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1055758
二甲双胍 实话实说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日 《家庭用药》 2004年第10期
     20世纪50年代诞生了我的大家族双胍类药物。大姐叫甲丁双胍,二姐叫苯乙双胍,我是三妹,叫二甲双胍(通用名)。我还有许多小名(商品名),如格华止、甲福明、美迪康或迪化糖锭等。

    我是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不过很少有一种药像我一样,在几十年中走过曲折的路,目前又发展很快的。大约在30多年前我国已能生产我,但是长期以来,我并未受宠,也未被推广应用。二姐苯乙双胍(降糖灵),她并不比我强,却出尽了风头,备受关爱。真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二姐受宠了十多年,外国的专家说她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机会比我大得多,因此,在某些国家被禁用,只能用我。我国也从进口到国产,逐渐推广了我。近年深入研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后,又发展了我的许多新用途,远远超出了降血糖的范围。

    只降高血糖 不致低血糖

    我是一种降血糖药,但确切地说,应称我为抗高血糖药。因为血糖正常的人服后不会发生低血糖,而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服后可使增高的血糖降低,但极少引起临床的低血糖。这与磺脲类降血糖药是不同的,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特别适宜选用我。

    有些降糖药(如磺酰脲类)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多了可以降低血糖。这里有两个问题:①近年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时,胰岛B细胞功能已有不同程度的衰竭,而且在确诊后的5~10年最终会衰竭。如果把胰岛B细胞比喻成一头老黄牛,刺激胰岛B细胞的药物比喻成鞭子,使用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好比在“鞭打病牛”,某种程度将加快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竭。②2型糖尿病的发病除了由于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衰竭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