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烧伤
编号:13304380
大面积烧伤患者经瘢痕外周静脉置管中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的应用效果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8年第9期
     Key words: sulfadiazine silver lipid water gel dressing; large area burn patients; scar; peripheral vein catheterization

    烧伤后早期瘢痕局部组织质地较硬,无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厚度逐渐变薄,质地变软,反复摩擦易引起皮肤组织破溃,处理不当易造成周围皮肤感染,故经瘢痕留置外周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禁忌证[1]。而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而言,全身瘢痕面积大,基本无正常皮肤,采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复杂、费用高,适宜长时间留置患者[2]。为确保大面积烧伤患者恢复期行二期手术治疗的短期输液需求,减少经济费用,临床常采用经瘢痕外周静脉置管输液,但置管套管针贴膜透气性差,更换时可导致皮肤破损,继而感染。因此,找到适宜敷料迫在眉睫。近年来,对烧伤创面采用“湿性伤口愈合”法成为新颖操作方式。“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在1962年被提出,其对烧伤患者主张使用特性各异敷料,在创口表面形成一个湿润环境,当痂皮与坏死的组织被溶解后,加快受伤皮肤上皮化进程,使患者伤口得以愈合[3]。目前可使用凡士林纱布加敷磺胺嘧啶锌等一些药物,对伤口进行包扎处理。但该方式不仅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还易遗留瘢痕,影响美观,因而临床应用受限[4]。为降低留置导管对患者创面皮肤造成的损伤,笔者医院改进了对置管周边皮肤的处理方式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