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6
编号:13559698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探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6
     2.1.6 因子分析结果 对出现频数在33次及以上的中药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7、图5。从表7结果可知,球型检验的KMO值为0.670>0.5,P<0.05,说明可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情况最后提取10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33.33%。见表8。根据载荷系数大于0.5的原则,最终提取5组影响DM治疗的不同药物组合因子见表9,提取结果及每组药物反映的具体治法见表10。

    2.1.7 聚类分析结果 对出现的频数在33次及以上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及药物而组合提取的结果见图6、表11。

    3 讨论

    现代研究表示DM的病因和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不同类型DM病因也尽不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从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开始至胰岛素经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与受体结合引发特异效应的过程中,只要某一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DM的发生[1]。

    中医学中消渴病病名最早见于唐·王焘《外台秘要》:“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中医学认为,消渴的发病常因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亦或劳倦内伤导致机体阴津亏损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9 字符