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2007
编号:13846133
三种复位方法对Gartland?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翻畸形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7
     Key words: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children; cubitus varus; elbow joint flexion and extension; Kirschner nail; open reduction; manual reduction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指肱骨内、外踝上2cm范围骨折,由于该部位为坚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处,受冠状窝和鹰咀窝解剖结构影响,应力点薄弱故易发生骨折[1-2]。肱骨髁上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70%以上,其发病率约为儿童全身骨折的19.5%~26.7%[3-4]。患儿骨折后Baumann角和提携角发生改变,若骨折处理不当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将严重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5]。临床上普遍认为对于Gartland Ⅰ型和Ⅱ型稳定型采用手法复位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Ⅱ型不稳定型和Ⅲ型采用何种固定复位方法尚存在争议。克氏钉作为传统内固定材料在肱骨髁上骨折中有良好的疗效[6],但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内固定还是切开复位克氏钉内固定尚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固定复位方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肘内翻畸形的影响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3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