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06年第4期
编号:11051780
透视静脉输液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1日 《现代养生》 2006年第4期
     诊室里,王先生还在说:“我每次感冒都要‘吊水’,若不‘吊水’,病情加重了,谁负责任?”李医生仍然面带笑容地解释着:“你患的是普通感冒,口服药物治疗即可。”“光是吃药,我不放心。‘吊水’作用快,效果好,你咋就不同意呢?”“不是我故意不给你‘吊水’,治病最好还是听听我们的意见!”经李医生反复劝解,王先生才将信将疑地离开。临床上,像王先生这样一生病就要“吊水”的人并不在少数。

    输液器是不容忽视的“杀手”

    静脉输液时,看似透明的液体中存在的不溶微粒就源源地进入了人体。这些微粒是钙、硅、铝等无机微粒及炭黑、纤维、结晶体、玻璃屑和细菌、霉菌芽孢以及塑料、橡胶、中药胶体微粒等。北京安贞医院曾在1毫升青霉素和0.5%的葡萄糖液中检出粒径在2—16微米的微粒542个;在1毫克20%的甘露醇液中检出粒径在4—32微米的微粒598个。

    产生微粒的原因很多:一是药品和输液器生产包装工艺中带来的,如碳黑颗粒;二是药物配置、配伍中带来的,如针穿刺瓶塞时带进橡胶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玻璃碎屑、药物不当配伍形成的结晶性微粒;三是环境因素,如空气中的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入药液。由于人体最细的毛细血管直径只有4—7微米,当微粒无法通过而堵塞了毛细血管时,导致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导致血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肉芽肿。这些变化可发生在全身各组织内,尤其是肺脏。据国外尸检报告,输液达40升的病人肺标本中布有5000个肉芽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