进舌侧矫治器和舌侧矫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2010年在宁德市医院口腔正畸专科门诊就诊的均角型双颌前突病例31例(29°
    1.2纳入标准[2]:患者侧面观面中1/3明显前突;无正畸治疗史,无牙缺失及多生牙;上下中切牙明显唇倾,其夹角<110°;前牙覆牙合、覆盖<2°;上下牙列拥挤不超过5mm;所有患者均以改善面型,减小突度为主要目的;经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证实诊断正确。

    1.3矫治材料:唇侧活动翼矫治器、舌侧活动翼矫治器、0.025×0.017"的镍钛带状弓丝(盐城腾龙公司),0.014"的镍钛圆丝、0.017×0.025"的不锈钢弓丝(3M公司,美国)。

    1.4矫治方法[1]:唇侧治疗组:①0.014"镍钛圆丝对上下牙列进行初步排齐;②上下颌0.025×0.017"的不锈钢带状弓丝,以100g的力牵引尖牙远中移;③0.017×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T”曲内收上下切牙;④咬合完善。

    舌侧治疗组:①0.014"镍钛圆丝对牙列进行排齐;②用0.016"不锈钢圆丝,牵引尖牙向远中移动;③0.022×0.016"不锈钢带状弓丝滑动内收上下前牙;④咬合完善。

    1.5研究方法:将31例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CR片)输入计算机,应用自行开发的头影测量分析软件,由笔者在一连续时间内进行定点、测量。主要参考平面:X平面(通过S点,与SN平面向下成7%),VF平面(通过S点与X平面垂直)。所采用的测量项目有38项,其中硬组织23项,软组织15项。U1距、L1距、U6V和L6V分别为上中切牙切缘点、下中切牙切缘点、上第一磨牙近中面点和下第一磨牙近中面点至VF平面的水平距。上唇距和下唇距分别为上唇突点和下唇突点至VF平面的水平距。U6PP上第一磨牙近中尖至腭平面垂直距。L6MP为下第一磨牙近中尖至下颌平面垂直距。

    1.6统计: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数据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数据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疗程:唇侧组疗程为8~17个月,平均12.9月;舌侧组疗程为9~17个月,平均13.1月。舌侧和唇侧两组在疗程上无明显差异(P<0.05)。

    2.2 硬组织矢状向的改变:①上下前牙两组均有明显内收,舌侧组上下切牙分别内收4.89mm和3.68mm,直立16.91°和10.61°。唇侧组上下切牙分别内收5.49mm和4.45mm,直立16.16°和10.93°。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舌侧活动矫治技术同样可以很好的解决双颌前突患者前牙突度的问题。②矫治后两组磨牙均有一定程度的前移,唇侧组上颌磨牙前移2.31mm,下颌磨牙前移2.72mm。舌侧组上颌磨牙前移2.5mm,下颌磨牙前移2.72mm,并且两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对磨牙的控制方面均属于中强支抗。说明舌侧活动矫治技术在没有使用额外支抗装置时仍同样可以很好的控制支抗的问题。③舌侧组SNA、SNB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而唇侧组SNA、SNB有一定的改变,但改变数值非常少。

    2.3 硬组织垂直向的改变:舌侧组上颌磨牙伸长1.03mm,下颌磨牙伸长0.99mm。唇侧组上颌磨牙伸长0.84mm,下颌磨牙伸长1.3mm(U6PP,L6PP)。唇侧组后面高和前下面高均有所增大,舌侧组后面高有所增大但是前下面高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的Y轴角、面角、FMA、PP/MP和SN/MP均没有统计学意义,OP/FH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虽然上下颌磨牙有少量伸长,牙合平面有少许增加,但是代表下颌平面旋转的数值并没有变化,这可能同后面高伸长有关。所以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在双颌前突病例中可以很好的稳定下颌平面,使下颌平面不发生顺时针旋转,从而来稳定和改善面型。

    2.4软组织改变:两组的上下唇厚度明显减少,上下唇明显内收,突度改善,鼻唇角增大,颏厚未见明显变化。两组的上唇基厚都有所增加,舌侧组的下唇基厚减少,唇侧组下唇基厚未见变化。而且舌侧组下唇基厚减少的更加多。唇侧上切牙与上唇内收量的比为1:0.3297,下切牙与下唇内收量的比为1:0.7663。舌侧组上切牙与上唇内收量的比为1:0.3156,下切牙与下唇内收量的比为1:0.8315。

    3 典型病例

    某女,23岁,因上下前牙突出影响美观,要求矫治。检查:恒牙列18-28、37-47,上下磨牙Ⅰ类关系。上下前牙明显唇倾,前牙深覆盖Ⅱ度,覆牙合正常,上下牙列Ⅰ度拥挤。上颌稍突,下颌正常,上唇突,闭唇紧张,中度开唇露齿。诊断:AngleⅠ类错牙合;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设计:①拔除14、24、34、44;②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矫治步骤:①应用0.014"镍钛圆丝初步排剂2个月;②应用0.016"不锈钢,尖牙远中移动5个月;③应用0.016×0.022"不锈钢,内收切牙5个月;④咬合调整3个月。治疗15个月后,主动矫治结束。上下牙列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尖牙磨牙Ⅰ类关系,尖窝关系良好。上下唇突度减小,开唇露齿消,唇形明显改善,术后2年疗效稳定。

    4 讨论

    活动翼矫治器是笔者在1999年研发的一种新型固定矫治器,主要由活动翼托槽、磨牙颊面管和矫正弓丝组成。活动翼矫治器中最具有特征性的部件就是活动翼托槽,其中一侧翼是活动的,另一侧翼与底座相连为固定部。在固定部底座的双侧或中部备有活动槽,而活动翼有与之相吻合的滑动栓,这样通过滑动活动部就可改变槽沟的宽度。其最大特点为托槽翼能滑动,使得托槽槽沟宽度能根据错牙合畸形情况和矫治需要进行调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